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欧盟经济东扩

时间:2022-01-17 01:31:10

应对欧盟经济东扩

内容摘要:欧盟东扩将对我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上产生深刻的影响,除了欧盟大市场的形成带给我们的机遇,中东欧10国入盟带给我们更多的也许是压力和挑战。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在发展与原欧盟15国的经贸关系中相对于中东欧入盟国的不利因素。只有认清自己的弱点并采取相应措施,我们才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欧盟东扩 中东欧入盟国 不利因素

尽管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争议,欧盟东扩的进程仍然坚定不移地进行着,2003年4月16日,中东欧10个候选国签署了入盟协议,这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我国来说,欧盟更广阔市场的形成会带给我们进一步发展双方经贸关系的机会,但同时更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压力,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可能面临的挑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才能使我们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在发展与欧盟15国经贸关系中相对于中东欧入盟10国的劣势,来分析欧盟东扩对于我国的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相对于中东欧入盟国的不利因素分析

与欧盟15国在现有贸易与投资关系中的劣势

地理位置上的临近与相似的文化背景,使中东欧国家与原欧盟发展经贸关系的交易成本相对低得多。自从冷战的铁幕坍塌之后,相对于我国来说,中东欧入盟国与欧盟15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这可以反映在近年来我国及中东欧入盟10国在与欧盟15国贸易和投资的比较中。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欧盟15国与中国及入盟10国的贸易都在稳步增长,但是中东欧入盟国与欧盟15国的贸易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上都远比我国增长得更多。1998年,欧盟15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工业品的正式贸易壁垒(关税和数量限制)已经全部消除,而对于作为中东欧国家一个主要部门的农业,也将放开限制,并将逐步减少反倾销措施,因此入盟之后,中东欧国家与欧盟15国之间贸易的相互依赖会得到进一步增强。而相比而言,为了缩小与我国的贸易逆差,欧盟仍然会对我国的进口采取各种壁垒限制。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就投资关系上来讲,相对于对入盟10国的投资,欧盟15国对中国的投资份额要小得多,除了地域与文化上的接近使得中东欧国家对欧盟15国的投资者而言更有吸引力以外,这还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盟15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联系国协定”也使得入盟国获得较大规模的贷款援助,这又是我国无从享受到的。

劳动力素质劣势。

由图5中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的劳动力素质相对中东欧国家较低,而另一方面,我国在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的情况下,政府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又很低,无法对今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强有力的作用,这将使我国无论在与欧盟15国的投资还是经济合作上都处于劣势,而这种劣势又将具有长远的影响。

政策偏向及预期劣势。

在欧盟的政策优惠及资金扶持下,欧盟15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依赖性将会加强,而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的内向性和排他性更决定了其会有保护新成员利益的政策偏向。此外中东欧国家入盟后也可能出于对自身的保护主义而增加对我国的反倾销等措施,这都意味着对我国可能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即会有相当多的我国与欧盟15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被中东欧入盟国所挤出。同时,由于对其入盟后国际法规、商贸环境的改善以及统一大市场的预期,中东欧国家对欧盟外部其他国家的投资者而言吸引力也会增强,从而也可能挤出对我国的投资。

政策建议。

首先,可以采用迂回进入的战术争取欧盟市场。中东欧国家的入盟使我国在原欧盟市场上面临更加剧烈的竞争,但东扩使得欧盟在地理位置上与我国更加临近,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统一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绕开相对较高的贸易壁垒,先扩展与欧盟成员国的经贸关系,随着东扩后欧盟内部商品、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再间接地增加我国在欧盟整体市场内的渗透机会。

其次,通过鼓励多种方式的教育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在国家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鼓励民间投资教育,人力资源将越来越成为一国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再次,对于欧盟不合理的政策偏向及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要积极寻找依据,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正当利益。同时我国也必须像中东欧入盟国一样,加快在经济市场化、政策透明化等各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参考资料:

1.裴长洪等著,《欧盟与中国:经贸前景的估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周圣葵主编,《21世纪与南北经济区域集团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3.赵俊杰著,《21世纪的欧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4.段锡平,《欧洲一体化进程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1996.4

5.朱晓中,《“欧洲协定”与东西欧经济关系》,《欧洲》,1997.5

上一篇:关于绿色营销的思考及对策 下一篇:走出营销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