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话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1-29 01:32:00

小学数学“对话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课堂教学则是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础. 因此,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其次就是要促进师生交流、加强课堂对话. 本文就小学数学“对话课堂”的教学策略,从创设良好的心理学习环境;加强数学教学活动以及加强数学动手实践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师生交流,课堂对话,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可见,真正的数学课堂是多么的需要“对话”,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实现不了真正的教育. 一个“对话的课堂”可以打破学生原有思维的内部平衡,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话”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应该创设怎样的“对话”情境,以便能够让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在交流中获得情感体验,使得数学课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的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学

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小学生的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想激起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导入:

师:老师这有3个桃子,同学们知道哪个最重,哪个最轻呢?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比较呢?请同桌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方法. (教师出示三个桃子)

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方法,并相互补充. 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他们的比较方法.

生甲:我们可以用秤去称这些桃子,根据秤上的数字,就能看出哪个重, 哪个轻.

生乙:我一看就出来了. (学生随即指出了最重和最轻的桃子)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乙:老师你看,左边的桃子较大,右边的桃子较小,哪个大就是哪个重啊,一看就知道啊.

生甲:老师,我不同意,如果大的桃子里面是空心的呢?那它就不是最重的了,我还是觉得必须称一下才能确切地下结论.

通过“谁最重谁最轻”的问题,给学生们自由讨论,他们的想法让我们回归到孩童般天真烂漫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没有枯燥的符号,僵化的公式,思维的束缚,每个学生都能在开放的学习素材中倾诉自我的需要,都能自信地感受到自己是个成功者. 通过这样一个对话形式的开放性问题的引入,不但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而且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里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学的轻松,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生动可亲.

通过数学活动,加强课堂对话

数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重视数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数学活动,不仅能够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加强课堂师生对话.

例如:在教学“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师生计算比赛的数学活动进行教学. 目的是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在活动中感悟、发现,从而体验数学规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进行一场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好!敢不敢?

生:敢!

师:好的,比赛规则是题目一出来,谁先报出答案谁就赢. 有没有意见?

生1:行,没问题.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生2:嗯. (有点犹豫又有点胆怯)

生3:那不行,题目是你出的,你当然知道答案!(想了想,反应了过来)

生4:你是老师,当然算得比我们快,不公平. (全班炸开了锅)

师:那这样吧,老师选一位同学代表老师“出战”,你们也选一名同学代表你们好不好?(学生都同意)不过我要悄悄告诉他一个秘诀,但是绝对不是答案.

比赛正式开始,第一题是“74+168+26=”,“268”老师的代表一口报出了答案,而同学的代表正在蹙紧双眉计算着呢,下面的学生有愣住的,也有不服气在思考的;第二题是“57+395+43=”,“495”又是老师的代表脱口而出,那位学生的代表已经涨红了脸,下面的同学也是急得跳脚了. 忽然教室里传来“噢”的一声,似乎是哪位同学恍然大悟的声音,也引起了全班的思考和琢磨. 第三题是“135+177+65=”,“377”几秒钟后,教师的代表报出了答案,几乎同时,教室里也有同学轻轻地报出了答案.

师:好,我宣布比赛结束,谁赢了?对于这次比赛,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老师你刚刚告诉了他什么秘诀啊?

生2:我知道.

师:现在不公布答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这个秘诀,学完新课之后,看看谁能猜出来.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游戏,会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获得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对话课堂”.

在动手实践中,加强课堂对话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一改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数学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对话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之一. 如何设计一个既新颖,又具有数学内涵的教学引入,成为许多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撕纸”.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用一张白纸制作小作品,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玩?

生:(先是一愣,继而自信地)会!

师:(故作不信)是吗?口说无凭. 老师这有一张白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玩呢?

生:我会用它来折飞机.

师:没想到女孩子也喜欢折飞机,挺好!

生:我会用它来折一只青蛙,再和同学们一起斗着玩. 或者也会把纸剪下来,然后折成一个心形,再许个愿望.

师: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啊!看来同学们还挺会玩. 可同学们知道老师会怎么玩吗?同学们想知道吗?那就仔细看好了. 先将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入手撕下一小块,再展开(教师边讲边演示,最后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学生). 想玩吗?(想)那就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撕纸过程,尝试撕纸.

师:谁愿意将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

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作品给大家展示. 根据展示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开课题: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图形. 假如将这些作品看做一个个平面图形,那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一样. 但是,难道大家就没有从中发现一些相同的地方吗?

生:(稍作观察后,激动地)我发现这些图形的折痕两边都一样.

师:嗯,有点感觉了. 再深入地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折痕的两边都对称.

师:能说说具体怎么对称吗?

生:也就是两边形状一样,面积也相同. 如果将这些图形再沿着折痕对折起来,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师:那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图形,也来折一折,看看折痕两侧能否完全重合.

学生对折,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师:那么,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该给它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1:重合图形.

生2:对折图形.

生3:对称图形.

生4:轴对称图形.

师:没错,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同学们刚刚看见的那个折痕就是对称轴. 通常,我们用“点画线”来表示对称轴. (教师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并让学生也在自己的轴对称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普普通通的一张白纸,就这样简单地折一折,再任意一撕,就认识到“轴对称图形”是怎么来的了.

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它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力求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使“对话学习”成为启迪心灵的钥匙,让生命的个体在“心灵对话”中焕发灵性. 在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话课堂”追求的是平等、高效、和谐,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上一篇:微分学在初等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创新,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