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2-01-08 09:10:00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海外并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的行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走过二十多个年头,从开始的零星并购开始走向世界,走上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并购之路。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从中找出潜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措施,是中国企业今后海外并购活动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金融危机 海外并购 对策

一、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

(一)资金支持有限

企业海外并购所需资金是巨大的, 一些规模较大的海外并购,少则数亿、多则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资金需要。由于我国企业处于发展阶段,一般资金实力有限,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这些现金一部分是依靠自有资金,其余的需要从银行和资本市场等筹集,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机构仅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并且这两家银行资本金很难支撑越来越多的企业并购需求。并且与国外企业相比较,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海外并购的手段较为单一,以及缺乏对后续资金的估算,有些企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便贸然出海,在并购后背负巨大的财务压力,资金状况恶化,最终陷入经营困境,也导致了并购的失败。

(二)政治障碍进一步加重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历来习惯于以政治思维来看待与思考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尤其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要主体的海外并购,虽然获得了国内的大量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但在国际上,中国企业偏国有的性质正在成为海外并购的现实阻碍。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董事麦维德指出,中国收购者要赢得并购更为困难,其潜在原因往往是政治,因为很多西方人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没有做好准备。此外,他们还担心如果收购者是低成本的中国企业而非西方企业,那么企业员工被解雇的可能性更大,特别是经济危机后这一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深。

(三)缺乏熟悉海外并购的专业人才

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并购之路的时间相对短暂,经验较为缺乏。危机后,海外企业遭受重创,市值降低,多数中国企业期望能够借此机会走上并购之路,但由于经验不足,准备不够充分,海外并购专业人才一时难以培养,因此缺乏有经验的海外并购人才是中国企业走上海外并购的最突出障碍之一。所谓海外并购的专业人才是指通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商法等知识,熟知跨国并购业务,能够运用被并购企业所在地区的语言处理相关业务和纠纷,熟悉当地文化习俗和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公关和应变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国内企业集团几次失败的海外收购,几乎都是以失败告吹,这与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不无关系。例如,2010年中国光明食品收购澳大利亚Sucrogen,开始一度提高收购价格到17.5亿澳元,但最终下调收购价格至16.8亿澳元。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丰益国际趁机参与竞争,最终以17.5亿澳元完成了对Sucrogen的收购,导致光明食品与其失之交臂。光明食品在收购过程中正是因为缺少专业的团队提供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策略,未能对Sucrogen作出正确的估价及谈判不力,导致收购过程的屡屡碰壁。同时,由于缺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操作,过早地公开收购信息,让对手渔翁得利。

(四)缺乏海外并购的法律保障和有效手段

现阶段我国关于企业并购的法律多数针对引进外资的情况,对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并购的情况主要是规条例等行政制度,缺乏有力度的权威的法律条文,处于真空状态。另外,海外并购对应的咨询、担保等中介机构和资手段也相对偏少,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海外并购的顺利进行,使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致使中国企业失去了很多难得的对外投资机会。

二、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对策

(一)防止盲目进行并购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才短短二十余年,要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后危机时代情势下,我们应有明确、清晰的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准确评估企业自身的实力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计划。并购的项目或者公司要有比较好的发展潜力,而且应选择同企业自身有关联度的业务,并在并购之后有足够的资本和软实力促使企业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许多失败的海外并购案例表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多数盲目跟风,缺乏明确的并购目标和方向,并未全面了解和掌握目标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二)制定完善政策法律体系

鉴于海外并购方式正逐渐替代原地新建方式,成为对外直接投资主流方式,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海外并购法律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在2009年商务部实施了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状况和预计走势,进一步完善并购法律体系建设,健全并购监管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并购操作和管理,使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查、有据可依,维护市场之公平公正。改进对外直接投资管理,简化企业并购程序、下放并购审批权限,提高政府的办事能力,降低企业并购成从而提高市场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三)拓宽海外并购企业资金支持

1.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应进一步降低海外并购的门槛、简化申请程序和审批流程、放宽外汇管制制度,实施相关的金融、信贷支持政策,并建立一定数额的海外投资风险基金,对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但风险较高的一些海外并购项目适当扶持;其次应鼓励银行和海外并购企业相互合作,参与跨国并购活动的并购企业与相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相互参股或签订合作协议,实现银企合作或企业通过新建收购等方式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银行等,银行以同样的方式拥有自己的产业公司,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

2.对于企业自身来说,首先是充分利用国内充裕的资金和外汇储备,继续发挥现金融资支付方式的优势。短期内,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不会取得质的改变,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仍将主要采用现金融资支付方式。中国目前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充分满足大额国际支付的需求。因此,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仍应充分利用现金融资支付方式,从国内金融市场募集资金,以快速地实现对目标企业的并购。其次要灵活运用多种融资支付手段,积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完成跨国并购交易。

(四)培养、引进、储备海外并购的专业人才

人力资源是决定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组建一个拥有专业素质和熟悉跨国交易流程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团队在海外并购中的益处显而易见。

1.积极引进熟悉海外并购业务国际人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劳动力成本下降。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0月份美国的全国失业率上升至10.2%,为26年来最高水平。西方国家失业率的上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次低成本吸引高素质的国际人才的机会,具备了引进那些具有国际资本运作经验的人才的条件,为中国企业海外的并购提供智力支持。

2.培养、储备海外并购的专业人才

在国内重点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商法等知识,熟知跨国并购业务的综合型人才。同时,选派国内优秀人才到海外进修,学习国际先进的并购技术和管理经验。目前,越来越多的区域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例如上海市和黄浦区政府,正在支持并购公会筹办黄埔并购讲习所,将专门为市场培养实用型并购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乃至全国培养、储备、孵化并购专业人才,积极推动行业人才认证,为并购人才流动填补空白。

(五)大力发展对第三世界地区的海外并购

在区位选择上,大力发展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经验表明,收购目标所在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对海外收购的成功有显著的影响。但这种贸易关系不是以绝对量来衡量,而是以相对量,即伙伴国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和依赖程度,而通过贸易积累起来的国际认可和国际商务经验有助于海外收购的成功。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治阻力进一步加深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区位选择上应注重拓展中国海外并购市场的多元化,着重选择第三世界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三、结束语

由于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较国内并购而言更为复杂,中国海外并购企业面临着资金的压力、政治因素的阻碍、并购人才的短缺以及海外并购法律和手段的缺乏等问题。因此在危机后全球经济亟待发展的情势下,中国企业应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引进培养专业的海外并购人才,在总结海外并购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冷静理性地对待海外并购,从实际出发,把握并购良机大胆出击,使海外并购能真正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真正地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君君.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与风险分析[J]. 经济与法,2011(05):100—104.

[2] 谌洁珂.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贸易现状及展望[J].经贸论坛,2011(06):25—27.

[3] 戴德铸.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之对策[J].当代论坛,2009(08):12—13.

上一篇:浅论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下一篇:基于服务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创新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