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宜香410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1-25 06:13:14

水稻新品种宜香410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水稻新品种宜香4106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旱地育秧、整地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地区水稻新品种宜香4106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宜香4106;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058-02

都匀市是贵州省黔南州首府驻地,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拥有耕地面积1.373万hm2,其中稻田面积9 750 hm2,水稻生产在都匀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宜香4106系由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水稻所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79)。该品种品质优良,抗倒伏,群体整齐,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比一般生产田增产12.0%~16.7%;商品大米市场价格高出常规品种20%以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是一个值得当地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

为了丰富品种多样性,搞好优质水稻米品种更新替代工作,都匀市自2010年引进并开始了对水稻新品种宜香4106的适应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示范和推广。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市分别推广种植1 860、2 330、2 660 hm2,3年总推广面积达6 850 hm2,增产1.1万t。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适宜在长江中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7 d。株型紧凑,剑叶较宽,有效穗数17.4万穗/hm2,株高115.7 cm,穗长25.2 cm,每穗总粒数161.7粒,结实率75.4%,千粒重31.2 g。抗性:稻瘟病平均5.7级,抗性频率39.3%。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3%,长宽比2.9,垩白粒38%,垩白度5.3%,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22.3%。

2010年都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宜香4106的产量及其配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当年试验产量平均9 975 kg/hm2,较对照增产1 680 kg/hm2,增幅20.25%。2011年宜香4106在全市推广0.186 hm2,平均产量9 675 kg/hm2,较一般生产田增产1 620 kg/hm2,增幅20.11%。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2 d,用强氯精药液浸泡种子12 h消毒处理,用清水洗净、浸种,然后催芽。当种子破胸后,停止催芽待播。

2.2 旱地育秧

旱育秧具有出苗快、返青快、分蘖多、秧苗壮、省地、省工等优点。关键抓好旱育苗床整地、培肥工作。苗床选择避风向阳、土质偏黏、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1-2]。播种前25 d,开沟整厢,厢面长宽比(10.0~12.0) m∶1.2 m(2厢),无纺布可扩至宽1.4 m、长15 m(1厢)。苗床均匀施用充分腐熟的细嫩圈肥10 kg/m2、过磷酸钙100~200 g/m2,泼浇适量清粪水达到土肥充分混合均匀。苗床要求做到厢面平整、细碎,肥水均匀。

采用壮秧剂在播前一次性600倍对液泼浇处理。土壤pH值高于6时,要经调酸处理,方法为在播前15~20 d,均匀撒入硫磺粉150~200 g/m2,使pH值达到5.0~5.5。

当日均温稳定10 ℃左右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6—18日进行,采用芽谷播种,滤去多余水分,将旱育保姆加入稻种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将旱育保姆均匀包裹在种子上。播种量控制在芽谷50~100 g/m2,先播70%,后补播30%,以确保均匀。注意播前保持苗床吸足水分,播后用过筛细土盖种,以不露种为宜。

盖种完毕后,立即喷施水稻专用除草剂旱秧净或杀草丹进行除草,然后搭拱覆膜,在7 d齐苗后,用清粪水或沼液追施第1次促苗肥,在起苗移栽前7 d揭膜炼苗并追施1次送嫁肥。管理时应注意防旱、防灼、补水,发现病虫及时进行救治。

2.3 整地移栽

大田平整,一般三犁三耙,耕地深度20~25 cm,按腐熟圈肥22.5 t/hm2、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5∶5.0∶1.0)施足底肥。 秧龄25 d,苗高度达15 cm以上时即可移栽。实行宽窄行移栽,栽植密度(33 cm×21 cm)+18 cm,浅插,秧深度不超过3 cm,以发挥旱育秧优势。

2.4 肥水管理

移栽5~7 d后,用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拌土300~375 kg均匀撒施,同时追尿素150 kg/hm2,生育前、中期,以严格3.33~6.67 cm浅水灌溉或间隙灌溉为主,促进早生快发分蘖,当达到预定苗数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后复水,栽后25 d追施复合肥75~150 kg/hm2,促壮蘖秆粗,提高成穗率;以后看苗补施穗肥,为穗大打下良好基础。生育后期,防早衰、贪青,保持6.67~10.00 cm水层,切忌断水过早,延缓剑叶衰老,延长光合时间,确保群体光合效率,降低垩白度,提高结实率和米粒充实度,降低空秕率,增加粒重。

2.5 病虫害防治

用药原则:不使用对米质污染的剧毒和强烈内吸性药,在稻米中最终残留量控制在最低量,不准超过规定标准,不可在临近收割前用药,坚持以预防为主,对病虫坚持早防早治早除[3-4]。

病害主要以稻瘟病为主,作为防治主要对象,一般孕穗期、齐穗期用三环唑、施稻灵或富士一号进行2~3次防治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都匀市主要虫害有稻飞虱、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扑虱灵、大功臣等杀虫剂防治。

2.6 及时收获

水稻收获时期要根据水稻的成熟度来确定,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为最佳收获期[5-6]。收获过早籽粒没有充分成熟,秕粒、青粒多,出米率低、米质差;收获过晚,茎秆倒折、稻壳厚、米质发暗无光泽。一般来说,当水稻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变成黄色,就应收获。提倡割稻、机脱、晒干、扬净,防止公路上碾压脱粒或水泥地上曝晒,如干燥速度过快,容易形成半截米,使精米率下降,碎米增多。因而提倡竹席晒,定时翻,晒后摊晾至水分达14%左右即可,有利于提高优质稻米质量。

3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19,121.

[2] 郭素华,王宇,林彦芝.优质水稻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5-16.

[3] 凌励.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3):14-19.

[4] 卞同洋,陈益楼,蔡立万.江苏沿海农区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34-37.

[5] 卜培孙.水稻机插秧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3,31(3):40-41.

[6] 王全领,马行军,韩兴华,等.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3,43(4):39-41.

作者简介 李贵斌(1971-),男,贵州都匀人,助理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3-12-05

上一篇:商水县夏玉米基本形态与特征分析 下一篇:彰武县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