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保密工作

时间:2022-09-21 06:42:19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保密工作

摘 要:高校保密工作涉及面广,社会观注度高,同社会其他单位相比,有着范围广、接触的密级高、办公自动化程度高、保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不断创新等特殊性。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形势、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 保密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各高校与国外组织或外籍人士的交流、合作更加广泛,这同时也意味着增加了更多的失密、泄密的可能,因此,保密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高校保密工作涉及面广,社会观注度高,同社会其他单位相比,有着范围广、接触的密级高、办公自动化程度高、保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不断创新等特殊性。针对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工作形势、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笔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1. 境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尤其在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发展对华关系的同时,继续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他们相互勾结,利用我国政治、经济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面临的各种困难,伺机在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

2. 高校人才荟萃,知识密集,信息资源丰富,涉外交往频繁,是意识形态领域中极为敏感、极为重要的地方,因此境外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其渗透、颠覆、演变的重要场所和目标。

3. 境外敌对势力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极力进行西化、分化和弱化。一方面,他们利用各种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多方位接触、拉拢高校人员,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培植亲西方势力;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国进行心战宣传。

4. 隐蔽的间谍情报人员,采取公开掩护秘密、合法掩护非法等方式,对我高校进行煽动、窃密、策反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5. 高校个别学生和少数出国人员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观念,经不起各种各样的诱惑,与国外敌对势力勾结,做出有损国格人格的事,自觉不自觉地为敌人帮了忙服了务。

二、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保密意识淡薄。不少教师认为保密工作是保密部门的事情,与己关系不大,对“该保密”与“可交流”的尺度把握不准,于是,在出国讲学、进修或对外交流时,无意识导致泄密者有之;在科学研究时,麻痹大意造成资料丢失者有之。

2. 认识不到位。认为保密工作只是一项保障措施,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位置并不重要。况且在当前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际上已无密可保,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3. 故意泄密。主要反映在个别教师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的驱使,甘当“里外通”,直接故意泄露试题或其他工作秘密。

4. 泄密渠道多。随着现代化通信工具的大量应用以及传输方式的多样化,可以说,泄密渠道变得越来越多。盗密方式已由过去盗取以文字、图形、符号记录秘密信息的纸介质载体发展利用手机、网络等磁体、光、电信甚至是由网络黑客直接截取资料的现代化盗密方式。

5. 保密手段不高。传统的“三铁一柜”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保密要求,保密工作的对象已从过去的有形文件扩展到无形的电磁信息,保密管理也应由传统的“锁住文件”“管好嘴”扩展到整个信息系统的综合防护。

三、主要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育缺乏

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局域网、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当前高校保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快速变化的形势和保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高校形势教育抓得不紧不力,保密教育也流于形式,不系统、不经常,导致部分教师认识不深刻,适应不及时,保密意识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出现了落后、弱化。加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一些不良思想和现象抬头,个别人思想改造有所放松,价值取向逐渐模糊。受其影响和侵蚀,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保密自觉性不强,甚至完全丧失了警惕性。

2. 知识匮乏

高校基层保密工作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这些人员从事保密工作一般时间不长,没有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只是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过一般性的教育,表现出对工作的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有相当部分人员甚至不懂保密工作的基本常识,对保密业务工作生疏,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3. 制度不严

主要表现在:一是文件未按要求入柜保管,在办公室随意乱放,任何人都有机会看到,或是将文件违反规定带出办公室,丢失或给其他人看,造成失泄密。二是不严格执行电话、移动通讯、传真、复印等设备管理和使用规定,对单位的复印机、传真等设备管理不严或对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管理不严,利用这些设备对文件、资料进行复印、传真,造成失泄密事件发生。三是一些文件和有关重要文件未按规定处理,而是出售给回收公司造成失泄密。

4. 间接泄密

一是在新闻宣传中有些同志为了加大对工作成就的宣传力度,增强可看性,一味追求宣传内容的真实性而间接泄密。二是有些人为追求晋升职称、出国等个人利益盲目向国外刊物投稿造成的泄密。如:某高校的几个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苦心钻研获得了一些学术研究成果。这时有的想尽快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有的想拉关系出国,私自将研究资料寄出境外。结果寄出去的东西石沉大海,在相隔一年后被改头换面变成了他人的成果。

5. 规律把握不准

保密工作规律性是指那些从根本上影响到保密工作效能发挥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既存在于宏观的领域,比如关于保密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所处的地位、高校保密工作的性质等;也存在于微观的领域,比如保密工作所应当遵循的控制知情范围、控制接触程度等管理原则。这些基本规律,有的已经被我们所认识,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一些保密工作人员对保密规律性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出现了“不适应”,从而导致了保密方向不明确。

四、新形势下做好高校保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要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密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安全保密责任人、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确保各个方面不出现责任空挡。

2. 提高保密人员素质。一方面,保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既要学习、继承好的保密工作传统,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了解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保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多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保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水平,构建以基础知识为根基、保密专业知识为主干、相关知识为补充的知识结构,使保密工作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化。

3. 强化全员保密意识。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如可以采取举办保密知识讲座;通过校园网、板报、宣传栏大肆宣传;组织保密人员撰写保密工作信息、研讨文章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开展保密教育,以彻底纠正“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的错误认识,有效强化教职工的保密意识,营造“人人保密、时时保密、处处保密”的良好氛围。

4. 强化保密工作管理。一是要严格管好本部门的传真机、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实行专人负责;二是认真落实文件、资料处理规定,对文件、资料必须进行销毁后才能出售,或必须销售到指定地点并做销毁处理;三是要认真落实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保密管理的审批、许可制度;四是强化保密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泄密事件。

5. 完善制度管理。特别是对计算机、办公网络保密管理工作要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密必保,责任落实到人,有效消除各种隐患,努力实现保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并切实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上一篇:如何加强高职生恋爱道德引导 下一篇:怎样有效设计初中科学的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