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樟子松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嫩枝嫁接技术探索

时间:2022-01-31 11:28:04

塞罕坝樟子松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嫩枝嫁接技术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针对塞罕坝林场的研究介绍了樟子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征,然后针对樟子松的有性繁殖较慢的不足探讨了嫩枝嫁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樟子松;生物生态学;嫩枝嫁接技术; 塞罕坝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樟子松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因此在塞罕坝林场也有广泛种植,它对于生存条件的需要很低,能够在非常寒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耐寒性很好,因此,很适合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广泛种植。但是他也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有性生殖效率不高,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嫩枝嫁接等其他手段来进行必要的弥补。

1 樟子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及针叶内部结构

在塞罕坝林场中樟子松乔木,高可达18m,树干下部深灰色或灰黑色,中上部黄褐色或黄色。轮枝明显,每轮5~12个,多为7~9个,20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3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二针一束,针叶粗短、硬直、明显扭曲,长5-8(10)cm,径 1.5-2mm。球果种鳞鳞盾肥厚隆起、常反曲。在针叶的横切面上,有边生的树脂道6-11个,背腹面均有。维管束鞘呈横茧状(长圆形、中间稍收缩),两个维管束间距离较远。1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10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出,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3~5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千粒重随产地和植株变化大,红花尔基产7.9g,大兴安岭5.4g,章古台地区10~12g, 塞罕坝 6.5g。

该植物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小兴安岭爱辉县的卡伦山和逊克县的松树沟也有少量, 西起莫尔道戈、金河、根河、东到新林,呼玛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的银河、免渡河、阿尔山等地有呈带状或块状分布的纯林,有与兴安落叶松构成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多生长在海拔高300~900m的向阳陡坡或阳坡。在呼伦贝尔盟草原起伏的沙丘还生长着良好的天然樟子松林。由海拉尔往南从锡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罕达盖至中蒙边界的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市的西山和北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松林。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呈良好。。

1.2 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引栽情况

塞罕坝林场内樟子松抗低温,抗干燥能力超强,并且随着自身的生长情况变化以及遇到的旱情更高时能够获得更高的耐寒比例。该植物喜欢光照,根部发达,并且直立性好,发育速度很快,经过15 年到 18 年的时间进入到开花阶段并产生果实。这都说明了樟子松在各种植物中属于生存的能力强大的一种。所以,能够普遍被应用种植,范围遍及我国的北方各地,尤其是面临沙化,环境恶劣的地区,并且有许多引栽成功的范例。

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冠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木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林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上均能生长良好。在章古台沙地上曾先后栽植了针、阔叶树种30余种,为樟子松能适应沙地不同部位环境条件,即使在条件最差的丘顶也能生长。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樟子松抗逆性强,据调查我塞罕坝林场来看10年生油松曾遭受到松针锈病的危害,而相邻的樟子松受害较轻;对松梢螟危害与油松相比亦有较强的抵抗力;辽宁南部地区,赤松、油松均遭松干蚧危害,唯独樟子松未发现受害。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年龄达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在章古台的条件下,5龄以前生长缓慢,6~7年以后即可进入高生长时期(每年高生长量达30~40cm),如人工固沙区21年生樟子松平均高达8.6m,胸径14.8cm,最高10.4m,胸径25cm。沙地造林成活后,随着樟子松林木的生长,不仅风蚀减少,枯枝落叶增多,并且具防风阻沙改变环境的作用。与此同时,逐渐提供林木产品。生长在平缓固定沙地上的10~18年生樟子松林修枝间伐,每公顷可获得烧材18000~20000斤,橡材450~640根(径粗4~5cm,长1~1.5m)。20~23年时每公顷保存2000~2300株的情况下,可间伐出产小杆材650~840根(径粗8~10cm,长4~5m),间伐后立木平均胸径11.6cm,树高8.2m,每公顷蓄积量76.6m。

2 樟子松的嫩枝嫁接技术

2.1 砧木的培育

在选择嫁接苗体的时候应当选择 5 年到 6 年左右生的植物为最好。在嫁接工作开始的 2年到 3年的时间是培养时期。使用 25cm 左右长宽的塑料袋作为考虑的重点,厚度适中,营养土尽量采用树叶和有机肥发酵过的高腐殖质的砂壤土。春季灌袋,底床培育。

2.2 接穗选择

选择优树上的树冠中、上部向阳面半木质或在正常生长的当年生的树稍带有生长点嫩枝作接穗。优树的年龄10年左右为宜,年纪太大者成活率低下。

2.3 嫁接时间

在塞罕坝林场内,樟子松嫩枝接嫁的时间选择气温较高的5 月到7 月。这当中以 5 月份为最好。这个时候完成了向上的生长,芽体刚开始发育,尚未完全木化,所以此时接活率更高。到了6月份之后植物的茎还在加粗和木化,也适宜生长,如果时间太晚可能造成当年生长,而过年之后就会死亡。

2.4 嫁接方式及操作

樟子松嫩枝嫁接主要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由于嫩枝嫁接,接穗随接随采,采后放在盛水的容器里,暂时贮存。用双面刀片将接穗先截成5~8cm,顶芽周围留有 8-10束针叶,用左手大母指和食指夹住接穗下端,右手拿刀片,按接穗中心下刀往顶梢切至离顶芽2 cm 左右处,切成斜面,以不碰到所留的针叶为宜。接着选择粗细与接穗相适宜的砧木当年生部位,摘除部分针叶,先横向切一刀,再向上切至树皮形成层,比照接穗的长度将树皮切下,稍切下一点木质部为好,接穗与砧木对齐,用1cm 的农用塑料薄膜从下边往上绑好,不太松但是不能透气漏水。最好选择拼接的两部分直径上相似或相同者,严合程度更好。并在对工整齐后完成嫁接,如果接穗的直径小于砧木,则以砧木为贴合标准,如果这个标准达不到则存活率低。

2.5 接后管理

(1)使得砧木的成长环境是良好的。去除杂草,按时松土,浇水,防虫害,对于根部不过多碰触,营养成分的施加应当有步骤有次序。(2)一般在30天左右的时间就要摘除上面的塑料袋了。检查是否发育正常,如果在考虑范围内则无需再进行树冠的补接。应当按时完成袋子的摘除,否则温度和生长空间都将受到影响。(3)如果种植环境较恶劣,有强烈的风和水分趋势,在嫁接后使用深色(绿、黑)能够使成活效果更好,不过应当注意封闭时间,太长了也不好,并且不能勒得太死,使内部温度过高,植物茎被勒紧不利生长。

结语

综上所述,樟子松的生长优势和劣势都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生长优势和生物生态学特征在我塞罕坝林场内广泛种植樟子松,针对它有性繁殖较慢的不足我们应该多采用一些新兴的嫁接技术来进行弥补。

参考文献

[1] 潘湘海. 樟子松不同药剂浸根造林试验初报[J]. 河北林业科技. 1994(03)

[2] 柏玉东. 五九七农场落叶松樟子松混交及杨树水曲柳混交模式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6)

[3] 叶仕生. 油松、樟子松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摘要)[J]. 辽宁林业科技. 1979(03)

[4] 傅忠敏,高庆昌,李兴田. 对2~5年生樟子松幼树抗旱能力的初步探讨[J]. 辽宁林业科技. 1983(04)

上一篇:地铁盾构区间施工坍塌处理技术探析 下一篇:GPS RTK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