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伪影的分析和处理

时间:2022-01-30 08:07:10

CT图像伪影的分析和处理

无论哪一代CT都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躯壳,软件是灵魂,硬件的工作必须依靠软件的支持。从功能上分,CT系统由:扫描部分、计算机部分、操作台、显示与记录系统等组成。综上所述,CT图像产生大致分为扫描、采集、重建运算及图像显示,这些工作环节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最终产生影像的质量。影像是诊断疾病的依据,是CT扫描机发展的最终目的。伪影,顾名思义,是不准确、不真实的影像,不能真实反映断层影像,伪影的产生因素非常多,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人为伪影,二是机器伪影,举几例伪影分析之,以便于对伪影的出现能迅速准确分析排除。

1 伪影一

1.1 现象扫描头颅时,图像区域出现少许斜线(Sreak Lines),扫描空气图像类似一个打了多个折的幕布。

1.2 分析与处理利用计算机将存储于磁带上的标准水模的原始数据和空气校准数据重建(相当于正常采集扫描的数据传入磁盘),通过图像正常与否判断故障所在,若正常,表示计算机系统正常,故障在扫描采集部分,反之为重建显示不正常。将标准水模原始数据及空气标准数据传人磁盘,重建该区数据,图像正常,由此判断故障在数据采集系统中,而计算机系统正常,用DITA(原始数据查看工具),观察头颅原始数据,经放大显示仔细找出45、345、645、945四个通道均有一小段异常,这4个间隔300不在一个探测器模块(Detector Module)的通道同时异常,单个探测器及其模块不会有故障,而对探测模块输出频率脉冲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板(Sigal Conkitioning Card),对每4个间隔300的通道是共用同一电路,查图(DT61 g145),可知45、345、645、945信号由V9输出,将该片子更换后,扫描图像正常。

2 伪影二

2.1 现象扫描当中,经常出现错误D,最终像出现伪影,呈波纹状,或多或少,有时接近正常。

2.2 分析与处理重建标准水模原始数据后判断故障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用DITA观察原始数据,空气表现为一段正常,一段全黑,头颅或其他实体一段无明显异常,一段变暗,结合错误D,打开扫描架前盖,对于管前X线处理装置(包括准直、补偿、光栅、滤线),发现补偿器时转时停,用维修小车(Maintneance Panel)作一个控制字OV传送,其值分析为A047/A147/A247,补偿器无相应动作,观察状态字07内容,第9位和第10位数据闪烁不定,由此分析,非本身问题,而是控制电路问题,查图(DT61E282)可知,补偿器(Compensator)由Misc板中F15输出,DFS1、DFS2、DFS3,控制其动作,其值分别为0、1、0时,补偿器处理全野位置,将相关集成电路(F157AC5240,G1674 c14)更换后,开机数秒后补偿器停止,扫描图像正常。

3 伪影三

3.1 现象扫描出图像有浓重的均匀的蜂窝状、海绵状伪影。

3.2 分析与处理改变扫描条件观察,电压及电流变化,伪影的浓度发生变化,但无本质改变,用LAMDA程序送标准水模原始数据及空校数据进入硬盘,重建后图像正常,看来故障应在数据采集部分。应用DITA程序对伪影图像原始数据进行观测,无明显异常,应用背景扫描测试,结果显示探测器基本正常,图像均匀,这就表明伪影是伴随高压产生的。由于高压无法正常测量获得,因此先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关机后由球管阴阳两端进行仔细清洁、紧固,开启后无明显改变,测量高压柜及扫描架的电源均正常。这种情况开始考虑球管,改变焦点尺寸,伪影随之改变,最后更换球管后伪影消除。实际工作当中,若出现这种伪影后,可以直接考虑球管,当然应结合曝光次数等其他方面。上述球管是由于靶损耗、粗糙导致散射线增多,造成了图像伪影。

上一篇: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