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美化语文教学

时间:2022-01-30 07:51:29

让美育美化语文教学

“美育”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浪漫主义剧作家、诗人席勒在其主要的美学著作《美育书简》中表述的,它的意思是把美学原理运用于教育。美育在我国古已有之。《尚书・舜典》中,已有“典乐教胄子”的讲法。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记・乐记》中更特别指出“乐也者……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他们是通过文学艺术和生活行为规范来对人进行审美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有很大的优势和长处,教师应通过审美教育的丰富内容和良好题材,以及生动的教学形式,努力把美学原则,道德原则,教学原则,和谐统一起来,集中而有效的实施美育。笔者以为应立足教材,剖析教材中的美,把美融入到知识中去。

一、在语文诗歌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

情感本是诗歌的生命。瑞士教育家裴斯洛齐指出:“只有爱,情感和信任交织在一起,才能发展良好的饿萌芽,培养学生的美德。”要激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推到学生的眼前、耳边,进而让他们走进去,去体会意境美。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体验作者的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情。比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一文:“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白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展开想象,这样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幅壮美的图画:辽阔苍茫的大上,山岛突兀耸立。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岛上却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海面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茫茫的大海与海天相接,浑然一体。再结合背景,学生能够从沉雄豪爽,气象壮阔的自然之美中,感受到一个具有宏伟政治抱负,建功立业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英雄形象,进而激发出积极向上的斗志与豪情。意境美的分析精深透彻,不仅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欲望,更好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在散文教学中,激感,启发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意识

美育的特点之一,是以情绪的感染,精神境界的体验来影响人,教育人。散文是文学作品中一枝独特的奇葩。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以入情。”美含于每一篇散文之中,无论是大自然的一景一物,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人一事,社会场景的记述,也无论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的回忆,还是异国他乡风土人情的纪实,都给读者以丰富的美感,给人以愉悦和深思的情怀。因此教散文更应从作品的“美”入手,从散文自身的特点入手,学生往往因美的人和事的渴求,而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一幅幅如梦似画的中国古典写意画,如果老师由行到神,由景到情,顺着作品中那一幅幅美图,深情地引导,将静止的文字化为流动的形象,便不难将学生带进那特有的美丽缥缈的意境中,便使之欣赏月光下荷塘的美妙,品位作者深沉忧郁的情怀。淡淡的喜悦中加杂淡淡的哀愁,明确作者那难以言状的彷徨,苦闷,想要超脱而又无法摆脱的心情。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感去感染学生,以敏感的审美语感和分析使学生身临其境,陶醉其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由此看来,运用情景教散文要做到从“美”入手,以“情”相连,以“神”贯穿,以“境”拓展,确实可以体现散文特点,而美的因素也渗透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学生的审美意识不断地提高,从而提升审美主体的能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进行习作――这不仅是语言的发展,而且是情感的自我培养’,而朱光潜先生将美的功用定为‘怡情养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展示艺术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还要启发学生的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在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同时,随着思想感情的深化,就自然而然的产生美、表达美,创造美的愿望。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指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如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由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想象表达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作文是书面表达活动,是书面语言活动中表达美,创造出美的东西。因此在作文中,要引导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材料,借鉴他人创造美的经验及其表现的方法,来描写对生活美的热爱、歌颂,这正如苏联学者德莫夫所说:“学习写作及文学作品,对掌握语言,培养正确的讲话能力有更重要意义,他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不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感情,而且影响其理智”可见其重要性。

四、感情吟诵,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

叶圣陶先生认为:不朗读只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朗读也是再创造,也是审美鉴赏,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渐进过程。但是目前学生状况而言,常在众多人面前羞于感情吟诵,对朗读的声音大小、高低、音调、节奏的运用更无从谈及。古人读书讲究美读,既感情朗读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立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诸如此类。”这就要学生必须完全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一种强烈的作者意识突破静态和物化的文字,与之合二为一。特别是对于抒情类文学作品,美读是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有眼力捉住核心或特定的段落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深入其中。

美育是培养人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有句名言“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人类社会才能在不断创造美中进步”,美育离不开语文审美美感教学。美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化于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语文教学中几乎涉及到美的各种形式,各种因素,因此,审美教育要有意识地引导人的情感丰富化,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审美愉快不仅能激发学生在生理方面的情绪体验,也能通过挖掘具体教育内容中蕴涵的动人情感,席勒对此有一段深刻的话:“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情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德]席勒.美育教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3]高平叔编.蔡元培美育论集[C].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钟为家.语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6]王德胜.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下一篇:如何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