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规划

时间:2022-01-19 12:28:13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规划

摘要:磁县河北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县内泥石流、地面塌陷广为发育,地质灾害已经造成了生命财产巨大损失,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投资环境都构成威胁。此次通过县内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全县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对全县进行了防治规划分区和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工作对策。

关键词:磁县;地质灾害;现状防治规划

1、 引言

磁县古称磁州,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全县地跨北纬36°15′—36°33′、东经113°54′—114°26′,总面积1031.8km2。磁县辖9个镇、10个乡,18个居民委员会、35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61万人,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

由于磁县所处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加之采矿活动强烈,产生了较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科学规划磁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促进资源、环境、社会与人类协调发展,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磁县地质环境

2.1气象水文

本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13.2℃。据磁县气象站1959—2008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528mm,日最大降水量1198.1mm。本县属海河水系,流经本县的河流主要有漳河、滏阳河,均为过境河流。

2.2地形地貌

磁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势总体趋势西高东低,京广铁路以东为冲积平原,海拔60—90m,西部为山区占全县总面积61.9%,境内最高峰有老爷山,海拔1088m。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因素的控制,区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地貌景观。

2.3地质构造

磁县位于中朝准地台Ⅱ级构造单元山西断隆与华北断拗的过渡地带,其主要部分处于山西断隆构造单元内。两构造单元以邢台—安阳深断裂为界,地理位置大体在邯郸—光禄—双庙一线上。

2.4地层

磁县地层发育较齐全,出露地层自西向东依次为: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中生代三叠纪;新生代的第三纪、第四纪。

2.5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县内西部、南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是围绕着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的;东部平原区主要是进行农业活动。

3、 磁县地质灾害现状

在磁县西部中低山区主要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等。截止到本次工作结束,磁县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36处:泥石流2处,滑坡2处,崩塌6处,地面塌陷26处;险情等级为大型的8处、中型7处、小型21处。灾害造成损失超过4000万元。

4、 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划分

4.1易发分区划分方法

磁县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采用单元网格划分方法,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对县行政区划图进行网格剖分,每个单元面积为2×2km2。

(1)单元信息的提取及数字化

在计算机上,将剖分网格与已数字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对各种地质灾害易发区均按A、B、C、D四级分区并赋值(见表1)。将多种地质灾害进行叠加,当有两种以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叠时,取值为5。根据上述标准,对调查区所属单元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的提取和数字化。

(2)地质灾害易发区评价

将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数字化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剖分单元信息叠加结果(G)满足如下公式:

G=G塌UG崩UG滑UG泥

式中:G:剖分单元信息叠加结果;

G滑:灾害值(滑:滑坡,崩:崩塌,泥:泥石流,塌:地面塌陷);

G=“A”,即单元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G=“B”,即单元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G=“C”,即单元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可不对低易发区的灾种作进一步描述。

4.2易发分区的确定

将上述综合信息叠加结果按1、2、3、4、5数值表示,并在计算机上生成等值线图,定量化综合反映工作区地质灾害发育状况(见表2)。

根据上述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方法,将磁县地质灾害划分为三个区,即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见图1磁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程度分区图。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区内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205.62 km2,据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可分为白土地面塌陷高易发区、中部地面塌陷高易发区和林坛镇地面塌陷高易发区。发育地质灾害23处。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区内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331.36km2,根据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分为磁县—辛庄地裂缝中易发区。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分布在县域西部的中低山区和东部的丘陵区,主要包括陶泉乡、北贾璧乡、都党乡、观台镇西部及东部的岳城镇、路村营乡、林坛镇、时村营乡,总面积494.78km2,占全县部面积的48.0%。发育地质灾害13处。

5、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5.1防治分区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是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及危害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个级别。防治分区主要依据四个方面因素综合划分:

a、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b、地质灾害发育的密度及强度,已产生的经济损失及潜在的威胁;

c、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及分布;

d、人口集中的居民点、重要工矿、交通干线及国民经济区的分布与规划。

5.2各区范围及防治建议

5.2.1重点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分成黄沙镇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观台镇重点防治区、西固义乡—路村营乡重点防治区和陶泉乡重点防治区,面积79.94km2,占总面积的7.75%,发育地质灾害15处。

防治建议:1.加强行政管理,规范矿产开发秩序,合理规划资源开采;2.圈定危险区范围,建立地质灾害警示标志;3.对危险性较大的村庄或住户采取避让措施。4.汛期要加强监测;5.对趋于稳定沉陷区进行平整,加强生态建设。

5.2.2次重点防治区

区内次重点防治区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173.24km2,占总面积16.79%,零星分布有崩塌、小型泥石流及轻微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弱,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质灾害成灾规模小,没有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建议:1.要加强监测,特别是汛期,经加强巡查;2.加强坡面防护,进行小流域治理,进行人工造林;3.对泥石流涉及村庄、公路等设防洪坝。4.圈定危险区范围,建立地质灾害警示标志。5.对趋于稳定塌陷区进行平整,进行多种经营。

5.2.3一般防治区

一般防治区属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778.58km2,占总面积的75.46%,发育地质灾害3处。

防治建议:1.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2.加强行政管理职能,合理规划土体;3.在地面塌陷地方,确定危险区范围,建立警示标志。

详见图2 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R]。1983。

[2]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河北省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M]。2004。

[3]刘传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

[4]刘传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理论与技术[J]。工程地质学报,2000。

上一篇:浅析列车调度员行车指挥的可靠性 下一篇:电磁场计算考前冲刺典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