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1-09 07:09:52

浅析信息技术在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引领着技术与知识的革新。在中职机电教学中,信息技术凭借着集图像、文本、音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体于一身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液压转动系统》一课时,教师可借助PPT、视频等形式,将整个转动系统的组成元件、工作原理、基本回路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图画、视频的世界中,激发学习兴趣,并融合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运用能力

教师不能只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有意识地避免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结合中职教学的目标,借助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刻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态,为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奠定基础,最终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

例如,在《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方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避开真实设备与材料的不足,构建模拟的小车制作环境,展开系统总体设计,以及硬件电路搭建与软件设计。结合信息技术的硬件与软件设计环境,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将设计制作成实物,从而强化其动手能力与理论应用能力。

促进师生互动,鼓励自主参与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借助口述与板书的形式来展示所要传授的内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触发了教育方法的不断革新,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方便与丰富,知识呈现变得容易。如课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开设讨论组,或者以创设留言板、网页的形式,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也可以对不熟悉的问题进行询问,教师将课上收集的问题统一回答与讲解。

例如,《机电一体化检测系统》一节的相关知识比较复杂,为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可采用专题探究的教学形式,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展开系统的学习与分析。关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力、扭矩、流体压强等方面的检测存在多种检测方法、检测流程与检测曲线,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实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本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可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实施远程授课,或者教师和学生实时进行网上沟通,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拓宽时空范围,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把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集中起来,变微观、抽象与远程的知识为鲜活、生动、可感受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知识,从而节约了教学准备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例如,讲授《电气系统设计》一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将电气设计基本任务、基本内容、设计原理、中心环节,借助设计的实例展开分析与讲解,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印象。还可以打造模拟的电气设计实验室系统,模拟特定条件下的设计环节,引导学生展开设计原件的选定、安装方式与接线方式的实践、组件装配的设计等。从而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打破时空限制,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总结

信息技术能够为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整合课堂资源,从而节约了教学成本、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调动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关注科技与机电研究的发展进步,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上一篇:浅析故事情境创设策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 下一篇: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