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机类学生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1-17 05:41:50

独立学院机类学生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产学结合的毕业设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指出普通院校中毕设普遍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校企协同创新指导机类专业毕设实践的独特措施。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毕设积极主动性大有提高,毕设质量效果明显,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关键词:产学结合 毕业设计 应用型 校企协同创新 机类专业

一、引言

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定位,几乎无不例外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强化学生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实践经历,使学生能够在构建技术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得到足够的现代工程技术训练,获得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独立学院机类专业产学结合的毕业设计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教学特征体现的最为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深化和升华的最后重要阶段,技术应用要与时俱进,学生综合四年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应用型本科毕设题目应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或具有工程实际背景,做到真题真做,让学生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学习探索能力。毕业设计产学结合能够培养学生面向生产一线、服务生产一线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二、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目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学校虽有“应用”提倡,但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还深深烙印于以往的研究型精英培养方案,其教育远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切要求,远未适应国家对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毕业设计,理应成为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最为重要环节,但事与愿违的是不但缺少了该环节的加强,反而出现了质量下降的趋势,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取消毕业设计的争议,本科毕业设计正在面临着困难局面。

当前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顶层设计与管理方面:顶层设计与经济社会接轨不到位,创新不够,缺少系统激励机

制,过程管理的内涵质量把握不到位。

2.教师方面:知识更新滞后企业应用;缺少工程实践背景;立项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

性,深广度不够;设计题目陈旧、虚拟,学生兴趣不大; 对学生要求管理不到位。

3.学生方面:客观上学生就业压力大,频于奔波各种招聘,投入精力不够;主观上重视不够,专业兴趣不足,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少专研精神,缺乏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4.企业方面:怕影响生产,不愿参与校方人才培养。

从整体上讲,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与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产生的日益矛盾,呼唤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三、提高独立学院毕设质量的独特应对措施

1.建立校企合作互惠机制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组织专业教师队伍,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先后走访20余家企业,并邀请30余家中小企业来我校进行了校企合作研讨。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我们先后与中航集团沈阳发动机设计所工业公司、沈阳国泰飞机制造公司、辽宁巨子实业公司、沈阳长胜汽车模具制造公司、沈阳京飞航空机械制造公司、沈阳金杯模具厂、辽宁卡斯特金属材料公司、北京泰捷龙机械制造公司、盘锦大晴精密塑料模具公司、沈阳工具标准件制造公司等10余家企业开展了战略联盟合作,其核心内涵为:学校为企业长期提供战略后备实用人才、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老师参与企业生产研发;企业为学校长期提供实习基地、生产案例,派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实习、毕设指导。

2、制定与典型企业毕设合作方案

以我校与辽宁巨子实业公司及沈阳国泰飞机制造公司两家企业合作为例。在详细了解两家企业生产、研发条件的基础上,校企协同制定了主要针对我校数控、模具两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实施方案,筛选企业案例毕设立项120余个,要求学生进入企业毕设。毕业设计共计19周,分为基础模块4周,集中模块15周,毕设任务于基础模块执行前下达。基础模块4周,用于夯实基础,要求数控、模具两专业同时轮岗实践。毕设集中模块用15周进行,是学生毕设任务集中完成模块,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料、现场条件,紧密与校企双导师交流,完成技术攻关,撰写毕设论文,最后一周校企共担毕设答辩环节。“案例解剖与专家讲座模块”于基础与集中模块过程中完成, 请企业技术工程师选定适中的项目案例,针对数控专业学生开展“某零件制造工艺及数控程序设计”解剖教学,针对模具专业学生开展“某零件注塑模设计”解剖教学,每个专业不少于2个案例授课;聘请行业专家开展“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及“机械行业人才需求方向与职业道德”方面内容的讲座,讲座安排3-4次。毕设任务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毕设任务模块结构图

3.方案实施保证

思想上动员:校企双方负责领导面向职工和学生进行思想动员,旨在参与校企合作的所有人员高度重视,领会校企合作的战略意图,介绍实施计划与目标要求。

组织上落实:各教学模块均安排校企双方责任人负责,学生安排班、组负责人,建立良好的校企负责人及时沟通渠道。

行动上到位:校方老师全程跟踪,要求技术工程部,车间班组指导学生实践内容落实到位,提前“备课”准备,不走过场。要求学生每天写实践日志,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厂规校纪,在车间里,“处处要留心”,面对车间各个师傅树立“人人是我师”思想。既做学生,又做主人,帮助师傅,成全自己,充分汲取企业“营养”。作息时间与企业员工同步,学生上下班同样要打卡。

在整个方案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双导师制。强调企业深度参与我们的教改,企业技术人员生产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办法多。学校教师的理论系统性指导上有长处,论文撰写指导具有优势。校企双导师制在指导中优势互补。

四、教改效果

1.学生高度认可

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指导毕设实践活动,真题真做,得到学生高度认可。每轮校企合作指导毕设结束后,学生普遍由感而发,表达他们的心声与感谢:“通过校企毕设实践活动,我最大收获是清楚了自己的差距,知道了哪儿块不行,明确了努力方向”;“企业案例毕设实践过程是我高效学习的精彩课堂”;“企业这段毕设实践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信步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只有实战战场,方显有无才智,实战催人奋进,不学寸步难行”;“看得见,摸得着,学用紧密结合,内涵如此丰富,使我们专业应用能力迅速提升,让我们受用终生,感谢校企!”

2.深受企业欢迎

校企深度合作指导的毕设实践活动,让学生迅速提升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深受战略联盟企业的欢迎。参加毕设实践的学生就业率达96%,且均符合专业方向,其中80%的学生就业在与我校战略联盟的企业中,合作企业大受其益。战略联盟合作的企业领导及有关机械行业协会负责人赞誉我们的教改说:办学求真务实,合作方案设计科学,落实到位,学生收获巨大,成长迅速,产学结合,学用不再脱节,这种合作坚实有力,校企双赢。

3.教师工程意识回馈课堂

教改课题组老师,全程跟踪毕设教改过程,在与企业的密切接触中,了解了企业的产研技术及先进设备的性能,参与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教师把企业的工程意识鲜活地应用在自己的理论课堂中,老师授课不再空洞无味,其专业知识与时代应用同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未来产生了信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五、结束语

校企协同创新共同完成的毕设实践改革,实现了产学的紧密结合,学生的学和用得到了完美统一,学用效率明显提高,激活了学生、企业、学校的投入热情,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的三方受益。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高教探索》 [J] 2010年01期

[2] 钱利霞.机电工程类应用技术本科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制造业自动化.第33卷 第5期 2011-5(上)

[3] 宗振华.机械类本科生毕业毕业设计中就业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导报.[J]2012 NO.35.

[4] 梅永.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9月下 第27期

作者简介:

李跃中,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闽西北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