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探究

时间:2022-01-31 05:50:32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探究

【摘 要】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实行系统的计划与控制,可以促进优化设计,准确地编制投资估算,保证估算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把造价控制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内。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指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它包括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和价格管理。其中,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建设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是一项不确定性很强的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的事项。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实行系统的计划与控制,可以促进优化设计,准确地编制投资估算,保证估算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把造价控制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内。同时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用在各工程项目、各单位以至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在各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均衡而合理的分配,能使建设单位的投资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有利于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1、在西方国家,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既被看作是一门科学,同时也被看作是一门艺术。但是,在我国却完全相反,大部分的工程造价人员都是套定额、套单价。笔者发现,甚至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主要的专业内容仍然是学习如何用定额,如何套单价。很多从业人员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价格理论以及计价管理实务的认识十分肤浅。

2、多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 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从而建设了大量效益不好的工程。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方法。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控制重点应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即转移到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而一旦投资决策后,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

3、目前,我国工程造价从传统定额模式向工程量清单模式转换, 并处在转型阶段,新的定额模式还不够完善,施工企业又没有能力编制自己的企业定额,使得工程量清单计价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企业本身受旧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影响较深,使得现有的施工单位造价管理人员习惯了指定的定额价格管理模式,施工单位报价存在问题,未把市场价格与企业内部管理消耗、技术消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切实地将企业本身的技术、管理优势体现到投标报价中去。不能真正的报出适合自身企业及满足市场要求的准确报价。

4、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企业无法形成适合本企业的报价体系,这就是对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珍贵的经济技术数据随着建筑物的完成而消失。由此,企业失去了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此方面的管理上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5、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不到位,不能切实地将经济问题与技术问题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没有尽早发现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经济问题,已无法弥补。在施工过程中只重视技术、生产,不重视成本的节约,不能将优化技术方案、改进施工工艺、降低建设成本列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来。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互不通气, 造成成本的人为不可控制状态。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对策

1、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工程在中标后,施工单位将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合同,合同签订时双方应处于平等地位,合同本身具有公平性,严重有失公平的合同本身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合同的严肃性,即合同一经签订就不得单方更改,成为双方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因此在中标后的签约阶段,承包商应据理力争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为造价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合同条款中语言周密、详实,不能给予模棱两可的解释,任何模棱两可的文字,都可能给承包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组建强有力的投标班子:企业应聘请业务精练、经验丰富、知识面广、了解市场、敬业带头人,成员应由来自技术、工程、经营、财务、人事、企管部门的人员(特别是造价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更应是出类拔萃)各方面的人才构成。对于大型复杂的项目应成立攻关组。

3、合理确定工程报价。投标班子就应认真理解招标文件,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合理、实事求是,还必须建立在企业自我测算的基础上,适合于本企业的定额来进行编制投标书,按照可以争取达到的先进合理水平来确定,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并运用报价策略进行编写工程投标报价。

4、建立良好的造价管理系统.造价管理部门在承包商内部应处于造价管理的核心地位,其它各部门应与其密切配合,材料采购清单及发票复印件、工程变更、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生产计划安排等资料都应递交造价管理部门。然后由该部门的预算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定期进行核算,当发现预算用量与实际用量有较大出入时,应分析是预算原因还是施工管理的原因,并相应采取补救措施。当存在投标中不可预见的特殊原因时,应结合合同有关规定及时合理地提出索赔方案。

5、工作内容、标准,合同签订的工作内容、标准,掌握一些施工常识,不错算、漏算工程项目,与预算人员密切配合,善于发现可以进行索赔的因素,如实做好统计报量工作。

6、技术和经济相结合。我们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在考虑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严格控制工程合同造价, 厉行节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样我们就有雄厚的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更有能力使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技术方案与经济管理的结合,对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衡量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维护建筑产品供需双方的经济权益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由于全过程全方位投资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投资管理的各个层面不够完善,导致建设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超支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佐萍.试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

[2]谢仰亮.论建筑工程中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上一篇:大股东认购对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影响 下一篇:对林业企业采运机械安全使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