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级建设工作对于高职学生管理的推助力

时间:2022-01-27 05:43:18

浅析班级建设工作对于高职学生管理的推助力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比重与日俱增。所以,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对于维护全国高校的安定、稳定大局,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内班级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班级建设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有的沿用中专学生管理模式,有的则照搬本科院校的做法,要么管得太死,要么放得太松,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作为高职学生管理骨干力量的辅导员虽然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却更不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少辅导员都感到管理新一代的高职学生比过去要更加困难和费力。所以,应当对高职学生管理进行科学而深入的研究分析,探索适合当前高职学生实际的管理方法。

一、对基于班级建设的高职学生管理研究的启示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和高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学生工作者对高职学生管理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视野日益开阔。但是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一些研究成果从专家学者的高度出发,对学生工作经验高度概括总结,理论抽象化,不利于一线学生工作者掌握运用,特别是对于新参加工作的辅导员而言。二是引入相关心理学、管理学理论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有的仅仅是提出设想;而有的则在具体操作上仍然是原有学生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再者没有将这些理论形成体系,综合运用,成为可操作的管理模式。[1]三是一些研究结论较为空泛,缺乏针对性,如在举措上要加强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等,却没有去研究诸如高职学生不愿意担任班委这一普遍性现象后面的深层次原因。

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管理进行研究,要做到找准立足点,从班级建设着手,实现学生管理和学生全面发展相辅相成;要从当前高职学生特点出发,树立正确的指导原则,选择合理的理论参考,形成体系,构成合力;要用实证的方法进行高职学生管理研究,真正发现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对策、举措。

二、基于班级建设的高职学生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在院校层面形成团结氛围,促进班级团队意识生成

高职学生班级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子系统,其整体意识必然受到所在院校的影响。同时,高职学生班级要在短时间内形成自身文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其母体的文化传承。但在实践中,“团结”二字往往只是写在墙上,高职院校的职业、就业导向强调更多的是个人职业技能和竞争。在系部之间,更多的是各种竞赛、评比的竞争,而非合作。在对个人先进事迹宣传中,见到的基本是对“自强之星”、“技能之星”的表彰。所以,促进班级团队意识形成,必须要在院校层面形成团结的良好氛围。组织文化正是从最高管理层树立的典范发展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因此,首先要在学工部、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树立起团结导向意识,使其在管理上注意自觉采用有利于维护团结的管理举措和制度,在活动开展中注意促进学生班级的团结。

(二)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初步形成以团队意识为主导的班级文化核心

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对高职学生的进行意识形态培育,绝不能以单纯文字学习或者枯燥的宣讲报告形式进行,而应当采用易于为他们接受的方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实现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进行,强调人际相互影响,其互动性较强,能够实现班级学生的全体参与,在社会和高校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班级最为欠缺的是团队意识,因此将塑造团队意识确立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目标。同时,根据对高职学生的访谈和观察可以发现,班级团结受到影响是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容易发生的,日积月累不断放大,因此应该把以树立团队意识为主要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安排在新生教育阶段进行。

(三)依托专业特色,促进班级整体进取意识形成

空泛地谈论班风、学风,不如回归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在当前高职学生进取意识缺失的背后,除了入学前自身学习经历的影响,还有相当程度的原因在于对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模糊。在班级团队意识形成的基础上,应当依托专业特色,描绘职业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协作共进的进取意识。重点应做到:第一,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生动、细致地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应用特色,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第二,切不可就职业谈职业,而应该强调职业发展。例如,对导游专业的学生一直强调毕业后做导游,反而会让学生觉得今后的生活单调失去学习动力,反之将旅游体验师、旅游网站策划等更高层次的职业追求进行描述激起学生的斗志;第三要善于运用需要理论,将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成就需要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第四要在学生的职业追求中深化团队意识,形成既你追我赶,又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四)充分发挥学生工作者在高职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等在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一是在日常管理中,以情感人。学生工作者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观察、仿效自己的老师。[2]正所谓“见贤思齐”,学生工作者在管理中透射出的追求团结、进取、奉献的意识能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成为一种无形的榜样,无声的力量,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地改变、重塑学生的意识。二是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班级文化活动中,特别是活动的筹备阶段。高职学生的阅历、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要求学生工作者更加积极地介入,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储备和工作经验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的思考更加周全,更富创新也更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梁亚宁,胡一乔.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2.

[2]王海山,苏伟立.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

上一篇:我国专利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机房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