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简体字对应的不同繁体字的正确使用

时间:2022-01-11 07:47:44

自从简体字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之后,人们对繁体字的字形、字义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越来越陌生,也使得不少青年编辑在古汉语相关编辑过程中,在编辑和运用繁体字时发生较大的偏差。随着大陆与台港澳地区交流的日益广泛,而且在古籍文献的出版工作都会接触大量的繁体字,如何把握同一简体字对应的不同繁体字的正确使用显得格外重要。

热词:万历 明朝 年号 简体字 繁体字

自1956年文字改革以后,基础文化推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文字普及工作取得到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简体字对繁体字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予以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将许多同音字的合并,使文字的形与义发生了严重的脱离,使得没有繁体字基础的不少青年编辑在古汉语的编辑过程中,在编辑和运用繁体字时可能发生较大的偏差。同时,由于古汉语中不少文字具有“通假词”,从而使得对于词语的正确使用更难以把握。随着大陆与台港澳地区交流的日益广泛,繁体汉字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古籍文献的出版工作也会日益增多,如何把握同一简体字对应的不同繁体字的正确使用就显得分外重要。

明神宗朱翊钧的万历皇朝历经48年,期间因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锐意改革,使万历朝中早期呈现出中兴之势,成为明晚期较为兴盛的时期,同时由于万历朝历时较长,历史事件较多,后世的记载和评述也较丰富。湖北蕲州李时珍纪念馆刻录的明代文史学家王世贞撰的《本草纲目序》将万历写为“莴s”。但是,自清朝以来,万历朝的年号书写上出现了较多的形式,如:清顺治年和光绪年出版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万历写作“fv”或“f”,而明万历朝铸造的货币却清楚地显示为:万v年造。很明显,明神宗选定的国号在明朝为“万选薄D敲吹降住叭fv”可否通假为“f选保亢蟪将前朝的年号书写方法变更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探究。

“历”的各种繁体写法

现代简体汉字“历”合并了超过十余种繁体的用法,依据《康熙字典》这些字体有些在古汉语中又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在用繁体字时,有必要加以甄别。因有些写法无法在键盘上输出,仅就可输出的写法归纳并对“万历”的用法提出见解。

“历”之繁体写法有:选贰v、s、(木换成禾)、、、w、广加两个禾、禾加v、li、li,尚有其他数种异体字,不再一一罗列,另古文中“v”还与li、li、li通用。其中麻与w、li、li互为异体,厝为厝的异体字,v为s的异体字,愿与s在汉字草体中是一致的,因此,也是v的异体字。

对“选庇搿贰钡姆治

以下依据《康熙字典》为基础,以《说文解字》和《正字通》为佐证,进行分析。

对于“选庇搿贰钡挠梅ǎ《康熙字典》收录的条目有:

《说文解字》:严笠病!渡惺椤ひ⒌洹罚严笕赵滦浅剑敬授人时。《尚书孔氏传》: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会,严笃浞纸冢敬记天时以授人也。又《尚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尔雅・释宫》《世本》:容成作眩黄帝之臣。又《尚书・洪范》:五日厝数。《尚书孔氏传》:咽,节气之数,以为选!抖雅・释宫》:算日月行道所v,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选!墩字通》岩匀主,故从日。其从(厂加两个禾)者,推其所经二十八舍,正日躔也。逊ㄊ肌⒅小⒅战跃僦。先求日至以定言,履端于始也。参以昏星,举正于中也。察日与天会月与日会之盈虚,齐以闰归余于终也。

再如:《淮南子・本经训》:“星月之行,可以淹频靡病!

再如:《旧唐书・卷三十二・阎疽弧罚骸靶宗召见,令造新选!

再如:《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周过其眩秦不及期。”

可见:“选被颉贰保主要为表示历法、节气、年代的用法。其中,《尚书孔氏传》的“咽,节气之数,以为选焙汀抖雅・释宫》的“算日月行道所s”更是表明了“v”与“s”的区别,v为推算节气的方法,s为日月运行的历程。尽管《康熙字典》也指出在《史记》和《汉书》中“s”与“v”通用为“v或s”。但鸦罚主从日,表述与时间有关的含义。如:历法,日历等。

对于“s”与“v”的解释,《康熙字典》收入的条目为:

《说文解字》:v过也。一日经历。《尚书・梓材》:杀人v人。《注》:v人者,罪人所过。《前汉・天文志》:合散犯守,陵历斗食。《韦昭注》:自下往触之日犯,居其宿日守,经之为v,突掩为陵,星相击为斗。

又次也。《礼・月令》:季冬,命宰v卿大夫至于庶民。《注》:v,犹次也。

又尽也。谓碳爸也。《尚书・盘庚》:v告尔百姓于朕志。《前汉・刘向传》;v周唐之所进以为法。《师古注》:v谓历观之。

又u也,越也。《孟子》:不v位而相与言。《大戴记》:窃盗v法妄行。

又竦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龊唇v齿。《注》:v,犹竦也。《后汉・列女传》蓬发屋齿,未知札则。

又错也。《庄子・天地篇》:交臂v指。

又乱也。《大戴记》:v者,狱之所由生。《注》:v,v乱也。

又vv,行列貌。《古乐府》:vv种白榆。

又釜鬲谓之v。《史记・滑稽传》:铜v为棺。《索隐曰》:v即釜鬲也。

又v录,文章之貌。兄《诗疏》。

又寂屋,犹寂寞也。《张说诗》:空山寂v道心生。

又山名。《括地志》: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一名v山,舜耕处。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信都国有v县。

又湖名。《广舆记》;v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里。

又《爰v》,书名。

可见,s、v从“止”,除特定的名称外,主要表示与脚、行走有关的意思。如经历、经过、超越等。如:历史、经历、履历等。同时,《康熙字典》也指出:s、v又与讶罩v同。

τ诼榈慕馐停《康熙字典》的条目为:

《玉篇》:古文炎帧!端滴慕庾帧罚褐我病!队衿》:理也。亦作秣。

《字汇补》:古文炎帧<退曛首也。后人以此文分作三字。一作v。为经v之v。一作眩为逊笾选R蛔,为禾苗之疏也。

可见,麻最初与淹,或即为选R院笏孀盼淖值姆⒄梗有衍生为s和指禾苗的麻之意。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字汇补》同样指出了选v之用法的不同。

对于“s”或“v”,《康熙字典》仅作与“v”同义的解释,民国版《辞海》认为是因名讳而产生了“v”的异体字。

由上述文献,下面进一步讨论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年号“f选钡氖樾础

自古以来,某朝的年号除了是表示帝王更迭用于纪年以外,还有祈福和歌颂的含义。在朱翊钧即位前期,由于张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衰败的明皇朝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明“f选钡哪旰畔匀痪哂衅砀;食千秋万代的含义,同时也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衬。而“fv”或“fs”t不含有祈福和歌颂的意义,故以“fv”或“fs”表达是不合适的。“s”之异体字“”,同样不适合用于“f选蹦旰诺谋泶铩

后朝变更前朝年号的做法,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清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的目的何在?

文字的产生、推广和使用,都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意识、艺术状态一切相关,尤其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形体反映的内容,往往表达了文字意识上的内涵。如武周皇帝武则天的名字武祝就具有其日月天空照的含义。五代时期南汉皇帝刘的取名,就表达其是飞龙在天的真龙天子。同样,万历朝的“fv”号,从形体上也表明其具有天的威严,是与天相关的政权,皇帝乃真龙天子。

在光绪朝,改变万历朝国号的做法犹可理解,可能是为避清高宗乾隆皇帝弘训幕洌只能请前朝委屈了。而在福临的顺治朝,并不存在避讳的祖先或尊长,在讲究尊卑长序的封建社会,错写应该是刻意的。尽管“选庇搿v”在古汉语中互为通假,但其用法有主从之别,尤其是关乎朝廷年号,岂可任意篡改?在清文献中,何曾见有“弘v”或“弘”之称?在明文献中又何曾有“fv”或“fs”的影子?

将“v”改为“s”,即将明朝真命天子的化身,打成肉体凡人,从本质上否定了明朝的正统,这不仅反映了初入主中原时满清统治者对前朝的藐视和不恭,而且通过否定明皇朝的正统统治,树立本朝的权威,动摇和打击失败者的信心,对于尚未完全平定的中原大地的前明支持者,也是一种瓦解。由此,不难看出清初统治者希望通过意识形态上的改变,实现其稳固统治的意图。

由上面的论证,可以发现,清朝以来万历朝年号书写为“fs”或“fs”,具有极为显著的蔑视和羞惭含义,同样也是不尊重历史的一种表现,其行为与“支那”之于中国一样,在今天必须得到纠正。明万历朝的繁体写法只能是“万v”,无论古典文献中的表示形式如何,编辑过程中都应改为“万v”。

上一篇:从3个人到1万多人,加盟的路这样走 下一篇:从外研书店新格局看图书市场与书店概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