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时间:2022-01-13 10:05:5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择校现象层出不穷,然而经过分析择板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家长们希望通过择板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让孩子在人生的发展中有个好的开始。为此,为了让孩子在更好的学校读书,家长们各显神通,有钱有权的条子生、票子生、关系生屡见不鲜。这一行径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择校给孩子们心灵的沉重压力、给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之风。

[关键词]择校;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15-01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国目前的基本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必须执行就近入学的原则,所有学生按户籍所在地统一编排进入附近学校学习,小学升初中不实行招生考试制度,同样按就近原则入学。然而择校现像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为:学生家长为了给孩子选一所比较好的学校而通过“钱”或“权”的手段让孩子跨地区就读,这主要是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学校教育水平的层次性造成家长为让孩子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进行的择校;流动人口子女由于其家长长期在外打工而不得不到居住地的学校申请借读或流入一部分条件极为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总之,当下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屡见不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概述

所谓择校,总的说来,就是人们对于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和追求。具体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是指家长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

就近入学是现代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基本教育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方便公民子女入学。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初中教育的普及,就近入学才逐渐成为普及初中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政策。《义务教育法》颁布的前一年,教育部曾发出通知,要求在普及和基本普及初中的地方,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取消小学升初中的统一招生考试;凡按当地学籍管理规定准予毕业的学生,即可就近进入初中学习。《义务教育法》颁布前夕,原国家教委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在普及初中的地方积极而稳妥地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并按学籍管理规定,凡准予毕业的小学生就近直接升入初中学习,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从1986年暑假招生开始执行。此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又多次发文,强调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就近入学。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异、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惜利用权钱择校,择校现象层出不穷。上至经济水平好的家庭,下至一般的工农家庭,在教育的投入上都愿意花费人、财、力以期孩子能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十分严峻。

二、择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现今择校问题愈演愈烈被家长们所热衷,大到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小到普通的区县小镇。然而择校问题的产生是由其深层原因的。

(一)从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来看

我国东、中、西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造成我国地区的差异,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差异反应在教育上就是,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由于东、中部经济较西部地区发达,在教育资金投入上就明显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所以也就造成了教育地区差异。大到地区间的差异,小到区县城镇间的差异,在同一省、同一地区,省部级城市获得的教育资源优于一般城市、乡镇的教育资源,并且在人们心中还一直流传着国家级重点、省级重点、市级重点的层级,这种“重点”效应促使人们追逐更好一级的学校就读,优质的教育资源向这一部分学校倾斜,学校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一“重点”效应作用到教师资源上便是,好的优秀教师都流向了更高一级的学校任教,造成了校际间师资力量的不平等。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择校,因为家长们都乐于让孩子在更优质的教师门下学习成长。然而,我国中小学阶段择校现象不断涌现,这一家庭自发的教育选择行为是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人们对优质教育和特色教育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产生的,旨在选择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级,从而提高升学的可能、改善未来前途,在此背景下的择校行为还只是一种现象,并未形成制度,更不为政府所提倡和支持。。所以,择校在我国政策里是不被应允的,择校政策有待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需要更加体现平衡、公平。

(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

中国历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传统,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从心理学我们知道,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是与其投入成正比的,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也随之提高。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入托”开始,就和孩子走上了择校之路。幼儿园选好的,小学、初中选重点。为达到学习的入学要求,家长从孩子几岁开始就给孩子报了各个培训班,以期在择校中显现优势,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无法达到重点学校的要求是以高额的择校费让孩子入读重点学校,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给孩子造成的是为满足父母或是老师的期望而学习,完全忽视自我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对于一些普通的家庭而言,高额的择校费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家庭收入背景的差异择校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家庭背景对子女就读学校的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研究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之间的对应性,加剧了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分化,从而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分布的不公平性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也是社会不公平的一部分,所以择校对于社会也是有害的,容易激化社会的矛盾。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 下一篇: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