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2:35:07

制冷技术论文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水泵运行曲线.水泵采用传统的方式运行,在一般的情况下它的流量和扬程是成反比的。当水泵的流量降低时,压力也会升高,会增大管网的危险性。(2)变频技术在电动机的调试过程中的调速性能最好,在运行过程中效率比其他设备的工作效率要高,稳定性也比较好。利用变频技术对制冷系统中电动机收稿日期:2014-12-24作者简介:谢修胜(1966-),男,安徽淮南市人,大学毕业,助理工程师,现在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自动化进行调速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变频技术成为矿井制冷系统中运用越来越广泛的技术。

2变频技术改造

2.1离心泵与管理特性曲线

从图1可看出,离心泵在制冷系统的管路工作中,无论出于哪一种工作状态下,都只有一个工作点,如图中A、B、C三个工作点。这三个工作点也是离心泵的工作曲线与管路工作曲线的交点。离心泵若在B点工作,泵输出的能量比管路所需要的能量要高出很多,加大了流量,增加了管路的摩擦和阻力;离心泵若在C点工作,泵输出的能量比管路所需要的能量要少,减少了流量。只有离心泵在A点工作时,泵输出的能量等同于管路所需要的能量。

2.2水泵工作状态

水泵转速与水泵的流量和扬程成正比,水泵在制冷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始终处于高效率区间内,就要调整水泵的运行模式,也就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水泵的数量进行增减,提高整个矿区的制冷效率,降低制冷降温所消耗的能量。

3变频技术实施

3.1变频器

矿井下冷冻水循环的制冷系统中,每台变频器都会带着一台水泵,这样在水泵的运行过程中,即使由于季节的变化给制冷系统带来的负荷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变频设备都能根据工作面的承受状况,调节冷冻水循环的流量。变频器是由本体、电抗器、滤波器以及其他辅助的机器构成,变频器是对制冷系统中电动机转动的速度进行控制,并且对制冷系统中可能会发生的故障加以预防,其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变频器每个构成机器间的相互配合。变频器在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试,调试成功之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行。具体操作步骤是在电源接通后,将变频器上的转换开关调换到近距离控制模式,矿井制冷系统中电动机在不同温度下运行的所需温度,都可以通过在变频器上选择不同的速度来实现。如果在变频器的运行或启动时出现故障,都会自动停止运行或启动。

3.2ABB变频器

ABB公司的变频器中,根据制冷系统不同的负荷来调节冷却水的循环流量,主要是依靠对频率输出的控制,进而控制电动机输出轴的功率。地面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安装了5台循环水泵。

3.3运行方式

矿井制冷系统中关于变频器的运用分为两种模式,根据温度对矿井制冷的需求分为夏季和冬季。夏季时,矿井对制冷降温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制冷系统对热量的负荷比较重,这也增加了冷却水的流量。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变频器的频率,使变频器与水泵达到同时运行的模式,来满足矿井制冷降温的要求。冬季时,矿井对制冷的要求相对要低得多,那么制冷系统对热量的负荷也随之降低,同时也减少了对冷却水流量的要求。所以可以减少水泵的台数,采用2台水泵的运行,并且要求每台水泵的运行频率为30HZ左右。并且,由于水泵在冬季消耗的能量较低,一般采用低能耗的运行模式。

4结论

变频技术是当今运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变频器与交流电动机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转速,优化性能,有效地节约能源。变频技术应用于矿井制冷系统的冷却水泵后,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来调节运行的频率,从而改变水泵的运行状况。不仅能满足矿井制冷的要求,也能降低制冷系统在运作过程中的高能量消耗。变频技术应用在矿井制冷系统中的冷却水循环泵后,保障了整个制冷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解决了冬季冷却水流量与整个制冷系统的运行状况不匹配所造成的频繁停机问题。变频技术的应用,保障了矿井制冷系统在季节变换中的正常运行,也为矿井提供了较为安全的措施,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也为其他行业中变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1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应用

发展冰蓄冷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空调设备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迫切需要。空调用电量已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60%—70%。当前由于能源紧缺,电力紧张,空调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冰蓄冷空调就利用非峰值电能,使制冷机在最佳节能状态下运行,将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显热与潜热的形式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时,即用融冰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的需要,用来储存冰的容器成为蓄冷设备,冰蓄冷空调技术可以对用电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在且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率。

1.2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城市供热和制冷上的应用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若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取(供)暖或供应热水,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空气源热泵使用范围广,产品适用温度范围在-10-40°C,并且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不受阴、雨、雪等恶劣天气和冬季夜晚的影响,都可以正常使用;热效率高:产品热效率全年平均在300%以上;热泵产品无任何燃烧排放物,制冷剂选用了环保制冷剂R417A,对臭氧层零污染,是较好的环保型产品。因此,低温空气源热泵特别在北方夏热冻冷的城市供热和制冷有着广泛的应用。

1.3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

如今,星级宾馆、酒店,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4小时热水供应,多数情况下冷、热源分别设置,用冷水机组提供冷源,蒸汽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众所周知,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这部分冷凝热输出的65度的热水作为生活热水,会是一条变废为宝的节能途径。

2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及控制

当代的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型的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方式、形成新型的市场交换方式、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新的财产占有方式和分层结构、形成新型的权力和组织管理结构,技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必然的。人类有了其他一切生物所不曾具有的思维、精神和语言,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人类也必须对技术的负面效应做出回应。

彻底消除科技的负面作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科学技术活动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语

人类利用技术手段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然改变自然界原有的平衡,问题是人类应该正确认识其活动对自然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供适应自然规律的、有科学预见的、可调控的人类行为,使其所产生的后果,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使自然界更好地造福人类。马克思主义相信技术的力量,相信人类依靠科技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摆脱困境。人类谋求发展的能力是无穷的。然而,科技的力量的发挥和发展是要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进行的,它要受到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影响和约束。所以,当代科技发展必须遵循马克思所说的统一的“人的科学”的宗旨,才能真正克服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发展的正面效应。制冷技术的发展和臭氧层保护就是近代史上技术进步和全球合作的一个十分典型的范例,其技术进步和控制技术进步后果的合作机制也将成为人类的财富,并将为解决其它重大问题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摘要:从制冷空调技术发展的方向、新技术的应用,论述了技术的发展可有效的利用自然、支配自然、改造和控制自然,改善人类的居住条件,同时还必须通过技术活动去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减少或避免对自然界的破坏。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冷;供暖;环保;节能

0前言

我们知道,所有生物过程都受到温度的影响,低温抑制食品中酵、霉菌的繁殖,人体对温度也非常敏感。在现代社会,制冷空调技术已经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生活中,制冷广泛用于食品冷加工、冷贮藏、冷藏运输,舒适性空气调节,体育运动中制造人工冰场等;工业生产中,为生产环境提供必要恒温恒湿环境,对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利用低温进行零件间的过盈配合等;农牧业中,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等;建筑工程中,利用制冷实现冻土开采土方;现代医学也离不开制冷,深低温冷冻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手术中的低温麻醉等;制冷技术还在尖端科学领域如微电技术、新型材料、宇宙开发、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现代技术进步是伴随着制冷空调技术发展起来的。

技术是人类历史过程中发展着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它包括人类技术活动中的硬件和软件,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创造人工自然的方法、手段的活动的总和。其中,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尤为重要。

1制冷空调新技术的发展

1.1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应用

发展冰蓄冷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空调设备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迫切需要。空调用电量已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60%—70%。当前由于能源紧缺,电力紧张,空调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冰蓄冷空调就利用非峰值电能,使制冷机在最佳节能状态下运行,将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显热与潜热的形式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时,即用融冰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的需要,用来储存冰的容器成为蓄冷设备,冰蓄冷空调技术可以对用电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在且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率。

1.2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城市供热和制冷上的应用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若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取(供)暖或供应热水,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空气源热泵使用范围广,产品适用温度范围在-10-40°C,并且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不受阴、雨、雪等恶劣天气和冬季夜晚的影响,都可以正常使用;热效率高:产品热效率全年平均在300%以上;热泵产品无任何燃烧排放物,制冷剂选用了环保制冷剂R417A,对臭氧层零污染,是较好的环保型产品。因此,低温空气源热泵特别在北方夏热冻冷的城市供热和制冷有着广泛的应用。1.3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

如今,星级宾馆、酒店,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4小时热水供应,多数情况下冷、热源分别设置,用冷水机组提供冷源,蒸汽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众所周知,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这部分冷凝热输出的65度的热水作为生活热水,会是一条变废为宝的节能途径。

2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及控制

当代的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型的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方式、形成新型的市场交换方式、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新的财产占有方式和分层结构、形成新型的权力和组织管理结构,技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必然的。人类有了其他一切生物所不曾具有的思维、精神和语言,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人类也必须对技术的负面效应做出回应。

彻底消除科技的负面作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科学技术活动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语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将课堂从实训室搬到了工厂近些年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一直与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合作,将综合实习安排在该公司进行,使学生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整个实习过程以空调的生产工艺为主线,学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司其职,更容易进入角色,进而主动思考,并对工作负责,通过半年的综合实习学生掌握了家用空调的组装工艺,同时更加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校内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管理实习期间,校内老师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侧重与专业知识、理论指导以及生活管理,企业导师由专业工程师和车间班组长担任,侧重于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导师在综合实习期间是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机会最多的人,企业导师的作用不仅包含培养顶岗实习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兼顾传教实习基地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帮助顶岗实习生融入项目管理团队。企业导师对顶岗实习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很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大都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接收理论知识教育,老师也是“填鸭式”的教育,课堂安排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什么,而在企业实习被安排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就待在哪个岗位,,企业为了考虑生产效率,不愿意给学生换岗,所以学生大都是固定在一个岗位上,没有机会轮岗换岗,不能按计划学习各个岗位的技术技能,日久天长,工作枯燥无味,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实习单位过程中表现都不够积极主动。

(二)导师指导缺失虽然建立了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管理的制度,但是缺乏落实。校内导师只是在实习生遇到工作和生活难题的时候给与了帮助,对专业的指导较少。企业导师由于忙于企业的事情,对学生几乎没有起到指导作用,企业将推行导师制理解为简单的几天的生产工艺培训和生产安全培训,对后期学生的成长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归根结地是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主要是校内导师根据学生在企业的表现给出成绩,对实习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缺乏过程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及同事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综合实习的开展,导致综合实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企业缺乏关心学生学生在综合实习期间,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扮演着两种角色,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比较注重短期利润,不愿意用企业资源来培养学生,使得学生对在企业没有归宿感,对企业文化也没有认同感。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实习的目的、实习的意义入手,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工厂制冷与冷藏技术综合实习是学校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在工厂车间简单做事,只有在综合实习实践时把自己当作实习单位的员工,认真对待综合实习的机会,全身心地进入工作状态,接受并熟悉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才能真正的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技能操作过程中,达到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只有思想转变,从心里认可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在企业完成实习。企业多关心学生,让学生认同企业文化,同时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做班组长,经常性地关心学生,多渠道的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导师制”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导师制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落实等于零。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导师制”监督管理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约束和考核导师。只有让校企双方导师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才能有效加强学校企业双方导师的合作,才能让“导师制”这一培养模式在综合实习中发挥积极作用,责任与权益同举,出台适当的激励措施是必要的,企业和学校可各自对自己所管理的导师制定相应约束与激励措施。

(三)改进考核方式,巩固实习成果坚持学校、企业、学生共同评价的原则,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综合实习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综合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校和企业,但必须认识到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将学校企业对实习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最后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以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四、结束语

本文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家用空调生产与制造综合实习教学现状为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对其他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一些了参考。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制冷与空调》(CN:51-1622/TB)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主要刊登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学术论文,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通报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2007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3年本刊已入选“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

针对不同读者群体,该杂志提供了以下内容:科技工作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包括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热力学模拟、制冷剂研究、换热器设计、低温冷冻技术等方面的论文。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阅读期刊内容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合作。技术及管理人员:涵盖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和节能等多个方面的文章。通过该杂志,技术及管理人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制冷与空调系统运维管理经验和关键技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改善室内舒适度,并且获取到节能减排的新方法和技术。

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者:报道了各国政府对于制冷与空调领域发展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划等内容,为管理和决策者提供了参考。此外,还提供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等方面的文章,帮助管理和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规划,推动制冷与空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了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分享,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了学习参考和教学指导,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油气储运应用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二.我国油气储运的概述。

近几年以来,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事业已经大力发展起来。西气东输管道和西部管道等油气长输管道已经建成运用,这些管道技术都显示了我国对成品油、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的更深层的应用以及更深的研究探讨。一些石油战略储备库的成功建设标志着大型地面原油储运工程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更加先进,更加新颖的技术水平。同时,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也对国际先进理论与国际高端技术(数字化管道技术、HSE管理技术和油气混输管道技术)进行了极好的发展与应用。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已经迈入了一个更加新颖,更加深层的改革创新发展阶段。

三.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的技术。

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日益增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天然气制冷技术在天然气储运中的应用。

目前,天然气液化主要有三种制冷工艺,即级联式制冷循环、混合冷剂制冷循环和带膨胀机制冷循环。级联式制冷循环,利用某一制冷剂的蒸发来冷凝另一种较低沸点的物质而组成逐级液化循环,主要应用于基本复合型天然气液化装置。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是以多组份混合制冷剂为工质,进行逐级的冷凝、蒸发、节流膨胀,从而得到不同温区的制冷量,达到对天然气逐步冷却和液化的目的。基本复合型天然气液化装置广泛采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带膨胀机制冷循环 利用高压制冷剂通过透平膨胀机绝热膨胀制冷实现天然气液化的流程。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分为天然气膨胀液化流程、氮气膨胀液化流程和氮-甲烷膨胀液化流程。带膨胀机制冷循环适用于液化能力较小的调峰型天然气液化装置。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

天然气水合物不仅具有再次汽化时释放速度相当慢并且极易控制的优点,还具有安全性能比较好的优点。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天然气储运技术,并且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同时,低成本释放与存储技术不仅是该项技术的难点,天然气水合物快速高效连续制成技术也是这项技术的难点。

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

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使质量与容量得到保证,在对油库储罐进行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储罐底部易于结垢,这些结垢会影响油品质量与容量,此时,就应该对储罐进行合理的清洗;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使传热效率得到提高,当对粘油罐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一些传热设备(热传器和锅炉等)有着严重的结垢,使这些传热设备的能耗极其加大,传热效率极其降低,此时,运用高压水射流技术不仅使结垢层得到有效的清除,还使能源的利用效率与传热效率得到提高,以下设备的清洗主要运用到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各种各样的换热器设备,管道小型储油设备,油桶和油罐车小型储油设备。

四.自动化技术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方面的应用。

1. 泵类设备的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单位的电耗指标。

对大型外输泵的运行效率实施了自动化监控,它的主要监控原理是通过能耗计量仪表计量电机的实耗电量,再通过泵的进出口压力和流量确定泵的输出有用功,现场的一次仪表将参数采集到中央处理机,再经过运算程序计算出泵的实时泵效。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泵效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泵的效率变化原因,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进口过虑器摩阻损失、出口阀组的节流、原油的温度(粘度),以及电机运行效率对泵的影响,值班人员通过现场操作,使首站的泵的运行效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相对没有实施监控系统以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单台220kw的外输泵一年可节约近两万kw.h。

2. 完善加热炉自动监测,增加原油进、出口压力、温度,水套压力、温度,排烟温度、燃油流量、压力,炉膛压力、烟气含氧量分析等监测点。

3. 在控制系统中,设定出口介质加热温度,根据油温的变化来改变燃烧器的大小火切换,同时通过相应调整供风系统,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水套炉效率的目的。

4. 安全检测联锁保护系统的加强,增加水套炉压力保护、原油进出口压差(防止滞留)检测、水套炉水位低限报警、利用光电管监视燃烧情况,原油出口温度超高监测,并建立联锁保护。

5. 自动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1). 生产报表自动化生成,主要是依据目前的focs系统对现场生产参数的自动采集生成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有关数据进行筛选,并进行自动累计和计算,生成当日生产报表。自动报表可以有效的避免手工填写报表因人的责任心的问题填写的错误。并可以作为工人当日生产业绩的考核依据。大大提高管理的量化考核力度。以下是首站自动报表生成界面。

(2). 办公网络化管理主要是依托网络技术,在内部建立局域网络,将站内的生产数据,技术资料和其他管理资料实现共享,并且通过服务器与上级部门的网络联网将本站的生产数据上传到上一级管理部门。同时可以对生产进行指挥与分析,通过采集真实准确的生产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使管理者对现场的生产做出正确的指挥,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使用一些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如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充分全面地考虑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把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信息收集整理和统计中解放出来,使厂各级领导能利用计算机网络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信息,统筹安排生产和经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6. 目前原油的输送多采用管线输送,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能量损失,即摩擦阻力损失和散热损失。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给流体提供能量——加热站提供热能和泵站提供压力能。在管输管理中,要正确处理这两种能量的供求平衡关系,因为这两种能量损失的多少是互相影响的。一般来说,散热损失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摩阻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粘度的大小取决于输送温度。提高加热站的出站温度,使油品在较高的温度下输送,原油的粘度降低,摩阻损失减小,但散热损失增大。所以在原油管输过程中存在着能耗最小的优化输送选择。

五.结束语

我国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的优化油气储运参数,并进一步提高油气储运的效率。运行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管线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可以采集首端个末端压力、流量、温度以及粘度等各项参数,利用双向微波将其数据信息传送到首末站的控制室之中;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和优化参数程序。自动化技术在原油储运过程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应促进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灵念 董明 王胜利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05年z1期

[2] 齐凯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11期

[3] 齐凯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9期

[4] 付玉章FU Yuzhang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科技传播》 -2010年24期

[5] 魏孔林 王海成 许巧娟 张文浩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2年21期

[6] 毕洪亮 于龙年 康健 李贺 论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8期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二氧化碳;天然工质;制冷系统

中图分类号:TQ11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制冷剂是制冷循环系统的重要工作介质,又称为制冷工质。在制冷剂发展史上,氟利昂制冷剂对制冷技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氟利昂制冷剂以其无毒、无味、不易爆炸、化学性和热稳定性好、腐蚀性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相关研究表明,氟利昂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环境污染气体。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原子与臭氧分子不断地反应,严重破坏了臭氧层,造成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的保护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大气中氟利昂浓度的不断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受到关注。

HCF类工质对臭氧层不具有破坏力,但由于其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能量释放后会积累,从而导致温室效应。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在致力于合成高性能的工质,但由于制冷剂的用量在不断增加,很难避免工质泄露的问题,这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考虑到工质环境效应的长期性和安全性,工质的研究应尽量使用对生态平衡有影响到一些非自然工质。高效、低毒、无害的自然工质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重要的方案。二氧化碳(CO2)制冷剂作为一种无毒、无害的自然工质,其研究与推广应用已成为现代制冷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二氧化碳制冷剂的性质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现代制冷剂的研发越来越强调工质的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高循环效率。CO2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自然工质,其作为制冷剂具有很多其他工质不具有的优点,基本符合现代工质研发的要求。CO2作为制冷剂的具有以下优点:

(一)优良的环境性能

CO2是一种天然物质,其对臭氧的破坏潜能为0,即ODP=0,且其导致温室效应的潜能指数为1,即GWP=1。就其在实际应用来看,CO2多应用于化工副产品的生产中,用CO2作为制冷剂可以有效地将排放到大气中的废物收回,因此其温室效应等于零。

(二)经济性强

CO2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无需再生或者回收,并且其运行费用和操作费用均较低,具有很强的经济性。

(三)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

CO2具有无毒、安全、不可燃等特性,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会分解出环境优污染气体,能够适应常用油的各种机械零部件。CO2溶于水后,水溶液呈弱酸性,对部分普通金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碳钢等。而对于不锈钢类金属不具有腐蚀性。而当运输条件较干燥时,由于CO2本身不具有腐蚀性,在不与水接触的条件下可以采用碳素钢作为容器。

(四)热物理性质与制冷循环系统及其设备相适应

CO2的分子量为44.1,远远低于CFC,具有较大的蒸发汽化潜热,且具有很高的饱和压力,因此,在单位容积内,CO2具有很大的制冷量且运动粘度很低。除此之外,CO2还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其液体密度与蒸汽密度之比很小,进行节流后,各个回路之间的制冷剂能够均匀地分配。相比传统的制冷系统,CO2制冷系统具有更小的容积流量,由此,压缩机阀门及尺寸与管道流通面积之比远远低于制冷系统,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紧凑。

三、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应用

(一)二氧化碳制冷剂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二氧化碳制冷剂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最初是由J.Petterson等人提出,随后,相关的实验台被先后建立起来,对CO2制冷剂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挪威SINTEF将CO2的跨临界制冷循环应用于汽车制冷系统中,并开发了其样机。J. Kohler等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第一台CO2制冷空调系统公共汽车样机与1996年言之成功,并且运行良好。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车辆空调系统中应用CO2超临界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相关研究表明,CO2制冷系统与CFC12具有同样优良的性能,且在对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性能上,CO2空调系统比CFC12系统更优,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其性能系数也较高。国外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也表明,CO2制冷系统的性能与CFC12系统的性能相当。

在汽车空调中应用CO2跨临界循环系统充分地利用了CO2的热力学性能良好、饱和压较高力、单位容积内的制冷量较大等优点,确保了空调系统的环保性能。此外,采用了CO2循环系统的空调机释放的潜在能量远远低于一个CO2灭火器还,在保护系统的保护及监控作用下,完全能够确保机械系统的安全可靠。在优化设计系统的循环参数以及各部件的配合等,可以有效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近年来,CO2制冷剂在车辆空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成熟,CO2制冷系统车辆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二)二氧化碳制冷剂在工业制冷中的应用

CO2制冷工质具有自身液化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其在工质充灌以及操作维护等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并逐渐代替了传统的R502在制冷中的研究与应用。CO2制冷剂的液化方案逐渐被应用。其主要原理是对CO2气体进行过滤、干燥,并在压缩机中作升压处理,然后与低温制冷工质在冷凝蒸发器中混合,并降温液化。经过节流处理后,CO2工质与CO2气体直接混合,可有效地减少传热温差,从而有效地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在运输车冷冻机的应用方面,采用CO2制冷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室效应,不仅避免了环境的污染,且不会增加能耗。此外,采用CO2制冷剂无需对其进行回收和抽吸,便于设备的护养。

目前,国内外对CO2制冷工质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重视,CO2汽车空调以及热泵等正被推广推广应用。相比于国外的工业制冷领域中CO2制冷工质的应用研究,我国在这方面还相对落后,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和研究力度。

(三)二氧化碳制冷剂在热泵中的应用

CO2制冷剂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HPWH,即热泵热水器。在热泵热水器中采用CO2跨临界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始于1987年,一些可用于可以在商业生产中应用的样机逐渐被研发出来,相关研究者在一系列论文分析了这类热泵的结构、特性及相关的试验结果等。且各类研究结果均显示,CO2制冷剂在热泵热水中的应用具有很多的优势。CO2热泵热水器能够在极其简单的操作条件下将水加热到90℃以上。并且,在采用内部热很大的热交换器时,仍然可以保持适宜的排气温度,且不会影响条件。这一系列的研究及应用表明,CO2制冷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比传统的热泵系统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此外,CO2跨临界系统可在干燥的热泵中应用,相关研究表明其比传统的R134a热泵具有更少的能量损失,由此可知,CO2工质在热泵中的应用不会影响热泵的耗能,值得在干燥热泵中推广应用。

四、结束语

CO2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天然制冷剂,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能耗、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相关的研究表明,CO2制冷系统具有与R134a和R12相当的性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更优,且其设备维护简便,CO2不需要回收和循环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是未来制冷剂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训海,王栋,李蒙.应用于展示柜的CO2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循环的分析[A].第四届中国冷冻冷藏新技术新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9:84-86.

[2]史敏.二氧化碳制冷技术[A].2007年ODS淘汰暨HCFCs替代技术发展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101-105.

[3]王学峰.浅谈天然工质CO2现阶段制冷空调中的应用[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44-47.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蒸发嚣 电子膨胀闪工调节特性 控制方法 独立控制

电子膨胀阀??蒸发器联合调节特性与控制策略

符号

cd??开度系数

z??轴向长度,m

te. tc??蒸发、冷凝温度,℃

tin??室内温度,℃

tα??换热器进口风温,℃

fi??压缩机频率,hz

gr??制冷剂流量,kg/s

gα??风量,m3/h

tsu??过热度,℃

tsb??过冷度,℃

q??换热量,kw

ρ??介质密度,kg/m3

p-压力,pa

h??介质焓,j/kg

a??管内截面积,m2

s??管内截面周长,m

a(z)??开度对应的截面积

d??管径

τ??管内表面切应力,n/m2

q??热流密度,w/m2

α??两相流空泡系数

g??重力加速度,9.8m/s2

u??流速,m/s

ov??电子膨胀阀开度

下标

l??液相制冷剂

v??汽相制冷剂

a??空气

1.引言

随着制冷空调技术的迅速发展,空调器正在从传统的单室内机、单室外机的结构逐渐向单室外机多室内机及多室内机和多室外机系统发展,系统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具有代表性的变流量制冷系统(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 air - conditioning system, 简称vrv)也从单元变流量制冷系统(svrv)向多元变流量制冷系统发展(mvrv)[1-3]。对于多室内机的热回收系统来说,室内机可能同时做冷凝器或蒸发器使用,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热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一些控制方法已不能再适应新空调系统的需要。由于系统的复杂程度的增加,传统的一些基于制冷空调系统整体的控制算法都由于其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而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各室内机和室外机独立控制的思想已经被引入到制冷空调系统的控制之中,一些控制理论和算法如矩阵电子控制算法、人工神经元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都已经被引用到实际的制冷空调系统中[4-8]。为使制冷空调系统能安全稳定的运行,除了在控制技术上提高之外,更要注重研究制冷空调系统本身的运行调节特性。本文在通过分析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电子膨胀阀开度、室内温度、室内机风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对室内机换热的影响的基础上,得出了室内机的调节特性,找出了对室内机制冷模式下更合理的控制策略。

2.数学模型

2.1 电子膨胀阀

电子膨胀阀是通过步进电机等手段使阀芯产生连续位移,从而改变制冷剂流通面积的节流装置。研究表明,电子膨胀阀的流量特性可借鉴热力膨胀阀的研究成果[9-12],其模型描述为:

能量方程:

hin=hout

(1)

动量方程:

2.2 蒸发管路及蒸发器模型

2.2.1 管内制冷剂侧稳态模型

在vrv空调系统中,由于膨胀阀可能设置在离蒸发器较远的位置,节流后的两相制冷剂沿膨胀阀后的管路进入蒸发器,所以在该段管路及蒸发器内部的大部分区域制 剂处于两相流动状态;当液体过冷度较小时,由于管道阻力及上升立管中重力的影响,液态制冷剂将会出现闪蒸,闪蒸之后管路内的流动也为气、液两相流动;当室内换热器制热采用其出口电子膨胀阀控制制冷剂过冷度时,膨胀阀之后的高压液体管内仍然可能呈气、液两相状态。在制冷空调领域内,蒸发管路内制冷剂两相流呈环状流[13,14],故本文以环状流建模。因制冷剂蒸发现象可能发生上述管段的任何位置,建模时必须在动量议程中考虑重力项。

能量守恒议程:

整理上述议程,分别得到气、液两相流的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

质量守恒方程:

动量守恒方程:

式中 ρtp=αρv+(1-α) ρl是微元管段中两相流体单位容积的质量,称为两相流体的密度。

在式(3)~(5)中存在p、α、uv和u1四个未知数,方程无法封闭求解。传统的方法采用空隙率经验公式作为补充方程,使方程封闭。但目前还不存在公认准确的空隙率模型计算公式;本文采用文献[4]所提出的两相界面关系方程使方程封闭。

气、液两相界面关系方程:

在式(3)~(6)四个方程中,共有p、α、uv和u1四个未知数,方程组封闭可解。

2.2.2 空气侧换热模型

因横流蒸发器外侧的空气流速较低,一般re<2000,且蒸发器沿气流方向的管排数较少,故忽略空气侧压降,只考虑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

质量守恒方程:

能量守恒方程:

3.调节特性

数值求解蒸发管路和电子膨胀阀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出系统的仿真特性。对于选定的系统来说,换热器的几何参数为定值,是一个不可调的参数。因此,影响电子膨胀阀-蒸发器部分换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电子膨胀阀开度、换热风量、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室内环境温度、换热器几何参数。

3.1 膨胀阀开度对蒸发器换热量的影响

如图1所示,当系统风量为600m3/h其他参数不变时,蒸发器换热量随膨胀阀相对开度的变化曲线。

图1 换热量随膨胀阀相对开度变化曲线

当电子膨胀阀开度很小时,通过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也很小,制冷剂很容易在蒸发器内变成热气体,在蒸发器出口处有一定的过热度,蒸发器两端的制冷剂焓差基本为一定值。因为制冷剂流量随电子膨胀阀开大而增加,在换热条件仍能保证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时,出口制冷剂焓值变化不大,所以蒸发器的换热量也随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膨胀阀继续开大,制冷剂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换热条件已经不能使制冷剂出口有过热度,出口已经处于两相区,管外空气侧的流量和换热系数基本为定值,制冷剂流量的增大造成出口干度的降低,但管内制冷剂的换热系数会有所上升,因此,蒸发器换热量只随电子膨胀阀相对开度的增加略有上升。这说明,在蒸发器出口有过热度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来调节蒸发器的换热量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而当蒸发器出口已出现回液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来调节蒸发器的换热量收效甚微。

3.2 室内机风量对蒸发器换热量的影响

换热量随室内机风量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当风量很小时,不能使管内的制冷剂完全蒸发,蒸发器出口有一定的回液,随着风量的增加,管外的换热系数也逐渐增加,空气带走的热量增多,因此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干度也逐渐增加,制冷剂在蒸发器进出口的焓差逐渐增大,在制冷剂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换热量逐渐增大,当风量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能够完全蒸发,风量增加使制冷剂只能进行显热交换,出口焓值变化已经不大,所以换热量随风量增大而略有增加。

图2 换热量随风量变化曲线

3.3 冷凝温度对蒸发器换热量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冷凝温度、冷凝压力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制冷剂流量来影响蒸发器的换热量,如图3所示。随着冷凝压力的升高,电子膨胀阀的进出口压差也随着增大,在蒸发器能够保证制冷剂完全蒸发的情况下,制冷剂流量的增加也就意味着蒸发器换热量的增加。

图3 换热量随冷凝温度变化曲线

3.4 蒸发温度对蒸发器换热量的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温度、蒸发压力的变化从两个方面来影响蒸发器的换热量,一方面随着蒸发温度(蒸发压力)的升高,电子膨胀阀的进出口压差减小,使得通过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减小;另一方面,蒸发温度的升高,使得制冷剂与空气的换热温差减小,也使换热效果降低。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使蒸发器的换热量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图4所示。

图4 换热量随蒸发温度变化曲线

3.5 室温对蒸发器换热量的影响

室内温度对蒸发器换热量的影响如图5所示。室内温度就是蒸发器空气侧的入口温度,当蒸发温度一定时,室内温度主要影响管内外的换热温差,由于经过蒸发器冷却,空气温度最多只能降低到蒸发温度,所以当风量一定时也决定了蒸发器的最大换热量。当室内温度很低时,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不能完全蒸发,蒸发器出口有回液现象,随着室内温度的上升,换热器的换热量也逐渐上升,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干度也逐渐上升;当室内温度上升至一定值时,制冷剂能够完全蒸发,蒸发器出口有一定的过热度,由于制冷剂温度最高只能升到室内温度,制冷剂的在蒸发器出口的焓值变化很小,换热量随室温的增加略有上升。

图5 换热量随室温变化曲线

3.6 调节参数的联合影响

影响蒸发器换热量的参数中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是表征系统运行的参数,不能直接作为调节参数,室内温度是被控对象;如果系统正常运行,还需要蒸发器出口制冷剂保持一定的过热度以防止回液。因此,要控制的参数是室内温度和过热度,能作为调节参数的只有室内机风量和电子膨胀阀开度。室内机风量和电子膨胀阀开度对室内蒸发器的联合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制冷量、过热度随膨胀阀开度和室内机风量的变化曲线

电子膨胀阀和蒸发器联合工作输入、输出状态方程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

(1) 当蒸发器出口制冷剂已经过热时,因制冷剂出口焓值变化不大,电子膨胀阀所决定的制冷剂出流量是决定换热量的主要因素;风量对换热量不大,而对过热度影响较大。各调节手段民对应的控制对象之间可近似认为是相互独立的,此时b(t)是对角占优的。

(2) 当蒸发器出口为两相流时,蒸发器空气侧进出口温差基本为定值,换热量主要由风量决定,电子膨胀阀开度对换热量影响不大,但进、出口焓差与流量近似成反比,对出口干度的影响较大。室内机风量对过热度同样有较大的影响。此时b(t)是上三角矩阵。调节手段对控制对象的影响是有一定的耦合度的。

(3) 只要保证蒸发器出口为过热状态,就能实现调节手段与控制对象之间的独立调控。而在制冷空调系统中,保证蒸发器出口过热又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所以在过热度优先控制的模式下,独立调节是可以实现的。

(4) 在蒸发器出口未过热的情况下,调节风量和调节膨胀阀开度对过热度有同等程度的影响。仍可以采用风量控过热度优先的方法,同时用膨胀阀开度来改善风量对过热度的调节,独立控制与适当的耦合也能取得同样效果。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风量gα控制过热度tsu,电子膨胀阀开度qυ控制室内温度tin的控制策略。

5.结论 在两个优先原则下,可以实现室内机风量与电子膨胀阀开度对室内温度与过热度的解耦控制,独立控制策略是可以实现的;独立控制策略可用于复杂的系统,可对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模式;独立控制策略便于实现模块化,不会因系统形式的改变而对控制方法产生较大的影响;独立控制策略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不会由于系统的复杂而增加控制部分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彦启森. 空调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1998:1-5

2 荒野?匆? 空调环境技术の展望. 三菱电机技报,1992,66(4):2-3

3 石文星. 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特性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0

4 fumio matsuok. electric control methods in matrix form in air conditioners, refrigeration, 984; 59: (679)

5 松冈文雄. 空调机におけるマトリりクス电子制御方式. 冷冻, 1985; 60:(693)

6 松冈文雄. 空调机のホロニクス制御. 三菱电机技报, 1987;61(5)

7 fumio matsuok. fuzzy technology in the refrigeration &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trans. of the jar, 1991; 8(1)

8 中尾正喜他,年间冷房空调机の高效率制御(第1报). 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论文集,1995;59

9 中尾正喜他,年间冷房空调机の高效率制御(第2报). 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论文集,1996;60

11 nakashima y et al. reversible flow type linear expansion valve for heat pumpt. hi-85-31;93)1555-1568

12 翁文,王瑾竹,蒋能照.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特性的实验研究.流体机械,1998;26(10):58

13 石文星,邵双全,彦启森.电子膨胀阀-压缩机联合调节特性与控制策略.中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2000:184-188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射流式自吸喷灌泵回流阀的研究苏起钦 刘建瑞 张立胜 王董梅 徐永刚 (5)

水射流爬壁除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试验任启乐 苏吉鑫 巴胜富 王永强 韩彩红 庞雷 (10)

不同型槽端面干气密封的性能对比研究黄莉 彭旭东 白少先 李纪云 盛颂恩 (14)

基于泛函的通用涡旋型线几何理论研究张贤明 陈国强 王立存 牟瑛 陈彬 (18)

不同湍流模型在离心压缩机叶轮内流场数值模拟中的比较研究胡胜波 苏莫明 (22)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圆弧线段等壁厚组合型线李雪琴 王君 (27)

滤饼微观结构及其测量结果的分析研究赵扬 徐厚昌 鲁淑群 朱企新 (31)

两种不同入口结构型式旋流管内速度场对比王振波 马艺 任相军 王建华 金有海 (38)

金属缠绕垫片产品的质量检测与分析李江 最颖新 (42)

不同紊流模型对预测单级轴流压气机性能曲线的影响王仪田 张朝磊 许靖 王冬 黄淑娟 (45)

壳牌煤气化装置中煤粉输送系统特种阀的故障分析及其国产化进展成雷 (50)

异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特性研究周小珠 张于峰 王洪磊 陈成敏 (53)

氨水精馏效果及其对氨水吸收式系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方志云 柳建华 张良 孔丁峰 葛琪林 陈新波 (57)

基于CFD的学生宿舍通风方式研究翁锦萍 张小松 (61)

地源热泵U型垂直埋管传热特性的研究王洪利 田景瑞 马一太 董文超 (66)

带有组合式热管蒸发器的生活浊水余热热泵热水器的稳态仿真研究李娟 金苏敏 (73)

结霜工况下空气源热泵动态特性数值模拟龚建类 袁秀玲 (79)

风电设备的发展趋势 (7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84)

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 (85)

精英汇集 精品荟萃 2010第五届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即将隆重开幕 (86)

环形与圆柱形金属橡胶过滤性能对比研究国亚东 闫辉 夏宇宏 姜洪源 (1)

摆振磨料水射流切落能力的试验研究邹正龙 (4)

螺杆压缩机壳体的设计优化杨胜梅 朱剑 孔雪军 (8)

考虑阀腔影响的气流脉动模拟改进王中振 郭文涛 刘博想 冯健美 彭学院 (14)

小粒径固液两相流在旋流泵内运动的数值模拟李易松 魏建峰 (20)

基于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的组合涡旋型线优化刘涛 吴虎 (24)

阀门流量流阻测试装置数据监控系统研制黄健 王剑 章茂森 靳淑军 郝伟沙 (27)

微型泵的研究与发展王晓娜 张亚军 庄俭 吴大鸣 (32)

一种平衡式双密封蒸汽调节减压阀的设计陈立龙 刘儒亚 张明 (38)

磁力泵运转状态监控系统的研究关红艳 杨逢瑜 王其磊 (42)

基于LabVIEW的往复式压缩机微机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刘伟 吴金龙 苏永升 (45)

甲醇C102B新鲜气压缩机活塞断裂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张亚新 陈峰 别超 苏志忠 (48)

数码涡旋多联式空调系统制热运行特性试验研究张东亮 张旭 (53)

水-相变材料复合蓄热装置的充放热特性研究于国清 汤金华 赵惠忠 (59)

空调箱表冷器性能仿真模型研究邱峰 谷波 白伟 (63)

半导体制冷器制冷性能的综合影响因素探讨及其优化设计分析毛佳妮 申丽梅 李爱博 汤魁 (68)

除湿热泵热水系统的热力性能研究罗向龙 何凯龙 丁广城 陈颖 (73)

冷藏集装箱全自动热工性能测试室研制陈新波 柳建华 张良 葛琪林 方志云 (78)

制冷装置故障模拟试验台及其计算机参数测量软件的设计马炎坤 何源 (81)

成都化新密封有限公司(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 (85)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密封研制中心 (86)

新型置换通风系统耦合作用机理分析研究王智伟 郭聪 (1)

轴流前弯叶轮叶顶流场特征分析卢纪富 魏新利 李杨 (6)

非设计工况下叶片前缘气膜冷却作用的数值分析苗强 张发生 刘庆龙 戴韧 (11)

挤压成型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梁文元 蔡纪宁 李双喜 欧淑红 (17)

基于CFD对旋喷泵两种叶片结构的数值模拟及性能比较黄思 苏丽娟 (21)

新型铰接式单向阀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张金海 郑水华 邓鸿英 寿涛 (25)

船用消防射流泵流场的数值分析苏吉鑫 陈正文 王永强 韩伟 任启乐 (29)

油水乳化液破乳动力学研究进展张贤明 潘诗浪 陈彬 吴峰平 (33)

商用软件在某离心叶轮研发中的差别李新宏 李腾 陈党民 黄淑娟 (41)

裂解炉切换大阀开关不畅的原因分析何承厚 (45)

基于LabView的机械密封试验数据采集与控制刘云 盛颂恩 白少先 (48)

管线球阀阀座防火结构分析唐小江 刘栗萌 王双喜 张振 (51)

两级复叠式低温预冷设备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刘秀芳 王发辉 (55)

地埋管热响应测试及数据分析方法乔卫来 陈九法 薛琴 郑红旗 (60)

实心圆锥喷嘴喷雾单相区冷却性能模拟研究李德睿 王文 (64)

蒸发式冷气机性能评价指标及其试验方法汪超 黄翔 吴志湘 (69)

空调器压缩机配管有限元建模研究黄辉 苏玉海 王继承 (74)

蒸发式冷凝器在食品制冷设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童蕾 谢顺鑫 陈超敏 (78)

某制冷压缩机爆炸事故的分析张术宽 王恋 (82)

成都化新密封有限公司成都化新密封有限公司(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 (85)

成都一通密封有限公司 (86)

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将在青岛召开 (86)

前向离心风机采用串列叶片叶轮降噪的试验研究师铜墙 袁民建 顾媛媛 祁大同 (1)

基于均匀设计的动态水力旋流器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徐艳 王尊策 张井龙 李森 吕凤霞 (5)

常压出口铰接阀流阻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试验研究巩学梅 邓鸿英 (8)

球形压水室扩散管位置对核主泵性能的影响张栋俊 徐士鸣 (13)

基于MATLAB的全封闭涡旋压缩机性能的仿真郎铁军 马国远 马立章 (18)

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气固喷射器三维数值仿真鲍仲辅 杜群贵 谢恺 (24)

三缸内燃泵配流阀容积效率对整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姜勇 杨道斋 (29)

超高压纯水射流除漆效率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设计巴胜富 任启乐 苏吉鑫 王永强 韩彩红 陈正文 (34)

多级离心泵平衡盘鼓联合平衡装置设计探讨迟秋立 吴鑫山 邢磊 (38)

橡胶厂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技术探讨李志华 吴帅芝 夏鹏 (42)

大口径蝶阀扭拒试验装置研究高剑 刘丰 曾钕钋 (45)

应用干气密封解决炼油厂富气压缩机密封泄漏的研究莫才颂 林荣雄 (48)

一种吸收式机组液体分布装置研究孙健 付林 胡鹏 侯玮 (52)

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试验台性能研究孔丁峰 柳建华 张良 方志云 (56)

商用跨临界CO2水-水热泵热水器系统特性试验研究巨小平 崔晓龙 邢子文 (63)

再循环冷却塔辐射供冷的试验研究高宏博 黄翔 吴志湘 (67)

R134a、R417a和R22用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性能研究张太康 翁文兵 喻晶 (72)

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北京市应用的综合评价研究张明杨 姜益强 孙丽颖 陈旷 姚扬 (77)

CFD在提高部分负荷冷凝器性能上的应用丁汉新 姜晓东 (81)

格力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创国际领先水平 (62)

阿特拉斯·科普柯参展上海世博会 (86)

2010年度国际制冷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通知 (87)

成都化新密封有限公司(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 (85)

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86)

制冷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试验用磁力循环泵的研究高静轩 胡芃 陈则韶 (1)

无蜗壳离心通风机性能研究刘春霞 聂波 陈金鑫 (4)

周向弯曲动叶级间非定常流动的数值研究段肖珑 欧阳华 吴亚东 杜朝辉 (8)

多孔式射流钻头流场数值模拟研究郭瑞昌 李根生 黄中伟 田守嶒 史怀忠 (13)

旋风分离器壁面磨损的数值分析赵新学 金有海 孟玉青 孙治谦 (18)

端面弧形浅槽机械密封温度场及变形研究郝木明 李香 李鲲 吴兆山 (23)

自力式温控阀流场的数值模拟及优化何世权 李斌 翟鹏程 林建 徐德怀 苏燕 (28)

流体机械CFD中的网格生成方法进展刘厚林 董亮 王勇 王凯 路明臻 (32)

复合叶轮对高速部分流泵性能的影响刘在伦 夏宏克 单麟婷 杨倩 (38)

加强箍结构参数对离心机转鼓应力的影响杨培志 谭蔚 (42)

风速对垂直轴风力机风轮气动性能的影响金雪红 梁武科 李常 (45)

滑片式压缩机在机载制氧系统中的应用马飞 张发启 张宏义 (50)

直接蒸发冷却器填料性能的研究刘小文 黄翔 吴志湘 (53)

洁净空调室的现场实测、调整技术及性能研究元荣载 张小松 周素娟 (58)

两级烟气废热热管溴化锂制冷机低压发生器-冷凝器启动特性康乐 金苏敏 (63)

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武汉地区的经济性研究胡璋 徐菱虹 刘云霞 放 (67)

辐射空调末端的[火用]分析与评价隋学敏 张旭 (71)

一种高温制冷离心压缩机开发与研究刘华 张治平 谢艳群 (74)

一种新型太阳能多功能热泵系统[火用]分析阳季春 周湘江 季杰 (80)

黄山良业阀门公司产品被认定为安徽省自主创新产品赵年霞 (84)

阿特拉斯·科普柯推出运用高能效螺杆技术的鼓风机 (86)

2010年度国际制冷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通知(2010年8月6—8日·珠海) (87)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85)

WFGD水力旋流器中石灰石颗粒分级试验与数值模拟严祯荣 耿丽萍 杨茉 罗晓明 (1)

倾斜蜗舌前向离心风机配置简易消声器降噪的试验研究任刚 杨子善 杨子江 祁大同 (7)

光滑平面普通机械密封的设计研究王洪群 虞培清 (12)

两级旋叶式膨胀机动力特性的理论研究王猛 赵远扬 李连生 夏春礼 束鹏程 (17)

地铁活塞风井及迂回风道速度场特性研究王丽慧 施逵 宋洁 郑懿 (22)

粘度对液-液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效率影响的仿真分析杨琳 梁政 田家林 任连城 邓雄 (28)

影响往复式压缩机关联维数提取的因素分析刘岩 王金东 (33)

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刘庆亮 朱冬生 杨蕾 (37)

核电站用核级止回阀的设计沈捷美 张逸芳 孙雪萍 (43)

炼厂大型多级离心泵典型故障案例及分析苗海滨 武文斌 崔秋凯 (48)

卡车运输制冷机组制冷能力的异常分析及诊断包振球 钟建文 张志 (50)

冬季大空间室内两种典型气流组织的试验研究任荣 黄晨 赵惠忠 陈雷 (53)

变风量对中大型风冷热泵结霜工况性能的影响龚建英 袁秀玲 吕宝成 (58)

CO2气体冷却器的性能模拟与优化计算杨俊兰 马一太 冯刚 李敏霞 (62)

泵供液式制冷用空气冷却器制冷剂侧性能试验方法的研究张秀平 钟瑜 贾磊 (67)

空调水系统变流量的运行特性蒋小强 龙惟定 王民 谢爱霞 (71)

空调房间内污染物分布特性的模拟研究孙丽颖 李岩 (76)

基于溶液除湿的混合式空气调节系统闻才 张小松 (81)

成都赛乐化新机电公司(成都化新密封有限公司) (85)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目前国家倡导节能减排提倡使用清洁优质高效能源,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对于制冷与空调行业,应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制冷空调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与交叉,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战略新需要。

一、天然制冷剂的研究

目前在天然制冷剂中以氨、丙烷与其他烃的混合物及CO2制冷技术,其中CO2制冷技术最有可能成为R22的长期替代物。由于CO2的高密度和低粘度,CO2的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好。通过强化传热可以弥补它循环不高的缺点,增加回热器或者采用两级压缩即可达到与常规制冷剂相似的效率,而不设膨胀机,这也是各公司开发CO2小型制冷或者汽车空调的研究方向。

CO2制冷技术已经跨进实际应用的门槛。日本几大公司开发的CO2热泵热水器已上市多年,年产已达十万台。日本冷冻空调协会标准JRA-4050-2004家电热泵热水机(二氧化碳冷媒)对这类产品的性能、安装等有严格的规定。实际上热水器稍加改装,即可变为有热回收的家用空调,所以将CO2用于家用空调也只有一步之遥。在汽车空调方面,可以说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都进行了CO2汽车空调的研制,并能过专门协调机构联合攻关,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不断有关报告。欧盟正在讲座相关CO2汽车空调的标准,准备在2008-2010年将欧洲的汽车空调全部改为CO2系统。

二、热声制冷技术

热声制冷是21世纪以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制冷技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热声热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需使用污染环境的制冷剂,而是使用惰性气体或其混合物作为工质,因此不会导致使用的CFCS或HFCS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而危害环境;其基本机构是非常简单和可靠,无需贵重材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无需振荡的活塞和油密封或,无运动部件的特点使得其寿命大大延长。热声制冷技术几乎克服了传统制冷系统的缺点,可成为下一代制冷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所有的热声产品的工作原理都基于所谓的热声效应,热声效应机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在声波稠密时加入热量,在声波稀疏时排出热量,则声波得到加强;反之声波稠密时排出热量,在声波稀疏时吸入热量,则声波得到削弱。当然,实际的热声理论远比这复杂的多。

当然,热声制冷的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美国在热声领域内的投入最大,研究机构最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如上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PS)的Garrett教授开发的热声制冷机;2000年左右,开发了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制冷机;还有在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LANL),SWIFT教授领导着世界著名的热声研究组,他们主要研发的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低温制冷);另外还有开式热声制冷和空调、高频微型热声机制冷以及还在研发中的种种技术。

三、太阳能空调

太阳对地球的年辐射总量为1.8×1018kW·h。如果0.01%能够被利用,折合到每人为1.8×1018×0.01%÷(60×108)=30000kW·h/a。

太阳能制冷具有很好的季节匹配性,夏季,天气越热,空调的负荷越大,需要的制冷量就越大,而此时太阳幅射最强,提供的热能最多,太阳能空调提供的冷量也就最高。冬季,太阳能辐射减弱,但所需的制热循环水温度不高(65℃即可),在满足制冷工况的集热面积下,同样能满足制热负荷要求;这一特点使太阳能制冷技术受到重视和发展。实现太阳能制冷有“光热冷”、“光电冷”、“光热电冷”等途径。

四、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水源热泵是既可供热又可供冷的高效建筑节能技术,水源中央空调系统是由末端(室内空气处理末端等)系统,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又称为水源热泵)系统和水源水系统三部分组成。为用户供热时,水源中央空调系统从水源中提取低品位热能,通过电能驱动的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热泵)“泵”送到高温热源,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为用户供冷时,水源中央空调将用户室内的余热通过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制冷)转移到水源中,以满足用户制冷需求。

水源热泵根据对水源的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闭式系统需要构造地下埋管换热器或者地表水埋管换热器,形成封闭的地源水循环系统,向地下土壤或者地表水散热或者取热。开式系统的特点是抽取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在板式换热器中与机组的循环工质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或者取热后,再回灌到地下或者河流。

我国的水源热泵刚刚起步,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已经有数个示范工程。在华东地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熟悉水源热泵,并深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常规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较好的热泵科研与应用基础。

五、天然气(燃气)吸收式制冷系统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优质的燃料,且储量丰富,已逐渐成为继煤炭和石油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常规能源。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制冷空调技术上世纪中期在发达国家已经走向市场,目前,大多数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都是采用电力驱动的,而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内燃机或燃气轮机驱动的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在制冷空调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该种系统不但具有节能、减少电力投资的优点,还具有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优势。

上一篇:化学成分分析论文范文 下一篇:交通运输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