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会:“蚁”胜“象”

时间:2022-01-18 07:12:26

浙江商会:“蚁”胜“象”

商会名片

河南浙江商会成立于2004年3月,是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河南省第

一家省级异地商会,是浙江籍工商界人士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综合性组织。

商会现有会员800多人,行业涉及房地产、建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家电五金等30多个行业。在河南累计2000多亿元的投资额中,会员单位的投资额占了将近一半,直接安置就业岗位60多万个。

近年来,商会发挥浙商的经济话语权作用,组织了26次招商引资,让外地人来河南找项目,让在河南的浙江商人到东南沿海去考察,开辟了民间招商引资的新格局。

该怎么来形容这个天底下分布最广的商业族群?也许可以用这样一个小段子。

一个外星人来到中国,遇到了四个人,分别是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和浙江人。北京人目不转睛研究外星人的特点,打算回去发表一篇生物学的论文;上海人动起了办展览的脑筋,心中窃喜届时轰动火爆的场面;广东人在琢磨这种东西能不能吃,什么煮法会更加可口;浙江人则迫不及待地问外星人:“嘿,兄弟!你们的地盘上有什么生意做?”

这就是浙江人!

务实,不空谈,不掩饰发财的欲望。人人想创业,家家想赚钱。这就是人称有市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浙江商人。

“微”利是图做出大产业

在人们的记忆里,到处有浙江商人的影子。他们是拿鸡毛换糖的货郎,是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的小商贩,他们是我们学校门口修皮鞋的小店主,是县城里理发的发廊妹……从最小的生意开始,从几分几毛钱的利润起步,起于草莽的浙江商人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了人人瞩目的大老板。

人称“老狼”的郎忠良是1997年来到郑州的。在此之前,当兵退伍的他做过机电、打火机、小礼品,“可以说什么挣钱就做什么。”

这匹胆大的“南方的狼”,在火车站租了家小小的店面,就开始了小礼品批发生意。“上过当,也受过骗。但上世纪90年代正是礼品生意起步的时候,我赶上了好时候,所以小生意很快也闯出了大市场。”2008年,郎忠良在河南掀起了“送礼就送水宜生”的热潮。“现在主打产品不光是礼品杯,还有从我们老家带来的高山茶,市场已经拓展到了河南全省及陕西、山东等周边省份。”

郎忠良说起家乡商人的“微”利是图,很是感慨。打火机、纽扣、吸管、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也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浙江人都做。“有个老乡是在义乌做批发牙签生意的,一个很不起眼的柜台。但他每天可以批发销售牙签几吨甚至十几吨。以10吨计,也就是1亿根左右,按100根毛利1分钱计算,每天可获利1万元。你能说这还是小生意吗?”

见利就走,“微”利是图。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商理念,成就了浙江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小商品、大市场,小人物、赚大钱的现象。

善借大势成大事

说起借势,不能不提历史上的胡雪岩。祖籍安徽的他,是在杭州把生意做到了富可敌国。后人总结胡雪岩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借势,借大势成大事。

开封兴和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叶永明对此有自己的理解。“这个势现在讲一是要顺应大趋势,二是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调动利用周边的资源。这样做事情才不至于走弯路。”

湖州人叶永明是2003年来到河南的。“当时国家大力开发中西部的政策出台,意识到这是个机遇,我开着车用了一年的时间横跨7个省市考察,最后在开封禹王台区政府的大力邀请下,来到了这座古城。”

叶永明把公司起名“兴和”,意为兴旺发达,和谐共生。他配合政府处理了开封玻璃厂、空压机厂等一批老国有集体企业的债权债务,员工身份置换,瞅见了部分新厂房,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实现了政府、老企业和兴和的三赢。

因为相互的成全,开封成了叶永明的福地。他在这里成功开发了开封科技城、兴和百货,还有江南风韵的锦绣皇城。2008年,政府拍卖开封新区一块300多亩的土地,因为当时金融危机普遍的恐慌心理,土地多次流拍。叶永明以企业家的眼光拿下了这块地。时隔一年,这块土地上崛起的碧水蓝城,已经成为郑汴融城的地标建筑。

与叶永明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河南鑫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林刚。他17岁就来到了河南,从摆小摊做到了给排水市场的老板。2005年,面对给排水市场上竞争的血雨腥风,他意识到,与政府合作,提供一体化的工程解决方案是一片少有人注意的蓝海。从这一年开始,林刚开始涉足市政工程,与政府进一步合作,提供供水、消防、污水处理甚至外墙保暖改造等工程。

高人做“势”,中人做“市”,低人做“事”。这曾是胡雪岩的心得。但在无数浙商人的心里,这也是他们行商的理念。

低调的“大佬”

与浙江人的务实同样出名的,还有他们的低调。

在河南浙江商会的名录上,国内500强的许多企业赫然在目。大上海城、绿城百合、中义·阿卡迪亚、龙腾盛世……这些在郑州名气很大的楼盘,他们的老板,其人其事却鲜为人知。

河南浙江商会的会长李国庆,1986年就到上海创业。1994年已在上海把房地产做得风生水起。2000年他来到郑州,第一炮是让河南人惊艳的东西大街改造。10米宽的老街,在他的手下不到两年时间,变成了具有海派风情的漂亮住宅。开盘不到一个月全部售完,被评为旧城改造的成功模式在全国推介。2003年,他又斥资15亿元在郑州二七商圈开发了32万平方米的大上海城,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50强。

但就是这样一个为中原不断增加地标性建筑,不断赋予这个城市靓丽新名片的人,却低调得很。面对记者一遍遍的“骚扰”,他把会员的电话提供给了记者。在诚恳表达歉意的时候,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还是多宣传宣传我们的会员企业,多写写那些处于爬坡期,需要鼓劲加油的老乡们吧,至于我,就不用多写了。”

低调,务实,不张扬。不空谈主义,不高喊口号。也正因为如此,浙江这片土地上才出现了如此众多的“大佬”。以致经济学家吴敬琏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浙江是个具有炽热企业家精神的地方。

中原掀起“浙江潮”

浙江的商人,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来到河南的,短短的十几年,他们给河南带来了50多万的商业人口,还带来了2000多亿元的投资额。他们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更高阶段的产业化影响力,在中原掀起了一股猛烈的“浙江潮”。

郑州现代化工的总经理董服灿原本是做真空包装的,在河南认识了河南省农科院下属的农药公司。背靠科研一流的河南省农科院,董服灿运用基因技术研制出绿色杀虫剂。一个产品开拓了一个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浙商的到来,河南的农药市场实现了从有机化学品到基因工程的跨越。

最明显的是在房地产方面。几年前中义·阿卡迪亚的总经理来河南考察的时候,曾用了几天时间,步行走完了郑州的主要街道,当时他的感觉是,“郑州当时的房子基本上是‘兵营式’排列,好房子并不多。”中义·阿卡迪亚后来用事实验证了浙江房产商的实力。无论从规划、品质、建筑材料,还是景观设计来看,中义·阿卡迪亚在当时的郑东新区都创造了一个典范。

如今郑东新区已成为郑州城市发展的一颗重要棋子。绿城、兴东、国泰、国昌、广厦等置业和建设公司的相继入驻,为郑东新区这幅画卷带来更多的浓墨重彩。

2009年1月16日,国内500强企业中国人民电器集团联合河南浙江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了中国·河南总部基地。在航海东路这块1000公顷的规划用地上,一个集专线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城市轻轨、地铁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枢纽站建

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设计中的中国·河南总部基地分为总部核心区、海外投资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家具产业区、五金机电产业区、建材物流产业区、配套居住区以及综合产业区。“等建成了,这就是浙江人在河南的总聚集地。”李国庆说。

上一篇:瓷器中的红月亮 下一篇:寻找素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