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命若垃圾”的孩子一个家

时间:2022-01-28 07:52:56

给“命若垃圾”的孩子一个家

还原袁氏“大家庭”亲如一家,生活贫苦却开心

“袁厉害到底有没有买卖婴儿?”记者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问过袁厉害。她说,不要说你问我,公安局也找过我、调查过我。说我收养孩子违法,说我卖孩子,那为啥派出所捡了孩子还往我这儿送呢?”卢广说道。

卢广第一次去拍摄袁厉害是在2009年7月份,到达兰考县之后,卢广没找到袁厉害,先见到了袁厉害的妹妹,她在县人民医院旁边开了一间小小的杂货店。袁厉害的妹妹带着卢广去了袁厉害的“家”——人民医院附近小院里两间石棉瓦屋顶的破败屋子,更准确地说,是棚子。袁厉害70多岁的母亲和一名中年妇女一起照料五六个孩子。 “孩子哭了,她们就抱起来哄一下,不哭了就放下。哭了再抱起来。”卢广说,“过了半个多小时袁厉害回来了。我们坐在棚子里聊天。她很热情,跟我说除了屋里这五六个,有一批孩子在街上玩,有一批在上学。”卢广说。聊了没一会儿,上学的那拨孩子回来了,袁厉害就不聊天了,拿出一排AD钙奶拆开了分给孩子喝,那些孩子很高兴地围着袁厉害,“妈妈”、“妈妈”不停地叫她。

这是卢广第一次见到袁厉害,也是卢广第一次见到袁厉害和孩子们在一起。没有知会,没有预演。“他们就是一家人,就跟亲生的一样。”卢广说。有热心人送了袁厉害两床席梦思床垫,但棚子逼仄狭小,根本放不下。于是袁厉害把席梦思床垫直接放在院子里的地上,时值盛夏,棚子里热,孩子们都爱呆在院子里,坐在席梦思床垫上。虽环境简陋,但孩子们和袁厉害在一起生活得很开心。

艰难而无奈的现实:孩子生病,治的起得治,治不起的熬

袁厉害收养的弃婴大多生来残疾或身体虚弱,雇不起专业的医护人员,捡来的弃婴死亡率极高,超过了60%。“夏天和冬天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很多孩子都是没能熬过这两个季节而死掉了。”卢广说。

“婴儿的高死亡率是袁厉害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但她能做的却非常有限。县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支持她的善举,给她的孩子看病都是免费的,但药费、手术费还是得袁厉害出。如果孩子的病能治好,花费不是很高,袁厉害就花钱给孩子治病。如果病得很严重,治疗费用高昂,她就把孩子带回去,送到‘花园’。谁也不知道孩子能撑多久。”说完这些话,卢广和记者都沉默了。袁厉害的救治准则简单到近乎残忍:治得起的治,治不起的熬。没有人知道那些病重的孩子,究竟有多少能熬过去,活下来。然而最多的时候,袁厉害同时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要养活,面对高昂的费用和不确定的治疗结果,她的选择,或许只有简单粗暴。

依靠捐助和低保养孩子很难

卢广所说的“花园”是2010年袁厉害的两个住处之一。名字听着美,实则只是一个工地上临时建的两间房子。袁厉害和几个在上学的孩子住在距离县人民医院100多米的一座破烂的铁皮屋里。袁厉害的母亲和邻居、朋友在“花园”帮忙照料更小的孩子,特别是那些病重且无力救治的孩子。袁厉害还花400块一个月的工钱雇了一名从医院被辞退的老头在“花园”帮忙。据卢广了解,袁厉害抚养弃婴的物资主要来自几个渠道:第一是政府给孩子的低保。兰考县政府给袁厉害收养的20名孩子办了低保。2009年低保是50元/月到2012年增加到80元/月。第二是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寄来的奶粉、衣物和钱。这些资助比较不稳定,在节假日会多一些。第三是政府部门逢年过节登门送来的资助资金。

2011年卢广的摄影作品《命若垃圾》在《Lens》杂志发表后引发强烈争议和社会关注。期间有政府工作人员指责袁厉害用孩子来跟政府提条件。“其实袁厉害跟兰考县政府的关系很好,政府很支持她,也会帮她解决一些问题。袁厉害收养的孩子多,经济能力有限,带着孩子去找民政部门解决,提几个要求,这很正常。政府解决不了,袁厉害也没办法,只能不了了之。”卢广说。然而这次的关注终究让政府做出了一些改变,也改变了袁厉害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兰考县政府五个部门的领导冲进袁厉害家里,把孩子全都带走了。袁厉害不愿意,她舍不得那些已经上学的孩子,养了多年,围绕膝下与亲生无异。孩子被送到了开封市福利院。袁厉害想念孩子就去看,孩子们见到她,就要跟着回来。一来二去,不少孩子又回到了袁厉害的身边。兰考县政府只得跟袁厉害说,不能再增加新的孩子。于是从2011年9月开始,袁厉害就不再收养新的弃婴。从2011年9月到2012年下半年,经兰考县民政部门送到开封市福利院的弃婴,大约有30多个。

送养?有。卖孩子?绝不!

留在袁厉害身边的大约还有18个孩子。他们原来的两个住处都不能再住,搬到了县人民医院后面的2层小楼,生活条件好了一些,但袁厉害的生活依旧简朴甚至是清苦。“她过得特别简单,钱都花在孩子身上,自己不吃也要给孩子吃。”卢广说。袁厉害在兰考县的口碑极好。县政府给她评优、评先进,“爱心妈妈”声名远扬。“所以袁厉害没办法,孩子送来她不能不收,别人相信她,她也知道这些孩子没地方能去。”卢广说。但不断增加的孩子加重了袁厉害的负担,低保、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并不足以承担这么多孩子的开销,照顾孩子的人手也不够。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不可抗拒地变得糟糕。“2010年我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最大的感受是痛苦。在‘花园’,那些没钱救治的孩子就只能放床上躺着。一个孩子一天只能喂上三次奶。”卢广说。

曾经有志愿者揭发袁厉害卖孩子牟利。这几乎是对袁厉害最致命的打击。“把婴儿送给别人养是有的。孩子送来了,她先收养一段时间,把病治好,等孩子身体状况好一些,就送去给一些愿意收养的家庭养大。”“那她是否收取费用?”“我从她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那里了解过,有时候收养的人家会给她一些奶粉、衣物作为回报,偶尔也有人给她包个红包,表示谢意。她收的东西、收的钱,还是用在了孩子身上。”

袁厉害扛不起一个县的儿童救助

火灾发生之时,卢广正在四川拍片,无法第一时间赶到,此后没能再联系上袁厉害。“我觉得袁厉害的精神、袁厉害所做的善事值得认可。政府的责任,不该一个妇女来承担。”卢广语气有些沉重,“在中国像袁厉害这样收养弃婴的热心人很多,地方政府也默许这些行为。一对夫妻把婴儿扔掉了是犯法,袁厉害收养这个婴儿犯法,把这个婴儿送给别人收养犯法,别人收养这个婴儿也犯法。那怎么才不犯法呢?就是民政部门来收养这些婴儿不犯法,民政部门把婴儿送给他人领养不犯法。但是,不犯法的人没去做,去做的人犯法了。你说,究竟是谁的错?”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爱心激发行动,善举积累声名。然而,被能力所限,为声名所迫,受见识所辖,所有的一切,让原本的清流终成泥沙俱下的洪流,虽奔腾前行,却一路渣滓。“爱心妈妈”袁厉害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亦是社会的悲剧。一名村妇的肩膀,扛得起若干病弱瘦小的弃婴,却扛不起一个县缺失的儿童福利救助机制。

上一篇:为什么末日不会出现在? 下一篇:比特币:伊朗“新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