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环境新农村建设思考

时间:2022-01-24 05:45:36

整治环境新农村建设思考

通过两天的学习,特别是听了梁省长的重要讲话、三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刚才各位领导的发言,深受教育和启发。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深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内涵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我们水利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

这里,我就结合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工作实践,汇报三点学习体会:

第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迫切、最期待的问题入手。

水利,历来就是农业和农村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与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面广量大的农村河道既是承担农村灌溉排涝任务的基础性工程,又是农村环境的重要载体,有的还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河道多年没有得到系统的治理和维护。据规划调查的结果,全省县乡一级河道有2万多条,淤积的土方量有14亿立方米;村庄一级河塘有19万余条,淤积的土方量超过10亿立方米。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因河道淤积堵塞,甚至被人为填埋,导致水系破坏,灌溉、排涝能力严重削弱,稍雨成灾!二是河道里垃圾成堆、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三是河道污染、水体发臭,甚至危害到村民的健康生活。多年来,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呼声不断,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有很多提案和批评建议。今年,省委、省政府听民声、顺民意,把疏浚整治农村河道作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列为“十一五”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的重要项目。今年一开始实施就得到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热情支持。省委、省政府明确不要农民掏一分钱,但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下,群众自愿投工投劳达1237万个工日;省委、省政府原计划疏浚土方1亿方,实际完成1.68亿方,加上县乡河道实际完成4亿方,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任务。基层党员干部普遍反映:在这次农村河塘疏浚整治活动中,基层组织的号召力这么强,农村参与的积极性这么高,社会各方面反映这么好,是多年少见的。我们认为这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做农民想做的事,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期盼的问题入手,就能真正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这也要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让农民得到更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

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组织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的要真正把好事办实、让农民群众受益的指示精神,坚持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实施方案经村民讨论。针对农村河道面广量大、施工复杂的情况,我们根据群众的要求,提出区别轻重缓急,实行分期治理。首先选择农民居住集中、淤积堵水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对村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河道列为首批整治。同时,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实行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把农村河道疏浚,与土地复垦、道路建设、环境整治、植树造林和发展水产养殖等有机结合起来,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实现了五个方面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一是恢复提高引排能力。通过疏浚淤泥,拆除坝埂,配套桥梁,有效地恢复了河道引排顺畅的功能。特别是在今年苏北局部地区雨涝灾害中发挥了显著效益。二是促进了农村水源安全。通过沟通水系,促进水体交流换,加强污水垃圾管理,使河网水质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一些县乡河道的疏浚整治,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县乡饮用水源的安全问题。三是治理了村庄环境。通过整治河坡、植树绿化、清理垃圾,使许多农民居住小区的河塘达到了水清岸绿,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四是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河道疏浚,改善了农村水运,促进了农村水产、绿化和土地整理等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五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社会普遍反映,疏浚整治农村河道,这是党委、政府为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明显拉近了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不少地方的农民群众将疏浚整治后的农村河道称为“健康生命河、致富幸福河、干群贴心河、洁美家园河、文明道德河”。通过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实践,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利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为农民办事,为农民解忧,为农民谋利,让农民满意。

第三,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需要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是社会公益性项目,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农民的投工投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层同志创造性地引进市场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的以土换资,有的以水生财,有的结合整治航道,引导受益企业参与投资,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市场机制扩大筹资渠道。而且,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投工投劳、社会积极参与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为五年全面完成农村河道的疏浚整治奠定了基础。为了建立农村河道的长效维护机制,我们根据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不同条件,把政府扶持与出让河道的堤坡林地、河塘水面经营权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以河养河”的管理机制。实践证明,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继续抓好南水北调、治淮工程和海堤建设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同时,针对农村在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抓紧推进以水系环境整治为重点的河道疏浚,以解决因洪致涝问题为重点的区域治理,以改善山丘区水源条件为重点的水库除险加固,以节水增效为重点的农业灌区改造,以提高农民饮水质量为重点的饮用水安全等五项重点工程,为实现“两个率先”、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下一篇:水行政执法管理部门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