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懒汉种田”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1-26 01:15:58

实施“懒汉种田”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1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169-0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实质是强调把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保护性耕作(俗称:懒汉种田法)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特别是它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降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沙尘暴的社会性、公益,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先进性和广泛性。

一、清原农业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1.土地问题历来是困扰人类经济与上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保持大量的耕地来生产足够数量的农业产品,以满足众多人口的食物需要;清原全县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3万,由于我们农村人口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期内,土地经营收入仍会是清原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城市化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使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下降。

2.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水土流失是地表覆盖的土壤,在水力、风力、重力以及其它侵蚀力作用下发生的移动。清原全境地势具有东南高、西北低、中部起伏不平的地形特点,海拔高的1100.1米、低的136.2米。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其中:旱田44.8万亩,水田12万亩,人均2.47亩,山坡及沟壑面积较大的区域,特别是1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大,加之7月―9月降水集中,一遇到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既跑了水又失了肥,造成土壤特性的全面退化,有几质含量、全氮含量严重缺乏,其结果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乡镇广泛开荒,广种博收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偏离农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远。

3.土壤污染使有害物质进入人类食物链

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地,从而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质量退化的现象。引起土壤污染的物资来源和发生途径最主要有:有些企业管理粗放,废气、废渣胡乱排放,局部区域生态上失衡;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了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团粒结构发生变化,土地板结,生产能力下降,有的还会通过土壤及植物吸收,使有害物质进入与人类的食物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清原县实施的应用效果

在新世纪之初,清原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时期,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最佳选择。必须保护好、利用好清原有限的耕地。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各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将会在清原县起到良好效果。

1.保水

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还可以大量的减少和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2.保土

防止减少暴雨径流冲刷地表土壤流失;减少刮风形成的土壤有机物微粒的损失。

3.保肥(培肥地力)

减少土壤流失造成的地表肥力流失和刮风形成的地表肥损失;覆盖在地表的秸秆腐烂后变成很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增加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

4.保护生态环境

免耕秸秆覆盖可以利用根茬固土,减少翻耕引起的沙尘微粒扬起,更可以避免焚烧秸秆,减少烟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据国家环保方面测定,沙尘的34%来自的农田。

5.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效

保护性耕作每年可以减少翻耕2―3次,可减少耙耱 保墒2―3次,共减少投入50―80元,更由于土壤水分的增加,减少了秸秆的拉运和有机肥的拉运等费用,且秸秆腐烂后可转化成有机肥料,粮食产量得到了增加,效益因而也就增加。

清原县是典型的山区县,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地贫瘠,频繁发生水灾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制约因素。而这些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通过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能得到很的解决。

三、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战略思考

1.推广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

保护性耕作是当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它的核心技术就是取消传统铧式犁耕翻(如英额门镇林英清研制的保护性耕作播种施肥镐,进行免耕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实现秸秆残茬覆盖30%以上。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可逐步消除水土流失、化学肥料带来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污染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它是实现清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节本增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保水、保土、保肥、作用可以说与退耕还林、还草同等重要。推广此项技术是利国利民、利于子孙后代的大事。

2.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战略举措

近几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成功,为清原县山区农机发展找到了捷径,从根本上解决浑、清、柴、柳四条河流的水质清澈,保证下游城市人民用水问题,使农业生产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但是,要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还须解决许多制约因素。

2.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为防止病虫害,减少环境污染,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止病虫害技术,尽可能减少有害化学农药的使用;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肥料,避免过量施用化肥而造成土壤污染。增加农家肥,提倡秸秆还田,整秆覆盖直播,底留茬免耕直播,底留茬机灭茬,精量播种,实施豆科等轮作模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自净能力,使农业生态实现良好循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2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清原县已被省列为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为把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示范辐射效应,很抓技术培训。在培训形式上不能单一化,通过现场会示范区,引导农民多参观保护性耕作各个作业环节的示范,让他们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过程及其生产效益,从而使保护性耕作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广泛应用。

上一篇:浅谈玉米的科学栽培与施肥 下一篇:苹果果园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