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时间:2022-08-11 07:15:07

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1 发展历程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唯一的“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距北京最近最美的地方”和“2007百姓最喜爱的河北魅力景区”。来到塞罕坝既可以领略森林草原风光,又可以感受自然的辽阔。

1.1 曾经遭受破坏的塞罕坝

历史上这里是“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水草丰美,鸟兽繁多”的森林草原地带。由于清政府的衰败使国库空虚,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逐渐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已成为荒丘沙地,野生动物也随之速减。

1.2 响应国家号召艰苦创业

1962年,国家计委批准林业部在这里建立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1969年改由河北省林业厅直属。

当时来自24个省市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当地的工人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荒芜人烟的塞罕坝,一起艰苦创业,创下人类的奇迹。

这片浩瀚的森林为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据专家测定,它可以使京津地区春季的“尘暴”减少2.8度。

1.3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给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奔走它乡的珍奇异兽又重归故里,马鹿、狍子、野猪、狐狸、及天鹅、白鹤等,鸟类数不胜数,连早年绝迹的猞猁也出现于森林中。

2 发展现状

2.1 经过创业荒漠变为林海

1992年塞罕坝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经林业部批准成为“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真正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起到了为北京阻沙源,为天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作用。

2.2 发展生态旅游

森林公园自建立以来,本着“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紧紧围绕“以资源促旅游、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塞罕坝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实施了塞罕城一期建设工程,初步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并注重项目创新,建设了水上漂流、小型飞机场、蒙古歌舞村、滑雪场、封闭式狩猎场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

为了挖掘历史文化,展现康盛世的辉煌,在二道河口景区规划300多亩地,投资920万元,建设了以反映木兰秋文化为主题内容的木兰秋文化园,2008年完成了“木兰秋文化园”一期建筑工程,并投入运营。

塞罕坝把弘扬塞罕坝精神和宣传生态文化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四大教育基地”为平台,争取国家林业局再造秀美山川示教育基地项目,建成了占地面积1900m2的塞罕坝展览馆,并于08年7月30日成功对游客开放,同时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基地植树园”和“尚海纪念林”也相继建成。

森林公园与股份公司合作,在塞罕坝核心景区,投资1080万元规划建成了面积为184公顷的七星湖湿地公园,景区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7月20日竣工,并正式对游客开放。

投资700万元建成了以反映木兰秋文化为主题内容的塞罕坝中心文化广场。投资500万元开发并完成了康盛世亮兵台景区一期建设工程。

自2008年决定举办塞罕坝金秋旅游文化节以来,公园自筹资金,已经圆满举办了08、09两届塞罕坝金秋旅游文化节,有效地提升了塞罕坝的旅游品牌。

另外还有,塞罕塔、金莲映日园、滦河源头等高品位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为游人开放。

2.3 生态旅游效益可观

目前,塞罕坝森林公园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96万人次,客源地涉及30个省、市及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园区内现有宾馆、度假村、饭店、旅游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共108家,拥有床位1万余张,餐位9000个。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公园已实现旅游门票年收入5384.9万元。每年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创造综合效益上亿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周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 旅游观光需进一步开发

尽管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其旅游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以观光为主,参与性已经开始在旅游规划的考虑范围内,但是任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如何减小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的思考 下一篇:惠阳区豆角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