广州市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1-31 07:27:53

广州市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通过对广州市民办院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一些具体的见解和办好民办高校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师资流失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54-02

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自2003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随着广东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脚步放快,民办高职院校开始增多,就广州市来说,民办高职院校就超过20所。这些民办职业院校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主要分布在白云区、萝岗区、花都区、增城市和从化市等地方,处于广州市的郊区。广州市这20多所民办高校有些办学起步比较早,例如白云学院创办于1989年,培正学院创办于1993年,但大部分创办于2003年之后,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增量立下了功劳。有些民办高校例如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培正商学院发展得比较好,都已成为了行业的品牌,他们办学目的非常明确,只有规范办学、诚信办学,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保证质量,办出特色,民办教育才有广阔、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他民办院校发展得怎么样呢?笔者走访了其中十几所院校,发现这些院校大部分运行艰难,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了教师资源的流失,教学质量跟不上去,职业院校没有达到职业教学的水平。

一、广州市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1.管理问题。管理制度混乱,机构不全。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层总体素质不高,普遍低于教师的素质,有些民办高校的最高管理层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没有办学的先进理念,学历还是大专甚至是中专学历。大部分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监事会和工会,尤其是学校内部办学主体不明确,分配不公,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教师心理不平衡。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学校的行政、后勤系统理应为教学科研服务,但是,一些民办高校缺乏教师是办学主体的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化,对教学工作限制颇多,更为严重的是,学校为了节省办学费用,对教师提出的有效建议不予采纳,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管理得很死,教师工作任务多、手续多、环节多等,致使教师不能灵活教学,还加大了教师不必要的工作量,但得到的报酬却很少甚至没有,严重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人浮于事,管理层办事方便,工作轻松,待遇却不低,有的民办高校一般教师与管理人员实际收入形成倒挂。教师不仅感到工作待遇低,而且精神上也感到不堪重负。这也是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失的一个原因。

2.师资普遍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工资低,福利差,师资流失严重,师资队伍不稳定。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高等院校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17,这些民办院校的老师与学生的比例远远偏离这个,大部分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在1:30到1:45左右,师资明显不足。师资不足,大量的教学任务就压住老师身上,经常出现一个老师在一个学期内教两三门课这种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民办院校老师教学工作辛苦,教学任务繁重。老师课头多,来不及备课或充分备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更没时间搞科研和进修了。教师工作辛苦,收入却很低,即使是同等职称,他们的收入是某些公办院校教师收入的一半,教师收入的悬殊不但存在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还存在于不同的民办学校之间。福利也较差,有些民办学校有点福利,但远远无法与公办院校的福利相比,有些几乎没有福利,反而连劳动法和教师法上的要求都做不到,有个别差到连女教师产假的基本工资都没有。大部分民办院校的教职工感到工资低,福利差,任务反而繁重。近年广州市的房价、物价上涨得快,教师工资却没有上涨,还有下降的趋势,很多老师感到生活压力大。教师收入低下导致生活水平低下,经济地位的低下,导致其社会地位的低下,这一切所致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使相当数量的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在弱化。为了“自尊”,为了实现与体现自身的经济价值,许多教师一有机会“跳槽”而去。每年暑假,某些民办院校就出现大量教师离职现象,比例约在20%至30%左右,有些学校的某些系教师离职人数比例甚至高达50%,这是很不正常的人员流动现象,而广州市的公办高职院校就没有这种现象。出现这种大量流失教师资源的现象对民办院校的内涵建设是很不利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上缺乏稳定、坚实的基础,人才断层就不断出现,师资队伍补充困难或补充的质量差,导致民办院校办学整体素质不高,甚至下降,直接影响到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发展的后劲,更不必说提高办学的特色和竞争实力了。

3.有些民办院校为了节省办学成本,出现变相降低教师工资福利或变相解聘教师现的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对其缺乏有力的监管。广州市民办院校工资本来就低,物价上升了,教师的工资不但没有得到提高,有些学校反而变相降低老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例如出台工资调整方案,降低老师的基本工资,增加老师的课时费,教师总体收入表面上看没有降低或者略有上升,但到了寒暑假,老师没有上课就没有课时费,福利更没有,就只能领到很少的基本工资了,有些学校基本工资甚至低到500元。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至2006年,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包括最重要的文件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16号文,并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评估过了可以继续办学,如果评估不通过,学校就要停止招生和运行,主要目的是促使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为了通过评估,大部分民办院校在评估前,加大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想体现办学实力和通过评估,取得继续办学的资格。高职院校办学的师资数量和质量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部分民办院校在评估前招进大批教师,尽量达到教师与学生比例约为1:17的数量,为了体现师资的质量,招聘高级职称老师,但因为工资低,很难招聘到,就在其他院校找些高级职称的老师过来凑数,或聘请公办院校退休的高级教师来填补这个空白,应付评估,评估通过后,该走的就走。同时老板为了节省成本,对教职工大裁员,有些是直接解聘教师,有些是间接解聘,例如通过找出种种理由降低老师工资和教职工福利,或者对老师进行调岗,由教学转为行政,逼老师辞职。很多老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和待遇,选择了离职。这些民办院校的师资力量慢慢地又回到评估前的样子。他们搞的是形式主义,蒙混过关,过关之后再想尽办法降低办学成本,无法与公办院校进行竞争。政府相关部门对其也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和和跟踪。

4.民办院校在招生方面会做大量广告,夸大了自己办学的实力,以此吸引学生报考自己的学校。学生报考入校后,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所以在每年开学时节,民办高校也总是家长学生投诉的热点。进入民办职院的学生得不到与公办院校的同等待遇,民办院校的学费比公办院校的学费高一倍左右,但奖学金很低,贷款读书比较困难,这也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感到比公办高校的学生低人一等,没有自豪感。比较知情的学生在高考后,就首选公办职业院校,然后再选择民办院校或干脆不读书也不愿进民办职业院校。以后广东省生源会越来越少,这些民办院校以后会出现招生困难的问题,有可能会倒闭。

二、解决民办院校这些问题的策略

1.民办院校要加强和提高引用市场机制来管理学校的认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办学的质量、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政府对其要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管和跟踪。既然是企业办学,应该设立股东会下的常务机构董事会及董事会下相关的机构;设立监事会,全部由股东出任;设立督导室和工会,应该是由政府派出职员来担任相关职务,职员的工资由国家财政负担。这样就可以做到使民办院校规范运作和保证政府对其有力的监管。企业办学,企业用自己的特色来营运,加上国家对其监管,以此避免民办院校办学的放任自流,自生自灭,使其规范办学和运作,提高办学的质量、实力和竞争力,增强民办院校的荣誉感,体现出自己办学的特色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2.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民办院校的扶持,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民办院校的教师编制问题。现在民办老师是“企业编制”,都是合同工,各种福利待遇依靠学校自身的经营状况,没有切实保障;而公办老师是“事业编制”,不但工资待遇有国家财政拨款保障,在职称评定、教师评优、生活补贴、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子女就学等方面都享受政策倾斜。解放思想就是要改变对民校不平等态度,《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职员在工资待遇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及其教师、职员、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但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公办学校突飞猛进的发展,民办学校的教职员工却在待遇以及社保等方面十分吃亏。给予部分民办骨干教师“事业编制”,以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在民办教育机构发挥更大力量。解决民办教师的编制问题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将民办教师的社保、医保、房贴、福利、业务进修等权益一并纳入保障体系,从而解决民办教师的后顾之忧,拥有实实在在的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世界各国的教育经费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政府拨款,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拨款显得极为重要。民办教育其实与公办教育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公益性质,和公办学校是相互补充、共同繁荣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正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要使民办职院的师资队伍在总量上、结构上、质量上与公办职院缩小差距,创建出特色,有力地参与招生的竞争,必须对其提供有力的扶持。现在卖方市场将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向学生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教学资源,而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用新观念、新举措抓好这项工作。建立完善岗位履职考核、校内津贴考核、系部分类考核制度,使人才考核评价与激励竞争机制科学合理。通过人才资源的系统、规范管理,以良好制度环境激励人,以大学之人文学术氛围吸引人,以优质资源投入保障人。另外,在专职教师中也可仿效某些西方国家实行Tenure制(教师终身制)――即对部分教师设立终身拥有该工作的职业制度,使教师享有职业优越感,也可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进入民办高校教师行列,增强大学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3.搞好企业文化,建立国家、学校与教师共同投资人力资源培训的新机制,要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使民办院师资队伍的结构有明显改善,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民办职院发展的实力和竞争力。这对搞活教师队伍,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术交流和产学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流动和流失具有必然性,但不正常的师资流动,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会使民办学校日益艰难和萎缩。《民办教育促进法》公布后,政府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只服务公办教育向公办民办一视同仁转变,使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但是实际上这个公平几乎没有实现,希望国家尽快落实执行有力的扶持政策。

4.民办高校学生应该与公办学校的学生同样享受国家优惠的政策。对民办学校给予财政补贴,让学生在奖学金、贷学金方面等得到一样的待遇,减免民办学校征地和基建收费以取得对学生收费的让利等,因为教育的经济效益不同于物的投入的经济效益,它是一种“隐性”的经济效益,并且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不能马上在市场交换中立即体现出来。所以有专家强烈呼吁,政府首先要摆脱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相对立的思维模式,政府应尽快给予民校平等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和公办学校在同一片蓝天下公平竞争。政府以往缺位的扶持政策应当迅速到位,他们建议加快《广东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立法和实施,真正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待遇的税费优惠、用地和基建优惠、师生社会待遇优惠等。

教育部门曾公开表示,民办教育今后将占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半壁江山,未来十多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增量部分主要靠民办高校来完成。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学校一样,民办教育也有公益性质,扶持民办教育也是政府职责所在。希望民办院校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机会的同时,能真正为国家职业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满足国家对人才多样化需求,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刘.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7(7)

(作者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 广东广州 511363)(责编:贾伟)

上一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下一篇: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