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在淮矿集团潘二矿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1-19 10:24:06

GPS技术在淮矿集团潘二矿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gps和IN-SAR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两种研究地面沉降的技术,依照潘二矿的矿井发展现状,GPS技术足够满足矿井地面沉降观测的要求,本文在对矿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集中地面监测的方法,很据GPS测量技术的优点研究GPS技术在潘二矿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技术;地面沉降;研究;应用

1、目的意义

煤炭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潘二煤矿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是1989年建设投产的老矿区,因此由生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地面沉降也相对新矿区严重,对矿井的可持续发展、矿井的技术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保证矿井的顺利健康发展,必须对地面沉降的原因、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及规律进行全面的监测,以便合理的治理。

2、开采沉陷分析

2.1开采沉陷的形成及特征

煤炭的开采在地下形成巨大的空间,使上覆岩层悬空,原来稳固的地质平衡条件被破坏,在各种综合力的作用下,失去平衡的岩层顶部下沉塌落,产生弯曲,以致引起地表沉降变形,形成采空沉陷区,在地面的宏观表现为地面沉降。人类活动对地面沉降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或强度过大的人类活动都有可能诱发或导致地面沉降,特别是地下开采活动所引起的采区的地面沉降。开采沉陷引发的地面沉降是一种累记性的缓变地质灾害,是陆地物质地下运移所造成的地表逐渐沉降或者突然塌落,其发展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便难以恢复。对于矿区来说,由开采沉陷引发的地面沉降作为地质灾害之一,它同时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2.2开采沉陷的影响因素

开采沉陷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关于开采沉陷的定量研究仍未取得重大突破,但可从定性研究的角度证明,开采沉陷与下列因素有关:

(1)煤田开采强度的影响;(2)地质构造的影响;(3)降雨和地下水的影响;(4)人为因素的采矿条件对开采沉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3矿区地面沉降危害

(1)地下煤层的开采,会发生矿区地面沉降,破坏土地营养成分,会形成坏沼泽地或干旱地。

(2)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不仅有垂直方向的移动变形(下沉、倾斜、弯曲、扭曲),而且还有水平方向的移动变形(水平移动、拉伸与压缩变形),以及地表平面内的剪应变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

(3)矿区给水供气管道随地面不均匀沉降而弯曲变形,导致管道漏水漏气,直接影响职工生活及工业生产,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4)采煤沉陷使大片上地变为旱地或沼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

3、矿区地理条件分析及GPS应用研究

3.1矿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潘二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境内,距市政府所在地约23Km。井田范围:西起Ⅸ线为界;东至13-1煤层-800 m等高线地面投影;北界起于F1及其延长线,经F66、F1-3至13-1煤层-800 m等高线地面投影;南界由F5向东经Ⅵ线、背斜轴、Ⅳ-Ⅴ线、F2、至13-1煤层-800m底板等高线地面投影。东西走向长约11Km,南北宽1.3~3Km,面积19.7419Km2。地理坐标:东经116°49'26″~116°51'10″,北纬32°46'02″~32°50'21″。

3.2矿区地质条件分析

煤田呈复向斜形态,轴向北西西~东西。复向斜两翼低山残丘出露太古界五河群、中上元古界霍山群、青白口系、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轴部具次一级宽缓褶曲,主要有谢桥古沟向斜、陈桥背斜、潘集背斜和耿村向斜等构造单元,以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为主,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15°,上覆新生界松散层一般厚度200~500m。

3.3矿区矿产资源及开采沉陷情况

矿井投产以后,由于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中小型断层特别发育,严重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直接影响矿井的生产能力。使矿井投产以后迟迟不能达产。1989年至2004年,每年的产量都是在60~70万吨/年。2005年按照淮南矿区的发展和优化配置资源的要求,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潘二煤矿与潘一煤矿矿井边界作了调整,同时淮南矿业集团提出对潘二煤矿进行高定位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生产能力可达百万吨每年。

3.4潘二矿三等GPS基准点分布

淮南潘集矿区三等GPS控制网由安徽省第二测绘院2004年5月施测,当月竣工。该GPS控制网由14个点构成,潘二煤矿有4个,分别是:PD1、PD2、PD3、PD4,数据处理采用随机软件pinnacle v1..平差计算。平面坐标系统采用54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3.5历年工广下沉观测数据比较

观测比较结果:

(1)2010年观测起测点均为基岩标IV号点,符合观测到基岩标II号点。基岩标II号点两次观测标高差值为0.92mm,可确定观测精度的可靠性。

(2)除观测点X01、X04、X12外,其余各点点位移动变形较小,可视为观测点无位移变化;

本次观测起测点为基岩标I号点,附合观测到基岩标II号点。基岩标II号点本次观测标高为24.38985m,与2011年观测标高差值为8.36mm,差值较大,且基岩标石不受工广下沉影响。为比较各观测点的下沉情况本次观测以基岩标II号点为起测点,则计算结果如下:

观测比较结果:

(1)观测点X01、X14、X15距离起测点较远,观测中转站较多,观测精度远远低于其他各点,故下沉量较大为12mm、15mm、12mm。

(2)其余各点下沉量在5mm~7mm之间,为建筑物整体平稳下沉。

本次观测起测点为基岩标I号点,符合观测到基岩标II号点。基岩标II号点本次观测标高为24.39167m,与2012年两次观测标高差值为7.45mm,差值较大,且基岩标石不受工广下沉影响。为比较各观测点的下沉情况本次观测以基岩标II号点为起测点,则计算结果如下:

观测比较结果:各点下沉量在5mm~7mm之间,为建筑物整体平稳下沉。

4、结论

通过观测发现,潘二矿地表的沉降观测点在几年内的变化幅度较小,如果在几年内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可以不予采取治理措施,如果变化较大,可以有效的利用观测结果选择治理方式。选用GPS技术、点位布网进行地面的变形监测,可以很好的反映地面在一定时期内的沉降变化,有助于企业了解生产作业等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合理的采取治理措施。

上一篇:浅析荥巩矿区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下一篇: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