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控制要点

时间:2022-01-29 04:17:03

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控制要点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力学性能、使用寿命、耐久性及安全性。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成为施工技术人员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中钢筋就位的准确性,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承载力、耐久性和安全性,笔者结合近几年公路工程监理实践,分析了影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护层合格率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控制要点

1 概述

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工程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根据我国国情,钢筋混凝土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一种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往往对保护层施工质量控制还不够重视,保护层偏差超标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导致合格率一直处于低下水平,钢筋混凝土结构物钢筋外露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够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达标,以保证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能够准确就位,从而达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及安全性要求。本篇文章是笔者根据近些年公路工程监理实践,分析了主要影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保护层合格率的控制要点。

2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控制要点

2.1 保证垫块质量符合要求,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标准垫块。垫块的厚度必须与保护层的设计相符合。不得使用石子(块、材)、自制水泥砂浆块、塑料垫块及钢筋头作为钢筋保护层垫块。石子(块、材)、自制水泥砂浆块由于强度、厚度达不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而且与受力钢筋固定不牢固,在施工中极易造成破损和位移,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塑料的性能与混凝土性能差异较大,且塑料相对混凝土来说还存在老化快、温缩性明显的问题,对于一些大型的钢筋骨架,塑料垫块因承载力不足,易变形、破碎,使用效果差。当模板拆除时常见混凝土构件出现局部或大面积露筋现象,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及隐患。

2.2 设置合理的垫块布置图,严格控制垫块分布密度,保证垫块支垫位置正确。垫块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应准确、牢固的绑扎在受力主筋上,在钢筋密布的地方要多布置垫块,防止钢筋重量过大导致垫块破坏。垫块布设的数量、密度要满足要求。结构物底板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间距应控制在50~100cm,侧模垫块间距应控制在100~120cm。

2.3 钢筋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成型的钢筋骨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还要保证钢筋绑扎和焊接质量,钢筋绑扎位置、密度、数量要符合要求,杜绝为了追求钢筋保护层厚度,随意调换钢筋骨架尺寸的错误做法。

要注意钢筋骨架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变形,安装工艺要合理、科学,安装完成后,必须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不符合要求的必须纠正处理。安装后钢筋骨架的固定措施还必须得当,不得发生倾斜、移位等。

2.4 选择优质模板。在进行结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为了达到保护层厚度的均匀、整体工程美观的需求,模板的控制是关键。模板的几何尺寸、平整度以及强度都要符合施工的要求,确保模板拼缝严密、不变形、拆卸方便。

模板的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和支撑要牢固,有效避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移位、跑模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

2.5 要选用与模板相适应的性能优越、稳定的脱模剂,使混凝土在拆模后能够顺利脱离模板,以保证混凝土完整无损的形状,还能够防止污染混凝土表面、腐蚀模板的机油或废机油等不良物质。

2.6 混凝土配合比应选择试验室标准配合比的水灰比,水泥用量符合规范限定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混凝土搅拌要求计量准确、搅拌彻底、坍落度稳定,否则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分布不均,将导致混凝土表面色差或混凝土振捣易离析、泌水等非匀质现象。

2.7 混凝土浇注过程控制。当我们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我们除了要按照要求搭建好操作平台外,还要避免施工人员直接站在钢筋骨架上进行混凝土的施工,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因为振捣的冲击而破坏钢筋的保护层垫块,不能够及时对模板支垫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及时处理跑模、涨模等情况,要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导致漏筋,影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 结论

我们在工地一线的施工、监理技术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保护层厚度。通过落实以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要点,一定能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田.浅析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施工时厚度的确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

[2]史湘力.张晶海.浅谈钢筋保护层的作用及控制[J].林业科技情报,2006(01).

[3]沈齐心.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与施工控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1).

[4]蔡云.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

[5]侯凯,于洁玲.如何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J].科技信息,2010(16).

[6]黄辉军.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6(11).

作者简介:赵兴宏(1984-),男,助理工程师,2008年6月毕业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大专),2014年1月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2008年至今在云南升盟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从事公路工程监理试验检测工作。

上一篇:浅议三次采油技术及进展 下一篇:FMEA在车门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