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范文

时间:2023-02-22 21:46:11

安邦保险

安邦保险范文第1篇

在不久前举行的博鳌论坛上,两年前安邦收购华尔道夫酒店的资本游戏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金融专家朱云来“挤兑”安邦集团CEO吴小晖,对安邦拣来华尔道夫这块“天上掉下的馅饼”表示质疑,而吴小晖则认为是“双赢”的选择。那么,安邦收购华尔道夫究竟是抱回一只下蛋的母鸡,还是抢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收购要从出售说起。1993年,在华尔道夫酒店开业100周年之际,横跨纽约49街至50街整个街区的华尔道夫酒店被评定为纽约地标和城市遗产,东家是44年前将其揽入怀抱的希尔顿全球控股公司。华尔道夫酒店曾因无数政界要员、明星大亨、富豪阔佬入住而声名远播,2005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32位国家元首下榻其中。这里一时被戏称为“小联合国”。但历史的风尘无情地冲刷华尔道夫的金字招牌,陈旧的酒店设施已跟不上现代化的脚步,冷暖气设备故障频出,旅客投诉不断,风情万种的华尔道夫已尽显老态。除了些许的历史情怀,华尔道夫酒店很难招徕旅客的脚步。及至2014年第二季度,华尔道夫酒店的入住率已从巅峰时期的90%跳崖式跌落到75.6%。华尔道夫已然成为希尔顿酒店集团一个急需卸掉的包袱。

这个“包袱”被安邦接过来,是傻吗?不!无论是收购价格,还是预期收益,抑或品牌溢价,安邦都有利可图,至少不会吃亏。

先说收购价格,安邦以19.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华尔道夫酒店,整笔交易总面积约为16.5万平方米,如果按照建筑面积来计算,其中包括酒店、住宅公寓以及底层商业购物中心,每平方米价格为1.2万美元左右,按当时外汇牌价,约合7.38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甚至比眼下北京核心地区商业地产的价格还要低。而华尔道夫位于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仅仅买下一个面积相当的街区,没有20亿美元拿不下来,相比而言,安邦还赚了0.5亿美元呢。

再说预期收益,如果单纯依赖酒店业务,安邦要想收回收购成本当然很难。2014年,《金融时报》就曾算过一笔账,安邦收购华尔道夫后,要在保证满房的情况下,每个房间每天标上8875美元的总统套房价,连续10年,安邦才能收回成本。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如果采取迂回战术,将大部分客房改造成精装修公寓出售的话,眼下曼哈顿的公寓均价500万美元,安邦可在几年内收回成本。

至于品牌溢价,安邦更有赚头。追溯华尔道夫酒店品牌发展的轨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至今已横跨三个世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华尔道夫高贵、奢华、无与伦比的传奇色彩总是给人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的感觉而令人神往。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痛点是客房数量过多,管理上顾此失彼,照顾不周。而放眼全球,华尔道夫处处如烈火烹油,经营十分火爆。而安邦保险毕竟才有区区10年的历史,在华尔道夫这个老江湖面前,还十分稚嫩。安邦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从此就与华尔道夫为伴,沾着华尔道夫的品牌喜气,借助华尔道夫品牌影响力,安邦品牌也跟着水涨船高,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也是一次极大的提升。

可是,这么一桩美好的生意,美国人咋就没有想到呢?朱云来就此提出疑问,是美国人呆吗?不!吴小晖的解释是,美国有一个1031法案,这就是走出去的机遇。如果酒店自己改造要纳很多税,卖给别人就不需要纳,而且酒店希望保留华尔道夫的品牌。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不过,人们对安邦收购华尔道夫酒店的质疑还另有隐情,这就是保险资本进军海外搞房地产的方向有点偏。从中国平安出资3.27亿英镑买下伦敦历史建筑伦敦塔广场,到安邦保险斥资4.15亿美元拿下曼哈顿第五大道717号办公楼,再到阳光保险筹集2.3亿美元将曼哈顿的巴卡拉酒店并入旗下,更有安邦保险出价7.5亿英镑资金将伦敦苍鹭大厦收入囊中等,粗略计算,2015年以来,仅国内营收排名前10的主要保险公司砸向海外地产的资金至少有50亿美元之巨。

于是,金融专家李稻葵在此次博鳌论坛上直言,买酒店等于买房地产,也没有管理经验,十有八九是亏的。他指出,中国有接近一个亿中产收入的人口,应该买奶粉企业,全球最大生产奶粉公司之一被卖掉了,但可惜不是中国人买,被英国做的公司买了。这样的批评对安邦等保险资本来说,无异于“打脸”。

2016年11月初,中国保监会向各保险集团、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下l内部文件,要求各类保险机构应当就不动产及基础资产为不动产的金融产品投资情况开展自查,旨在规范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行为,防范投资运作风险。这意味着监管层已意识到,大量险资涌向海外房地产市场,总归不是什么好事,险资凭借流动性占一时的便宜,也许捡到的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虽说目前险资“走出去”还是比较成功的,投资目标的预期收益也表现良好。但是,作为风险高度汇聚的保险公司,如何规避投资海外房地产的风险是当务之急。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也明确指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动产可以投资的领域必须是“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不动产和办公不动产”,而目前的几个案例也都严格遵循了这一原则。监管机构表示将制定“走出去”监管规则,毕竟海外地产投资动辄数十亿元规模,出手不可不慎,风险不得不防。

而保险公司进军海外的长远之策应是打入海外保险市场,成为真正的国际保险公司。我国有海量的产品出口境外,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在海外打拼,需要多个领域的保险服务,与其保费被当地险企或国际险企“掳走”,不如交给自家人,来个“肥水不流外人田”。

安邦保险范文第2篇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于XX年6月9日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XX年9月30日获准开业。安邦保险实力雄厚,注册资本37.9亿元。股东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corp)等“世界500强”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股东实力,一流的企业文化,安邦保险发展态势迅猛。目前已在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及重点城市设立分公司。XX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安邦保险期望通过优秀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客户、与股东、与战略伙伴、与员工的相互依存,共赢发展。

两周前带着继续学习基本功,学牢专业知识的心情来到安邦保险,在新的公司体验新的工作环境、接触新的同事、感受新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接受新一轮的挑战,让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锤炼加以巩固。

一、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安邦保险车险条款,录单及出单以及整个工作流程

1、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保险条款并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做出保险方案计算保险费。

2、负责填写投保单;先收集好客户的行驶证、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新车则要提供购车发票和合格证,然后对照证件上的内容填写投保单,再用电脑进行录入。

3、经核保无误通过后,交强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商业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卡,核对确定准确无误后,将保险单交到财务,再用专门的笔记本把客户的资料登记好。

4、把单证按类别整理并装订,最后送至档案管理室并按月份将其归类。

心得体会

二、 实习体会

(一)、通过进一步的对保险公司及行业的了解,也发现一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2、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3、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学习车险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多学习一些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意识。

安邦保险范文第3篇

这个横跨财险、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保险销售、保险经纪、银行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在2013年底因频频出现巨额股权交易而被业界热议。尽管其官网上称集团总资产规模达5100亿元,安邦保险却始终保持着与其体量不相符的低调。

现在看来,去年12月初安邦财险举牌金地集团,似乎只是一曲前奏。真正暴露其土豪身份、吸引全场目光的,是其对招商银行(600036.SH)展开的均价12.07元/股的高溢价交易;这一国内大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罕有的被举牌事件中,安邦保险的总成本高达137亿元,占招行总股本逾5%,成为招行第三大股东。

招行被举牌一事中,有一个颇具戏剧性的细节。从公司公告和市场披露情况看,安邦先铺垫好一切,默默站在5%持股比例线前等着迈出最后的一小步——因为披露前后,安邦仅仅多买了100股。这被市场解读为“为了举牌而举牌”。

安邦保险想要干什么?投资者和媒体挖到了来自其品牌部颇为官方的回应:购买招商银行是出于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从财务价值的角度长期投资。

“看好招行”这个理由说得过去。截至三季度财报,招行每股收益为1.8元,傲居16家上市银行之首;瑞银证券认为招行相比同业拥有较强零售优势,且具有较强执行力的管理层将稳步推进包括互联网金融、“两小”业务等战略转型,为公司中长期经营表现提供支撑。

但也有专家表示,就财务性投资而言,安邦财险投资的单一标的金额过大,似乎不太符合保险公司的风格。

不过,那就是要安邦保险自己去操心的事了。对于既非上市公司又非国企、连公告都罕见的它,投资者只希望能从这些行为里提炼出一点可能的趋势:险资正在悄然加仓二级市场?

保险资金加仓颇有空间。

2013年10月,中国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保险资金投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从25%提高到30%。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保险业资金运用中,债券占比最高,为44.48%;其次分别是银行存款、其他投资,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所用资金最少,仅占总量的10.22%。如果这一文件通过,2014年,或将听见险资的更多作为。

安邦保险的成长路径也十分迅速而生猛。2010年还只有安邦财险这一张牌照,2011年短短一年内,相继拿下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三张牌照,并获批走上集团化之路,成为中国保险业第八家保险集团公司。

保险集团自然不是安邦的终极目标。2011年9月,安邦保险斥资50亿元收购成都农商行35%的股权,取得控股地位;2013年,安邦人寿与成都农商行联合筹建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并已获银监会开业批复。这是首家农商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此前多家城商行和广州农商行均在申请金融租赁牌照,但都进展缓慢。

安邦保险范文第4篇

这已是安邦保险一个月内第三次出手收购海外资产,但其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它在给《投资者报》记者发来的资料中称,未来还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按照既定的国际化战略,整合全球资源,逐步搭建全球网络,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安邦保险在国内市场上同样风头正盛。近三个月,先后举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金融街等上市公司,耗资高达两三百亿元。

加速完善金控集团拼图

继11月末增持招商银行A股、民生银行A股后,安邦保险在12月2日、3日再度出手,耗资约26.3亿元增持了上述两只股票。

此次增持之后,安邦保险在招商银行A股上的持股比例由10.18%升至11.04%,位居第二大股东;其持有民生银行A股持股比例则由5.00%升至7.6%,一举超越刘永好(持股近6.67%)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仅隔一天,12月4日安邦保险第三度举牌金融街,持有后者股权15%,位列其第二大股东;而此前的今年6月,经过三次举牌,安邦保险合计持有金地集团16.47%股权,位居第二大股东位置。

据统计,目前安邦保险已是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除上述四家,还包括工商银行、华业地产、中国电建和吉林敖东。

在频繁举牌上市公司之际,安邦保险同时在加速完善金控集团的拼图。今年3月,安邦养老获得了保监会同意开业的正式批复,这意味着安邦保险已经具备全部保险牌照。此前,安邦保险已经获得了财险、寿险、健康险、保险销售、保险经纪、资产管理等业务的经营资格。

证券牌照则收购了世纪证券。去年12月,安邦保险开始运作对世纪证券的收购,以近1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纪证券91.65%的股权。世纪证券官网信息显示,其董事长、总裁为曾任安邦保险集团高管的姜昧军。

安邦保险对银行牌照的获取也同样势在必得。早在去年底,安邦保险举牌招商银行时,就有意进入招商银行董事会,安邦保险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兼安邦人寿董事长朱艺当时位列10名候选董事之一,只是最后因股东大会58.95%反对票落选。此次举牌民生银行前,安邦保险已向民生银行提出进入董事会要求。

安邦保险目前主要牌照已只差一个信托。有消息传出,安邦保险正在洽谈天津信托。对此消息,安邦保险没有予以回应。

在四处腾挪、四处布局的大网下,安邦保险的总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来自公司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目前其总资产已经达到7000亿元,已经超越新华保险,位列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以及中国人保集团之后。

触角伸向海外市场

安邦在国外的收购同样是大手笔。10月6日,安邦保险集团斥资1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从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控股公司收购了其旗下经典品牌位于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49~50街的华尔道夫酒店大楼。

一位PE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从资产配置上说,优质商业地产都是高保值的投资组合。海外商业地产相比国内价值稳定,收益更高。

安邦保险在给《投资者报》记者的资料中称,通过投资北美优质不动产,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全球资产配置的比重,尤其是将欧洲地区和北美作为重点。

除了商业地产,安邦还瞄准了海外保险公司。10月13日,安邦保险宣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100%股权收购欧洲保险公司。短短7天内,安邦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中两度出手。

对于收购FIDEA保险公司的原因,安邦保险称,“将通过客户资源共享,同步为安邦保险集团的客户在中国和欧洲提供更好的服务,未来将能够给中国客户在欧洲提供保险服务,覆盖人寿保险、养老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及资产管理业务。”

FIDEA只是开始。安邦集团表示,未来将会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保险企业,通过收购合作,搭建全球保险服务网络,以实现全球客户服务的战略协同效应。会紧跟客户“走出去”的步伐,未来将能够给中国客户在欧洲提供保险服务,覆盖人寿保险、养老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及资产管理业务。

果不其然,12月16日安邦保险再下一城,宣布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这家银行历史悠久,开业至今已260多年,主要面向高端私人银行和企业客户。

背景深厚实力强

安邦保险在国内外的激进投资耗资甚巨,也使得很多人纳闷,公司哪来那么多钱?安邦保险对于市场上的疑问没有给出回应。不过,我们从一些侧面或能看出其的强大实力。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4年安邦财险成立,十年来,安邦保险历经8次增资,其注册资本已经从最初的5亿元增至2014年年底的619亿元。今年4月,安邦保险注册资本金从18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12月4日,公司资本金再次增资了319亿元。显然,注册资本高达619亿元的安邦保险不差钱。

究竟是哪些股东在增资,保监会网站没有公开资料,我们也只能从此前披露的董事名单中略窥一二。

据保监会在2013年11月14日的公示,保监会核准吴小晖担任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原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出任董事。保监会同时核准朱艺、陈萍、姚大峰、赵虹、陈小鲁等人在安邦集团的非独立董事资格。

除了非独立董事,保监会还批复了刘晓光、王新棣、孙沛城和彭颢担任安邦保险的独立董事。而这些人一个共同点就是背景深厚。

海外收购剑指低成本资金

尽管安邦保险声称,是为了全球战略协同效应,但外界猜测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能够取得低成本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保险机构热衷到海外购买保险、商业地产的原因。

此前,出海的主力军主要是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2013年7月,中国平安从由commerzreal管理的德国封闭型基金手中购得劳和社大楼,交易价格为2.6亿英镑(当时汇率计算23.7亿元人民币)。

2014年6月20日,中国人寿联手国际知名基金卡塔尔投资局顺利完成伦敦金丝雀商务区上岸街10号优质办公物业的资产交割手续。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卡塔尔投资局以及金丝雀集团分别持有该物业的70%、20%和10%的权益。

2014年8月,中国人寿入股美国德太投资(TPG),该笔交易在今年7月份由国寿投资公司作为投资顾问,国寿海外公司作为出资人共同完成,交易完成后中国人寿成为TPG最大的投资人之一。

今年1月13日,复星用了10亿欧元收购葡萄牙最大的保险公司fidalidate。借助该公司在西班牙的分公司,6月份又宣布收购了西班牙食品企业Osborne20%的股份,在西班牙的业务进一步得以扩张。

最新的消息是,复星拟通过收购西班牙保险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保险市场地位。复星保险的一位高层告诉《投资者报》,保险公司收购海外资产目的就是利用低成本的保险资金,嫁接全球和中国的投资机遇。

数据显示,复星自2007年开始拓展保险业务,此前已经陆续投资永安财险、复星保德信人寿以及鼎睿再保险公司,今年国外收购了葡萄牙保险80%股权,以及投资了美国德保险公司Ironshore,全球保险布局已经初步形成。截至2014年6月底,复星的总资产中,37%为保险业务,仅次于47%的产业运营。

目前复星葡萄牙保险手头共持有1053亿元的可投资金,鼎睿再保险持有1.53亿美元,所有保险公司手头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高达1200亿元,而资金的成本低至2.5%~3%。

“你想想中国的资金成本有多高?20%非常普遍。躺在银行,利率就能达到6%、7%,转手就有一半的利润。何况再投资高收益的产品。这是他们看重保险公司的原因。”一位分析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安邦保险范文第5篇

“安邦早在很久就和世纪证券洽谈,目前收购事宜基本上差不多了。”一位接近世纪证券的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近期安邦保险因为举牌金地集团、招商银行大出风头,市场对安邦的关注度陡升。此时,有媒体报道传闻安邦保险还在收购世纪证券,记者经过多方采访打听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不过,记者联系世纪证券,公司总部电话迟迟未有人接通。安邦保险也因为近期曝光度增加不愿意接受采访。

13亿转让控股权

今年6月28日,世纪证券高达91.65%的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挂牌价格为13.37亿元。但遗憾的是到7月25日挂牌期结束,世纪证券股权没有人接手。此后第二次重新挂牌,到期时间延长至9月25日。

目前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中,记者已经找不到世纪证券股权转让的信息,相信已经找到接盘方,而这接盘方被认为是安邦保险。资料显示,世纪证券成立于1990年,注册资本7亿元。北京首都旅游集团公司持有60.8%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广州天伦万怡投资公司持有36.36%股权。此次股权转让方即为这两位大股东,转让完成后,前者仍然持有5.51%股权,后者退出持股。

从世纪证券公告的受让方条件来看,非常苛刻,国内并没有几家公司能符合,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安邦接手的可能性。

公告显示,91.65%股权转让的意向竞买人应为金融机构,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总资产不低于5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成立时间不少于10年。并且,项目不接受委托、信托和联合受让,转让价格达到13.37亿元。

根据相关资料,安邦财险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90亿元,总资产也超过500亿元,各种资质都比较符合。

记者了解到,此次世纪证券股权转让,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也有兴趣接手。今年也有消息传出,公司正在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洽谈,长城资管也符合受让方苛刻条件。但最终修成正果的却换成了安邦保险。

世纪证券连续两年亏损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拥有金融牌照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为何大股东和二股东却把世纪证券当做烫手山芋,尤其是在IPO放开后,券商的经营会有大改变的背景下?

原因无怪乎公司经营业绩不佳,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根据年报数据,2012年世纪证券亏损6231.61万元,在114家券商中亏损额度排名第二,仅次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而后者是成立不足3年的合资券商。2011年公司仍然亏损2794万元,排名倒数前十。

身陷困境的世纪证券和10年前截然不同,彼时公司净利润指标排在前二十,这或许也是现任首旅集团10年前进驻的原因。

从年报数据分析来看,公司亏损的原因主要是业务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证券经纪业务。目前世纪证券拥有23家营业部,受大环境影响,从2009年到2012年,公司的佣金收入分别为3.73亿元、3.31亿元、2.6亿元、1.89亿元,逐年下降。

券商其他主营业务,包括投行、自营、资管等部分经营更是落后。直到2009年世纪证券才获得保荐资格,过去5年做的项目寥寥无几,包括通光线缆一单IPO,以及安琪酵母的非公开增发项目,还有3单企业债。

2011年世纪证券曾有过扩张,从其他券商大肆挖角,招聘有8名保代,人力成本飙升。但祸不单行的是,2012年IPO暂停没有收入,投行亏损也成为必然。

目前拟上市公司名单上,世纪证券有两单项目,分别为昆明川金诺化工公司以及农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外还包括一单终止审查的项目。

对于中小券商来说,想奋起直追但受限于净资本的缺失。广州证券等中小券商通过大股东增资发展各种创新业务,得以快速发展。而世纪证券由于长期业务不振,不受大股东待见,没有获得大股东的注资。目前世纪证券的净资本仅有6.2亿元,在114家证券公司中排名倒数17位。

历经多次重组

世纪证券前身为江西证券,2001年经证监会批准更名为世纪证券,同时迁址深圳。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公司经历了漫长的重组路,经历过几次控股权易主,先有南航集团后有首旅集团控股,但由于经营不善,首旅集团也萌发了退意。此次如果安邦成功入驻,十几年来,世纪证券将迎来第三位大股东。

公司第一次重组,也就是被更名为世纪证券时,彼时由首旅集团等12家新股东注资而成,注册资金10.05亿元。公司成立后,由于证券市场整体衰退,经营状况在2005年急剧恶化。当年累计亏损19.65亿元。因资不抵债,世纪证券必须债务重组和股权重组。2006年,世纪证券最大债权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将12亿元委托理财中的7亿余元债转股,一度成世纪证券第一大股东。但最终还是由公司原大股东首旅集团出资重组,注册资本7个亿。多次注资重组,首旅集团在做大股东的十多年中,基本上成为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从公司这边并没有获得多少利润。

记者了解到,公司管理层在今年6月份进行了一次调动。原总裁熊政平辞职,原董秘王海龙接任总裁职务。中国证券业协会资料显示,世纪证券现任董事长卢长才、总裁王海龙、副总裁谢宁、副总裁冯周让、董秘庆歌乐、合规负责人庄大庆的任职时间都是今年6月14日。

安邦保险范文第6篇

年报还显示,上市保险企业正主动收缩银保,加强个险上的投入,回归保险的本源,提高产品的内含价值。在偿二代实施的背景下,保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也越来越得到关注,蓝筹股成为保险公司热衷标的。 保险行业业绩丰收,中国太保净利润增速排第一

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显示,2015年,规模最大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分别是7.7%、38%、60.5%和34.3%。中国太保取得了净利润增速全行业第一的傲人成绩。

中国太保年报显示,2015年太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72.02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77.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4%。在太保的各项业务中,寿险贡献较大,2015年太保寿险个人业务新业务价值114.97亿元,同比增长42.5%,占比达到95.6%,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实现保费收入913.39亿元,在总保费中占比达到84.1%。

虽然在净利润增速上表现弱于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在保险业务上的净利润绝对数额并不输于中国太保。2015年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199.90亿元,同比增长33.9%;平安保险实现营业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32.5%,超过中国太保;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42.03亿元,平安保险实现净利润近190亿元,同比增长21.1%。

寿险业务领域,中国人寿继续主导。2015年,中国人寿实现营业收入为5114亿元,同比增长14.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6.99亿元,同比增长7.7%;新业务价值为315.28亿元,同比增长35.6%,市场份额约为23.0%。各大保险公司在寿险领域的快速发展是人渠道准入限制放开的推动。

新华保险在净资产增速上超过其他上市保险公司。2015年,新华保险营业收入为1584亿,同比增长10.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1.8%。新华保险在2015年期末归属母公司净资产为578亿元,逊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千亿量级,但是年度净资产增速实现19.6%,超过同行业。 主动收缩银保,强化银保渠道转型

银保是指商业银行销售保险业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网点的基层员工向储户推销保险产品,获得的收益一部分可以充入基层网点小金库,一部分占为己有。记者从2015年年报梳理中发现,四大上市险企均在收缩银保业务,加强个险业务,主动向保险的核心价值回归。

2015年年报显示,除了中国人寿之外,四大险企中的其它三家都在不同程度地收缩银保业务。中国平安银保保费增幅下降6.6%,中国太保银保保费增速下降36.1%,新华保险银保保费增速下降7.4%。

虽然保险企业总体来说收缩银保业务,但是表现各有不同。中国太保年报显示,太保加快银保业务转型发展,法人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172.50 亿元,同比下降 36.1%, 其中新保业务收入 88.07 亿元,同比下降 41.2%,续期业务收入 84.43 亿元,同比下降 29.8%。 而去年下半年,公开信息显示,太平洋保险保费收入的统计口径已经由个险、团险和银保渠道,变更为个人业务和法人渠道业务。

中国人寿的银保渠道网点有减少趋势,但是其销售人数却在上升。中国人寿2015年年报显示,其银保渠道销售网点5.6万个,这个数字在2014年年报中是6.1万个,在2013年报中是8.8万个。但是,2015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销售人员共计13.1万人;2014年,这个数字是7.1万人,2013年,银保销售渠道人员是5.4万人。人数逐年增加,且2015年增加幅度在80%左右。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总收入虽然降低7.4%,但是其银保首年保费收入349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2%;首年期交保费收入39.04亿元,较上年增长41.1%,;续期保费收入145亿元,较上年下降34.5%。新华保险银保业务在减少趸交业务的发展,聚焦期交业务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财富队伍规模超 过7000人,累计实现首年期交保费收入11.79亿元,同比增长316.3% 。

中国平安基于多元化金融的发展,对于银保业务的依赖一直较低。2015年,平台保险银保销售网点7万余个,较去年同期增长不到2000家,增速明显下滑。银行保险的新业务价值2.4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700万。

业内人士表示,四大险企收缩银保业务,一方面是由于银保在操作中多有不规范现象发生,政策逐渐收紧;一方面,银保业务受渠道的制约较多,成本难以控制,客户多出于投资理财的目的买入银保产品,对于银保产品的收益率要求较高,但是目前主要险企均在降低银保产品的收益率,5%收益率的产品已较为少见。 资本市场逐渐活跃,青睐大盘蓝筹

2015年,不管是传统的大型保险公司还是新锐的民营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均有突出的表现。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下半年,保险企业举牌上市公司在50次左右,高于前三年之和。举牌保险公司主要有前海人寿、安邦保险、中融人寿、富德生命等;根据已披露的四大商业银行年报,安邦保险已经成为四大商业银行大股东。

四大行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安邦集团分别持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股份比例为0.11%和0.27%,并位列第六与第股东;另外,安邦购入中国银行6.85亿股,持股比例达到0.23%;安邦集团旗下子公司在2015年第四季度购入建设银行0.05%的股份,挤入前十大股东行列。

四大上市险企在二级市场的布局也颇为可观,中国太保数据显示,去年公司股票投资336亿元,同比增长15.8%;公司同期实现总投资收益559.10亿元,同比增加33.2%;总投资收益率为7.3%,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中国平安实现总投资收益1147.5亿元,同比增长80%;总投资收益率达到7.8%,达历史高点;权益投资占比达到16.2%,较年初提高了2.1%。新华保险去年投资资产为635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7.5%。中国人寿更是实现投资资产2.3万亿元,权益类投资占比达到了17.99%。

安邦保险范文第7篇

安邦保险集团2004年从做汽车保险起家,短短十几年总资产就达到19710亿人民币(约4022|新元)。近几年,不时有媒体报道安邦系在中国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消息,安邦董事长吴小晖与“官二代”的三段婚姻也被曝光。

保监会指责安邦人寿 规避监管扰乱市场秩序

4月27日,财新传媒旗下的财新网发表《穿透安邦魔术》一文,披露安邦保险集团股东结构“迷阵”、指安邦“左手倒右手”虚增资本以及自我循环注资。4月30日,安邦声明,称将著名媒体人胡舒立和胡舒立旗下的财新传媒,并指财新传媒曾多次要求安邦保险给予广告和赞助,由于安邦未能满足其要求,财新传媒、财新网等媒体多次对其董事长吴小晖进行人身攻击,炮制其“夫妻关系已确认中止”等谣言。

财新则反指安邦保险集团诬蔑,对安邦表示强烈谴责,并保留进行法律追诉的权利。5月4日,中国保监会监管函,安邦保险集团旗下的安邦人寿保险三个月内禁申新产品。保监会也指责,安邦人寿保险报送的“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存在规避保监会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

在保监会主席项俊波4月9日落马的同一天,中国政府网刊发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讲话中称,严厉打击银行违规授信、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个别监管人员和公司高管监守自盗、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等非法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北京有关人士分析,项俊波落马后,保险资金前段时间在金融市场上纵横捭阖,是否有违规违法的行为,自然会受舆论关注。安邦保险集团这几年的迅猛扩张明显超出常规,加上吴小晖的特殊个人背景,受到的关注肯定更多。如今,人民日报社旗下媒体也加入“揭秘安邦帝国”,对安邦恐怕不是好消息。

《中国经济周刊》及“侠客岛”5月8日在文中重新梳理了安邦系的发家史。文章称,从籍籍无名的保险新兵,到国内险资巨头,再到全球凶猛并购,安邦集团仅用了13年的时间。“侠客岛”形容,在金融领域,安邦集团掀起疾风暴雨般的收购。2014年举牌民生银行,安邦系一战成名。截至2016年,安邦集团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股权分散的民生银行最终却成为了安邦系的‘猎物’。”

文章也指出,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激进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与日俱增。其中,业界最担心的状况之一就是银行资金会否因此借道保险渠道流入资本市场。财新网上月底在报道中,就指安邦现金缺口巨大,其海外收购可能从民生银行获得了千亿元级别的贷款。不过,安邦集团新闻发言人对此回应称,安邦保险在民生银行没有一分钱的贷款,根本不存在向民生银行“贷款千亿”的问题。

安邦保险范文第8篇

2013年底,随着安邦保险举牌招商银行,它很快就遭遇了人肉搜索级别的轮番调查与猜测。可惜,由于安邦集团网站不披露全体股东名单、不披露合并的年报、其最大子公司安邦财险网站也只披露年报摘要而不是全文(从其他公开渠道似乎也都查不到这些信息),所以,2013年底的“安邦热”只是为其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解开的谜团甚少。招行2013年报的预约披露日是2014年3月29日,各方只能耐心等待。

在对安邦八卦式的“土豪”追踪之际,更有价值严肃思考的问题是:安邦的发展战略和模式是否代表了业内一批公司?有何特点和利弊?

安邦十年扩张

安邦集团历史并不久远,它始于2004年6月获批的安邦财险。至今没有披露一些基本事项,比如成立之初的股东,除了上汽集团之外,具体还有哪些公司等难寻踪迹。

直到2009年,安邦财险都是单机构运作,主要是推出了理财型的保险产品,资本金方面多次增资。2004年成立时的注册资本金是5亿元,其中上汽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0%;2005年增资至16.9亿元;2006年,再次增资至37.9亿元;2008年进行第三次增资,注册资本增至46亿元;其后,注册资本多次变化,几乎令市场一头雾水。表1显示,安邦的股东多与汽车业有关:生产汽车的、运营汽车的、经营道路的和为车加油的,等等。到2008年,上汽还和联通租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联通租赁”)等五家公司一起并列第一大股东,但中石化已经和另外两家公司一起退居二线;到2011年,上汽集团便不再跟进安邦的增资步伐,只是维持7.58亿元的投资,原因可能是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年龄已经接近退休,担纲2011年增资主力军是原8家股东中的联通租赁等五家公司、其余三家都维持原有出资,其中联通租赁增资力度最大:增加投资16.4亿元夺得单一最大股东地位。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此时上汽和中石化在8家股东中出资已经降到第六、第七的位置,但安邦在对外宣传的股东中仍然只提这两家公司,只字不提另外五家“大股东”。可能的原因之一,或是第一大股东联通租赁没有什么名气,要不是2013年初保监会《关于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修改章程的批复》中注明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何新民)和工商注册号(330000000017659),只通过网络搜寻,恐怕无法确认。笔者与网上公布的电话(18601095032)联系得知,联通租赁现在已经不具体做汽车租赁业务,改由联通物产租赁有限公司来经营,而且联通物产有自己的公司网站(http:///)。从表中不难看出,2011年8月份时,安邦财险资本金水平是在安邦集团化过程中的过渡性设置,但却因超过当时的人保财险而被媒体炒作,“被迫出名”,这难道是一种营销手法?

安邦财险单机构运作的格局在2010年初被打破,并迅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光2010年1月,就有三个重大事件:并购瑞福德、筹建安邦人寿、获得股票直接投资资格。同年,安邦先后成立安邦人寿保险公司与和谐健康保险公司。

2011年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和谐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成立,并成立集团,成为国内第八家保险集团公司。此时,离2008年1月阳光保险控股公司正式更名为阳光保险集团公司,成为国内第七家保险集团已经过去三年多,也是2010年3月保监会《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后成立的首家保险集团,可以说是在新一轮保险集团化中夺得头彩。不过,客观来看,首先,集团化仅仅是大公司的经营战略之一,并非所有保险公司都在追求的目标;其次,它也并非保监会刻意引导的发展方向,2011年7月,时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明确表示:“现在还有一些公司在申请设立集团公司,但我们支持多数公司走专业化经营的思路,因此集团的数量会有控制。”;第三,集团化也不完全代表资本实力或业务竞争力,因为专业化的熟练效应和集团化的协同效应会在不同条件下各占优势,没有定论。当然,对于集团化的追求者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只不过不需要在中国十大保险集团之类的符号上面去附加太多的光环。

根据2012年3月8日保监会签发的《关于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的批复》,安邦集团的业务范围为:投资设立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投资业务;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但安邦之志更加高远,于是,同年9月19日,保监会又做出了《关于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的批复》,添加了“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业务”。这样,凡是合法的保险业务都授权了。安邦集团官网显示,目前旗下已经拥有安邦产险、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安邦资产、和谐保险销售、瑞和保险经纪、成都农村商业银行、安邦资产(香港)、邦银金租和安邦养老等10家子公司;其中,2013年底刚开业的安邦养老至今尚未满月,该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是国内第六家养老险公司。

保费增长显疲态

在大幅扩张的同时,作为安邦基业的保险业发展怎样?

在资本金方面, 2010-2012年间,安邦财险的资本金与其他保险集团的财险公司相比也处于中上水平,而且排名是上升的。从图1还可以看出,就资本金的增幅而言,安邦财险是最显著的。

上汽集团作为中国第四大汽车集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安邦财险初期的业务定位,即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车险。这种业务结构是否合理,一度在2005年引起保险市场以及投资者的怀疑,毕竟彼时中国车险市场中盈利的不过两三家大型保险公司而已。然而在时任安邦财险CEO吴小晖设计的动力系统业务管理模块中,车险直销成为主要考核标准。来自股东的车险业务量导致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于4S店,车险业务占据保险业务总量的90%。与此同时,车险业务的大量增加并没有导致综合成本率的高企。这主要得益于吴小晖构建的赔付制度,在业务实践中安邦财险形成了月度全额预算管理制度。与其他保险公司年度预算不同,安邦子公司以及各部门需要在每个月末而不是年末申请下一月度的支出预算额。此外,凡是5万元以上的赔案都需要经过吴小晖亲自审核通过。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近乎苛刻的保险业务和赔付模式保证了其车险业务没有出现当时普遍存在的“赔本赚吆喝”的现象。因此,当2006年前后保险监管部门指出,发展车险业务不能单纯为占据市场,还需考虑利润状况时,安邦财险已经实施“九八计划”发展战略两年有余,该战略主要目标是实现保费过百亿,利润占保费收入的2%。

随着2011年车险费率市场化正式启动,安邦财险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尽管集团化进程加速以及上汽集团持股比例降低等情况接踵而至,但安邦财险的车险业务占比仍旧是有增无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安邦车险业务保费收入达42.44亿元,约占财险总保费的96%。

从图2看安邦财险成立十年来的保费增长情况,不难发现其呈现出两个特点迥异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4-2009年,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5年安邦财险的保费收入为10.01亿元,经过两年的飞跃之后,保费收入一直在50亿元附近徘徊。该阶段安邦财险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基本进入第二梯队。第二阶段为2010年至今,2010年安邦财险的保费收入从53.12亿元迅猛增加至70.3亿元,其后则增幅甚小。其原因首先是,从财险行业内部来看,由于车险市场竞争加剧,非车险业务增长相对较缓导致保费难以继续增长;其次,安邦从2010年开始集团化步伐明显加快,财险保费增长在集团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能也有所下降。

2010年以来,安邦财险保费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增长,大致保持在70亿元。图3对比一下最近几年安邦财险保费收入与业内主要公司的情况,数据显示,虽然各公司间资本实力差距不是很大,安邦处于中上水平,到2012年甚至已经接近、或者迈入第一梯队,但是,就保费收入而言,三个梯队的层次非常明显:人保财险是独占鳌头的第一梯队,保费水平比位居第二的平安财险大概要高一倍;第二梯队则是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年度保费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千亿级别,往上比大约相当于人保财险的一半,往下比又是其余“小兄弟们”保费收入的好几倍;第三梯队则是其余四家,虽然各家金额还是有差距,但是都属于“矮个儿”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资本水平接近“大个儿”的安邦,不仅保费水平落入“矮个儿”之列,而且,2010年以来,在别的公司基本上都呈稳步上升的良好状态时,安邦却呈“震荡下跌”的堪忧状态。据刚刚公布的2013年最新数据,图3中的另外六家公司保费都比2012年增长15%左右,唯独安邦下降8%。

2010年刚成立的安邦人寿与上述集团/公司的寿险业务相比,竞争力也并不处于优势地位。

资本金雄厚而保险业务并未相应快速发展,使得安邦几大保险子公司的偿付能力都处于超强状态。仅以2011年和2012年为例,安邦财险、安邦人寿和和谐健康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7819.68%、1198.58%;73341%、3322%;3689%、371%,这与中国人寿、平安集团等诸多保险公司贴近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红线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因此,安邦集团的保险业务还大有潜力可挖。

大手笔投资令市场侧目

与集团化后的安邦财险显示出保费增长疲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邦近几年的投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甚至不时成为舆论焦点。

首先,在北京CBD买地。

2010年7月,保监会制定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同年12月北京CBD中服地块首批6块地的出让过程中,泰康、阳光、生命和安邦等共8家保险公司参与组建的联合体进行了投标,却只有安邦中标:Z5地块底价为17.34亿元,安邦财产保险、和谐健康保险、标准投资集团报价最高,为25.2亿元,成功夺得z5地块。半年之后的2011年7月,在中服地块第二批9块地的出让过程中,各大保险公司主导的几个联合体大获全胜,在9块土地出让中夺得6块,而其中只是一家中型保险集团的安邦在这6块地中独占2块:Z9地块——中标人为安邦人寿和北京涛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标联合体,中标价格为22.92亿元,比底价只高出1.6%;Z10地块——中标人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联通租赁、安邦财险和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投标联合体,中标价格为34.5亿元。工商资料显示,涛力投资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资本4.08亿元,股东为北京国通高盛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占50.95%,实际控制人为吴小晖。联通租赁于2011年成为安邦第一大股东,而标准投资集团则是安邦第四大股东。因此,在北京CBD土地争夺战中的最大赢家则非安邦莫属。

其次,收购成都农村商业银行。

2009年12月,成都农商银行正式开业。很快,2010年12月底,成都农商行开始定向募股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增资完成后,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将高达35%,将取代成都投控集团等成都市级国资机构占据相对控股地位。

而早在2009年,吴小晖在成都考察时就曾表示,“希望把安邦华南片区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在成都。”2010年7月,安邦保险出资4.92亿元购置了原成都市行政办公中心1、2号楼房产。

2010年底,成都农商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案推出后,最终出手的是安邦保险,于2011年9月底拿下控股权。此时,离安邦在北京CBD土地争夺战中大捷和安邦集团化获批仅仅两个月。

控股成都农商行后,安邦的整合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2011年10月,安邦保险便将和谐健康险总部迁往成都;12月,任命和谐健康险董事长李军担任成都农商行行长;很快,安邦集团董事陈萍出任成都农商行董事长,实现了掌握控股权的最后一步,完全超出了一般战略投资者仅是财务投资的理论概念。当初成都农商行董事长决定引入占据控股地位的战略投资者,不知是何考虑?

除了人事变动已然确定外,经营情况目前尚缺乏权威、系统的信息,因为从公开渠道现在似乎查不到安邦控股该行以来的年报。只有一些碎片化的、新闻性的或来自网络的信息,比如,据报道,截至2012年底,成都农商行总资产已达3042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1.75亿元,超过2011年全年。再如,安邦保险收购后,已经三年没有分红、两年没有公布年报。不分红可以理解,但不公布年报(或者公布得很隐秘)则让人费解。而且,2011年底、2012年初该行行长、董事长的更换,从公开渠道似乎找不到相关董事会决议或监管部门的批文。

第三,举牌招行和金地集团。

经过2011年下半年的一系列大动作后,安邦在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终于相对平静。但2013年底,更大的动作来了。12月初,关于安邦持股金地集团达到5%的提示性公告披露,但由于安邦的持股也就两亿多股,并未引起市场太多关注。事后来看,主要是安邦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第三节 权益变动方式”的写法比较特别,它不像生命人寿等多数公司那样,说明本次权益变动发生的具体时间、金额和方式,而是简单说明截至哪一天的累计持股达到多少。由于它对金地的持股变化本次就只有一笔金额仅0.28亿元的交易,因此,这种笼统的写法并无大碍。但在之后的招行增持事件中就使得投资手法扑朔迷离。

2013年12月9日,上交所官网“大宗交易信息”栏目披露,当日招商银行发生了9笔、共计113326.08万股的大宗交易,买卖双方均为机构专用席位,成交价都是12.07元,比招行当日的收盘价10.90元溢价10.73%,金额高达136.78亿元。这些交易因为刷新了上交所2003年推出大宗交易以来的单只股票单日大宗交易记录而立即成为舆论焦点。招行在2013年全年大宗交易成交也就11.51亿股、138.98亿元,而且已经是上交所之冠,可见,安邦制造的招行一天的大宗交易,在沪市十年历史上与其他股票的全年大宗交易相比都遥遥领先。

10日晚间(虽然显示的日期为11日),招行“关于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表示10日收到安邦财产保险公司通知,该公司通过安邦财产保险传统产品账户于日前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增持招行1133260873股A股,增持后安邦财产保险公司持有招行1260992284股A股股份,占招行总股本的5.00000002%,首次达到并超过招行总股本的5%。很多人以为这就解开了12月9日的大宗交易之谜,其实不一定对。12日,招行安邦财险“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这个报告书看似例行公事、实则充满艺术。它在“第三节 权益变动方式”也只披露通过什么账户截至哪天持股量达到多少;在“第四节 前6个月内买卖上市公司交易股份的情况”部分,它也只笼统披露安邦财产保险传统账户在2013年9月买入18931231股,均价9.29元,成交金额175871136元;12月买入1133260873股,均价12.07元,成交金额13678458634元。真正的核心问题是在作为附表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如下两行信息里披露的:“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前拥有权益的股份数量及占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比例”,持股数量1260992184股,持股比例:4.9999996 %;“本次权益变动后,信息披露义务人拥有权益的股份数量及持股比例”,持股数量1260992284股 ,持股比例:5%。

这几乎是一场戏剧化的表演:安邦财险不是在为9日那11.33亿股的交易报告书,当时,安邦还没有达到必须披露持股的5%下限要求,还差96股!不知到底为什么,安邦毅然决定再投资“决定性的100股”,达到披露的要求。这个“十亿仓位再买100股”的行为用报告书所说的“出于对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来解释,恐怕需要“非凡的”想象力。这样看来,虽然安邦披露12月份买的1133260873股可以表示为113326.09万股,与前述上交所披露的大宗交易113326.08万股正好大约差100股,而且应该吻合;但是,安邦并没有明确地呼应这种猜测,而安邦的信息披露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

其实,安邦对招行垂青已久。相关数据显示,安邦的传统保险产品账户在2012年上半年因为大幅增持超过3亿股而首次跨入十大股东行列。结合安邦的整个战略发展脉络来看,这正好是在2011年底安邦完成对成都农商行的控股及高层调整之后。2012年下半年,安邦进一步增持了2.7亿股,累计投资超过6亿股,占比超过2.7%,2013年也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在对招行的投资达到一个高度后,安邦又启动了对民生银行的投资。民生十大股东榜显示,安邦是在2013年第一季度末因安邦财险-传统产品账户累计持股超过8.5亿股、占比超过3%而首次进入十大股东行列,其后又在第二季度增持5.3亿股而使占比达到4.89%,在十大股东中排名第二,直逼5%的举牌线。

2013年一季度末,安邦的传统保险产品账户持有招行占比达到2.76%。根据2013年12月12日安邦财险披露的报告书倒推,可以估计安邦财险-传统产品账户在招行2012年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大约持有1.09亿股,占比0.43%,使得安邦投资招行的股份合并达到提名董事的持股下限3%,于是2013年5月31日,在招行2012年度股东大会上,安邦提名朱艺出任招行非执行董事。虽然最后未获通过,但显示了安邦参与招行管理的意愿。而持有招行超过4.8%的生命人寿却没有提名人选进入表决程序。

在2013年5月底参与招行高管层的努力失败之后,安邦非但没有放弃,反而进一步增持股份,到9月底,集团账户增持1亿股、安邦财险账户增持0.19亿股。到2013年12月10日,安邦更是高调地通过财险账户使持股比例越过5%。按正常逻辑的话,安邦应该是要寻求进入招行高管队伍。

除了对招行、金地和民生的大比例持仓外,安邦最近还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安邦还通过集团账户持有工商银行0.16%股份、通过和谐健康万能险账户持有辽宁成大1.94%股份、通过安邦寿险传统账户持有吉林敖东1.48%股份、通过集团传统账户持有中国水电0.95%股份。

除了对招行这种有管理意图的投资外,股市投资的常见目的是获得孳息或差价收益。虽然很多保险公司都守口如瓶,但安邦却同样高调地披露过。安邦资产管理负责人曾表示,2012年基于银行股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结论,在市场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加大对绩优银行股的投资,最终于2012年12月在权益投资上取得了20%以上的收益。

此外,安邦在保险业中率先涉足金融租赁。

2013年8月,银监会签发了《关于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标志着安邦成功筹建了第一家保险系的金融租赁公司。邦银金租注册地天津,注册资本10亿元:成都农商行出资5.1亿元、持股比例51%,安邦人寿4.9亿元,持股比例49%。

此前,平安集团于2012年10月获得外资融资租赁牌照,成立平安国际融资租赁,但并非金融租赁牌照,而且出资方亦非平安旗下保险公司。据说,平安集团同时也申请了金融租赁牌照,但未获批。

虽然保险系租赁公司还未成规模,但是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特点与融资租赁业务相匹配,保险资金已然开始对接融资租赁业务。前不久平安国际融资租赁就通过信托计划的方式引入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资金。

在美国,保险公司介入办公楼房地产投资的主要方式就是1940年代开启的房地产回租模式。已经打开租赁业大门的中国保险公司,相信也会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就完整的金融产业链而言,安邦也许还需要控股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但安邦从一家中型保险公司起步,从2010年初至今的短短四年里,已经算是行动迅猛了。而且,哪天一觉醒来就发现财经头条是安邦又挥师哪个金融行业也不奇怪。

安邦保险范文第9篇

10家子公司、近万亿元资产规模、619亿元资本金,实现这一切,安邦保险集团(下称安邦)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

2014年,安邦犹如猛虎下山。对内增持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股份、坐掌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第一大股东,举牌两家地产上市公司金融街(000402.SZ)和金地集团(600383.SH)。对外买下纽约百年酒店华尔道夫,收购百年历史的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和200年历史的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以每月上头条的节奏,频频给自己送上创立十周年的生日“贺礼”。

2010年之前的安邦,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财险公司,但转折也在这一年发生。2010年,安邦突然发力,用一年时间迅速完成从集团到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销售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等诸多子公司的组建,堪称中国保险业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奇迹”。

在金融综合经营的大势之下,安邦亦不满足于仅在保险业施展拳脚。从2011年取得成都农商行控股权,到2014年民生银行股权之战,安邦揽得银行、金融租赁、证券等数张金融牌照,仅仅用了三年时间。

“有钱任性”的安邦,是公众和业界眼里的新一代金融“土豪”。一位接近安邦管理层的人士称,安邦内部将自己视为“金融财团”。

要成为金融财团,考验的将不仅仅是资源开拓和整合的能力,更是对其资本运作能力的考量。综合各方面信息,业界倾向于认为,自2010年以来,安邦已走上了一条被称为“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发展之路,在资产端通过投资做大规模,在承保端通过高收益产品获取大量现金流。

这种模式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保险不同于银行和信托的相对优势。但也不乏质疑之声,认为这是“火中取栗”,以高风险博高收益。在低利率环境下,如果宏观形势和投资环境发生改变,现金流一旦断裂,可能释放出的风险将会很大。

一位长期关注和研究安邦的保险公司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安邦对这种模式运作得比较顺利,它所具有的独特背景和高层资源优势,使其成为保险业一个特殊的存在,其模式不具可复制性。 资本更迭

十年前,安邦还是一家总部设在浙江宁波的财险公司,由多家来自汽车或交通业的股东组建而成。第一大股东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称上汽集团,600104.SH),持股20%,其余股东则包括中石化(600028.SH)、联通租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联通租赁)、旅行者汽车集团、上海标准基础设施投资集团(下称上海标基投资集团)等公司。除了上汽集团和中石化,其他几家为民企股东。

依托汽车业股东的资源优势和网点,车险业务成为安邦财险的立身之术。然而,彼时的车险业务利润被商中介挤占,恶性竞争激烈,全行业车险几无利润可言。

于是,安邦在创业之初,提出一项 “经销商成长计划”,与安邦合作的4S店,在提车优先权、汽车贷款和汽车配件价格等方面享有优惠。换言之,4S店以降低车险手续费,换取在汽车售后维修和配件销售环节更大的利润。

安邦还推出“赠送代步租车卡”服务,由与其股东有业务关联的租车行提供代步车。对于这些车险新政,安邦当年曾自我总结为“在汽车产业链上进行利益重新分配,形成合作共赢的新模型”。善于以多种形式与其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安邦在发展初期对此便已有充分展露。

安邦的做法,在同行看来却是市场的搅局者。彼时上汽集团品牌的4S店约有1000余家,安邦依托于股东优势,在汽车产业链上下其手,对当时车险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

2006年安邦实现原保费收入34.80亿元,2007年增至57.52亿元,但2008年却下滑至48.18亿元。据一位财险公司人士透露,安邦财险开业之初曾制定了100亿元车险目标,但一直难以实现。“车险是辛苦买卖,安邦的股东们没有耐心等着它做大。”一位财险公司人士如是评价。

2009年之后,安邦财险开始提出做大银保市场策略,压缩车险业务。

业务策略改变的同时,安邦的股东架构亦悄然生变,这种变化通过安邦数度增资,逐渐显现出来。

成立之初,上汽集团是第一大股东,2008年增资后,联通租赁等5家公司与上汽集团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6.48%。2012年增资时,联通租赁成为增资主力,共增资16.4亿元,持股比例升至19.983%,跃居第一大股东。旅行者汽车集团和上海标基投资集团分别位居第二和三大股东,上汽集团未参与增资,降至第六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联通租赁1996年5月在杭州成立,主营汽车连锁经营、汽车出租、设备和不动产租赁、机电设备、建筑装饰材料、五金交电销售等业务,目前的法人代表是何新民。

但一位早年在安邦财险任职的人士透露,联通租赁事实上受到安邦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的影响和控制。

相关资料显示,吴小晖是温州人,早年从政,其后从商,是上汽集团在浙江最大的承销商,与上汽主要领导层相熟。后来在上海发展,力邀陈小鲁加入上海标基投资集团。该公司以投资浙江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起家,曾投资杭宁高速公路浙江段、320国道嘉兴段等数条高速公路项目。

吴小晖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背景,则是其与前领导人家庭联姻。据熟知情况的人士透露,吴小晖善于将这一关系用于商业拓展和声誉背书,让一些不甚知情的政、商界人士为安邦提供便利。

出现在公开场合的吴小晖,总是西装革履,仪表讲究,显得精明强干。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通常认为他“行事风格比较强势、擅用各种高层资源”,而其员工对其评价则是精力旺盛的“工作狂”。

综合公开报道和工商资料显示,传为吴小晖实际控制下的资产还包括北京国通高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通高盛)、华金能源集团和中亚华金矿业集团等公司。这些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则包括:中亚华金矿业集团持股51%的新疆千鑫矿业有限公司、国通高盛持股3.47%的北京阳光四季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持股90%的国恒实业、国通高盛和华金能源共同成立的北京人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此外,国通高盛名下还包括北京卓卓网络科技公司、北京盖德汽车营销管理公司和北京美睿文化艺术中心公司。吴小晖所实际控制的这些公司主要经营能源、矿业和地产等业务。

进一步的第三方信息显示,安邦实现集团化之后,旗下一些子公司或联营公司亦与上述几家公司及其业务领域有所关联。比如,安邦独资成立的北京安邦物产公司,旗下有北京安邦能源投资公司和北京商务中心区开发建设公司等4家公司。国通高盛持股50.95%的北京涛力投资管理公司,与安邦人寿成立了北京安德力房地产公司,其中安邦人寿出资990万元,持股比例为99%。在CBD地块竞购中,涛力投资与安邦人寿联手。此外,涛力投资还持有1.79%的成都农商行,是其第十大股东。

通过几次增资,财、寿和健康险等安邦系子公司的股东结构已变为安邦保险集团一股独大。比如,2011年安邦人寿增资时,由第一大股东安邦保险集团独自增资32.9亿元,其持股比例升至99.868%,北京创新腾达汽车销售公司、联通租赁集团、美君投资集团(2013年由上海标基投资集团改名)和浙江中路基础设施投资集团的持股比例则被稀释至0.033%。在2014年再次增资时,亦由安邦保险集团独自增资80亿元,使其持股比例进一步升至99.9576%。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安邦财险身上。2012年,安邦财险增资,安邦保险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90%,2014年增资时升至95.26%。此外,安邦对和谐健康险的持股比例为99.70%。

不过,民生银行的安邦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安邦保险集团本身并没有持股5%以上的单一股东,亦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经过数轮增资,安邦已远离成立之初的国企大股东背景,曾被安邦对外重点宣传的两大国企股东――上汽和中石化,已悉数退出安邦股东第一阵营。

随着一系列股东架构的调整,昔日极其低调的吴小晖,开始走到前台,2013年11月出任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资产增肥

在新兴保险公司纷纷谋求集团化之即,安邦亦开始一改单机构运作格局,走上扩张之路。

2009年,安邦财险开始对外扩张,第一个动作是将位于上海的瑞福德健康险收入囊中,2010年将其改名为和谐健康险。随后,安邦人寿、安邦资管、集团、财险和养老险,以及和谐保险销售公司和北京瑞和保险经纪公司等保险中介机构相继设立,实现了保险全牌照格局。

扩张不止于此。2012年安邦出资56 亿元取得成都农商行35%股权。2013年开始逐笔增持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目前已成为招行第二大股东和民生第一大股东。据接近安邦的人士透露,下一步安邦还会继续增持民生银行,以实现对其控股。

2013年,成都农商行和安邦人寿成立邦银金融租赁股份公司,成为首家保险系金融租赁公司。次年,以17亿元收购世纪证券91.65%的股权,而天津信托亦在其“愿望清单”之中。通过一系列运作,安邦在金融领域初步完成布局。

在机构设置上,安邦亦实行境内外“两条腿走路”,2011年成立安邦资产(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先后成立安邦资本(香港)有限公司和安邦中国发展(香港)资产有限公司,完成香港的资产管理布局。

2014年,安邦海外金融投资拉开实战帷幕,相继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和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此外,有消息称,安邦对香港永亨银行和韩国友利银行兴趣颇大。

业界梳理安邦的扩张之路,可以显示出其投资志在取得被投资方的控股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安邦这种投资绝不仅仅是为了谋求投资收益的财务投资,而是进行战略布局,全面搭建资本运作的平台,以做大可运作的资产规模。

安邦官网显示,目前其集团总资产为7000亿元,已跃居保险业第四位。其2013年报显示,总资产规模为4293.16亿元的成都农商行,是其资产规模迅速“增肥”的主力。而来自寿险、健康险和财险三大保险板块的总资产,仅占集团总资产的32.65%。

成都农商行2013年年报则显示,总资产同比增长了42.54%,这种增长主要来自同业业务,其中,存放同业款项和拆出资金增加545.61亿元,增长高达94.85%;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加 321.85 亿元,增长 63.03%。

近两年,银行同业业务增长迅速,亦由此产生了一些监管灰色地带。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2014)》中指出,金融机构通过低成本借入短期同业资金,再投资于期限长、收益高的资产获取超额收益,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一些同业业务通过多层“通道”包装,资金划转频繁,容易引发交叉性风险传染。

据接近安邦高层的人士透露,目前安邦的总资产实际上已近1万亿元,如果能继续增持民生银行股份,从而在财务上实现对民生银行的并表,则其集团总资产有望达到5万亿元。届时安邦的资产规模将超越平安,跃居保险业首位。按照保监会关于投资比例的监管规定,安邦将拥有1.5万亿元的投资资产规模,这在保险业亦是空前的。在“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之下,做大资产端对于安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许多金融业界人士观察认为,实行对民生银行的财务并表,正是安邦当下最迫切的诉求。根据港交所公告,到2015年1月19日为止,安邦持有民生银行A股18.35%左右的股权。

一位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认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即要看安邦能否能够达到对民生银行的“事实控制”或“实质控制”,如果持股比例不到50%但对其拥有控制权,便可以并表。

所谓“事实控制”或“实质控制”是指,能否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或在董事会占有多数表决权,或有权决定其财务和经营政策并将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纳入其整体经营战略规划,或在事实上任免了被投资企业的绝大多数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含外部董事)等。仅就财务政策层面来说,只要满足其中一项要求,安邦可并表民生银行。

但要对股权分散的民生银行形成“实质控制”,左右其经营,则并非易事。

《财经》就其增持民生银行一事致函安邦,询问相关事宜,截至发稿,安邦未予回应。 保险业务的奥秘

安邦在短期内迅速实现扩张,离不开雄厚资金的支撑。除了来自股东的资本金,另一块则是保险业务带来的持续现金流。

仅从原保费收入来看,安邦的业务并不出色。截至保监会的2014年11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其财险原保费收入为46.14亿元,人寿原保费收入482.08亿元,和谐健康险保费收入仅有1.11亿元。

安邦业务的奥秘在于其投资型产品所形成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从这一项上,可以管窥其业务发展路径之变。

根据新会计准则,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不计入原保费收入,而归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

保监会对投资型财险产品的监管较严,2008年《关于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对财险公司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资质、销售规模和期限等作出了严格规定。

该文件下发之后,投资型财险几乎退出市场,安邦却对其青睐有加。保监会官网显示,2010年批准安邦销售“安邦稳赢”和“安邦共赢”投资型综合保险,总体销售规模不得超过100亿元,销售期限为两年。当年安邦财险便销售了92.54亿元。事实上,安邦在2009年已有所试水,规模达109.21亿元。

一位财险公司高管认为,安邦在2009年和2010年力推投资型财险产品,“选择的时机不错”,因为当时正处于低利率环境,资金成本低。2010年上证综指全年下跌14%,股市低迷也吸引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保险理财产品。

2012年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监管趋严。但安邦依然热情不减,2013年投资型财险业务规模达974.70亿元,同比增长40.96%,而集团合计的“保户投资新增保费”一项则高达1603.65亿元。2014年1月,保监会批复安邦共赢3号投资型综合保险(1年-3年期)销售一年,其后安邦还申请了延续销售一年。

一位财险公司高管透露,2014年安邦销售的投资型财险规模可能高达千亿元。而根据保监会对该产品审批的规定,其所有投资型财险产品的总体规模,要控制在公司2013年2季末投资型保险产品可使用规模之内。

据了解,安邦投资型产品热销,一个原因在于预期年化利率高于同行。以“长寿利丰”产品为例,两年期预期年化利率为4.71%,五年期为5.84%。据一位寿险公司产品开发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上一年期的同类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约3.7%,2年期的预期年化利率通常在4%。此外,安邦支付给银行网点的手续费亦高于同业。

安邦的另一个利器,则是对银行网点的广泛渗透。根据当前规定,每个银行网点最多只能三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一位寿险公司业务部门人士透露,在北京市场,安邦几乎进驻了中、农、工、建、招、邮以及北京银行等银行的所有网点,换言之,这些银行网点销售的三家保险公司产品中,必有安邦。

如此强大的网点开拓能力,令保险同行望而兴叹。“无论从能拿到网点的高层资源上,还是从产品本身的收益上,别人都没法和它竞争。在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中,它的规模差不多能占到五分之一。”上述寿险公司人士表示。

《财经》记者从一些银行网点了解到,安邦热销的投资型产品主要是趸交型。安邦人寿2013年报亦显示,其99%以上来自银保趸交产品,未来三年仍继续以银保渠道业务为主。一份2014年人身险公司银保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14年安邦人寿的银保新单规模达610亿元,约占十分之一,排名第三名。

趸缴型产品的优势在于来钱快,可以迅速揽得大笔现金流,以用于投资。人保资产保险与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众撰文指出,在利率下行周期,以趸交型短期险产品获得资金,配置于高收益的长久期资产,便可获得超额收益。

不过诸业内人士指出,趸缴型产品“短钱长投”,一旦现金流断裂,将会引发极大风险,现金流风险不容忽视。 安邦模式之辩

安邦的这种 “资产驱动负债”的发展模式,在业内有颇多争议。

所谓“资产驱动负债”,就是通过高收益保险产品获得大量现金流,做大资产端,运用保险杠杆博收益。投资收益只要能够覆盖运营成本,实现利差,保险公司便可盈利。基于这种模式,有的券商分析师甚至提出,研究保险公司只需看其保费增速、业务结构和投资收益率曲线即可。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被奉为“资产驱动负债”型的成功典范,自1970年以来,其净值年复合收益率约20.6%,剔除浮存金因素后的年复合收益率约13.7%。

一位财险公司人士指出, 国外财险公司可投资的资金包括准备金(即巴菲特所说的浮存金)与资本金之和,财险准备金的资金成本比寿险低得多,如果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则财险的资金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是巴菲特一直强调的一点,亦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成功之道。

在中国复制巴菲特的这一模式,成为国内一批保险公司的梦想。《财经》记者无法求证安邦是否同样受其启发。

一位长期研究安邦发展模式的保险业人士则对安邦表示赞赏,在他看来,安邦把保费杠杆玩得很精妙。在现行规定之下,4亿元资本金可以做100亿元规模的保费,那么以安邦目前的资本金规模,至少可以撬动1万亿元以上的保费,获得25倍的杠杆。

该人士分析,安邦主打银保业务,运营成本要低于个险,估算资金成本约是6.8%。只要投资收益率能做到10%以上,便足以覆盖其运营成本且有盈余。

该人士算了一笔账:以安邦2014年总资产达1万亿元、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来估算,净资产收益率约为25%-30%,而国外成熟保险公司多在10%-15%。“如果安邦资本回报能达到这个,对于股东来说,只需投资一两年便能获得超额收益,时间短、回报高,还会不肯增资吗?对安邦来说,钱的来源不是关键问题,怎么赚钱才是关键。”

安邦2013年的集团年报显示,其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4.83%,同比增加12.42%。财险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9.90%,人寿为6.15%,和谐健康险则为4.51%。

不过,上述人士指出,“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能否顺利运转,关键在于要做短期杠杆,并同时实现三点:要有可持续的资本金以满足偿付能力的要求、业务规模能够迅速做大、投资收益要高。在他看来,市场上采用这种模式的保险公司,可能做得到其中一到两点,但同时实现这三点却很难。“别的公司用这种模式可能会把自己做死,但安邦用这种模式还能盈利,就在于它能同时做到这三点,特别是第三点。”

安邦2013年报表显示,集团投资收益为72.97亿元,同比增长83.85%,净利润则为69.99亿元。

一位接近安邦高层的人士表示,安邦的优势在于“手里有钱、上面有人”。投资风格激进,擅用股东背景和资源优势,成为安邦留给业内的印象。

曾被同行艳羡的一个例子是,2011年4月7日,保监会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其中一项是将设立方需经营保险业八年以上的规定改为五年以上。4月18日,成立6年多的安邦便拿到安邦保险资管公司筹建批文,并于5月开业。事实上,早在安邦财险设有投资中心时,便取得受托投资等原本只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才具备的资格。

从目前安邦的权益类投资来看,主要集中于金融与地产股,除了招行和民生银行,安邦还是金地集团和金融街的第二大股东、华业地产(600240.SH)和万科A(000002.SZ)的第三大股东。九家主要持仓股票的总市值近1000亿元,2014年平均收益率约为46%左右。

除了金融和地产股,安邦亦热衷于不动产投资。其集团2013年报显示,2013年投资性房地产规模为259.99亿元,其中,财险为157.32亿元。2014年在不动产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投资则是斥资19.5亿美元接盘华尔道夫酒店,成为中国公司在美最大一笔地产交易。

在不动产领域,安邦亦成立了多家投资平台。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网显示,安邦保险集团直接投资的房地产性质的子公司包括北京仁和联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安和嘉邦房地产公司、安邦物产公司和北京邦通汉鼎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四家公司。

在债权计划投资领域,安邦的项目并不多,安邦资产官网显示,债权计划项目只有2013年设立的“安邦-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债权投资计划”一笔,募集资金20亿元。在其他长期股权投资领域,则参与了七个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规模为86亿元。

“从它在2014年大手笔增资和猛做保费规模来看,今年可能会有更大更多的投资动作。”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评价。

不过,在他看来,安邦模式即使运作成功,对于其他同业也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它是游离于规则之外的一个特殊存在,它的人脉和背景,是别的公司不可能有的”。

一位财险公司人士认为,国内保险公司不宜盲目学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因为其资产与净资产的比率只有2倍,而国内保险公司普遍则高达10倍,杠杆率太高。“追求高回报必然风险也大”。同样采用“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巴菲特成了财主,国内公司则变成赌徒”。

安邦2013年报显示,集团总资产5806.20亿元,净资产为321.66亿元,则其资产与净资产比率为18倍。

某保险集团董事长指出,安邦这种玩法,就是不停做大资产,做大分母后再做大投资,这样不停地放大杠杆,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出大窟窿”。在他看来,监管层应该对其有所约束。

安邦保险范文第10篇

2014年12月25日,民生银行公告称,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险与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民生银行(600016.SH)普通股股票共计47.87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14.06%,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安邦“猛虎下山”。 霸气外露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安邦保险集团耗资约350亿元完成了从民生银行第六大股东到第一大股东的飞跃,持股数量从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9.16亿股飙升至47.87亿股,持股比例从2.69%飞至14.06%。

更不要忘记,这三个月可是A股市场多年未遇的暴涨阶段。

安邦增持民生银行,不计成本,霸气十足。

2014年12月23日,民生银行在京召开股东大会。会上补增安邦保险集团副总裁姚大锋为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已获民生银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股东大会投票现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坦言:“对于安邦的大笔增持,我们考虑了好久,是好还是坏?实际上,谁给民生银行带来价值就拥护谁,安邦可能对民生银行的存款和业务发展带来很多积极影响。”

据媒体统计,安邦保险目前在A股市场上持有9只股票,分别为金地集团(600383.SH)、招商银行(600036.SH)、金融街(000402.SZ)、民生银行(600016.SH)、华业地产(600240.SH)、吉林敖东(000623.SZ)、中国电建(601669.SH)、工商银行(601398.SH)和万科A(000002.SZ)。其中4只为地产股,3只为银行股。

2014年的安邦堪称“高光”,除了对于招商银行、金地集团的收购外,其海外投资也有“霸气”的一面。

2014年10月6日,安邦保险斥资19.5亿美元,从希尔顿手中接盘美国纽约地标建筑,拥有83年历史的华尔道夫酒店,引发全球媒体关注。这次交易成为中国公司在美最大一笔地产交易,创下美国单一酒店成交额的最高纪录。一周之后,安邦保险收购了比利时有着百年历史的保险公司FIDEA,据称收购成本超2.20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就在大笔增持民生银行的同时,12月16日,安邦保险收购比利时金融机构德尔塔・劳埃德银行100%的股权。该银行开业至今已260多年,主要面向高端私人银行和企业客户,提供存贷款和资产管理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消息显示,此次收购价格为2.19亿欧元。

安邦保险3次海外收购至少投入150亿元人民币。 皆大欢喜

目前大型银行里只有民生银行是民营银行且没有实际控制人,是战略投资的合适标的。

实际上,这样的股权结构对于民生银行来说在初创时期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在金融混业趋势和国内金融行业大变革的时代似乎并非好事,因为民生银行股权较为分散,一直以来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股东背景,支持其发展混业经营,甚至在发展战略上也是很难达成一致,可是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事实证明,没有混业经营,未来很难立足。

实际上,近年来快速补充资本金的安邦保险集团,无论高管还是资金均实力雄厚,安邦保险成为第一大股东,民生银行将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安邦保险已经获得保险、银行、金融租赁和证券四个牌照,马上要取得基金、信托和期货牌照。

安邦和民生银行合作,可以资源互补,发挥协同效应,保险资金可以为银行提供廉价的资金来源,而银行可以为保险资金寻找到具有更高回报率的投资领域。

安邦在权益变动书中也表示,“此次增持是出于对民生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当然,安邦有的是钱。

12月4日,保监会一纸批复,同意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到619亿元人民币,这是其继4月从18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之后的二次增资,此次增资幅度为319亿元。

至此,安邦资本金规模已跃居保险集团首位,高于次位的人保集团195亿元。

安邦收购民生银行,至少目前看来,股民、安邦和民生的股东和民生银行,皆大欢喜。 博弈继续

对安邦而言,分析人士大都认为,安邦保险的海内外收购动作意在争取金融全牌照,布局金控集团的动作十分明显。安邦通过旗下成都农商银行获得了银行牌照,而其对海内外地产业资产的收购,也显示出安邦的雄心可能更加宏大。

市场人士认为,安邦保险是在走“投资反哺承保”的发展路径,即一改国内险企“负债驱动资产”的扩张之法,通过将投资做大,将总资产做大,再反过来在承保端吸引客户资金的流入,故而在投资上,往往积极主动甚至不乏激进。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安邦保险集团旗下安邦财险保费收入为41.87亿元,在中资保险公司中位列第17位;安邦人寿保费收入为430.43亿元,同比增长122倍,排名第八位。

根据安邦集团官方网站信息,目前安邦集团控股8家保险领域公司,已成为拥有全牌照经营的综合保险集团。同时还控股邦银租赁和成都农商行。集团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3000多个网点、2000多万客户以及海外资产管理公司,是全国分支机构最全的保险集团之一;总资产规模已达到7000亿元。

安邦进入后,民生银行会否转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以关注民营企业自居的民生银行在经营压力面前似乎也在发生着细微的改变,2014年12月23日,民生银行召开股东大会时洪崎表示,除了小微和民营企业客户,民生银行还将重点攻战略客户,“更关注在混合所有制方面以及大型的、能带动中间收入的客户,包括同业的战略客户等”。

更重要的是,现在市场的猜测已经转换为:安邦会满足仅仅成为一个简单的收购者角色吗?

安邦如此快速大比例增持民生银行颇令市场意外,且目前还不清楚15%的持股比例是否是其对民生银行胃口的终点。

需要指出的是,持股比例达到30%会触及要约收购。

上一篇:存款保险范文 下一篇:失业保险金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