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讲评试卷

时间:2022-01-25 06:59:53

如何有效地讲评试卷

摘 要: 有效地讲评试卷是巩固教与学成果的重要体现,教师应该在讲评前对试卷做系统的分析,以便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于易错题的讲评一定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通过对比题强化训练,突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教师以有效讲评,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结构的目的。

关键词: 讲评 审题 错题

一、用正确的心态对待考卷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手段,而考卷就是一部“体检机器”。考得好只能说明最近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错,这的确是很好的激励。考得不够理想一定要分析原因,是属于知识点的问题还是粗心大意。因此,当教师发给学生考卷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把错题重新做一遍,要做在本子上,时间不宜过长,连同解题过程和草稿纸都交给老师,以便教师课后进行有效分析,有针对性地辅导。然后告诉学生,很庆幸这些错题在这张卷子出现,我们还有机会弥补不足。教师要鼓励多于责罚,帮助学生及时补缺补漏,反思教与学中的不足之处。

二、有效地进行课堂讲评

讲评考卷不必每道题都讲得很详细,比较容易的,正确率高的题目可以略讲,对一下答案就行了。重点应放在易错题和知识点缺陷的题目。易错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知识点缺陷应注重解题思路,做到举一反三。

细心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做题容易囫囵吞枣,甚至还没看完题就下笔,造成很多失误。因此,在每次讲评考卷时,都会提问:这题的失误点在哪?

1.判断题

教师要让学生说出对错的理由,增强判断的底气,判断错题一定要让学生订正,遇到概念性题目要回顾相关知识点。如“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这题必须把“得数”改为“乘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出题,“乘积是1的几个数叫互为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倒数()”。又如“圆周率是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比值。()”,“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

2.选择题

教师可以教一些简单的排除法,但小学生不宜普遍应用,很多题目还是需要计算出实际的结果,教师还要强调选项序号的规范书写,如把“A”写成”a”或“①”,千万别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选择题往往比较喜欢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易错题,如:已知小圆直径是大圆半径的1/2,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 )。A.1/2 B.1/4 C.2倍 D.4倍 E.16倍。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就很容易认为小圆半径与大圆半径的比是1:2,则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1:4,误选为D。

3.填空题

填空题是我讲评考卷最重视的题目之一,因为它的答案唯一,没有计算过程,只有结果,写错了就不能得分,失分率极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解题思路,最重要的是计算一定要精准。每次讲评填空题,是否要写单位,求半圆的周长要注意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求半圆的面积要注意除以2,看到求圆锥的题目就要注意乘1/3,诸如此类易错点,我都一一强调。有些题目讲评完后还需要改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例如“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它的周长比原来增加()厘米。”这题可以直接用求周长的方法进行计算:3.14×3×2=18.84厘米,原题可以把“半径”改为“直径”,那列式就不能乘2了,如果把“周长”改为“面积”呢?是不是可以用求面积的方法直接进行计算呢?通过计算比较,显然是不能跟求周长的方法一样计算,要用假设具体数字进行计算。这样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能明确区分开来。

有些题目相似度确实很高,学生容易混淆,最易发生失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分辨率高且容易记牢的解题思路。比如,“在圆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圆的( )?”和“在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 )?”这两道题学生最容易混淆,答案是157/100,200/157,157/200,还是100/157.单纯靠死记硬背真的很容易做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管是哪道题,圆总是可以看作157份。在同一道题目中,如果正方形比圆大,就看作200份,反之,比圆小,正方形的面积就看作100份。这样,不管题目怎么出,只要确定圆与正方形面积的份数,就可以很清楚地写出它们的倍数关系。

4.计算题

重点是讲解易错题和简便计算,很多“直接写出得数”的题目都比较容易出错,要告诉学生不可轻“敌”。简便计算是计算题的重点也是难点,简便计算一定要注意先观察题目,找到合适方法再下笔,教师课后可以出一些类型题进行巩固训练。如果不能简算,就一定要按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文字题一定要强调列综合算式,不可分步列式。另外,教师应强调,数学离不开草稿纸,有计算就要草稿,一定要提高草稿纸的地位。

5.操作题

操作题做之前先把题目看清楚,按要求操作,画图强调用铅笔,以便修改,例如“在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并计算出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把半圆误认为整圆,就全错了。

6.解决问题

只列式不计算的题目要强调列综合算式,列方程要写解设,最重要的注意点是问题求什么,如问题求百分数还要在后面乘以100%。

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在讲评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一定要把解题思路讲清晰透彻。遇到难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一个长方体,长8分米,宽8分米,高12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这题的关键点是怎么削才会使圆柱最大,从这组数据来讲是比较明显的,把8分米作为圆柱的底面直径,12分米为高的圆柱最大,但是如果是其他数字呢,怎样才能很容易找出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进行猜想、计算、比较,最后得出结论:1.两个数字相同的,取相同的数作为圆柱底面直径,不相同的为高。2.三个数字间隔相差一样,如6,7,8或6,9,12,要取中间的数为底面直径,最小的数为高。3.其他数字看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

在讲评一些容易失误的解决问题时,我总是会出一些对比题,当堂训练,学生也不会觉得讲评课乏味,更重要的是它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我总会问:这题还可以怎么考?例如,“有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装有一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若将一个圆锥形铅锤完全浸入杯中,水会溢出20毫升,再把铅锤捞起,杯中水面距杯口3厘米,求铅锤的体积。”很多学生做这题就失误了,用圆柱的底面积乘3还加上20毫升,教师分析讲解完后,问学生:如果还要加20毫升,那么应该怎么出题?学生跃跃欲试,可以改为“有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装有一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已知杯中水面距杯口3厘米。若将一个圆锥形铅锤完全浸入杯中,水会溢出20毫升,求铅锤的体积。”这题就要用圆柱的底面积乘3再加上20毫升。

三、结语

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所谓的重点题,对于学生而言,所有错题都是给学生“私人订制”的重点题。讲评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摘录考卷中易错的题目,形成《错误题集》,以便平时随时复习。

参考文献:

[1]王全夫.浅谈新课标下的试卷讲评[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08(03).

[2]曹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2(08).

[3]虞慧.顺应学生的思路教好数学促其成才――以倒数的认识一课为例[J].成才之路,2014(15).

上一篇: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 下一篇: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足球课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