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45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1-11 12:55:48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2003~2005年我院4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2HRZS/4HRE治疗基础上,抽尽胸液并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的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并抽尽胸液情况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组有效率95.56%,治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68.99%,治愈率33.33%。结论:尿激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原,使其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使胸腔积液形成小房隔的纤维及胸膜层纤维蛋白溶解,使积液易于被抽出,有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关键词]尿激酶;胸腔内注入;结核性胸腔积液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52-01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正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中所引起的胸膜炎症,以渗出性常见,胸腔内有数量不等的渗出液,一般为浆液性[1]。为探讨尿激酶注入胸腔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现将我院45例治疗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3~2005年我院住院患者,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8~59岁,平均36.5岁。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37.8岁。

1.2 选例标准

①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②胸部CT和超声检查证实为包裹性胸腔积液,多有纤维性小房形成;③凝血检查无异常对尿激酶无禁忌者。

1.3 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在采用2HRZS/4HRE治疗的基础上,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胸腔穿刺术,抽尽胸液后,用500 ml甲硝唑冲洗,对照组患者不再向胸腔内注入其他药物;治疗组患者向胸腔内注入20 ml生理盐水内含尿激酶100 000 U,操作完毕后嘱患者多次变换。再次穿刺根据胸腔超声和胸透胸平片或胸CT检查结果确定。每例治疗1~6次,平均2.97次。治疗8周评价疗效。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

1.4 疗效判定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胸腔超声和胸部CT检查无明显胸膜肥厚和肋间隙变窄,纤维分隔消失,胸液消失;好转:胸腔超声和胸部CT检查仍有部分胸膜肥厚,但无胸液,肋间隙变窄不超过2个肋间;无效:胸腔超声和胸部CT检查仍有胸水或胸膜肥厚,肋间隙变窄超过2个肋间,胸廓变形,但结核中毒症状有所好转。

2 结果

90例患者共行胸腔穿刺256次,治疗组82次,平均1.82次;对照组174次,平均3.87次。疗效情况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95.56%,治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68.99%,治愈率33.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169,P<0.01)。

3 讨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较常见,如果处理不及时,胸腔中大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脏层和壁层,导致胸膜粘连,形成纤维多房包裹性胸腔积液[2],可发展为包裹性脓胸,出现胸膜广泛肥厚粘连和肺萎缩,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以致部分患者被迫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我们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早期采用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通过两组的疗效比较,可以看出治疗组在胸液消失,纤维分隔消失,胸膜肥厚消失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理为尿激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原,使其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使胸腔积液形成小房隔的纤维及胸膜层纤维蛋白溶解,使积液易于被抽出,治疗组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8.9%),与文献报道[3]相似。该方案能有效地控制胸液,溶解胸腔内的纤维性组织,消除了纤维性房隔,萎缩的肺脏得以膨胀,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均得以改善。在正规抗结核治疗下,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等.新编结核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15-216.

[2]张敦华.实用胸膜疾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52-157.

[3]郝全柱,曲海燕,张春盛,等.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纤维化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2,22(2):83-85.

(收稿日期:2007-06-0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丙泊酚与氯氨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羟基脲、替加氟及亚叶酸钙治疗27例晚期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