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

时间:2022-01-09 03:25:57

重庆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

两年内解决338万人的城市户籍问题,到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

7月28日,重庆市政府召开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此举标志着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改革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据介绍,此次改革将以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坚持综合配套、有偿自愿,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的总体思路,两年内解决338万人的城市户籍问题,并使重庆市到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在会上表示,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和支持。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惠及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提升,繁荣农村经济。

率先破题10年1000万农民将“变身”

自重庆直辖以来,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从31%上升到51.6%,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仅从19.5%上升到29%,两者差距从11.5个百分点扩大到22.6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已成为阻碍重庆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

对此,在不久前举行的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指出:“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我们要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民工户籍改革,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据统计,在重庆3275.6万户籍人口中,农村居民为2326.9万人。而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841.7万人中,其中又有390万人工作、生活在重庆市内各城镇。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突破城乡身份障碍,实现同工同权,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市民待遇,促进城乡权益公平,惠及民生。而将有条件的城镇常住人口变为城镇户籍人口,既是顺势而为的具体实践,是农民工错位身份的理性回归,也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形成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其实今年以来,重庆已相继启动了住房、社会保障、农民增收致富等领域的改革。此次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将使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根据规划,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2010~2011年,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登记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使重庆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2012~2020年,力争每年转移80至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将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届时,重庆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自由互通、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先予缓取 用制度维护“新市民”权益

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如何让“新市民”在城市中“留得下、活得好”,如何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各项合法权益,是户籍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也成为了此次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中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为了避免出现农民“被市民”的现象,此次重庆市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坚持综合配套、有偿自愿,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的总体思路,并按照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和充分考虑城镇承受能力的原则,针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和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为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概括起来就是“335”,即:3年过渡、3项保留和5项纳入,确保转户居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所谓3年过渡,是指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的处置,设定了3年过渡期,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避免农民转户急转身,使转户居民能尽快适应城镇生活。

3项保留,则指的是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以继续保留林地的使用权;农转非人员在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后五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生育政策,享受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政策;农民目前享受的农村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与土地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在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经营权之前继续保留。

最后5项纳入是指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户籍改革要坚持三原则:防止侵犯农民基本权益,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城市出现‘贫民窟’。农民进城真正改变身份之后,使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同工同权、同等市民待遇。”黄奇帆表示。

相关链接

“新市民”杨超的幸福生活

文/本刊特约记者 谢 兴 冉瑞成 舒春凤

7月30日上午9点,刚吃完早饭,杨超就匆匆离开家,赶往江北区鱼嘴镇港机码头,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杨超是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人,一家五口人。由于双溪村紧靠城区,不少村民都依靠进城务工生活。会开车、又很有些头脑的杨超更是很早就告别了“土中刨食”的生活,成为一个“靠城吃城”的农民工。“2007年之前,我帮老板开车运送货,每年的收入大概能有3万元,比种地多多啦。”谈起过去,杨超笑着说,“不过那时候,因为还是农村户口,还是有很多事情不方便,特别是孩子读书,失业、医疗的政策也只有城市户口才能享受到。”

2007年,江北区在鱼嘴镇双溪村开始实施 “农民变市民”改革。自愿进城且符合条件的村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并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交给区属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政府给予一定补偿,农户家庭集体转为江北区城镇居民户口,并享受相应的低保和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

于是,借着这股春风,杨超不但获得了城市户口,在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后,杨超一家还获得了政府给予的30多万元补偿。靠着这些钱,杨超在镇里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带着全家人舒舒服服地住了下来,还买下了3辆东风货车,在江北区鱼嘴镇港机码头做货物运输生意,变成了一名小老板。

“现在嘛,一年能赚十来万,还过得去。”杨超告诉记者,转为市民后,自己为父母一次性购买了1万元的养老保险,政府同样也补贴了1万元,父母每个月都能拿到580元的养老保险金。“在2007年之前,父母的收入来源全靠种庄稼,自己也不能给父母多少钱,而现在父母不种庄稼了,有了养老保险,减轻了很多负担,不用为父母的生活操太多心了。”杨超说。

上一篇:城市合并如何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下一篇:长沙:市民积极参与“数字化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