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设计

时间:2022-01-12 01:02:55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设计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对人口迁移进行设计,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口迁移;研究课题设计

一、设计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设计方案

1、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人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

2、学习背景

2008年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朱开山只是闯关东洪流中的一个代表,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 “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那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闯关东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关东地区的影响是什么?

3、预设任务及预期结果

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身边的外地人迁移的情况,并感知人口迁移现象,探究人口迁移的原因。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搜集人口迁移的案例资料,制作PPT,讲述人口迁移的故事。

(3)通过电脑制作表格,对比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4)小组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农村进行一次社会调查,看看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数量、生存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撰写一篇论文。

预期成果

感受历史上及现实中的人口迁移现象,会用网络、电脑搜集资料和数据,会做社会调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究人口迁移的问题。

4、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活动1——社会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填写社会调查表,了解身边的外地人迁移的情况。

活动2——网络搜集资料,制作PPT

通过网络搜集人口迁移案例的资料,制作PPT,讲述人口迁移的故事。

案例选择:闯关东、雁南飞、走西口、下南洋、三峡移民等等。

活动3——观《闯关东》有感

从地理的角度谈《闯关东》,找出电视剧中所折射的地理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人口迁移的影响。

活动4——电脑制作表格

选择自己熟悉的工具(word或excel)制作表格,对比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活动5——成果展示

利用社会调查的结果和制作的案例PPT归纳总结人口迁移的因素。

活动6——论文展示

根据对农村的社会调查,写一篇论文,组内进行评比,选出最优论文,进行教室张贴展示,对班里最好的进行课堂展示。

三、方案评价设计

(1)组内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每位学生都有参与,集体讨论活动。

(2)社会调查表调查具有代表性,内容完备,信息准确,填写详实。

(3)PPT制作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制作精美。

(4)能熟悉办公软件,利用电脑设计表格,能通过对比明确区别。

(5)论文数据精确,结构完成,思路清晰,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郭正权.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研究[M].上海:华艺出版社,2002.

[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的孝心教育 下一篇:引入企业文化,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