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第五”姓

时间:2022-01-12 09:41:27

你姓什么?第五。早就听说在中华大姓氏里有“第五”这个少见的姓氏,但没想到有一个村子90%以上的人都是这个姓,而且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正月初七,本刊记者驱车前往距西安40多公里的泾阳县,在与三原县交界处的龙泉乡打听龙源村,却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不过,提到龙源村过去的村名“埝口五”时,却几乎无人不晓。

记者此行的目的,是要在这里寻找姓第五的人家。

我们姓第五

从一条狭长的水泥路面逶迤进入村中,犹如步入世外桃源。村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家家户户春联盈门,灯笼高悬。

埝口五村地处丘陵,整个村落依山坡而建,至今还有人家居住在窑洞里。

“我就姓第五。”在村口,一位名叫第五志强的军人将记者领到他们家里。看得出这是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偌大的院落干净整洁,室内家什也很现代。

第五志强,27岁,2003年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现任大连北海舰队某部连长。父亲第五积成和弟弟第五志亮在村里务农,妹妹第五丽娜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据龙源村村长第五建安介绍,埝口五村目前有第五姓村民500余人,家族自古流传着“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的古训,近几十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大学。第五志强的发小第五志方,27岁,现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第五志峰,27岁,大学毕业后就职于西延公司。

“我们几个都是第五家族的志子辈,从我们以下辈分就断了,各自为政,谁愿意叫啥就叫啥,实在是遗憾。”第五志强不无感慨地说。

近年来,埝口五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了隐含在他们姓氏中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在这方面,24岁的第五志亮可谓人小鬼大,他在一本不起眼的小学生低算本上,密密麻麻地“修”着第五姓家族的家谱:第五可秦,前任泾阳县林业局局长;第五可宏,任省人事厅办公室主任,其子在美国就读,第五可和,任教育学院副教授;第五长民,在商务厅工作;第五小林,移民新西兰;第五辉,就读汉口石油大学;第五峰,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强,就读江西大学;第五方,就读辽宁石油大学……

在记者去埝口五村前一天,是第五志强的弟弟第五志亮的结婚喜日,据说村里村外来了二、三百人。错失了见到更多第五姓人的好机会,让记者感到很是遗憾。

采访中,许多村民表示愿意重建第五家族的祠堂,但苦于资金问题迟迟没能实现。他们表示,修建祠堂不单纯是为了祭祀先祖,更重要的是为了弘扬第五家族的凝聚力,使淳朴的民风得以回归,让第五姓的姓氏文化更好地绵延下去。

第五志强沉重地告诉记者,曾经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埝口五村,去年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深感痛心的事情。

2007年底,一位常年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回村省亲,想为家乡办点实事,但在走访过程中,手机不知落在了谁家,上面有生意上的数百个电话号码。她一心想找回手机,有人甚至提议让她封了1000元的红包作为奖励,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回手机。

“这种事放在过去是绝不可能发生的。”第五志方在一旁说,“这也太丢第五家族的人了!我们小的时候,到谁家都能吃上饭,因为本来就是一家人嘛。”

第五的来历

在村里一所待拆的小学校旁,记者拜访了76岁高龄的第五积长。他指着学校说,过去第五姓家族的祠堂就在这所小学的基址上,1966年社教运动开始后,祠堂被毁。老人至今还记得当时祠堂里曾供奉着第五伦、第五颉,第五种、第五访、第五琦,第五元先等7尊先祖的泥塑。

“每逢清明、春节等重大节日,全村老幼都会聚集在祠堂里焚香祭祖。”第五积长老人说,“自打祠堂被毁掉后,人们对先祖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了,人心也散了,从清朝沿袭下来的天、君、景、世、有、可,长、积、志的辈分,到我的下一代志字辈上就断了,人们已经有半个世纪没有祭过祖,大多数晚辈甚至对自己的姓氏感到别扭。”

现在的埝口五村村民给孩子起名变得十分随意,已经分辨不出辈分之间的区别,比如第五库、第五苗苗、第五小兵……

第五鹏程在三原读高中,他是第五可仁的孙子,第五长斌的长子,按辈分他属“积”宇辈。村中的老人们曾商讨过想在“志”字辈后续上“学”字辈,但却没有得到村民的响应。目前村中辈分最高的为74岁的第五可仁老人,由于女儿接他去了咸阳,记者没能见到。

第五姓氏的来历众说纷纭,版本众多,已难于考证。其一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消除战国时期燕、赵、楚、魏,齐等国遗存下来的旧部势力,决定将他们的后裔望族10余万人迁徙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控制居住。其中的田姓家族人多势众,同时迁徙怕惹出麻烦,便被一分为八,分列为第一氏至第八氏,第五氏为其中一支,被作为姓氏保留了下来。

其二说:第五姓的祖先是跟随荆轲行刺秦王的勇士,行刺失败后,随行5位勇士为躲避追杀,隐名埋姓,各奔东西,分别改姓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希望等待事情平息后,各子孙以姓氏归认血脉。如今,第一至第四姓氏的家谱早已失传,仅留下第五家族这个古老姓氏的神秘传说。

据第五积长老人说,他们第五姓家族的祖先是东汉时期任大司空(御史大夫)的第五伦,村上祠堂未毁前,门楣上就悬挂着刻有“汉大司空第五伦祠”的横匾,祠堂里还有两块一人多高的石碑,分别对第五伦的生平及第五家族的生存历史作了说明,只可惜这一切都毁于1966年。

史料记载,第五伦,东汉京兆长陵(今咸阳东北)人,宇伯鱼。东汉时期曾在会稽(浙江)、蜀郡(四川)任太守,奉公廉洁,救济百姓。《辞海》记载,“初为淮阳国医工长,受到光武帝赏识。章帝时,为大司空,曾一再上书,要求遏制外戚骄奢擅权。”东汉元和三年(公元86年),80多岁的第五伦奉诏到泾阳县埝口五村颐养天年。

“最可惜的是,我们这里的第五家族的家谱,被另一支脉的旬邑县人拿走了。”第五积长老人说,“他们也姓第五,上世纪60年代还有人来过我们这里,后来就再没有走动过。有人说我们是从他们那里迁来的,实际上我们埝口五才是第五姓氏的根。”

相传盛唐时期,第五家族中的一支迁徙到今日的咸阳市旬邑县,那里现有第五姓氏人数1800多人,比埝口五村的第五姓人多出两、三倍。

眉县第五村

陕西眉县也有个第五村,去年年末,记者曾专程前往采访。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第五村根本没有姓第五的。

据该村一位老者焦金良先生说,他77岁了,自小所居的这个村子就叫第五村,而附近村庄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叫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村的。据他调查了解,离第五村几十公里外的岐山有个第六村,村庄周边也没有用其它数字系列命名的村落,这让他颇感困惑。

焦老退休前在眉县林业局任职,早在20年前,他就对第五这个姓氏与第五村这个村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遍了眉县、岐山、凤翔的全部县志,想找寻出有关第五村与第五姓之间的联系点,但至今没能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老人家认为,第五姓传说中的五位勇士随荆轲刺秦失败后奔逃异乡,而当时的秦王朝就发源于距眉县40余公里的岐山腹地,秦国的第七代君王秦德公于公元前677年将都城迁至岐山以西20公里处的凤翔(故称雍城),之后经历了19代君王,直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帝国才再次由咸阳迁都栎阳(今西安临潼),而今所发现的秦公一号大墓就在凤翔。

“刺秦事件发生后,兄弟五人中有人逃奔到秦国腹地眉县隐名埋姓,不是没有可能。”焦金良老人说,他家门前就是曾经的秦成山宫遗址所在地。虽说遗址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第五村里也没有一个姓第五的人,但老人家坚信,第五村一定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在老《百家姓》的结尾处,以“第五言服、百家姓终”作结,能够从上万个姓氏中被浓缩进500余字的《百家姓》,绝非偶然。

事实上,古时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至于为什么其他七个姓氏都未能保留下来,惟有第五这个姓氏繁衍至今,的确值得后人进一步研究考证。

另据媒体报道,台湾也发现姓第五的人,只是数量极少,仅为7人。

上一篇:投资 第4期 下一篇:苟姓群落改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