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的“意外”变成“意外收获”

时间:2022-01-28 08:13:35

让信息技术课的“意外”变成“意外收获”

多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的一点“意外”有很多,例如: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好用、学生机突然死机,以至于无法进行上课;我讲的内容与上机实际操作不相符等等;这些我都经历过,可是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是什么事情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今天我把它写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

这是我工作时发生的事情,我像以前一样,备好课,准备素材,准备上课,课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已有了思路。我常习惯于应用“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所以一直采用给出一个范例、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来模仿教师的范例进行操作,希望能启发学生的操作技能。在Fontpage2000网页制作综合课上,我按照常规开始组织教学,在前面的课中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设置网页背景、插入图片以及用表格来对网页进行简单的布局。在回顾了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之后,安排学生欣赏范例个人网站,准备进入本节课的内容──“用Fontpage2000制作个人网站”。由于担心课堂时间不够,事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个人网站的文字资料及图片,通过“多思多媒体教学软件”传到每位同学的机器上。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Fontpage2000相关知识,把老师提供的有关个人网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组织起来,完成“个人网站”,并宣布下课之前要组织评比。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布置完后,学生开始操作练习,5分钟之后,意外出现了,有一名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您提供的资料太少了,而且有的资料我们并不喜欢,我们要做自己喜欢的个人网站,能不能把网络打开,让我们自己到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下载我们自己喜欢的素材,制作我们自己的个人网站?”此言一出,立刻得到几乎全班同学的赞成,我一听急了,这些孩子不就是想上网吗?那我先前做的准备工作不全白做了?这节课的任务怎么完成?但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没有立刻拒绝他们。也许同学们并不是单纯的想上网,如果简单的拒绝,势必造成同学们的消极对待。打开网络吧,会不会造成学习内容的“跑题”?一时间,我的脑子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老师,我们知道网上有很多关于个个网站的素材,而且我们学习过如何在网络中搜索资料,也学习过如何下载网上的资源。您就让我们试一试吧!”

“行!心想:看一看,这节课你们能完成怎么样”,我就答应了,“不过我们要开展竞赛,因为一节课的时间太有限了,单靠个人的力量在一节课内完成个人网站的制作不现实。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主题演示文稿的制作,组内同学分工协作。”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打开了网络,同学们按照平常的操作小组很快投入了紧张的搜索,一时间,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活跃的气氛。

开始时,我的巡视目的似乎在检查有没有同学借机在网上“闲逛”或聊天,“可惜”的是我发现同学们都在紧张地搜索、下载及个人网站的制作之中,有的小组分工非常明确,有的专门负责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有的则专门对下载下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删减、编辑,有的则专门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类,还有的则专门负责网页制作,他们真正把网络当作了学习的助手,他们把已经学过的、用得着的几乎全都派上了用场。同时,同学们之间的协作意识之强令我意外,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节意外的信息技术课就这样结束了,当我把几个小组的作品一一打开浏览时,我的心情变得异常兴奋起来,有一个小组作品内容充实、分类有序、界面合理,远远地超出了我的预料,其它小组没有完成的这么好,但也各具特色!课后我不禁反思:这是一次意外的信息技术课,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信息技术课,因为它超出了我备课的初衷,而且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没有按照我的设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然而,这次意外的信息技术课失败!让我知道,我们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习,甚至是灌输式地教学。如果没有这一次“意外”,如果当初我固执地要求学生按照我的设计去学习,可能这节课会按照我的设想“圆满”地完成,但那样,我不会有今天这样深的感触,学生内心的潜能是无穷的,学生的创造性、协作意识和自主意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好老师,和学生交流、发现开发学生求知欲的切入点,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让化学课堂趣味横生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指导小学数学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