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时间:2022-01-26 12:17:14

小组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灌输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的扮演者“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基础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自2010年4月课题研究开始,我们在初一年级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我们发现,因为形式易学,但精髓难以掌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讨论的现象。表面看热热闹闹,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教学效果不好。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到底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的运用呢?通过总结这两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选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平台

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讲精练,是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的现状。才能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究、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做到精讲少讲,作为教师,要把“精”、做成“精”!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放开手脚,给孩子们创设自由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翱翔的蓝天,使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相信孩子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二、创设氛围,激发合作意识。

要创设学习的民主氛围,就要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就需要学生之间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以便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由于学生的合作意识较薄弱.竞争心理较强。教师在制定策略时要重视奖励的作用。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以促进组间竞争和组内合作为主线,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疑聚力。桌位安排可采用圆桌形式,打破同向座位结构。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逐渐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理分组,明确个人责任

首先分组,4-6人最为合适,编组力求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保持各小组总体水平一致,营造合作而有竞争的小组学习氛围。其次,组内明确分工,每组确立中心发言人,记录人,大家发表意见,求同存异。在班级讨论时,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大家发言,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适时地引导,形成统一的意见。再次,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提出来,能当堂解决的就当堂解决,不能当堂解决的留在课下讨论,或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进行解决,教师也要参与课下的讨论。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学习,信息量倍增,对问题的认识超越了课本。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能,集体主义观念也得到加强。

四、激励竞争,增加学习意识。

为了提高学习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的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交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客观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一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激活封存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只有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并不断升华, 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上一篇: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新时期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途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