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时间:2022-01-29 12:30:54

高校的教学职能与行政管理

摘要:高校的两项职能,即教学职能和行政职能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实践中存在着行政管理对教学制度的冲击和侵蚀,笔者认为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不在单纯的"去行政化",而是要实现职能分离与权力分立,让教师向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 教学 行政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的职责是完成国家赋予它的教学职能,这一点已是常识。但是,这通常是对高校功能所作的规范性分析和规定,是高校概念的赘述。现实中,高校都由人组成,在教学职能之外,当然会涉及到其他办公室的工作,因此,就有了除教学人员以外的其他辅助人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正是由于高校总要履行与教学相关的一些行政管理职能,因此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就有可能与高校的教学工作交叉、混合,有时甚至发生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尽管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对教学会产生某种有时甚至是重大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研究中,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国。本文将集中从高校系统内部制度的设置方面来考察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设置的合理性及如何将行政管理职能同教学职能分立开来。

二、高校内部两种并存的制度与职能

从普遍意义上看,大学的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者不受雇佣他们的学校的控制和限制,有进行科研、教学和出版的权利。"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追求的是真理,是高深的学问,而追求真理的方式主要就是教学等,它需要自由的空间、宽松的环境。在教学活动中,若是心存禁忌或是担心受到报复和惩处,教学工作者就不敢畅所欲言,但在满足教学职能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有行政管理的需求,乃至于为满足这一需求而相应设立了行政管理制度,但是不是一定就会出现强烈的行政官僚化色彩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美国高等学校中也有行政管理的工作,(尽管少得多),但美国高校里并不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甚至从理论上分析,行政管理事务多也未必一定导致机构的行政色彩增加,相反,历史表明,西方国家的权力分立制度恰恰是在近代以来国家行政管理事务急剧增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正是在事务增加的情况下,产生了劳动的分工,产生了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专门职能部门,这种分工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促进了各个职能部门自身的运作逻辑的形成。

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考察中国的高校,可以发现,高校行政化的问题出在系统内部的这两套分别用来处理两类不同问题的制度上--即为履行国家赋予的教学职能和从规范上看应是为保证和支持教学职能之实现而不可或缺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发生了职能的交错和混合,而没有实现制度设置的或我们今天所欲求的那种分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的情况是,行政职能与教学职能往往交织、扭结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例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虽说是教学评价行为,但牵涉到岗位设置、指标分配、聘任考核等,又是一个行政行为,行政管理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更为复杂的是,行政管理与教学的主体构成较为复杂,拥有行政管理职位的校、院系、处室领导,几乎都是教学的专家;从事教学的专家、学者也往往担任着一定的行政管理职务。很难说他们正在处理的一个问题是行政问题还是教学问题,也很难说他们的身份是到底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教师。

三、行政管理职能对教学制度的冲击与侵蚀

应当说,这两套制度的设置都具有其自身合理性,但就高校在社会中的基本职能来看,其内部行政管理制度从制度逻辑上看应当是为了支撑高校实现其教学职能的,并因此应当是辅的。但是,这两套制度附着于同一个机构,在一个互相交叉的制度空间中运作,那么这两套制度的逻辑就有可能混淆。事实上,这两套制度不仅经常被完全混同,甚至主次位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被颠倒过来了,教学制度常常融入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中,已经变成行政管理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在高校的教学职能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其中有积极地、但更多的也许是消极的作用,造成了教学制度的变形和功能失调。

长期以来,在高校内部,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都习惯于认为自己是在校长、院长、主任的领导下工作,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上,无论是教学的还是非教学的事务,都习惯性地要向领导请示汇报,这是一种虽无明确文件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习惯的做法。九三学社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2.6%的受访者认为,有了行政职务的光环,更容易在职称评聘、申报课题与奖励等方面获得好处。在教育部评出的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100位获奖者中, 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者,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 人左右。过于强调行政权力,教师与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只得处于失语的状态。于是,我们看到,教育与教学的职能在实际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形。这种现象至少带来两方面危害:一是学有所成的教师都要谋个行政管理职位,然后再利用行政权力带来的便利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扰乱了教学秩序和教学公平,这是对学术自由精神本身的践踏。二是这种现象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学校发展。不可否认,这些"双肩挑" 的教师,有许多是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走上行政岗位以后,往往由于行政事务的繁忙,顾此失彼,教学上停滞不前而难以有所突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一个出色的教师,未必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教学与行政是两码事,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和逻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同时胜任这两方面工作的。

四、笔者的建议

尽管本文指出中国高校的教学制度为行政管理制度所支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行政管理体制的附庸,并因此隐含了对此的批评,但事实上,我并不试图回避或排斥行政管理的问题。相反,本文强调,行政管理事务不可避免,因此,必须认真对待这一在中国教育学家眼中长期失落或被有意遗忘的问题。当今中国要讨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就不能仅限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将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排除在外。这一点在中国甚至更为重要。因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高校面临的行政事务更多、更繁重。

本文的另一个要点就是,中国高校的问题也许并不在于它有大量的行政事务要处理,而在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在职能上的混淆,没有实现职能分工。如果说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其实这种职能分离可能是更应当关注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并不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高校应当"去行政化"。如果这一分析成立,那么,高校的教育体制体制改革,就可以首先从制度功能分离这一点入手。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领域,行政管理应尽可能退出,并保障、监督教师以教学的规范和方式来处理教学事务;行政管理与教学制度可以彼此包容和合作,但应尽可能划清边界,行政该管哪些,管到何种程度,哪些权力应下放,其实是一个权力边界问题。赋予教师更多的自,并不意味着放弃对教师的管理,只是这种管理应侧重在把握方向、加强宏观指导方面。

参考文献:

[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研究"。

[2] 周远清. 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J] . 求是, 1996.

[3] 钟秉林. 关于大学"去行政化" 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10.

[4] 郭卉. 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制度演进的历史考察[J] . 现代教育科学, 2007.

[5] 刘承波. 完善高等学校治理结构[J] . 团结, 2009.

上一篇:论现代校长的办学思想 下一篇:论公司解散的登记备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