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享受体育

时间:2022-01-28 11:46:29

激发兴趣,享受体育

摘 要: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的具体活动方向和态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关爱点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创设各种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享受快乐体育。

关键词: 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 教学手段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坚持锻炼的习惯、增强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一直以来我都努力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让学生切身感受体育的激情和魅力,借此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学生带着盎然兴致享受各种体育活动。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几点探寻。

一、用真诚的关爱点燃学生热爱、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火花

“爱”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活动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所以,我们应努力成为学生最知心的人,做学生的朋友。对学生倾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畏惧体育课、排斥体育课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身体状况,如发现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学习困难、身体不适时,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送温暖,给他们鼓励和启发,使学生从教师的爱心中汲取到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精神养料,尤其当学生因为受了挫折而恐惧不安时,当学生因为受了打击而一蹶不振时,教师要用无私的爱帮助、鼓舞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可信、可亲,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应。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人文关怀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乐意地接受我们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意图,使他们成为我们对他们实行教育中的同盟者和战友,帮助他们养成对知识酷爱和对独立学习、认识活动的迷恋。”受到关爱的学生,必然会对体育课、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宝贵资源,深感获益良多。

二、借助精妙的导语和富有创意的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质的体育课,上课伊始,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先从语言的调动入手,这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不管是妙语连珠还是简明扼要,导语都要有启发性、艺术性、渲染性和挑战性。这样才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的诱导效果。其次,在热身活动设计方面,要根据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等需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学习情境。如在六年级学生学习垫上运动时,我根据不同的课次场地,采用了不同形式的热身活动,圆形、五角形、梅花形等不同常规的场景设计,看似细枝末节,但是对喜欢标新立异的小学生来说,很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那些充满好奇的、写满兴奋的面部表情,告诉我他们喜欢也需要这样的热身活动!在课堂结束时,总会有一些学生欣喜地谈论场地的布置真好玩,自己有种很想运动的“冲动”!另外,把自由练习和小组结伴练习相结合;做原地和行进间结合的徒手操;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作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都是很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热身活动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定位操等方式,吸引、敦促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三、利用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在新课教学中,我时常把班级这个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设计成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我并不急于传授新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注重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如我在教授“蹬踞式起跑”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蹬踞式起跑时后腿为什么不伸直?”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点拨、精讲提示、正误对比等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教学重点上。还可以启发学生以小组、大组或自由组合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行思维,在学生提出和归纳疑问、教师帮助解决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把知识和技能纵向连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探究的目的就非常明确,思维也很活跃,课堂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学习行为,不但点燃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目标。我在新授“前滚翻”这一教学内容时,有一些学生就主动提出了问题,说:“老师,前滚翻不是与我们小时候翻跟斗的动作一样吗?”大家听后立即都哈哈大笑起来,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大概就是课堂上“问题”设置带来的直接效应吧!而通过长期的训导、反复的练习,学生渐渐就会把思考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品质。我始终坚信这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学习!

另外,教师的幽默行为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幽默的语言或者一个滑稽可笑的动作,都会使学生的心情舒畅,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提高。如在行进间高抬练习时,我通过过于前倾重心像上海滩拉黄包车一样的错误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加速跑的正确技术要领。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心中探索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这是两位教育家对学习“兴趣”的真知灼见,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求,让他们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中享受体育、发展自我。

上一篇: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下一篇:地承千古,理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