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开发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与高职院校的应对措施

时间:2022-01-23 10:18:02

JAVA开发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与高职院校的应对措施

摘 要:目前Java软件技术人才呈现供求不平衡的尴尬局面,本文分析了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提出了的三种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Java开发人才 高职院校

一、JAVA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Java成为互联网的标准编程模式以及分布式企业级应用的事实标准。以Java2平台为核心的J2EE、J2SE和J2ME三大平台,在世界上形成了一股巨大的Java应用浪潮。据全球市场调查分析显示:目前已经有25亿部电子设备采用Java技术,Java智能卡发行量已经达到10亿张;采用Java技术的手机达7亿多部;7亿台PC机应用了Java技术;140家电信运营商支持Java技术。

Java技术应用的广泛,使得软件产业对Java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2006年根据文华学院与上海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仅上海地区,各级水平的Java技术人才缺口就达到18―20万人,以此推断,全国Java技术人才的缺口应该在60万人左右。[1][2]

事实上,近几年随着Java应用的扩展,国家为加快软件人才,尤其是“软件蓝领”的培养,2003年教育部在批准清华大学等35所本科院校试办软件学院的基础上,又发文试办了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除了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外,在全国1047所高职(专科)院校中80%以上的学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

然而,虽然Java人才的薪水较高,但目前对该类人才需求旺盛的IT企业却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人员。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数十万之多,但却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直接需要。一方面IT企业招不到合格的Java开发人员,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无法正常就业,在供求表面“平衡”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实际供求不平衡的尴尬局面。

二、需求现状产生的原因

出现上述供求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内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大学的学科教育仍然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为主。尽管高校已经意识到Java的就业前景,开设了各种关于Java的应用课程,但概念原理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最多只能算是了解了Java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然而作为软件产业,它需要的是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它与传统的大学教育有一个根本的矛盾:前者需要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但是后者产生的人才以研究型为主。作为Java软件技术开发人员,他需要做到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相应的开发,除了了解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相应领域的开发能力,包括图形界面的开发、Web组件的开发、移动应用的开发以及Web服务的开发等。一个Java程序员至少要具备以上四项能力中的一项,才可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然而,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软件企业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训练和企业再学习才能成为成熟的软件人才,这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招人就用的实际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软件蓝领”的方略,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培养方式很模糊,并没有形成定位准确、以技术应用为主导、面向市场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齐,套用传统学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致使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有理论、无实践,不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另一种倾向是不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需求的真实性、饱和度,盲目跟进市场。[4]

此外,培养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多年来并无过多变化,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只强调遵循知识系统上的衔接性。虽然采取了模块式教学,但其模块也只是将不同的课拼凑在一起;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仍然是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

三、高职院校应如何应对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究竟该采取何种正确合适的策略来培养学生才能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1. 提高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大学的学科教育难以解决软件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的培养,其根本出路就是建立直接面向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体制,解决软件产业的不同层次的软件人才培养。只有对软件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进行分层和定位,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软件学院的各自优势,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定位在专科层次,担当软件产业的底层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软件编程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文档编写工程师等软件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培养计算机软件领域的“蓝领”人才为目标,将人才规格定位为掌握常用软件应用开发技巧,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初级编码、程序调试、软件技术服务和销售的专业人员。

(1)软件编程工程师

软件编程工程师就是根据软件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架构,熟练地使用某种编程语言的编程技巧和细微技术来实现设计要求,注重的是编程能力的训练,除了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还需获得著名的开发工具厂商的认证和程序员资格考试,争取在校内完成人才规格的培养。

(2)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是按照软件设计师的功能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软件测试方法来验证软件编程工程师的实现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注重的是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的训练,很多组织软件测试的费用占到了整个软件开发费用的30%到50%,高质量的软件和软件测试密不可分。

(3)文档编写工程师

文档编写工程师根据软件设计师的功能设计和编程工程师的功能实现制作最终用户支持文档,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帮助文本和说明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软件产业的底层人才,都和软件项目的实施角色有关,因此在培养方向上,应该重点偏向软件项目所涉及的中底层技术领域,提供正确的技术导向,重视面向管理的软件工程教育。

2.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了适应软件产业的需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应紧密配合,完全打破学科教育体制,采用项目培训模式,提供相应的专题,让知识点融于专题当中,具有针对性地学一点,提高一步。

为培养新形势下的软件产业人才,一般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按照理论、实践连个方面进行课程组合:

(1)加强理论知识的设置。设置“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JSP、SQL server、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web service&EJB、J2EE框架技术开发-Struts&JSF”。

(2)开设实训课程。

结合两条主线的共同需要,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大胆的改进和论证,删除或压缩学科性强的理论课程,设置“数据库开发技术、现代软件工程与UML应用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文档写作、软件项目管理与配置管理”等课程,让课程主线更加清晰,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点以软件产业的底层软件人才培养标准来设定。

3.实行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后,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设计,如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完成。

在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的软件项目。针对一个学期的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每个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每个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根据项目制定每个课程的授课计划,为了使之协调,就要让各个课程教学之间互通交流,避免传统的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各个课程的教学互不相干、互不影响,各个学期之间的课程没有系统性。

采用项目实战教学法,在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观念,教师先做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然后才是教师;学生先当项目成员(A member of team),再做学生。[3]

(1)在一个单元的开始,项目经理介绍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task),对任务进行分解,对一些关键问题和难点做出说明,讲解任务涉及的知识要点,示范演示操作流程;

(2)规定时间,对项目成员作出规范要求,组织和协调成员积极动手、勤于思维,经过高强度的教学,项目成员之间会参差不齐,反映出各种问题、疑惑和不理解;

(3)留出一定的时间,项目经理的角色变化为教师,统一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各种现象理清思路,进行总结,归纳出任务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对知识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然后,教师对下一单元的任务提出要求,提示需要准备的知识点和参考资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主动学习,应对下一单元的高强度训练。

由此可见,担当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资深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同时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就是双师型的教师。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组之间,在担任课程组的教师中选定一个总负责,协调课程组的授课计划,把握课程之间的项目,综合利用课程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完全改观了传统课程教学割裂的现象,改变了过去学生不了解所学课程具体用途的弊端。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同期学生相比,改革后培养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可达到软件人才较高质量的标准。

总之,以就业为向导,推进面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是软件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桑红石,沈绪榜.Java硬件实现技术现状及发展.计算机科学,2001年04期.

[2]单文仁.Java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科技成果纵横.2007年02期.

[3]王倩,王晓煜.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商场现代化,2007年36期.

[4]王昕.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java教学改革的探索网络与信息.2008年01期.

上一篇:论信息技术提升与拓展平面设计之品质 下一篇:千万级FTP搜索引擎数据库索引的设计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