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冻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风险防范

时间:2022-01-22 04:46:02

制冷冻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风险防范

摘要:针对制冷冻结施工单位的生产工艺、施工过程、施工特点分析总结提炼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具备可操作性、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安全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企业安全风险,使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可控在控,保证职工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不受伤害和损失。

关键词: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防范 控制 氨泄漏

0 引言

制冷冻结在施工中使用最主要的一种危险化学物品是液氨,今年以来发生两起非常严重的液氨事故:吉林省德惠市“6.3”液氨泄漏引发爆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20人死亡,70余人受伤;上海市宝山区“8.31”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虽然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同,但是却同时暴露出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安全管控措施落实不力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确认存在的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是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1 制冷冻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1.1 制冷冻结施工过程。现场勘察基础施工设备进场、卸车、就位冻结站安装(设备安装、管路安装、刷漆保温、环形沟槽施工、供电系统安装、冻结站验收)充氨、化盐冻结站运转冻结站拆除冻结孔回填竣工验收。

1.2 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制冷冻结施工中用的制冷剂是氨,氨泄漏易造成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冻结站管路、设备安装、拆除等易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用电设备、设施供电系统的过载、过流以及电缆老化、操作不当易造成电气及触电和火灾等事故。冻结站氨使用量一般在10吨以上,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一但发生氨泄漏,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安装拆除和机电设备事故有可能会造成个别人员伤害;所以制冷冻结安全风险防范重点是氨泄漏、高处坠落、机电设备事故,而防氨泄漏事故是安全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1.3 氨的危害性。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氨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性,氨会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器官,氨液飞溅到人体皮肤会引起肿胀以致烫伤;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人呼吸后会窒息、昏迷以至死亡,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25%时遇明火就会爆炸。

1.4 氨泄漏易发生部位。发生氨泄露事故的部位主要有:冻结站内氨管路、中冷器、蒸发器;冻结站外贮液筒、冷凝器及氨管路。发生原因主要有:阀芯松动、焊缝开裂、安全阀动作、检修设备、管路锈蚀老化。

2 氨泄漏防范措施

2.1 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排查,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切实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2.2 定期对氨循环系统及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和检验,加强便携式氨浓度检测仪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灵敏可靠。

2.3 岗位操作人员应加强氨循环系统各种工作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的监控,保证其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防止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2.4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对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2.5 加强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应熟悉危险源的危害特性,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

2.6 安全检查人员应跟班巡回检查,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等必须进行日常监控。

2.7 严格执行氨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氨气监测管理,落实氨气泄漏各项措施。

2.8 冷冻设备的基础必须坚固、平整,安装好后的各种设备必须水平、稳固,氨管路必须有牢固的支撑点,氨管路支撑点距离一般不大于6m。

2.9 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10 氨管路的焊接焊缝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氨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打压试验,达到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不滴、不渗、不漏。

2.11 各种设备、管路安装好后,进行打压试漏。整体打压试漏的压降必须符合规定数值。

2.12 充液氨时,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运输车辆停到合适位置,卸液氨时20m以外设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

2.13 冻结站内的大型设备启动柜必须设在配电室内,冻结站内不得安装使用可能产生电火花的开关。

2.14 严禁带烟火进入冻结站内,严禁动用明火。若站房必须动火时,必须编制专项措施。

2.15 冻结站内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手套、口罩、毛巾、柠檬酸等防护用品,配备消防水带、消防水龙头、消防水池等各种消防器材,消防、防护用品应置于明显位置。

2.16 冷冻设备开启前,应先启动局扇进行通风来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受氨气危害。

2.17 正常运转的冻结站内,按每班四次检测冻结站内空气中的氨含量,氨气标准浓度为≤40ppm。

2.18 工程施工结束后,首先应将设备中的液氨全部回收,残余氨气排放到专用水池内。排放前应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排放场所周围应设警戒线。下风头应设专人监管,排放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

2.19 拆除管路时,首先将各种阀门打开,让有害物质得到充分散发,然后再用氧气切割。

2.20 冻结站建立有氨监测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定期检修各种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并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可靠运行。

3 氨泄漏安全风险控制

3.1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防止氨泄漏事故。对冻结站液氨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使危险源始终处在有效监控之下,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隐患和问题,有效地防范事故发生。

3.2 坚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以安全风险预警预控为手段,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班组危险预知,及时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分级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3.3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围绕防范重点编制安全隐患排查表,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和控制。

3.4 隐患闭环管理。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整改人、复查人共同签字留档,每次检查先查上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若整改不彻底或反复出现,必须严格问责。

3.5 强化应急救援管理。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工作,发生突发事件,能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使事态在初期或影响不大时及时消除,有效避免或减小事故损失。

4 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考

4.1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控制安全风险要点。

4.2 作业行为标准化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基本要求。

4.3 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AQ 1083-2011,煤矿建设安全规范[S].

[2]MT/T 1124-2011,煤矿冻结法开凿立井工程技术规范[S].

[3]郭立忠.制冷装置操作和检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2:71-83.

作者简介:刘刚(1972-),男,河北定州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中煤邯郸特殊凿井有限公司安全监察处副处长。

上一篇:浅析运动中的合理补液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经营管理》课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