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时间:2022-01-10 09:27:2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培养人文精神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呢?

一、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

1.热爱生命,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意志。海伦・凯勒在《享受生活》中写道:“虽然生命中有许多缺陷,但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我们要从患盲聋哑残疾的海伦凯勒的特殊经历和生活体验中,懂得生命的美好,激发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感情。学习她以乐观的态度,不懈的努力,坚强的意志战胜黑暗、寂寞以及苦难。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通过一个人克服饥饿、寒冷与病痛,在绝境中求生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斗争的意志,体现了“硬汉精神”,激励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困苦境遇中,我们都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美好。

2.追求公平、正义,倡导真、善、美的价值观。我们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感受到藤野身上那种没有民族偏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像“我”这样来自弱国的中国留学生。《给我的孩子们》、《呼兰河传》等作品表现了孩子们纯真无邪,讴歌了真、善、美的童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心灵变得高尚、美丽、纯洁。

3.亲近自然,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语文课本中精选了一些描写四季美景,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学生读着这些优美的诗文,可以激发心中亲近自然,热爱祖国的豪情。比如杨朔的《画山秀水》描绘了从桂林到阳朔沿江所见的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感受神奇的自然,美丽的祖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在阅读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登临长城,感受雄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可以漫游鼎湖山,聆听泉声,陶醉于泉水的歌唱之中;还可以走进西湖,欣赏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荷……祖国的山水美景在文中随处可见,爱国之情荡漾心间。语文课本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博大精深,远不止以上所写的三点,譬如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的培养,永不言败的自信心的磨砺,待人接物、文明礼让的修养的养成等等,都可以通过语文教育实现。

二、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培养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和濡染人文精神。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经典篇目,文辞华美,思想精深,文道合一,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感悟、传达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母亲》、《纸船》等,文中通过记叙或抒情,表达了对亲人真挚的爱,动人的情。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的亲人对你关怀的令你感动的一些生活小事?”或者教学生写一写,模仿冰心的小诗,写一两首能抒发自己感受到的亲情的小诗,在课堂上交流,既可以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涟漪,又能唤起纯真美好的人文关怀之心。

阅读是吸纳和学习的过程,在阅读中一定有很多美好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畅所欲言,既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传达人文情怀。巴金在《繁星》一文中分别写了自己在家乡、在南京、在海上观星的情景,抒写了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美丽星空的所见、所闻、所想,学生既说出了夏夜在农村看到的璀璨的像红宝石、像眼睛、像明灯一样闪闪烁烁的星子,又讲述了小时候听长辈讲的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有趣的民间故事,还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变成了星孩子,在夏夜和母亲的对话。在听说交流中,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语文课本中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比比皆是,教师要在课堂阅读中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挖掘其中的宝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在写作实践中表达和抒写人文情怀。《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见,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渗透人文性。

首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关注家乡,关注亲人,关注小事做起,再延伸、扩展到其他题材。在习作中描写和赞美家乡的自然风光,记叙和感受亲人对自己关怀的点滴小事,品味和体验生命中的欢乐和忧愁,高兴和悲伤,学会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幸,表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生命的篇章,如《三颗枸杞豆》、《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思考、体会、感受及时地写下来,和作者对话,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对话,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其次,鼓励学生写真话、写真情、写实感。文章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写作中,只要是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应该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的文字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色彩。

再次,在学生作文评语中充满人文性,多鼓励,多引导,多发现优点,真心倾注自己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以人文精神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贯穿教学活动,牢记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培养有独立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当代新人──他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来感知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好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语文教育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上一篇:流行歌曲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牵手语文 适当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