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科普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25:55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篇1

【关键词】口腔健康;小学生;健康教育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为了解彭州市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知识现状,发现口腔保健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其口腔健康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彭州市军乐中心小学4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0年10月~11月对军乐中心小学420名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答卷409份,答卷有效率97.38%。其中2~4年级248人,5~6年级161人,男生202人,女生207人。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行为与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面解释本次调查目的后发卷,采用匿名方式,由学生自行填写,禁止讨论,现场回收答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行现状及知识来源。

1.3统计分析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检查和分析。

2结果

2.1饮食生活习惯彭州市农村小学生三种易致龋食物的食用频率较高。其中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每周食用两次及以上者占81.42%,70.17%的学生每周吃糖果或巧克力两次及以上,57.95%的学生每周喝碳酸饮料两次及以上。2.2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见表1。

2.3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

2.4口腔健康知识来源见表3。

3讨论

小学是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的重要形成时期。了解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及知识获取途径,对开展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宣教,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三种易致龋齿食物食用率属于高频。从控制饮食因素防龋的观点出发,应加强对小学生“少吃零食,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的教育和宣传。

在口腔卫生行为状况调查中,大多数小学生养成了每日刷牙的习惯,每日刷牙一次及以上者占85.00%,达到了2004-201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中农村中小学生刷牙率为70%的目标。然而能够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者占44.01%,仍较低。在选择牙刷类型上,59.66%的学生能够正确选择保健的软毛牙刷,基本接近2004-201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中农村中小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60%的目标。只有21.27%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3分钟以上,39.12%的学生每1~3月更换一次牙刷。在刷牙方法上,仅有18.34%的学生采用正确的竖刷法,51.59%的学生采用横刷法,横刷法不仅不易除去牙缝里的食物残屑,而且易损伤牙齿,甚至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和出血。因此,彭州市农村小学生的口腔保健行为现状不容乐观,相关口腔健康教育急需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彭州市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与国内相关调查相似[1][2]。虽然,81.66%的学生知道少吃甜食少得牙病,但仅有19.56%的小学生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26.16%的学生知道每次刷牙不宜少于3分钟,11.00%的学生知道含氟牙膏对防龋病有效,26.41%的学生认为睡前刷牙最重要,40.34%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是牙龈炎。而80.00%小学生认为中草药牙膏有利于防龋齿,这可能与目前电视广告宣传有关,导致知识偏差。

彭州市农村小学生主要通过医生、学校及家长三条途径获得口腔健康知识。其中医生为最主要的途径,提示学生当出现口腔疾病后才开始注重口腔健康知识。促进学校口腔卫生是开辟未来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础[3]。而只有45.72%的学生能从学校获得口腔健康知识,因此, 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1)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充分调动健康教育课教师的积极性,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口腔健康知识,同时利用形象的科普宣传资料,把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小学生自觉纠正错误的口腔健康认识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2)利用学校墙壁、板报和校报在校园中宣传。利用教室、宿舍、食堂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或在校报中开辟专栏,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

统计显示,彭州市农村小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非常有限。提示政府可协调教育、电影、电视、文化、爱卫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牙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如深入开展“爱牙日”活动,普及牙病防治知识。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其时效性、信息量及覆盖面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上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必然会越来越普及。因此,在互联网上开辟口腔健康教育栏目,让同学们随时浏览,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4]。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使农村小学生逐步建立口腔卫生观念和习惯,保障其基本口腔健康,应成为农村小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怀周.西安城中村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05):363.

[2]田剑刚,黄瑞哲,李晓红,李红杏,韩克实.农村小学生刷牙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5,13(1):88-89.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1.

[4]杭大磊,王成龙,唐荣银.开展网上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6):410-411.

作者简介:

王晶,女,(1989-),四川成都人,本科生,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方向:预防医学

张洋,女,(1987-),四川成都人,本科生,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方向:预防医学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篇2

【关键词】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R179 R780.1 B8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042-04

WHO将龋齿和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三大常见病,牙周疾病更是造成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学生时期是口腔疾病发病的高峰时期,也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健康教育可促使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准备基础资料,从而制定较为系统、因人而异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全面提高在校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笔者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组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为安徽医科大学新人学的5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2557名,年龄为16~25岁,平均(18.88±2.73)岁。其中男生1370名,女生1187名;农村学生1433名,城镇学生500名,城市学生624名。2008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2723名,年龄16~26岁,平均(18.69±1.15)岁。其中男生1333名,女生1390名;农村学生1828名,城镇学生426名,城市学生469名。

1.2方法问卷设计参考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8岁组口腔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整与修改。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态度、口腔卫生行为。参加调查人员4名,均为附属口腔医院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执业医师。调查前经过调查方案学习与培训。口腔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检查、回收。

1.3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各项数据由专人负责输入,调查数据输入采取双录入方法。所有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口腔卫生知识

医科大学新生在含糖饮料对牙齿有危害、吃甜食易患龋齿、牙齿健康与保护有关、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有危害、牙龈炎时刷牙出血知识正确回答率均在90%以上,对于刷牙可以预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龋、每年应进行口腔检查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知正确率在80%~90%之间,而对于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最有效的方法、牙菌斑是龋齿的发病原因、牙周疾病会造成牙齿脱落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5.3%,65.1%和70.9%,对于牙齿不好的危害、龋齿发病原因及刷牙出血原因的正确率分别为52.6%,55.6%和49.7%,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的学生只有36.0%。

对2004年及2008年医科大学新生的口腔卫生知识正确率进行X2检验,结果显示,在对于含糖饮料对牙齿有危害、刷牙可以预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龋、牙周疾病会造成牙齿脱落及龋齿的发病原因的认识上,2008年的正确率有所下降;而在对于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最有效的方法、牙齿健康与保护有关、要定期去看牙医及牙齿不好的危害的认识上,2008年则有提高。男生在刷牙可以预防牙病及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的正确回答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的最有效方法、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牙齿不好的危害、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刷牙出血的原因方面正确率高于男生(P值均

2.2口腔卫生态度对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态度进行分析发现,43.3%和51.7%的医科大学新生分别认为药物牙膏和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最好;39.4%和59.6%的学生分别认为早晨和晚上刷牙最好;认为每天应该刷牙2次和3次的学生分别为79.3%和16.2%;60.8%的学生认为发现龋齿应该立即就诊。而1.3%的学生认为可以不予理睬;不去医院检查口腔问题中36.7%是因为认为口腔问题不是严重疾病;而因为经费问题和时间问题的分别是17.8%和45.6%;有25.8%,66.4%和7.8%的学生分别从媒体、书本及专业口腔健康教育中获得口腔保健知识。

2004年与2008年相比,除在选择何种牙刷最好的几种态度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口腔卫生态度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口腔卫生行为

每天早晚都刷牙及餐后刷牙的学生分别为63.7%和3.4%;8.4%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3min以上:74.4%的学生横刷和竖刷结合;35.5%的学生选择在2个月以内更换牙刷;92.2%的学生餐后漱口;68.7%的学生睡前进食;42.7%学生使用小头软毛牙刷;使用药物牙膏、含氟牙膏、药物加含氟牙膏的学生分别为9.2%,25.2%和19.8%;选择牙签和牙线的学生分别为17.1%和2.1%;24.2%学生偶尔进行口腔检查且2.5%学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47.0%的学生接受过1~2次口腔健康教育。

2004年与2008年相比,除刷牙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口腔卫生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更换牙刷频率、睡前进食、牙膏选择、定期口腔检查、牙痛对策及接受过专业口腔健康教育行为方面在不同生源地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1970年WHO提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健康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目前,我国人口龋齿患病率和牙周疾病患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较低。《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农村达到70%,城市达到90%;有效刷牙率农村达到60%,城市达到80%。而学校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

3.1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误区和盲区研究发现,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健康行为存在不均衡现象,对口腔保健知识存在盲区及误区。如何将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正确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医科大学新生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正确率较高,但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比例较低。姜刚勇等研究发现,虽然医学生健康知识掌握较好,但实践率较低,健康行为与健康知识差距最为显著。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得多来自于书本,只有7.8%的学生从专业口腔健康教育获取。有2.5%的学生选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张颖等研究结果相似。医科大学新生对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较高,对专业性知识了解有限。马晓伟等发现,34.0%的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牙结石,48.0%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洁牙。刘忠民等调查显示,有69.2%的学生认为吃甜食会危害牙齿。牙线是清除邻面菌斑的工具,但仅20.0%的医学生会偶尔使用牙线,可见牙线使用的普及程度较低。

3.2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态度和行为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正确刷牙方法及餐后漱口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是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医科大学新生不能坚持每天早晚2次刷牙,且绝大多数是因为牙痛才去医院就诊。虽然多数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健康态度较好,但对定期口腔检查和洁牙的意识薄弱。马晓伟等发现,59.5%从未洁过牙,牙线和含漱剂的使用者也相当少。庞震苗等发现,87.7%大学更换牙刷在0.5a以下,其中2~3月更换的占59.0%,0.5a以上占12.3%。且71.7%的大学生并没有定期做口腔检查的习惯。马富等调查表明,学生刷牙方式中横刷法占21.7%,竖刷法占48.6%,横刷法与竖刷法均采用者占29.7%,且3种刷牙方法的牙龈炎检出率及牙结石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横刷法是引起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已被证实,然而医科大学新生仍采用拉锯式横刷法。有学者提出,家庭、学校及相关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口腔疾病的宣传力度,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态度,积极配合口腔医师的治疗及相关干预措施,提高改善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篇3

关键词:口腔保健 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 调查研究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46-01

为了解我省郴州永兴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日常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提供依据,现就本次调查结果及健康教育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当地的居民45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7月3~10日。利用居民的空闲时间进行随机整体抽样问卷,年龄0~7岁、8~12岁、50岁至今,总体分儿童与成人两张问卷。

1.2 方法

问卷内容结合群众所关心的口腔问题及其他文献进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口腔检查(龋齿、牙龈、牙异常等情况);口腔保健行为(刷牙方法、刷牙次数、持续时间、定期口腔检查等);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和对自身口腔状况的了解程度。所有调查对象均按照WHO制定的《口腔卫生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调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1)儿童几岁开始刷牙。

根据调查永兴地区儿童刷牙起始时间为5~6岁的比率达到50%,而据口腔检查结果,龋齿病率达到85%,儿童预防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的重要方法就是刷牙。养成每天刷牙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可去除菌斑和软垢,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这需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儿童从几岁开始刷牙比较好呢?目前,对于儿童刷牙的时间,应强调早。乳牙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生长,家长应该在乳牙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就用湿纱巾定期清洁牙面。在一岁半左右会长出第一乳磨牙,家长就可以开始帮孩子刷牙了,牙膏可以含少量的氟化物。家长在这个时期帮孩子刷牙时可以使用套在手指上的专用小牙刷,这样对于诱导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简便,更够更好地完成刷牙。家长可以在孩子2~3岁的时候开始培养孩子自己刷牙,兵进行督促。一般在6岁以后,经过训练的儿童都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所欠缺的就是恒心和毅力,所以家长仍要进行必要的监督。

(2)是否做过窝沟封闭。

据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永兴地区做过涡沟封闭的儿童为0,而且知道有窝沟封闭的家长为0,窝沟封闭是最佳的对儿童牙齿的保护方法,能有效的避免蛀牙的出现。

(3)每天刷牙的次数。

据调查数据显示,51%紧早晚各刷一次,科学刷牙的最佳次数和时间是“三、三、三”,就是每天刷三次牙、每次都在饭后3 min刷、每次刷牙3 min。因为饭后3 min正是口腔齿缝间细菌开始活动并对牙齿产生危害的时刻,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比较合适的刷牙的时间应该是起床后刷一次及睡觉前刷一次,因为大部分人中午由于上学或者工作几乎没有空闲刷牙,建议在午饭后用水漱口,而工薪阶层能做到的当然是午饭后也刷一次,每次刷三分钟,并能保证每个牙面都能清洁到,时间不多不少,保护牙齿最好。

(4)口腔保健产品的推广情况。

功效性牙膏、漱口水、美白牙贴、止痛含漱液、牙线等功能性口腔保健产品在永兴地区的使用率为0,刷牙虽然是维护口腔卫生的有效方法,但有报道单纯的刷牙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别是难以消除邻面菌斑。所以,应该加快口腔保健产品的应用推广,尤其是牙线的使用推广,使用牙线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大大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为此,美国衰老学专家迈克尔・罗伊森更指出,坚持每天使用牙线,能让你多活6.4年。

(5)口腔服务设施的利用。

调查发现,55.8%的当地居民因为牙疼而就医,仅有1%的是做定期检查,4.3%的接受预防性措施,这说明目前农村居民是被动就诊口腔科,未能充分利用口腔服务设施。郴州永兴地区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76.2%,媒体是传播健康信息的主渠道,应组织口腔专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科学引导大众的口腔健康行为。

2 讨论

2.1 原因

本次调查显示,郴州永兴当地居民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口腔保健缺乏积极态度,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大多数居民不能定期口腔检查,不能正确掌握刷牙时间和方法。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牙石、菌斑、通过问诊调查及统计学分析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口腔健康知识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相关知识一般较为肤浅,缺乏连贯性与针对性,有时还较片面,并缺乏实际的指导,对于口腔健康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够重视。第二农村地区相比城区医疗条件落后,受教育程度低下。因此,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牙龈出血、菌斑、龋病的患病率较高,而龋面充填构成比却较低。

2.2 对策

(1)发展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网。

(2)人力资源开发:用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各种口腔保健工作者、健康教育者,乡村医生;为各省及农村地区举办牙防专业人员培训试点班;编写各种教材,参考书等。

(3)利用墙壁板报和学校学报的形式在校园中宣传。

将口腔健康宣传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报中开辟专栏,可使居民在赶集以及学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

3 结论

这次调研结果显示儿童口腔疾病问题最大最常见的就是龋齿,其次就是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成人中最常见的口腔问题是牙周病,有必要对农村地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宣教,使他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并组织定期检查,对口腔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如果能普遍提高农村居民口腔健康意识,不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口腔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成年人群体中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红,姜广水.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口[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81-1183.

[2] 符方满.医学生口腔卫生保健与牙跟出血调查田[J].海南医学,2012,23(12):129-130.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篇4

【关键词】龋病、中老年人、龋均、患龋率;

龋病是造成人类牙痛和缺失的主要原因[1]。龋病的患病情况随年龄而变化,在人的一生中,乳牙、年轻的恒牙和中老年人易感龋病[2],进入中年后由于生理性牙龈退缩,致使牙颈部的牙根暴露在口腔中,牙根部没有坚硬的牙釉质覆盖,非常容易被腐蚀,另外,中老年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唾液的分泌,导致对龋易感性增加,形成了中老年根龋的发病峰期[3]。即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是龋病又一好发年龄段,现对上海金杨社区302名50~65岁居民的口腔保健现状及龋病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上海金杨社区50~65岁常住人口。

1.2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将家庭医生签约名单按照性别分别编号,由电脑产生随机数组,抽取居民302例,其中男151例, 女 151 例。

1.3样本含量 本次有效样本含量302。

1.4调查方法

1.4.1问卷调查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 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行为、口腔科就医行为等。经预试验,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76,重测信度为0.86,证实信效度较好。问卷由被调查者本人或者在护士的帮助下完成,当场填写,实时回收,超过两项内容空白视为无效问卷。本次共发放3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有效回收率94.4%。

1.4.2口腔专业检查 由口腔医师做口腔专业检查。

1.4.2.1龋齿诊断标准 冠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 或明显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使用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CPI)探针证实视诊所判断的咬合面、颊舌面、邻面的龋坏。根龋:根面暴露即釉牙骨质界暴露,CPI探针探及根面有软或皮革样韧性感觉的病损记为根龋。

1.4.2.2 检查方法 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的调查标准,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CPI探针和平光口镜进行检查。

1.5 质量控制 参与问卷调查的4名护士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参与临床工作3年以上,均有参加科研的经历,且经过统一培训。参与口腔检查的3名临床口腔医生均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且从事口腔临床工作3年以上者,经过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组统一培训。

1.6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缺失值以均值差补。

2 结 果

2.1口腔卫生知识与口腔保健行为

龋病的致病因素包括细菌、食物、宿主(牙齿)及时间“四要素”。当四种因素全部具备时,龋病就会发生。因此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可以有效降低龋齿发生。对金杨社区302位中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卫生知识调查(表1),发现只有18.2%)中老年人知道应该进行定期口腔检查,有37.7%的中老年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定期洗牙,但是1次/年的洗牙人数不足2%。多数中老年人不知道龋病的形成原因。

口腔健康行为对保持口腔健康起到重要影响。经调查问卷显示(表2),金杨社区中老年人74.5%都能保证2次/天的刷牙频率,他们大多(57.6%)采用横竖结合的刷牙方式,刷牙时间多(70.5%)不到2分钟。在口腔清洁工具的选择上,只有27.2%的人使用保健牙刷,大多数人(72.2%)使用的是一般性牙刷,随着口腔健康观念的普及,只有少数(31.1%)的中老年人会将牙刷使用到不能用了再更换,39.7%的中老年人能做到1-3月更换一次牙刷。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常常忽视定期的口腔检查,94.7%的中老年人从来不进行口腔检查,98.1%的中老年人从不定期洗牙,他们大多(98.7%)选择患有牙病后再就医。定期口腔检查对于预防老年人龋齿有重要意义,多数中老年人不会主动寻求洗牙或定期检查。由此可见,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在中老年人中并不普及。

2.2龋均和患龋率

金杨社区中老年人的龋均1.19,人均失牙数为2.11。采用Kruskal Wallis 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被调查者进行检验,其中女性龋均为1.25,男性为1.13,男女龋均无统计学意义;50-55岁中老年人龋均为1.10,56-60岁中老年人龋均为1.19,61-65岁组龋均为1.24,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小学学历中老年人龋均为1.37,初中组龋均为1.29,高中组龋均为1.34,大学及以上学历龋均为0.77,龋均在学历间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金杨社区50-65岁人群的患龋率是54.3%,龋补率为78.05%。其中女性患龋率为59.6%,男性患龋率为49.01%,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患龋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 论

3.1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健康行为普及效果不理想

随着上海公共健康知识的普及,中老年人正慢慢开始接受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但是由于对口腔卫生重视不足,导致依从性差,以及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原因,使得部分口腔健康行为的开展受到阻碍。被调查的多数中老年人能坚持每天刷牙,并且定期更换牙刷,但是刷牙次数并未达到要求的3次/天。超过九成的中老年人从来不进行定期的口腔检查,也不会定期洗牙,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应是:饭后3分钟内刷牙,顺着牙缝采取上下颤动式竖刷并轻轻旋转刷头,按序将每个牙齿刷到,时间每次3分钟,每天刷牙3次以上;牙刷选择为刷头小、毛细软、刷毛顶端椭园形的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可以提高牙齿的抗腐蚀能力,减少牙菌斑,从而起到防龋病和牙周病的作用。

3.2中老年人专业口腔健康行为欠缺

本研究显示,超过九成的中老年人从来不进行定期的口腔检查,也不会定期洗牙。洗牙不但是文明行为,也是一个健康的行为。龋病与牙菌斑关系密切,没有牙菌斑就不会产生龋齿。牙菌斑是一种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生物薄膜,是滋生细菌的源头,老年人容易吸入口腔内的细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4~6]。牙菌斑是无法通过日常的刷牙来彻底清除的,而洗牙不但可以彻底清除牙菌斑就、结石,而且通过洗牙还可以发现平时不易觉察的牙齿疾病,如龋齿、牙周病等,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在上海洗牙虽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仍未改变社区中老年人的行为,可能与知识普及及医疗资源限制有关,社区口腔医务人员仍以被动的口腔疾病治疗为主要工作模式。对此,我们要提高对中老年口腔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建议将口腔检查纳入中老年人全身体检的常规内容进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独立的口腔洁牙与体检诊室,形成教育指导、预约、洁牙及口腔体检一站式服务。改变社区口腔医生被动治疗牙病的模式,真正实施龋齿的事后治疗向事前预防转变,顺应医疗模式改革,将“关口前移”。

3.3中老年人口腔保健需引起重视

在302例受检中,164人患龋,龋均1.19,患龋率为54.3%,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的两组人群相比(35~44岁中年人龋病患病率为88.1%,龋均4.5;65~74岁老年人龋病患病率为98.4%,龋均14.7),金杨地区的中老年人龋病情况相对较好,但仍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的口腔保健内容多局限于儿童、青少年阶段,尚未顾及到普遍人群,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体系尚不健全。社区口腔保健应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工作中的一部分,口腔医生也应成为负责全民整个健康保健的专业人员的一部分。将中老年人龋齿防治纳入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项目之中,如将50岁以上人群的龋齿检查参照现行的35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检查一样,形成常规监测机制,进一步完善口腔保健服务体系,将会收获更大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芮昕,冯希平.含尿素酶基因的重组变链菌JH1140变链素对变链菌UA159的抑制作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0,19(3):281-284.

[2]魏静,徐斌.老年人牙根面龋治疗的临床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5,3(1):54-55.

[3] 王妍.老年人牙病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55.

[4] lm sand M, Janssens JP, Auckenthaler R, et al. Bronchopneumonia and oral health in hospitalized older patients. A pilot study [J] . Gerodontology.2002, 19( 2 ): 66- 72.

[5] Langmore SE, Terpenning MS, Schork A, Yinmiao C. Predictors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how important is dysphagia ? [J] Dysphagia. 1998, 13(2):69–81.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篇5

【关键词】口腔保健;宣教;有效交流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87-02

口腔科门诊牙齿保健规划

1 背景

作为社区医院口腔科门诊医师,从医廿余年来,每日就诊的口腔疾病患者络绎不绝,所谓“几十年如一日”一点也不夸张。而近些年来,随着专业技术提高,治疗范围的拓展,仅笔者本人于门诊预约病人时间已达两周以上。面对这种现实,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医师不得不思考,何以有如此多的牙病患者?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1]结果显示,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为88.1%;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32.7%;65岁~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65岁~74岁老年人根龋患病率为63.6%。该调查将口腔内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及无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不超过3毫米的状况定义为牙周健康。调查显示,全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为14.5%,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牙周健康者不足两成。

面对这种现状,有关专家指出[2]“专业医生有责任为病患和群众提供充分的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解除他们对专业治疗的恐惧情绪,让他们明白,加强对口腔疾病预防以及初期治疗的重视是为了减少治疗的成本。”并强调在全社会普及宣传“预防+治疗+有效交流”这一现代口腔保健新理念,依此来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

2 目的

普及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流,减少牙病患者就诊时疾患程度,倡导保健性口腔检查,提高社区口腔健康水平。

3方法步骤

作为基层医院的口腔科门诊,日常接触最多的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该类疾病患者一般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均较明显后才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心情急切、要求即刻止痛和尽快痊愈的期望值特别高,而牙齿疾患的处理是慢工细活,并须有抗炎消肿止痛以及防范合并症、并发症等操作规范的客观要求。所以,如何防范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发生?进而言如何保持牙齿健康?或讲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牙齿保健?这不单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亦应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生活常识。

3.1 牙齿保健的重点环节

3.1.1 良好漱口习惯

在口腔科门诊工作中,当对患者提及漱口时,他们经常提出“一天应漱口几次?”、“用什么漱口?”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饭后温水漱口”是既能达到牙齿保健的目的又简便易行的办法。

饭后漱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漱口水的温度也是有讲究的,倘若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牙齿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还会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从而发生牙病,缩短牙齿的寿命。尤其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病人,冷或的热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而温水则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

3.1.2 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牙齿及牙周组织菌斑和软垢,可起到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作用。因此,提倡不损伤牙齿及牙周组织的竖刷法。刷上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上颌后牙上,使刷毛与牙齿呈45度,然后转动刷头,由上向下刷,各部位重复刷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刷下颌后牙时,将牙刷置于下颌后牙上,刷毛与牙齿仍呈45度角,转动刷头,由下向上刷,各部位重复10次左右,里外面刷法相同。上、下颌前牙唇面刷法与后牙方法相同。刷上前牙腭面和下前牙舌面时,可将剧头坚立,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刷上下牙咬合面时,将牙刷置于牙齿咬合面上,稍用力以水平方向来回刷。

在坚持饭后漱口的基础上,刷牙的时间每天应做到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需3~5分钟才能将牙齿的各个部位刷到。

晚上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它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的钙盐沉积形成菌斑及牙石,日久便会使牙齿发生龋齿及牙周病。

3.1.3 牙刷的选择

牙刷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用品,但在选择牙刷方面一般人们不是十分讲究。那么,怎样选择有利于牙齿健康的牙刷?据口腔科专家建议[3]: 牙刷刷头有大小及形状之分,通常普通刷头因为刷头面积相对大些,可充分和牙面接触,比较适合刷前门牙等靠前的牙齿及后牙的咬合面。而有的牙刷备有一个超小刷头的牙刷,是因为口腔靠后一些的牙齿(如智齿),位置比较隐蔽,不易刷到,而小头牙刷能在口腔内灵活转动,可刷到每一个牙面以及缝隙,特别是靠后的牙齿用小刷头清洁效果更好。

不同年龄组,在选牙刷上也是有讲究的。家庭中孩子的牙刷选择(特别是幼儿)有它的特殊性,绝不能使用与大人完全一样的牙刷;学龄前儿童选择刷头小、刷毛软、刷柄短的小牙刷;孩子大些时则选择刷头大些的儿童牙刷,为吸引孩子爱刷牙,常常会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为家里老人选牙刷时,要注意避免过大过宽的刷头,以免加重老年性的牙齿磨损及牙周退缩,刷柄要便于手握持;患有牙周病的老人还配备上与牙缝匹配的小型间隙刷,它可是一种专门用来清洁较大牙缝的特殊牙刷。

不论刷头大小,牙刷的刷毛要柔软。柔软的刷毛一般弹性比较好,可更好地清除牙与牙之间、牙龈沟内等隐蔽处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而且不会让牙龈受损。

另外,及时更换牙刷也是保持牙齿健康、防治口腔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牙刷?专家对此意见不一,通常认为1到3个月。据我们以往临床宣教和调查的情况,有条件的家庭最好1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并建议一个牙刷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

3.1.4 牙结石的危害

牙结石是一种附着在牙面和龈缘上或龈缘下的一种石状物。通常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在细菌作用下,钙磷沉积而形成包括口腔脱落上皮、细菌、唾液中的粘液素和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其次是磷酸镁和碳酸钙,有机物占少部分。这种钙磷沉积是缓慢的,如果经常刷牙可随时去除,否则会越积越多、越厚。另外,某种原因造成一侧咀嚼习惯者,其不用的一侧牙齿失去了食物的摩擦作用,可沉积较多的牙结石。

牙结石形成后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机体对牙石刺激反应性和修复能力,有的病人表现为牙石的压迫致牙龈萎缩;而另一些则表现为牙龈受刺激后炎必增生,严重的则表现为牙周组织的破坏而发生牙周病,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改变。

3.1.5 定期进行正规口腔检查

据调查显示[4],美国60%以上的人每年至少进行2次口腔健康检查与清洁。而在中国,60%以上的百姓从未看过牙医,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

龋病和牙周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最主要病因。怎样防止龋病(蛀牙)和牙周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防治牙周病的有效手段。

另外,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牙结石尤其是牙龈下结石又是造成牙槽骨吸收的罪魁祸首。而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能有效维护和保持牙周组织健康。

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经济现状,一般建议每人半年或者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这是拥有一副健康牙齿的基本保障。

3.2 门诊牙防措施

各级各类医院或门诊不仅是医疗服务的窗口,更应是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的最佳舞台。在提高我国口腔健康水平的目标和意义方面,口腔科门诊进行牙病预防、牙齿保健的讲解和宣传,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3.2.1 宣教

除临床医护人员在接诊中对每一位患者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牙齿医疗和保健性指导外,可在诊室内外布置形象、简洁、明快的宣传图片和文字说明,并且注意周期性(一般3到5个月)更换宣传栏,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应。

3.2.2 回访

通常对于曾经就诊的患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回访或家访,不但能了解宣教的效果,往往因此而带来更广泛的社会效应。多年来,我们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和不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不但增加了门诊就诊人员的数量和范围,而且在牙齿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上也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效果。

3.2.3 个体化牙防措施

对于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经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对此都会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而定期或不定期电话回访恰恰又是“个体化”医疗宣传的有效手段。

4 总述

我国口腔健康水平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断提高全民素质、让更多的人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这不仅是国家现在和未来在口腔卫生保健事业上的目标和追求[5],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殷切期望,更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口腔科医师如何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转化为行动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该规划即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答。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齐小秋主编 2008年06月26日出版。

[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人虫牙比孩子多》来源“食品药品安全网”之《老人天地》2008年09月26日;作者:靖九江;责编:文慧。

[3] http:///zhuanjiaguandian/hefeichengjing_16196

[4] 《中国电子商务报》,10/11 2007,p131。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篇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市三乡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

1.2 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由一人使用平面口镜和5号探针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登记,龋病诊断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最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本次调查儿童491人,患病率80.24%,龋均4.40,充填率几乎为0,刷牙及漱口习惯不良。主要情况见下表

表 1   患龋率和充填率

表 2   刷牙和漱口习惯

3 讨论

3.1 从结果分析看,我市农村学龄前儿童龋病普遍,远高于农村乳牙58.48%的患病率[1],与5-6岁儿童90%无龋的目标差距很大 [2],且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6岁的儿童明显高于3-4岁的儿童,与李向东[3]等人的调查分析结果一致,符合儿童牙病发展规律。

3.2  农村儿童龋病高发及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

3.2.1  龋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通常乳牙患龋率高于恒牙[4],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在三岁后患病率上升较快,至5-6岁乳牙患病率达到高峰;乳牙较恒牙易患龋与乳牙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极其环境等因素有关[5]。

3.2.2 有研究表明, 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与龋病密切相关【6】,所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细、松软、甘甜的食物及各种含糖饮料成了家庭和孩子们唾手可得的食物,此类食物易导致儿童偏食,进食蔬菜等含纤维素类的食物减少,牙齿的自洁作用降低,加上儿童家长没有很好的帮助和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及漱口的习惯,尤其没有晚上刷牙的习惯,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3.2.3  由于龋齿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宜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上幼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比较忽视,保健意识不强,认为乳牙坏了不要紧,它迟早要换,没有必要充填,再加上由于龋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一旦一颗牙齿龋患又不及时充填就会对口内其它牙齿造成危害,致使农村儿童牙病举高不下。

3.2.4  儿童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治疗中易产生紧张和恐惧,不接受治疗或拒绝治疗、治疗次数多、家长对治疗费用的承受力低等都对农村儿童龋病治疗率底有很大的影响。

4 预防对策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0-0060-03

Exploration of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rural area

WU Bingde, CAO Chunhua

(Zhuang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ropriat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Methods: Wit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2 villages were selected as an experiment group and 2 villages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320 middle-aged people each.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mbining with the pilot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the model of th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village committee coordin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linkage were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2 years, the awareness of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oral health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increased from 41.25% to 76.18%, and its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ora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居民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距离《指南》推荐的标准仍存在巨大差距[1],口腔疾病的主要对策是预防和控制,而不是治疗[2]。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以改善居民的口腔保健态度和行为,从而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3]。本研究结合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对农村中年人群采取专业机构联动、村委协同、居民互动的模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效果评价,以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模式。

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在庄行镇9个村委会中随机抽取潘垫村和新华村为试验组,芦泾村和杨楼村为对照组。对符合条件的35~59岁户籍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列表排序,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在每个村抽取男性80名,女性80名,4个村共640名,其中试验组320名,对照组320名。

调查方法

以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普查问卷为基础,结合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委托奉贤区牙病防治所组建专业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入户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

干预措施

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即通过乡村医生和村委干部每年发放2次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在村卫生室张贴画报。试验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2名全科医师接受区牙病防治所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和考核,从2011年3月起,该2名全科医师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分别担任试验组所在2个村居民的家庭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公开健康咨询电话,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名家庭医生联合村委会干部根据试验对象居住地域、工作关系、邻里关系等因素,以每20名一组组成活动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遴选一名身体健康、初中以上学历、有一定威望的人员作为组长,然后统一接受区牙病防治所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周病和龋齿的病因与防治、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等,经考试合格颁发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志愿者证书;每季度,由村委会干部会同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开展1次活动,相互学习交流口腔卫生知识和口腔健康状况或开展口腔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家庭医生进行现场指导。两组均干预2年。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电脑,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结果

基本情况

在干预后的调查中,试验组应答319名,失访1名(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对照组应答315名,失访5名,其中男性3名(2名外迁、1名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入院),女性2名(外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失访率分别为0.31%和1.56%。

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从表1可见,干预前后试验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7,P0.05);干预后,试验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5,P

口腔健康保健态度

干预后,试验组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的人数从67.19%增加至89.34%,认为一般性或不重要的都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口腔健康重要性持正确态度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

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干预后,试验组每天刷牙2次以上、横竖结合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选用软毛保健牙刷和饭后经常漱口的口腔健康保健行为都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口腔健康保健行为大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3,P

讨论

干预后,试验组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为76.18%,而对照组仅为47.62%(P

口腔健康科普知识篇8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问题日益显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到老年期达到高峰期。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结果[2],全中国65—74岁的老年人患龋率是98.4%,龋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龋患病率是63.6%,龋均是2.74,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是68.0%,附着丧失达4mm检出率是71.3%,牙周袋检出率是52.2%,牙齿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数是20.97,义齿修复率是42.6%,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30/10万,口腔黏膜异常的检出率是7965/10万,中国的老人患龋率有上升的趋势,口腔的健康状况差,牙齿缺失的状况较普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变少,对口腔卫生清洁不重视,记忆力退化,行动缓慢,动作准确性相对较差,难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两个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这一责任由本科生承担。通过对口腔行为习惯的改变研究,有学者发现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的常识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常识的不断积累,当它们增长到一定的量时,健康行为才会逐渐形成[5]。如果想要改变老人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卫生习惯,适应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终提高老年人自己的护理能力。首先我们就要通过专项教育,让老人能够认识到,不正确的口腔行为会引起龋齿、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时还会危害老人身体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起肾、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对老人进行口腔的保健知识指导和教育,以增加他们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终形成其自己护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是提高和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面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传授口腔的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建立正确口腔保健的观念,最后养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可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坚决破除“人老掉牙”旧观念,树立起“牙龄可与年龄同在”的新观念。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众所周知,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龋病、牙周病的症状及其预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卫生,形成饭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饭后刷牙,睡前不再进食,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选择;摒弃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导致的牙体损伤,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齿敏感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了解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坚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类食品,少吃糖类,老人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锡和锶等以及多酚类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内的变型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当发觉口腔有肿瘤或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时作义齿,知道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齿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重做或修改;应鼓励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专业检查,如果发现了口腔的疾病,就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对他们的陪护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按时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齿,可以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并且预防龋齿、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或文字资料及多媒体的形式。

(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一种较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欲给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丰富知识才能解疑释惑,说理深刻,进行有说服力的知识灌输。同时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娴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力求将口腔保健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老年人。(2)文字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等,同时内容不宜过多,重要的内容应放在前面,使用简单通俗的词语,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经常会导致老人无法接受或错误理解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果其依从性会下降,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医学的英文缩写,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词汇代替,就必须解释它的含义,尽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话表达一个主要意思。重点内容可用条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同时可辅以图片。(3)多媒体。多媒体利用动画演示、图片和文字解说,集合了教、视、听、学于一体,使得医学专业知识由枯燥变生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帮助老人促进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资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进行健康的教育,将老人对口腔的卫生知识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索取,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多媒体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同时可化解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减轻进行健康教育人员的负担。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识,可以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又可增强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对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识,加强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区也可针对老人的空闲时间和比较大众的问题,及时开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动,去除旧的错的观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识,按时进行口腔健康专业检查,立争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建立家庭健康干预,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巡医队,鼓励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慧,郑衍亮,徐霞.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50-2.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济功,吴血林,王军荣.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8):546-7.

[4]RowanSD,DiBurroM,WestbrookS,etal.PrevalenceofHPVassociatedoropharyngealcanceramongsouthTexans[J].TexDentJ,2014,131(5):376-381.

[5]傅兆红.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25-6.

[6]杨宁,胡明,王曦晞,汪小彤,刘卫红.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及菌斑指数的检测[J].口腔医学,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13,34(12):1833-4.

[8]邱百灵,常金兰,何涛,贺艳焱,李昕,吉宁,孙丽丽,韩南银.新型亚锡-氟化钠牙膏和交叉刷毛牙刷减轻牙龈炎和清除牙菌斑效果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821-4.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范文 下一篇:文化传媒和文化传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