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节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01-12 09:41:00

如何在一节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

历史是比较枯燥而乏味的一门学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课标的要求呢?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方法,使学生能真正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教学任务,现结合本人上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十六课《中外交往与冲突》的教学,浅读如何在一节历史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教师充分熟悉教材,明确目标,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俗话说:“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教材。如我所说我上的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十六课《中外交往与冲突》,上课时,明确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了解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历史意义,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知道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是历史上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西方殖民国家,而归根到底实际本节课就要求学生掌握两大线索:(1)明朝时期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事件――郑和下西洋。(2)明朝时期与外国发生暴力冲突的事件: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把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个底,为上课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这些内容打下基础,自己心中同样要十分明确。

二、指导方式方法要恰当,问题设计要合理

要用什么方式方法上课使学生容易接受,学以致用,这也是能成功上好课的一个环节。那么上这一节课时,我就通过利用多媒体投影把本节课的学习提纲投影给学生,让学生对要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因为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两条大线索:(1)明朝时期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事件――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内容,以提纲式列出如下:郑和下西洋:目的( )、条件( )、时间( )、次数( )、出发点( )、到达范围( )、最远到达地区( )、历史意义( )。(2)明朝时期与外国的暴力冲突的事件:①戚继光抗倭。②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同样以提纲的形式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列出如下:什么是倭寇?倭寇带来哪些危害?戚继光为什么抗倭、到哪里抗倭?抗倭取得哪些功绩?取得这些抗倭功绩的原因是什么?同时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向戚继光学习哪些优秀品质?葡萄牙怎样,什么时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我国在哪一年收复澳门的居住权?我国能收复澳门的居住权说明了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方法把要掌握的内容一环紧扣一环地用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学生很快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所要掌握的课文内容,当然学生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困难,这时就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并鼓励学生合作探索讨论,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三、做好总结,保证练习的量与质

利用多媒体以提纲形式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后,就要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达到课本要求。常规教学课堂小结平时都是教师进行总结,本节课我让学生进行总结,只是总结过程是教师问学生答。如我本节课就采用这样的总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真正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当然有些学生不可能一口气熟练地讲完这些问题,但只要能讲一些都加以肯定、表扬,多让一些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最后我又把小结加以补充完成,这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一种良好方式。至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效果如何,就通过练习来检查学生,练习以平时考试出题形式来检查学生,题目有单项选择15题、材料分析2题、拓展探究题1题,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是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拓展探究题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学生学完这一节课我让学生进行拓展探究:郑和下西洋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什么?这种拓展探究题可以留到课后完成。

总之,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指导得当,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就比较顺利,又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为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第二初级中学)

上一篇:高一新生学好物理必读 下一篇:间性理论视野下的数字化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