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17:21:58

雨露计划

雨露计划范文第1篇

一、对当前及“十二五”期间农民工培训工作形势的基本看法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只要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那么“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必然存在,而且数量也仍会比较多。因此开展农民工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2、随着我国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的不断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80后、90后年轻农民工的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意愿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前农民工的有事做、有饭吃、有钱拿的思想,而是想要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溶入城市。因此,今后的农民工培训要不断适应和满足新形势、新要求,必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3、今后农民工培训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方面:一是政府的重视度要加大,投入的力度要加大。二是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质量。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造公平竞争的培训市场。四是转变政府的职能,从当前的主导作用转变为引导作用。五是加强培训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成效。

二、“两后生”培训的相关情况

1、经调查统计,我县每年“两后生”的人数为1530人左右,其中属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人数约为300人,占总数的19.6%。愿意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两后生”为236人,占贫困家庭“两后生”的78.6%。愿意接受中、短期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两后生”为57人,占贫困家庭“两后生”的19%。

2、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两后生”建议全额补贴其每年在校学习期间的学杂费,让学生只要负担自身的生活费用。补贴的方式可以采取以培训券、培训卡的形式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或由各级扶贫部门统一发放到学校。对愿意接受中、短期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两后生”建议补助标准按培训期限计算,每人每月应至少500元,培训时间最好在3个月以上,补贴方式采取由各级扶贫部门与培训机构统一核算。

3、对此项工作的打算及建议:一是考上大学但没钱去读书的贫困家庭子女可以适当进行扶持,比如每年扶助3000-5000元,让这些学生可以顺利地上大学。这样的效果应该比目前的培训效果更好。二是对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免除一切学杂费,减轻家庭负担,这样也可以调动积极性。三是对每年的“两后生”集中开展培训,让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可以掌握一技之长,不再盲目地到外面打工。四是把中职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延长义务教育的时间,这样可以真正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三、“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情况

1、对当前东南沿海出现的“民工荒”问题,我们的看法是:从总体上看,民工的总量比以前不是减少了,而是有所增加,所以民工的总量应该是不会缺少。出现“民工荒”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结构性的、季节性的原因,也有用工单位待遇低的原因,造成有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出现用工荒。但是,也有农民工找不到事做,在外面失业。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的跟踪调查,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采取定向、定单培训的方式和岗前技能培训的方式,企业需要什么技术的工人,我们就开设相应专业的培训班。

2、“十一五”期间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运行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发挥的作用:承担了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的职能,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培训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运行基本情况:大部分的示范基地运行状况较好,招生、教学、推荐就业方面比较规范,群众的满意度较高。

存在的问题:重招生轻推荐就业比较突出,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培训收费相对高。

3、现行培训方式与扶贫资金到户可以采取给培训的学员发放培训券、培训卡等形式实行对接。

4、新形势下改进和提高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切实提高培训的补助标准。二是灵活采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成效;三是对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在校参加中职教育的学杂费实行全额补贴,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

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的相关性的情况。

1、我县这几种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村的留守劳动力和农村的种养大户;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农业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培训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和分散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存在的问题:资金的投入总体上不多,上级每年下达我县农村留守劳动力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的资金只有5-6万元,约占财政扶贫资金0.26%,引导性培训和村干部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上级一直没有安排专项资金,我县也就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雨露计划范文第2篇

寿县根据新形势下贫困户脱贫途径及市场变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将实施“雨露计划”作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强化领导,规范运作,取得显著成效。三年多来,改革试点共资助贫困学生10092名,超过省下达任务617名;转移培训任务完成培训5496人,安置就业4863人,转移率达88.5%;教育资助大学本科学生1636名,超过省下达任务336名;安排13家县直培训成员单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已开展培训568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干部、农民54501人次。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带动一片”的目标,万余户贫困家庭受益,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构建大课堂

寿县通过优选学校建平台、静心组织重引导、整合资源建网络、规范管理把“六关”和阳光操作建台账,构建了科学的大课堂,保证了雨露计划的顺利实施。

该县本着“覆盖基层、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考核认定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培训质量高的公、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被选定参与培训的学校,每年度按照培训人数、培训成绩(结业率、考核取得的专业等级率)、就业率等,一年一评定,优胜劣汰。

为了体现精心组织重引导,寿县成立了实施“雨露计划”领导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各有关单位为成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短信、张贴海报、过街横幅、印发宣传单、报纸等大众传媒和农委的农业短信平台发送手机短信消息等方式,强势宣传劳动力培训的优惠政策和致富典型,培训信息,深入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就一技之长。

在整合资源建网络方面,寿县结合建档立卡,严格按照“五个步骤、四关审核、三榜公示、四级建档”的操作程序,摸清生源底数。同时,县扶贫办与县教育局联合建立本县在校中、高职学生和“两后生”台帐,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生源网络。大力开展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使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一人掌握1-2项农业致富技能。同时建立“县工业园区(乡镇聚集区)+职业教育+企业订单”发展模式,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全面提升。

寿县为了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规定的操作办法,严把“六关”。

一是申报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学生填写统一印制的《安徽省“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补助申请表》,然后凭身份证、户口本、一卡通存折本、学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到乡镇、村、就读学校初审。

二是初审关。乡镇、村、就读学校对学生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在《申请表》上加盖公章,然后由乡镇汇总,统一报县扶贫办复审。

三是复审关。县扶贫办对申请对象进行原件复审,重点审核申请对象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子女所受教育是否符合补助条件、学籍证明是否真实有效等。

四是公示关。县扶贫办通过政府信息网、扶贫开发网以及学生家庭所在乡村公示栏对学员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以上,公示内容包括学生家庭状况、就学情况、补助标准、举报电话等。

五是发放关。公示结束后,无异议的学生直接列为补助对象,对有异议的学生进行复核,合格后方可定为补助对象。补助对象确定后由县扶贫办、财政局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盖章。最后,通过财政部门的种粮补贴系统,直接发到贫困学生家庭。

六是抽查回访关。寿县建立健全了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档案,并由专人管理,随查随调。补助资金打卡发放后,县扶贫办会同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对领取资金补助对象进行电话抽查回访,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到位。

寿县“雨露计划”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确保科学操作,阳光操作。培训基地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对培训项目、补助标准以及培训就业的方向和掌握的技能进行公开承诺,对享受补助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培训一律免收培训费,培训转移就业后由培训基地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按程序报账。寿县“雨露计划”工作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根据上报的台帐,电话联系抽查上报就业人数的30%以上。

此外,寿县强化培训档案管理,学员入学有登记表,项目审报有审批表,学生结业有成绩册,有完备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台帐》等,做到专人管理、专柜贮藏。同时及时做好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打造大品牌

寿县作为全国“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县,通过立足市场,分类培训;定单培训,提高就业率;持证转移,提高待遇;诚信培训,打造品牌四个方面来确保品牌的打造。

寿县的“雨露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设专业,按照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编印专业教材,因材施教,增强学员的职场竞争能力。开展了家政服务、家庭手工业、技术工种、特色产业、创业辅导等方面的培训。经过实践,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三统一”(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证书发放)、“四自主”(定点机构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就业)的常规化轨道。

寿县还本着“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个个有用”的培训理念,培训学校和基地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市场为导向,抓好“订单式”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确定培训时间,认真编排课程,确保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安丰职业中专学校与富士港制衣、上海盛顺、精展制衣、江苏海安制衣、桑普制衣、浙江三弘集团、常州远东实业、金洋制衣等100多家县内外著名企业签订合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学校就组织培训什么专业,先后开展了计算机、缝纫、电子、数控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采取“对口接单”、“自由点单”和“定向订单录取”形式开展培训,仅服装设计、缝纫裁剪、服装熨烫、缝纫机工专业就转移培训 4000余人。

三年多来,寿县共转移培训学生5496名,通过考核,取得《结业证》、《上岗资格证》的达100%,持证转移4863人。持证转移学员被企业优先录用,能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

寿县明确“诚信培训,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培植了2所省级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20多个培训机构,强化了焊工、钳工、机电、电子、电脑、服装设计、缝纫裁剪、驾驶等热门专业,打造出“寿县裁缝”等优秀劳务品牌。

夯实大平台

为了搭好“雨露计划”的平台,寿县主要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跟踪服务,积极维权。企业对口提供岗位、安排上岗后,学校跟踪服务,安排带队老师在学员就业企业陪同一个月,监督企业履行合同,安排住宿、生活及工资待遇情况,并建立长期回访制度。在外出人员集中地上海、常州、苏州、无锡等地设立工作站,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使企业省心、家长放心,学员舒心。

二是加强协调,健全运作机制。寿县在实施“雨露计划”过程中,在行政村(社区)设立“雨露计划”工作联系点(站)。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工作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调控、扶贫部门牵头、县直相关部门参与、各乡镇村协作的 “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合力攻坚、各记其功”的运行机制。

三是健全机构,加强监管。寿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了县乡校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三级工作联席制度,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扶贫培训监管工作机制。

结出大成果

“雨露计划”在寿县的实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增加了农民收入,创造了劳务品牌,使得贫困家庭学员能够安心上学。

同时,“雨露计划”让贫困农民参训意识空前高涨。据统计,2005年至2013年底,寿县共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524人,转移就业18635人,就业人员平均每人每年收入1.4万元,每年可为全县创造劳务收入2.87亿元。此外,参训学员成功就业后,还可带动亲友参加培训或外出就业,使“雨露计划”工作成为寿县农民致富的强大动力。

雨露计划范文第3篇

全省唯一的试点县

据统计,兴国县有农业人口64.6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9.76万人,在外务工17.3万人,目前仍有暂未转移的富余劳力7.74万人。因此,转移农村富余劳力成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的关键和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今年,兴国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江西省唯一一个“雨露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试点县,实现了从学生申报,到村、乡、县三级审核全部网上操作,进一步提高了“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这不仅意味着当地正在建立专项财政扶贫资金精准扶贫到户机制,也为下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雨露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奠定了基础。

2012年,兴国共收到两批次上级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补助指标,第一批2297名,补助资金344.55万元,已全部拨付到补助对象一卡通账户上;截至2013年底,上级下达第二批补助指标1300人,补助资金195万元,已完成50%的资金拨付。

2013年,兴国县收到的“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试点指标数为1382名,培训资金106.02万元,其中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补助指标为165名,共计33万元,获得劳动技能证书的补助指标1217名,共计73.02万元,已全部补助到申报人一卡通账户上。

自“雨露计划”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兴国县按照省、市两级扶贫办领导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在工作中坚持边试点、边探索、边总结、边规范的原则,稳步推进,逐步深化。

“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任务下达之后,县扶贫办成立了县“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扶贫办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负责试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并制定了全面细致的工作方案,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同时,要求各乡镇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业人员具体抓的原则,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做事。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全县联动的紧迫工作

兴国县的“雨露计划”工作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前两年,县扶贫办在实施“雨露计划”中发现,尽管有财政资金补助(在开展短期培训工作中,学员的食宿、学杂费用全免;在进行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养时,免去全部学费,并享受国家助学补助),但还是有很多农户不理解,情愿不去培训而直接去打工,部分农民子女不去读政府免费的学校,反而热衷于社会上的高价学校。

通过对10个乡镇20个重点村的部分贫困群众、移民户、产业大户及群众代表的实地走访,扶贫办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全县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和村民缺乏进取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的。由于村民长期生活劳作在农村,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意识不强,大多抱着“政府要我培训”,而不是“我要培训”的消极思想。特别是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的认识,对一些较艰苦、市场需求量大的岗位不感兴趣,不能适应如今转移就业的需要。

为此,县扶贫办召开了一次高规格的“雨露计划”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各乡镇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要将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编印在宣传单上,重点介绍补助对象和标准、补助资金的申请程序以及县、乡具体的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的联系方式,借此让更多的贫困家庭能够了解“雨露计划”的相关政策,掌握补助资金的申报程序。兴国县扶贫办还在县电视台开辟了专门的栏目,播放试点工作政策知识,提高广大贫困群众对试点工作的知晓率。

兴国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县扶贫办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要求全体“三送”干部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与群众见面,宣传讲解政策,解答群众疑问,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补助。

为了确保“雨露计划”试点任务的完成,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县扶贫办明确了“户申请、校证明、村公示、乡审核、县审定”的操作程序。凡提出申请的贫困户,需统一填写《江西省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补助资金申请表》,加盖所属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公章,并附上子女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报送至各乡镇扶贫办,由各乡镇扶贫办对照补助条件进行补助资格初审,重点确认是否属于贫困农户、申请子女的学籍是否属实等。工作过程坚持公开公正,阳光操作,认真组织申报,并将初审合格的名单交至县扶贫办审定。

在确认补助对象时,兴国县坚持“三不准、三不纳入、三调查”原则。“三不准”即不准暗箱操作,必须张榜公布;不准优亲厚友,必须公开透明;不准平均分配,必须照章办事。“三不纳入”即家庭居住条件较好、具有隐性收入的不纳入;没有经过乡镇、村集体研究及张榜公示的不纳入;中途辍学和顶岗实习阶段的不纳入。“三调查”即对有分歧的进行调查,对有疑问的进行调查,对有举报的进行调查。审核确认后,通过政府网等媒介在全县范围内公示,同时在其所属乡镇、行政村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经公示、复核程序后,再确认最终符合要求的补助对象名单。

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虽然兴国县的“雨露计划”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少部分乡镇、村对个别补助名单审核不严格,名单公示后接到了举报电话,工作人员又得重新进行调查核实,并向举报人进行解释说明,加大了乡镇、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另外,为确保补助对象的公开透明,设置的操作程序较为复杂,但同时也人为延长了工作时限,补助金额在短时间内无法打入贫困农户一卡通账号内,工作人员也无法向贫困群众承诺补助资金到位的具体时间,少部分群众有怨言。

对此,兴国县总结认为,为了实现“雨露计划”试点工作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规范、效果更加明显的目标,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首先,规范工作程序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基本,而这当中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原则。就是资助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正规职业学历教育时,必须引导和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知识技能,切实提高他们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能力。

二是补助到户原则。要严格审核补助对象的条件,确保补贴资金瞄准对象,严格将补助资金发放到农户一卡通账户上。

三是应补尽补原则。在试点工作中,要不定指标,不设上限,凡经过核定符合补贴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要按规定给予补助,尽最大可能扩大受益面,实现应补尽补。

四是公开透明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客观公正地认定补贴对象的基础上,公开试点的政策、措施及各阶段工作情况,把每一步工作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其次,准确把握住工作重点是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要摸清底数。前期工作主要是深入各乡村组认真排查,摸清对象,为试点各阶段工作的顺利运行和补助对象的确定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

二要按照规定程序操作,认真确定补贴对象。严格按照要求,把补助对象限定在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高职一、二、三年级、中职一、二年级)和一年以上技能培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除外)的贫困家庭子女这一范围之内。在补贴对象确定之后,把补助资金直接打入补助对象的一卡通账户。今年兴国县推行的“雨露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试点就是一次很好的创新,从学生申报、县乡村审核到最终确认补助对象等一系列工作都可以在这套系统内操作完成,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各级扶贫办的“雨露计划”试点工作人员和帮扶学员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便捷的管理手段。

雨露计划范文第4篇

一、总体工作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雨露计划”中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已完成50人,培训专业为旅游服务;中高级技工培训正在积极准备,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全县17个重点村和5个重点移民村,每村5人,争取总数突破1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已举办1期,培训农民120余人。

二、工作亮点和主要做法

根据扶贫开发总体要求和我县常委会意见,我办决定将中、高级技工培训当作今年扶贫工作的亮点来抓,把贫困村和移民村中初、高中毕业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继续读书的学生,动员组织进入相关职业院校就读,使其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以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方的目的和效果。通过前段时间大量工作,目前各重点扶贫和移民村正在具体落实。主要做法:一是提高重认识,加强领导。从县办到村,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把“雨露计划”当作扶贫工作的一件大事来认识,来抓落实。二是扩大宣传,加强推介。从年初开始,我们就将科技中专和深圳技师学院等院校情况,专业设置、就业方向和优惠政策等向下宣传,与科技中专同志一道到村做工作,张贴扶贫招生信息,上门与符合条件的学生家长交流,尽量扩大社会知晓度。三是加大措施,兑现奖励。县办今年出台较为过硬的年终考评办法,将“雨露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当作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使各重点村压力增大,工作力度加强。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及落实措施

雨露计划范文第5篇

1、2011年,上级下达我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数1031名,培训资金76.7万元,设服装加工、电脑、模具等8个专业,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实际完成培训人数1365人,其中职校培训人数945人,拨付培训资金52万元,日升学校培训人数420人,拨付培训资金24.7万元。

2、2012年,上级下达我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数1504名,培训资金93.22万元,设实用技术、水泥工艺、计算机、模具、平车等9个专业,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实际培训1604人,其中职校培训人数1171人,拨付资金32.72万元;日升学校培训人数190人,拨付资金11.9万元;中职教育培训243人,拨付资金48.6万元。2012年“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补助580人,下达资金116万元,已全部拨付到补助对象一卡通上。

二、资金拨付程序

在培训资金使用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关于“雨露计划”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文件执行,根据批准的培训计划项目、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和达到的培训效果验收合格后,培训资金直接拨付到所承担培训基地的财务帐上,完成培训一期,拨付一期。同时我们还汇同县财政、审计、纪检部门不定期对培训基地进行抽检、督查、审核、采取对培训内容,对培训人数,对培训天数,三对相符,再由委培机构开具正式发票,附培训授课内容、人数、天数到我办审核报帐,经县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及时拨付培训资金。

两年中,通过加大对“雨露计划”补助资金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对自身的管理,在对两个培训基地的检查中未出现截留、挪用、挤占、贪污、违规、违纪和与“雨露计划”不相符的培训内容资金现象,促进了我县“雨露计划”资金管理的完善和培训项目的实施。保证了“雨露计划”培训资金的正常运行,做到了专款专用、专项专用。

三、存在的问题

雨露计划范文第6篇

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

李清友,这位身家数亿的慈善家,出生于陕西一个普通农家。因为贫困,他14岁被迫外出打工。怀着改变命运的雄心,他从一般的职员做到国际知名企业的董事长。2006年,34岁的李清友在北京创办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时,他已拥有了香港天福国际集团、马来西亚能源火炬股份有限公司、泰国能源贸易股份公司、新加坡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董事长头衔,经营着跨国投资、石油化工、土地开发、酒店服务等业务,经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善心,李清友每当看到那些生活中承受着灾难、困难的人群,心里总是充满不安。“带着向社会报恩,向友人报恩的初衷,结交国内外锐意进取之士共创美好未来。”这是李清友给公司全体员工的致辞。不仅李清友对慈善亲力亲为,他还以身作则,引领员工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报恩,不仅是李清友办企业的宗旨,也是他为人的宗旨,对他来讲,报国,报恩,慈善事业,都是一致的。

正如当李清友向家乡援助的救灾物资运抵宁强后所说:“家乡的水养育了我,现在家乡有了灾,乡亲们有了难,我理所应当尽一点心意。”

2008年,是李清友捐赠爆发的一年。

2008年3月,李清友为部级贫困县陕西宁强捐赠了3960万元的医疗设备,改善了贫困山区群众的医疗条件;同时还为宁强县修筑了一条17公里的村镇公路。

汶川大地震后,李清友先后向四川地震灾区和陕西地震灾区捐赠了总价值260万元的现金及帐篷、方便面、医疗设备等物品。

2008年7月25日,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会昌县的要求,为贫困革命老区会昌捐赠了医疗救护车15辆;各类医疗检测分析仪器116台(套);各类医疗工作站74台(套),总价值4138万元。

2008年9月27日,为湖南汉寿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1080万元的医疗设备。

2008年10月28日,为江西省全南县和石城县共捐赠了价值5168.6万元的医疗设备。

截止2008年12月28日,李清友已捐赠了价值16070.92万元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援抗震救灾、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事业。

在2008年3月26日启动的“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中泰华威作为发起企业,承诺在未来5年捐资5.1亿元人民币,利用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培训系统,为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此外,中泰华威安排6000万元,对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六省招收3万名左右农民工,为每个农民工资助2000元费用参加技能培训。作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的“雨露计划”,已累计转移就业经过培训的贫困地区劳动力300多万人,带动1000多万贫困人口告别贫困。

李清友还计划成立慈善基金会,结合公司自身优势,将基金所得,以及国外友人的捐赠用于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以回报祖国的养育之恩。

“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

如果说慈善活动使李清友的爱心得到释放,那么携手雨露计划则使他自觉地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国家的扶贫事业之中。他的心灵被一次次净化,责任感越加强烈,他的成绩也更加让人敬佩。

“雨露计划”是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中为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而进行的一项创新性扶贫工作。雨露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综合运用资金扶持、宣传引导如竞争、激励等手段,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通过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雨露计划”于2006年10月在北京启动后,李清友看到雨露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仅劳动力培训转移一项,2006年共投入培训资金7.3亿元,培训人数达165万人,安置就业人数126.7万人,带动四五百万贫困人口脱贫,对贫困人口的人均增收贡献率超过50%。但与此同时,他也从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处了解到,贫困地区减贫速度放缓、返贫压力加大,正在成为扶贫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突出矛盾。这一切使得李清友从心中升起一种更为强烈的为国分忧的责任感,又一个大胆的扶贫义举在李清友的心中酝酿――携手“雨露计划”。几经准备,2008年3月,“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企业,这项活动承诺在未来5年内捐赠5.1亿元人民币,利用国务院扶贫办的培训系统,为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安排资金,在江西、河南等省招收农民工,为农民工资助费用参加技能培训。

随后,“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的各项工作很快展开。江西会昌珠兰示范学校是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创建的,他们决心把学校办成农家子弟上学的校园、农民学知识学技术的夜校、创业农民尝试探索的基地,实现以农养教、以教促农、实现科技兴农的目的。他们按照“农科学想结合,三教统筹”的教育模式,实现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运行幼教、基教、职教、成教统筹发展,使学生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同步发展,实现小村庄,大教育,学校将成为农村教育的典范。为了实现这一切,李清友毫不吝惜地为珠兰示范学校投资,首批投资2000万元资助办学,使学校二期工程接规划开工。“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还着力于从增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出发,经过多次考察论证,现已与会昌达成协议,分三期投资总额33亿元人民币,打造规模为3000亩山地的“赣州中泰华威科技园”。首期工程投资13亿元人民币,规划山地1000亩,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努力拉长农业科技产业链条,切合实际地引导和帮助农民重视教育与科技,走依靠科教脱贫致富的道路。

此外,“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还围绕示范点加强扶贫,为探索扶贫发展新模式起到强大的助力作用。

CDD项目是由国务院扶贫办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该项目在投入资金扶贫的同时,更重视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进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素质。南充嘉陵区是全国试点县之一,自2006年启动以来,完成总投资992.5万元,修建村道公路53.18公里,人工井74口,改厨改厕485户等多项工程,受益人口达14243人。南充是革命老区,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开创了“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工作模式,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和谐工作。特别是CDD项目的实施,已在项目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社区主导型发展理念在扶贫新村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南充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近年来,各种扶贫工作真抓实干,有良好的扶贫基础,为全国创造了经验。南充一系列很好的做法感染着李清友,在南充考察中的所见所闻,令李清友惊羡:通过整村推进,贫困村修通了水泥路,架通了石板桥,农民用上了自来水、沼气,村里办起了骨干产业,每户都有增收项目,村村青山绿水,白墙黑瓦,和谐文明新村焕然一新。李清友说:让南充人民尽快脱贫,并且带动全国老区脱贫,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他协助全国扶贫办,发挥“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的作用,推动南充扶贫开发工作。

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决定向南充捐赠500万美元,在嘉陵、顺庆和篷安三(区)县实施贫困主区综合扶贫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将按国家扶贫办和中泰华威公司的要求,借鉴CDD外资扶贫理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实施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将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鼓励有积极性的村率先启动一批增收产业项目、农业基础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金融支撑、农民自主的原则,积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工业、教育、卫生等农业及涉农项目,充分吸纳金融资本、民间资金和群众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扶贫项目,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

2008年7月,在南充万泰大酒店举行的项目签字仪式上,李清友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南充市市长高先海代表市人民政府,为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中泰华威公司赠送了镌刻着“情系老区、牵手南充”字样的牌匾,向李清友授予“南充市荣誉市民”称号。李清友在随后的讲话中衷心希望类似活动唤起更多企业家奉献更多爱心,关心贫困群众、关注扶贫事业,全力促进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历程评述:

雨露计划范文第7篇

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

自2010~2011学年起,国务院扶贫办与财政部联合开展了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试点第一学年9个县,第二学年100个县,第三学年203个县,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政策设计得到试点地区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但补助对象的瞄准度差、扶贫对象申报困难、基层扶贫部门工作量大等问题,基层干部群众无法克服。经过调研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三个“不对称”:

扶贫部门和贫困农户信息不对称。雨露计划改革试点是一项直接面对贫困人口个体的特惠政策,工作对象涉及千家万户,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手段非常不便。一方面基层扶贫部门依靠开会发动、媒体广播、口口相传等传统方式,把政策传递到偏远闭塞的贫困乡村十分困难,精准送达建档立卡贫困人群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对试点政策知晓度低或理解存在偏差,不少补助对象未能及时申报,错过了获得补助的机会。

试点工作量与基层工作人力不对称。试点工作到户到人,直接涉及贫困人口的个人利益,点多、面广、繁杂琐碎。但基层扶贫部门人手普遍少,县级扶贫部门编制一般10人左右,扶贫重点乡镇才设1名扶贫专干,而且都要身兼数职,日常工作疲于应对,在较短时间内对数千名学生的纸质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工作量非常大,质量难以保证。加上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一些地方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人为影响工作效率。

监管要求与监管手段不对称。由于此项工作是为数不多的直补到户政策,各级普遍要求严、关注度高,往往是审计重点。尽管各试点县工作都很认真,制定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监管措施,连整理表格都有规范装订标准。但面对纸质报表,人工作业核对,工作量相当大,漏洞频出,效果欠佳。

经多次认真研究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服务手段,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在上述背景下,作为雨露计划的具体协调单位,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在没有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的条件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于2012年7月与梅泰诺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始了系统平台合作开发工作。

以需求为导向的探索旅程

雨露计划是一项针对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项扶贫项目,工作涵盖扶贫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适用技术推广等项目。由于工作迫切需要,我们把首要开发目标选定在职业教育补助申报、审批流程上。此后3年,我们从贫困村开始,历经了“需求调研设计开发,试用修改,再试用再修改”的过程,平台功能也从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资金的申报、审批,逐步丰富扩展到扶贫资讯、创业园地、培训管理、跟踪调查、互动交流、统计抽查等方面。

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我们进行了第一轮需求调研,先后赴河北、黑龙江、湖北、甘肃等省区的20多个乡镇,深入贫困村老百姓中间,了解他们的需求,衡量他们的接受水平,结合工作操作流程,形成了“衔接三大系统,并行两个终端,实现六大功能”的首期开发思路。衔接三大系统,即该平台分别与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农户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教育部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和人社部技工院校学籍管理系统建立网络衔接,对申报人员的扶贫对象资格和在校就读学籍自动进行比对审核;并行两个终端,即该系统的个人申报、各级审批、信息互动、抽查监督等工作,全部可同时通过移动信息终端(手机)和互联网信息终端(计算机上网)完成;实现六大功能,即雨露计划的政策宣传、农户申报、对象资格审核、信息互动交流、数据统计存储、项目监测抽查六项功能,全部通过该平成操作。

一期工程开发完成并通过技术测试后,我们于2013年3~6月,先在河北武强、湖北罗田、甘肃永靖3个县进行了初步试用。去年上半年,又在全国20个省的20个县进行试用。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时改进,补充完善。比如平台开始设计的手机短信申报功能,如果学生本人不在建档立卡数据库中,还得找电脑上网补充信息,不具备计算机上网条件的地方还是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加上了手机APP端口,通过手机操作,完成个人申报信息补充填报。有了APP端口后,又根据基层需求,加上了扶贫资讯、村长、创业园地(农技指导)等功能。从2015年3月开始,我们又在宁夏进行了全覆盖使用试点,应宁夏扶贫办要求,又新加入了内部交流、培训管理、问卷调查等功能。整个平台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不断改进,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

精准扶贫的强劲功能

经过试用,目前开发完成的各项功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全面推广使用,至少可以实现以下8个精准:

扶贫对象精准。平台充分利用新一轮建档立卡成果,所有管理和服务功能都以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为基础,确保政策指向精确瞄准扶贫对象。以职业教育补助审核为例,扶贫对象提出申请后,平台与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教育部和人社部学籍管理系统网络相衔接,自动识别贫困资格和学籍资格,将不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自动排除,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和技术手段落后而导致的对象瞄准错位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雨露计划资金直补到户的精准度。

方便群众精准。针对贫困乡村计算机宽带上网不便的现状,除后台管理之外,平台的各项功能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只要有一部手机,每个扶贫对象都能足不出户了解扶贫信息,完成补助申报,学习实用技能。每个申请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上网完成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申报,时间只需三五分钟,费用几乎为零。他们不用再跑村、乡、县找人盖章,到学校开具证明,在免于奔波的同时,人均节省申报过程中的食宿、路费、邮寄费等共计100~230元。

服务基层精准。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平台采用全国大集中架构,软、硬件全部由我们统一设计、统一开发,业务数据由中央数据库统一存储管理,权限统一分配,各级用户和扶贫对象直接访问,上线即用,无需任何基础设施投入。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对象村、乡、县三级审核,都从手工对照名单变为系统自动比对,大大缩短了审核时间,提高了精准度,解放了人手。为了服务进村,平台的手机APP设置了“村长”平台,村干部可以用手机向本村群众视频、录音、文字等消息,方便与本村村民联络。

政策宣传精准。手机APP专门开设了“扶贫资讯”窗口,县级以上扶贫部门都可图片和文字信息,直接发送到老百姓的手机上,政策信息可直接传送到千家万户,不仅一步到位,而且信息不会在上下层层传递过程中以讹传讹,发生误读。

跟踪监管精准。平台设计了全程实时跟踪功能,可以随机条件抽查,各级扶贫干部都可通过手机操作,随时随地查看本地区情况,通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追查根源,方便各级指导监督管理,规范程序,改进工作。手机APP的跟踪调查功能,方便县级以上扶贫部门有针对性地下发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培训需求,跟踪了解实际效果。

信息公开精准。平台设立了意见反馈和短信通知功能。群众有什么意见,都可以通过手机向县扶贫办反馈,便于基层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处理一线实际问题。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发放工作,从对象申报开始,每一步审核结果,都有一条短信通知,前后至少8条信息发送到申报人手机,而且申报人可以随时查询每步审核结果。畅通的立体交流沟通渠道,大大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保证了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培训管理精准。每一个培训班信息输入到平台之后,平台会自动生成唯一的二维码。当学员报到或进班上课时,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签到,平台自动生成时间、地点二维记录,方便准确地对培训班实施到人管理。学员听课后,用手机对培训课程、老师授课以及培训班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培训结束后,后台将培训信息自动汇总,生成原始记录,归档保存。

技术推送精准。手机APP开设创业园地专栏,把技术员(专家)的联系方式、学习资料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网络发送,群众可以用手机咨询、观看、学习,解决技术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

鲜明生动的互联网特征

这个平台开发之初,在思想上并没有“互联网+”自觉。在宁夏试用期间,时任宁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的赵满礼在谈话中无意间提出一个观点:大家天天在说“互联网+”,找“互联网+”,咱们这个不就是“互联网+”吗?后来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因为它具备非常突出的互联网特征。

信息来源的大众化。除了基础比对数据来源于部委数据库外,平台的其他信息全部来源于各级各类用户,尤其是基层干部群众。扶贫资讯,县级(含县)以上扶贫部门都可以;创业园地的技术信息,依靠各级各类技术员、专家;村长功能,本身就由行政村的村级管理员。同时,平台还设计了帮扶互助和信息反馈通道,各级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村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扶贫对象、各类技术员(专家)、培训机构等,都有畅通的发声渠道,具有互联网大众化的基本特色。

信息传播的扁平化。这个平台的基础人群,是最新一轮认定的9000万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围绕他们发展参与的人群,第一批是各级管理员和扶贫干部,包括村干部、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扶贫专家、农村技术员、普通村民,将来会逐步扩展到相关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一旦进入平台,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分享和应用者,又是信息的制造和者,实名入网,开放平等,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传播的扁平化特色。

参与主体的社会化。这个平台的开发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过程。首先,平台是社会力量捐赠开发的。捐赠方是北京梅泰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3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了方案制定、前期调研、设计开发、平台试用全过程,并独立承担了软件开发的全部工作和费用。其次,平台建设的过程,是各级扶贫系统合力推进的过程。从调研、开发、试用,到修改、补充、完善,每一步都凝聚了全系统上下各级扶贫人的汗水和心血。第三,在使用推广过程中,不断地有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优势互补,数据共享,共同成长。尤其在宁夏试点中,与自治区扶贫办先前开发的雨露计划信息管理系统深度融合,不但提高了双方的系统功能,而且与当地开发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系统的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运行机制的多赢化。今年宁夏试点,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入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尝试到了互联网思维给扶贫开发带来的推动与便利。

一是扶贫对象得到周到的服务和优惠的套餐资费。宁夏联通公司推出雨露惠农包优惠套餐产品,资费2.5元/月,包括1G定向流量、3000条定向短信、300分钟村内通或200分钟亲情号码通,还有雨露学生卡优惠套餐产品(30元/月,包括150分钟通话、4.5G流量),都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是扶贫部门得到了良好的扶贫效果、扩大的社会效益口碑和高效的工作效率。今年上半年宁夏全区雨露计划助学补贴申报人数达2.64万名,在满足农村贫困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的同时,建立了政策宣传、项目申报、实用技术培训、联系群众互动四个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三是移动运营商得到了稳定的用户群体。在试点过程中,宁夏联通公司全程宣传辅导,仅头两个月就帮助制作雨露计划政策宣传展架230个、海报1100张、条幅1200米、彩页7万份等,制作公益宣传短信和微信宣传信息,布置培训场地,借助联通技术人员队伍对贫困群众贫困学生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雨露计划政策宣传解答和软件安装应用培训指导。截至目前,雨露百事通手机APP软件下载次数10.8万次,注册使用人数3.3万人,功能模块访问量76.6万次,这些用户都是移动运营商的潜在用户。

四是媒体得到了有价值的新闻热点。宁夏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雨露计划试点项目,先后播报了《互联网思维开启扶贫开发新模式》、《雨露计划助推宁夏精准扶贫迈向信息化》和《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等系列新闻专题。宁夏广播电台的新闻热线栏目3次邀请扶贫办的同志在线解答雨露计划政策,新华社、宁夏日报、宁夏新闻网等也都跟踪进行报道。

雨露计划范文第8篇

2012年,省、市下达我县“雨露计划”的任务是1101人,分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95人,农村留守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实用技术培训280人,“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126人,下达的培训资金总共为66.2万元。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培训200人,分别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6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人,开设的专业为注塑技术、大棚蔬菜。正在培训还未培训完的有220人,分别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人,开设的专业为电线电缆制造、金银花种植。目前正在申报培训项目的有220人,分别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农村留守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早部署、早动员。早在今年3月份,我县就开始着手安排部署“雨露计划”工作。一方面,通过与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协作,共同做好宣传和动员。要求培训基地加大宣传和招生的力度,多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增强社会影响力和广大群众的知晓度,让“雨露计划”工作深入到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和每位家长。并要求培训专人到学校、乡镇、村和上门到学生家里招收学员。另一方面,借助会议等方式加大对乡镇、学校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他们对“雨露计划”的重视程度,争取他们的最大支持。

二是早落实任务。结合省、市今年的新要求和我县的实际,在4月底,县扶贫办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招生工作的通知》到各乡镇和扶贫重点村,把今年的“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招生的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并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了县对乡镇的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同时,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留守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分解下达指导性计划给各培训基地。这样既可给培训基地一定的任务压力,又可视各基地的培训进度、质量等情况灵活调配计划,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转变模式,提高成效。为了切实提高“雨露计划”培训的质量,今年,我县将进一步转变培训模式,创新方法。首先,尽量增加职业学历教育培训的人数,减少中短期培训的人数,切实提高今年“雨露计划”的整体培训质量。其次,在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任务的同时,与市定的相关培训基地协作准备对超额招收的我县县籍的学员单独成班,开设目前比较热门的培训专业,办成“雨露计划”培训班,参照“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的方式开展培训,把学员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左右,培训期限为3年。另外,与县内的相关培训基地协作,准备专门招收一批应届和历届初中毕业生就读职校,开设模具、机械等比较热门的专业,学期为3年,学员补助标准提高到1000元左右,通过狠抓培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切实提高培训的成效,打造精品和特色。

雨露计划范文第9篇

一、高度重视,逐户核查

我镇高度重视,组织镇村干部召开2020年秋季学期“雨露计划”工作部署会议。对照域内贫困学生名单逐一核对,确认本辖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20年秋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学生名单。二是逐村逐户排查,对2020年秋季学期在校的中、高职贫困学生逐一审核,精准确定补助对象。三是我镇收集符合条件学生的在校证明、学生证复印件、建档立卡信息截图等证明手续,确保“雨露计划”专项资金精准发放。

二、公示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于2020年10月9日至2020年11月2日,在补助对象所在村进行镇村两级公示公告,并留痕存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及时发放,建立台账

按照市里的要求,我镇按时将2020年秋季学期确定的补助资金发放到户。2020年11月24日,我镇将5名补助对象人均1500元的补助资金打到贫困学生提供的银行账户内,留存发放凭证,并建立台账。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大“雨露计划”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包保干部包保职责作用,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到应享尽享,不落一人。

二是确保“雨露计划”资金发放精准。力争让符合政策的贫困学生享受政策,为贫困家庭解决教育难题,更好地实现“教育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雨露计划范文第10篇

实施"雨露"计划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四年来,我县通过雨露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使1300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近5千人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搞好雨露计划工作,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使贫困家庭子女更大限度的享受雨露计划,我办在春节期间走访了部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两后生",与培训基地的负责人以及分管的同志进行了广泛座谈,听取了部分乡镇分管扶贫领导及基层干部的意见,并对当前我县雨露计划政策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探讨。

一、关于竹溪县"两后生"基本情况及贫困户"两后生"接受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的现状。

根据省办要求,我办对全县"两后生"进行了调研,竹溪县20xx年夏季初中毕业后未升高中的、高中毕业后未上大学的农村家庭子女及农村贫困户子女总共有6873人(初中毕业5276人,高中毕业1697人),其中:20xx年秋季上中职就读的人数是2479人;20xx年度毕业的本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3289人,占总人数的48%,其中:20xx年秋季上中职的人数是2448人。20xx年度毕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参加中职教育(雨露计划长训一年以上和短训3至6个月)享受补贴的项目都是学费,补贴标准分别是1000元和600元。部分贫困学生享受到了由教育部门牵头落实的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

二、关于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后,雨露计划如何实施的问题。

1、雨露计划政策应该继续支持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理由是国家虽然出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但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依然上不起学。因为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是交不起学费,他们更承担不起的还有在学校期间的生活费、交通费等,如果让贫困家庭"两后生"顺利进入职高完成培训就业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和生活困难。

2、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今后支持"两后生"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同时,我们应该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雨露基地的硬件建设,让基地更加适应贫困学生的培训和就业,特别是要改变目前县级基地单一的培训科目内容与转移方式。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20xx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如果不继续支持雨露计划,我们建议把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转化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进一步明确定位已经是势在必行。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要结合产业扶贫搞好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也可以针对中老年贫困劳动力开展一些实用性的短期技能培训,要通过雨露计划培训让所有想学技能的贫困人口得到满意的培训,并且能够通过培训实现创收脱贫。

三、关于如何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成果,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瞄准贫困人口,发挥雨露计划在扶贫到户中的作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机制、途径和方式,确保雨露计划培训到户、补贴政策到户、就业脱贫到户、提高能力到户,使贫困户真正受益的问题。

1、对象要瞄准,注重扶贫培训的针对性。

扶贫培训就是要直面贫困农民,直接扶持到户到人,因此必须坚持择贫而扶,让迫切需要培训转移的农民得到培训。在培训对象的确定上,由县乡(镇)扶贫办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并对贫困户需要参训的中青年劳动力逐一登记到人,分类排队,弄清培训人员家底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把培训对象牢牢地锁定为具备转移培训基本条件的急需培训转移的贫困农户。同时,也充分尊重贫困农民的意愿。对参训的贫困农民,为了让贫困户能真正受益,采取"户申请、村证明、乡(镇)审核、县审批"的阳光操作程序,由扶贫部门对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数据库及劳动 力名册审批。

2、扶持要分类,突出扶贫培训的扶贫性。

针对培训学员家庭贫困的实际,应该制定因人而异地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轻了贫困农民的经济负担。对于贫困家庭参加培训的学员,学校免收一切费用,另由扶贫部门负责安排生活费、交通费。对于培训后愿意创业的扶贫部门可以提供创业担保基金或创业贷款贴息。同时,严把培训对象审核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杜绝扶富不扶贫和贫富不分平均扶持的现象。

3、培训要灵活,讲求扶贫培训的实效性。

根据学员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需求,扶贫培训确定为长、短期培训结合模式。对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和复员退伍军人进行一年制以上长期班学历教育培训;对农村其它符合培训条件人员,依据就业岗位和县级骨干企业及县域支柱产业、重大建设项目,采用3个月短期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的教学工作由扶贫培训实施。

4、就业要稳定,体现扶贫培训的实用性。

上一篇:扶贫攻坚范文 下一篇:文明城市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