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测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21:02:37

月测考试总结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决定报考公务员后,通过对专业、自身能力、专长与职位的匹配性分析,职位前景与我所做的职业规划的契合度分析,以及现实性因素:工资、福利、晋升空间、工作自主性等比对,等综合性的考虑,在可报考的相关部门中择定其一,后报名、缴费。虽然,已经决定全身心地备考,但是毕竟“民以食为天”,为避免“手中无粮,心里发慌”的窘境,遂选择:“进可攻、退可守”边工作边学习。现在想来,事实上工作、学习两不误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毕竟在其位、谋其事,不可过分偏重。于是对工作更谨慎、细致,统筹时间,提高效率,工作之余挤时间。

首先,我要谈一谈怎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因为报名时间距考试时间也就是说备考时间仅一个月,所以详尽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计划不仅要定出每天的学习进度、更要细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完成什么。

做计划有一个前提很重要,那就是,明白自己的优劣:哪方面能力强、哪方面能力弱,做到有的放矢。本人文字功底较强,平时较喜欢研读时政、喜欢思考、评论和写作,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来说,因为功夫下到了平时,所以在备考的阶段可以省去很多精力。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共有五个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每个模块的测查点不同,考查的都是你是否具备公务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在计划前,我先做了几套真题测查了一下自己的弱点所在,以保证我在复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接着,就是学习的阶段。明白了自己的弱项,那就是集中精力补充知识了。我是文科出身,数字敏感性不强,相应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以及资料分析也就成为我的弱项。事实上,每个模块都是有做题技巧可言的。复习的过程就是理顺这些技巧。所谓的技巧,<考试&大收集^整理>大家都是熟知的。比如,数量关系模块,基本上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综合应用。在掌握基本的原理后就是通过做题来练就你对规律掌握的熟练度,不停地做题以加深自己对命题的理解和规律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答题顺序也是很讲究的。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会做的、得分高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己把握。但也不可偏重。所以平时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上的热点及评论。把这些东西理顺了,形成自己的观点,必要时也可以写写,写的好的东西还可以投稿,一举两得。另外,半月谈也应多看看,这样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措辞严谨性是很有帮助的。

可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考试时间做了调整顺延了近两个月。因为复习计划详实、时间丰盈,在两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里复习更是有的放矢。

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冲刺阶段。考前一个月,对于公务员考试备考阶段来说,正是处于考前冲刺阶段。因为之前考试科目的弱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这个阶段我要做的便是扎实根基,固本强根。对于行测来说,这个阶段还是做题,不是做模拟而是做真题。如果各位认真研读一下历年国家及各省市的真题,你会发现:多数题目是相通的,可以说,考题多出自一个题库。所以,做真题是很重要的,也是你消化知识、沉淀知识的一个过程。

有条件的考生尽量把行测答题时间安排在上午,申论的答题时间安排在下午,以提升这个时段的兴奋度。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仅仅是在做题,切不可为了检验自己的复习程度得高分在有限的时间答不完题目。只有把每次演练当成真正的考试,有一点紧张度,在做题过程中严格按照两小时答题制,才会对考试有所帮助。行测的作答时间应尽量控制115分钟内,留出5至10分钟的填涂答题卡的时间。

作答完毕,再找原因、做总结,不仅总结错的、更要总结对的。有人一定奇怪,为什么一定要总结对的,请问,做对的题目一定会做吗?不是!其中寓意自己体会。把手中的真题做了一遍之后,还是要总结。你会问:前面总结了,现在还总结什么。前面总结的是对、错的原因,现在总结的是系统知识、是规律,即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可能会疑问,辅导班里老师已经讲过相关题目的规律,做题就是加深对规律的掌握。是的,因为你提前知道了题目的规律性,但是这个阶段更要总结。因为规律只是个大环境,其中还有潜藏的暗礁,考生很容易在规律中迷失。比如,你知道数量关系里的等差等比数<考试&大收集^整理>列的应用,但是它所有的变形你都了然于心了吗?

而对于申论来说,这个阶段所要做的是把自己把握的热点拿出来再梳理一遍。归类、汇总,与中央的大政方针结合。比如,大头娃娃、三鹿事件等这反应的是诚信问题;华南虎事件则反应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的问题;还有10月份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突出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等等。那么你就要理一下有关三农问题的所有政策。而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是根本的落脚点。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明白,紧张的心理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所以,平常的练笔更应当作实战对待。另外,把考试当回事的人都有种感觉,越是接近考试紧张感越强。这不是什么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是一种临战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我个人经验是坚持继续晨读和晨练。不仅舒缓了紧张感,而且通过晨读让我可以加深知识的沉淀、更多更扎实地吮吸着知识的精华。我一定行,自信亦是从现在开始。

一个人无论是做事还是思考,总是容易产生小巷思维的。所以建议多和同学、老师及与有益于你备考相关的人交流,交流复习经验。只有良性互动、发散思维,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做事的成功率才会更高。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第一、充分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具体要求

行测的第一轮复习一般安排在起步期(8-9月),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夯实基础阶段。行测主要分为五大基本题型,要求的内容和难度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各个题型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说,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不会很长,主要是对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主旨,筛选信息。作为一名公务员,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各种形式的文字材料的能力,需要具备灵活、准确、简练地运用文字材料表达信息的能力,只有准确地理解别人传达的信息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的顺畅流通。

2)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快速理解和解决算数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和所用的材料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会有大量的信息要求管理快速、科学、准确地接受与处理,而这些信息很多都是用数字来表达或是与数字有关的,因此作为公务员只有掌握快速数学运算的能力,才能胜任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作。

3)常识判断: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其范围涵盖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多方面内容,但从今年试题的情况来看,侧重于考察法律知识运用的能力。此类试题取材广泛,涉及从古至今,从自然到社会的诸多方面知识,考生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常识判断能力的水平,重要的是要注重平时的观察、思考和积累。

4)判断推理:主要考查应考者逻辑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方式,它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成分,他的强弱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对事物本质及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判断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定义、词语概念等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综合判断的能力。公务员担负的行政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事物间的关系和矛盾时纷纷复杂,要出利好这些复杂的关系,必须具备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

5)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和表格形式的统计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往往是以统计资料来反映的,要准确地做出决策,就必须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特别是行政管理机关人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快速分析的综合能力。

正是因为行测复习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内容多而杂,量很大,因此第一轮复习宜早不宜迟。

二、第一阶段复习要狠抓基础知识

复习之始,非常有必要把行测教材通看一遍,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当然在理解记忆的过程中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有助于知识点的回忆和巩固。这些课后习题对于总结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也很有帮助。同时还对国家近四年来(2014年,2014年,2014年,2014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新变化、新动向和命题规律特点等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在以后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通读一遍往年公务员考试的大纲,这样有助于对整个公务员考试知识点的把握,有助于对考试题型,试题难度的掌握。公考大纲严格划定了各类专业考生应考的范围和难度要求,是考生制定计划的依据。仔细阅读,体会考题的题型类别和难度特点,与大纲中内容无关的坚决不看。

行测毕竟是一门理解加运用的科目,不练习是肯定无法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和公式的。所以在这里魏老师提醒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练习,把经常出错,辨别不清,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公式以及相关练习题总结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上,坚持到最后冲刺阶段,平时经常翻看、总结。这样一路下来你会发现,难点重点都在你总结的笔记本上。最后冲刺阶段,你只需把本上的知识点拿出来再看一遍。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会因临考前的紧张而不知所措。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决定报考公务员后,通过对专业、自身能力、专长与职位的匹配性分析,职位前景与我所做的职业规划的契合度分析,以及现实性因素:工资、福利、晋升空间、工作自主性等比对,等综合性的考虑,在可报考的相关部门中择定其一,后报名、缴费。虽然,已经决定全身心地备考,但是毕竟“民以食为天”,为避免“手中无粮,心里发慌”的窘境,遂选择:“进可攻、退可守”边工作边学习。现在想来,事实上工作、学习两不误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毕竟在其位、谋其事,不可过分偏重。于是对工作更谨慎、细致,统筹时间,提高效率,工作之余挤时间。

首先,我要谈一谈怎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因为报名时间距考试时间也就是说备考时间仅一个月,所以详尽的复习计划尤为重要,计划不仅要定出每天的学习进度、更要细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完成什么。

做计划有一个前提很重要,那就是,明白自己的优劣:哪方面能力强、哪方面能力弱,做到有的放矢。本人文字功底较强,平时较喜欢研读时政、喜欢思考、评论和写作,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来说,因为功夫下到了平时,所以在备考的阶段可以省去很多精力。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共有五个模块: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每个模块的测查点不同,考查的都是你是否具备公务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在计划前,我先做了几套真题测查了一下自己的弱点所在,以保证我在复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接着,就是学习的阶段。明白了自己的弱项,那就是集中精力补充知识了。我是文科出身,数字敏感性不强,相应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以及资料分析也就成为我的弱项。事实上,每个模块都是有做题技巧可言的。复习的过程就是理顺这些技巧。所谓的技巧,大家都是熟知的。比如,数量关系模块,基本上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综合应用。在掌握基本的原理后就是通过做题来练就你对规律掌握的熟练度,不停地做题以加深自己对命题的理解和规律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答题顺序也是很讲究的。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会做的、得分高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己把握。但也不可偏重。所以平时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人民网、新华网和光明网上的热点及评论。把这些东西理顺了,形成自己的观点,必要时也可以写写,写的好的东西还可以投稿,一举两得。另外,半月谈也应多看看,这样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措辞严谨性是很有帮助的。

可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考试时间做了调整顺延了近两个月。因为复习计划详实、时间丰盈,在两个多月的备考时间里复习更是有的放矢。

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冲刺阶段。考前一个月,对于公务员考试备考阶段来说,正是处于考前冲刺阶段。因为之前考试科目的弱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这个阶段我要做的便是扎实根基,固本强根。对于行测来说,这个阶段还是做题,不是做模拟而是做真题。如果各位认真研读一下历年国家及各省市的真题,你会发现:多数题目是相通的,可以说,考题多出自一个题库。所以,做真题是很重要的,也是你消化知识、沉淀知识的一个过程。

有条件的考生尽量把行测答题时间安排在上午,申论的答题时间安排在下午,以提升这个时段的兴奋度。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仅仅是在做题,切不可为了检验自己的复习程度得高分在有限的时间答不完题目。只有把每次演练当成真正的考试,有一点紧张度,在做题过程中严格按照两小时答题制,才会对考试有所帮助。行测的作答时间应尽量控制115分钟内,留出5至10分钟的填涂答题卡的时间。

作答完毕,再找原因、做总结,不仅总结错的、更要总结对的。有人一定奇怪,为什么一定要总结对的,请问,做对的题目一定会做吗?不是!其中寓意自己体会。把手中的真题做了一遍之后,还是要总结。你会问:前面总结了,现在还总结什么。前面总结的是对、错的原因,现在总结的是系统知识、是规律,即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可能会疑问,辅导班里老师已经讲过相关题目的规律,做题就是加深对规律的掌握。是的,因为你提前知道了题目的规律性,但是这个阶段更要总结。因为规律只是个大环境,其中还有潜藏的暗礁,考生很容易在规律中迷失。比如,你知道数量关系里的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但是它所有的变形你都了然于心了吗?

而对于申论来说,这个阶段所要做的是把自己把握的热点拿出来再梳理一遍。归类、汇总,与中央的大政方针结合。比如,大头娃娃、三鹿事件等这反应的是诚信问题;华南虎事件则反应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的问题;还有10月份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突出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等等。那么你就要理一下有关三农问题的所有政策。而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是根本的落脚点。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都明白,紧张的心理是很难完全克服的。所以,平常的练笔更应当作实战对待。另外,把考试当回事的人都有种感觉,越是接近考试紧张感越强。这不是什么心理问题,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是一种临战的状态。在这段时间,我个人经验是坚持继续晨读和晨练。不仅舒缓了紧张感,而且通过晨读让我可以加深知识的沉淀、更多更扎实地吮吸着知识的精华。我一定行,自信亦是从现在开始。

一个人无论是做事还是思考,总是容易产生小巷思维的。所以建议多和同学、老师及与有益于你备考相关的人交流,交流复习经验。只有良性互动、发散思维,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做事的成功率才会更高。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一、回顾20xx年的工作

20xx年,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在总结了之前相关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相关培训制度,如《客服中心培训制度》、《培训老师考核附加分细则》、《客服中心新员工岗前培训流程》、《客服中心新员工岗前培训考核标准》、《客服中心培训讲义》、《新员工岗前培训档案》、《培训需求调研表》、《培训意见反馈表》等,使客服中心的培训体系变得加完善、更加制度化。本年度具体培训情况如下:

1、客服中心岗前入职培训情况:

我部门于今年x月起开展岗前入职培训,截止20xx年x月共举行岗前入职培训13批次,通过岗前培训考核人数共有71人。随着客服中心人员编制的增加,培训组将继续做好新人的相关培训工作,为呼入科和呼出科提供优秀的员工。

2、新员工带教情况:

新员工岗前入职培训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培训,第二阶段为实操带教阶段。新学员在实操带教阶段原先一直采用一对一式的培训模式,此模式导致新员工对带教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对商户的问题不管是自己会的还是不会的,都问师父,不会主动查询知识库,导致自己长时间无法独立接电。同时,由于新人的不断加入,现场带教老师人数的增加,原培训模式可能因不同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不一致而影响新学员的业务水平。因此,原一对一式的培训模式已不再适应部门发展需要。

对此我部门于3月开始实施培训小组方案。培训小组是指由几位优秀员工成立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专门负责新员工第二阶段的培训工作。组内每位带教老师承包若干新人,对其进行统一的跟听带教、工单审核、直至其能顺利通过第二阶段培训考核,并分配进班组。培训小组的设立,首先使带教老师的整体带教水

平提高,其次统一了业务操作流程,使新员工更快的独立接线。

3、客服中心岗中培训情况:

我部门今年x月至11月共组织落实岗中培训54次,参加岗中培训总人次为1659人次。其中专业业务培训最多,共落实21次, 占总培训次数的39%;其次为综合性业务培训(如录音案例分析等),共落实15次,占总培训次数的15%;占总培训次数最少的课程为服务技巧类培训,共落实2次,占4%。

4、客服中心岗中业务考试情况:

我部门今年(截止11月)共组织落实岗中业务考试19次,参加岗中业务考试共705人次。20xx度,培训组增加了部门业务公告的考试量,通过定期对近期公告的考试,能加深员工对公告内容的熟悉度,同时通过班前会、电话拨测等形式,巩固员工对公告业务的掌握。

同时,由于客服中心业务范围广,为减轻员工对于考试的压力,培训组自上半年更改考试形式,参加考试的员工可自由选择考试方式:开卷或闭卷,开卷考试以80分为满分,闭卷考试以100分为满分。灵活选择的考试方式既减轻了员工的考试压力,又让业务优秀的员工得到高分。因此本年度的考试总体情况是考试合格率提高了,但是考试平均分相对降低。

二、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1、丰富岗中培训课程种类,培训形式多样化

由于客服中心的业务种类繁杂,产品内容更新又频繁,20xx年的岗中培训多以业务培训为主,很少组织员工心态调整、情绪管理、服务技巧等内容的课程培训。导致部分老员工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工作积极性降低,绩效表现较差。因此20xx年在抓好业务的同时,培训组将把培训重心放在技巧类、心态类、发展类课程的培训。

2、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要

20xx年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以新业务、新项目为主。20xx年培训组将加强培训需求调研,设计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比如增加难点、热点问题的收集,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3、将质检录音案例分析作为常规化的培训课程

由于案例分析录音来源于质检日常的随即抽检,质检成绩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整个客服中心服务质量的水平。同时录音案例贴近员工的实际工作,将录音案例分析作为一个常规培训课程来进行,员工易于接受,培训效果明显。

4、将拨测业务的作为常规化的工作,检查员工业务水平

20xx年x月起,培训组将每天进行10个电话拨测,对每阶段拨测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强调。实时跟踪各项拨测情况,对于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并把汇总的问题通过班前会讲评的形式反馈给前台客服。为保证客服对拨测问题的掌握效果,培训组对拨测成绩也作为员工的考试成绩之一。

5、及时反映培训的效果情况,加强培训反馈

20xx年度,培训后对接受培训人员的跟踪不是很及时,20xx年会在培训后一周内,通过不同的考核方法,如通过班前会提问、业务考试、电话拨测等多种途径对培训情况进行反馈并记录培训所取得的效果。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第一,公考是公平的,如果你认为官场黑暗龌龊,所有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是靠关系,那你大可不必浪费时间看下面的内容。——不公平肯定存在,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比例非常非常小。

第二,之所以要你相信公考的公平性,我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这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我自己便是一个例子。

先说说我的公考历程吧。我是一个应届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公共管理,虽然出身名校,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也都清楚。因此公务员考试是我也是我周围大部分人就业的必经之路。

我参加了两次公考,第一次是报考国家某部委,但是当时一心想考博士,根本没有复习,自然也没有进入面试范围。第二次是山东省的公考。现在想想仍然觉得很刺激,因为我所报考的那个省直机关职位,难度上甚至超过国家公务员。它要求硕士学历、中共党员,还报了三百多人,只要一个。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经过我的每一步的精心准备,我终于做到了。——你可以从我两次考试的结果上看出来,准备与否很关键,收获付出正相关。其实不仅仅在公考这件事情上,我也希望大家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一旦做出决定,都能全力以赴,不要一边报考一边抱怨考试黑暗而不尽力---其实那不过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这样我劝你不如省下那点报名费,别糟蹋父母的血汗钱。

先来谈谈笔试准备。笔试是行测和申论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有诀窍,我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关于行测,我认为一是多做题,二是善于总结,三是懂得取舍。

一、题海战术,很有用。这个是练速度,每道题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140个题,你速度快,自然先发制人(要做有质量的题。符合你考试特点的题目——所以把真题研究透是首要环节。)。

二、总结,行测题型无非那么几种,自己弱点优点,做几套真题就知道了。

然后针对弱点强化练习,各个击破。运算不行练运算,阅读不行练阅读。行测题大家也都知道,不难。很多甚至都是初中高中的知识。你大学都考上了,这种题目无非是时间久了,生疏了,用两个月强化训练绝对有好效果。

同时,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之后,正式考试的过程就要有个时间顺序排列,擅长做的题目和得分率最高的可以放在前面做,基本不会的可以放在后面。今年的题目正是资料分析相对简单,先做这部分的考生肯定要多得几分——比如我,呵呵。

三、取舍。这个是在考前,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就是不会图形,我数学推理就是差,怎么学都不会,天生没有这个细胞。那好,你可以放弃其中比较难的部分,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你有弱点就有优点,发挥优势,要把失去的分数抢回来。考试是残酷的,你死我活,也许仅仅是0.5分,但绝对是冰火两重天。

申论部分

首先,要多阅读名师范文,在多读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申论材料都是社会现象,申论考试的结构是很清晰明确的,资料,往往是某些社会现象,简单来讲答题要求也无非几大块:这是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办。论坛或者网络上这方面的专题材料多的很,我就不多说了。(自己要多看)

申论不同于我们的学术论文和散文,文章需要的观点的角度就是公务员的角度,身份确定下来,语言风格自然是严谨、逻辑性强,对策可操作性较强,不空洞。

但是由于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们的政府工作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这个“自己的观点”并不真的就是你自己所思所想,而是在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半月谈》,《人民日报》都是极好的观点来源。

其次,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

在卷面问题上,一定要整洁,得高分的试卷并不都是王羲之写的,因为大部分老师都不是书法鉴赏家,所以你只要把字写的认真整洁就很好,这需要平常的限时练习。大家一般考试的时候都喜欢用中性笔@考试&大,但最好不要选择那种超细的笔尖,会给人无力的感觉。字迹壮一些阅卷人看起来才不费力。字迹本身就小的朋友注意调整一下,总之让阅卷人看着清楚舒服为重。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第一,公考是公平的,如果你认为官场黑暗龌龊,所有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是靠关系,那你大可不必浪费时间看下面的内容——不公平肯定存在,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比例非常非常小。

第二,之所以要你相信公考的公平性,我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这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我自己便是一个例子。

先说说我的公考历程吧。我是一个应届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公共管理,虽然出身名校,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也都清楚。因此公务员考试是我也是我周围大部分人就业的必经之路。

我参加了两次公考,第一次是报考国家某部委,但是当时一心想考博士,根本没有复习,自然也没有进入面试范围。第二次是山东省的公考。现在想想仍然觉得很刺激,因为我所报考的那个省直机关职位,难度上甚至超过国家公务员。它要求硕士学历、中共党员,还报了三百多人,只要一个。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经过我的每一步的精心准备,我终于做到了——你可以从我两次考试的结果上看出来,准备与否很关键,收获付出正相关。其实不仅仅在公考这件事情上,我也希望大家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一旦做出决定,都能全力以赴,不要一边报考一边抱怨考试黑暗而不尽力——其实那不过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这样我劝你不如省下那点报名费,别糟蹋父母的血汗钱。

先来谈谈笔试准备。笔试是行测和申论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有诀窍,我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关于行测,我认为一是多做题,二是善于总结,三是懂得取舍。

一、题海战术,很有用。这个是练速度,每道题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140个题,你速度快,自然先发制人(要做有质量的题,符合你考试特点的题目——所以把真题研究透是首要环节)。

二、总结,行测题型无非那么几种,自己弱点优点,做几套真题就知道了。

然后针对弱点强化练习,各个击破。运算不行练运算,阅读不行练阅读。行测题大家也都知道,不难。很多甚至都是初中高中的知识。你大学都考上了,这种题目无非是时间久了,生疏了,用两个月强化训练绝对有好效果。

同时,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之后,正式考试的过程就要有个时间顺序排列,擅长做的题目和得分率最高的可以放在前面做,基本不会的可以放在后面。今年的题目正是资料分析相对简单,先做这部分的考生肯定要多得几分——比如我,呵呵。

三、取舍。这个是在考前,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就是不会图形,我数学推理就是差,怎么学都不会,天生没有这个细胞。那好,你可以放弃其中比较难的部分,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你有弱点就有优点,发挥优势,要把失去的分数抢回来。考试是残酷的,你死我活,也许仅仅是0.5分,但绝对是冰火两重天。

申论部分

首先,要多阅读名师范文,在多读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申论材料都是社会现象,申论考试的结构是很清晰明确的,资料,往往是某些社会现象,简单来讲答题要求也无非几大块:这是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办。论坛或者网络上这方面的专题材料多得很,我就不多说了(自己要多看)。

申论不同于我们的学术论文和散文,文章需要的观点的角度就是公务员的角度,身份确定下来,语言风格自然是严谨、逻辑性强,对策可操作性较强,不空洞。

但是由于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们的政府工作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这个“自己的观点”并不真的就是你自己所思所想,而是在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半月谈》,《人民日报》都是极好的观点来源。

其次,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

在卷面问题上,一定要整洁,得高分的试卷并不都是王羲之写的,因为大部分老师都不是书法鉴赏家,所以你只要把字写的认真整洁就很好,这需要平常的限时练习。大家一般考试的时候都喜欢用中性笔,但最好不要选择那种超细的笔尖,会给人无力的感觉。字迹壮一些阅卷人看起来才不费力。字迹本身就小的朋友注意调整一下,总之让阅卷人看着清楚舒服为重。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第一,公考是公平的,如果你认为官场黑暗龌龊,所有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是靠关系,那你大可不必浪费时间看下面的内容。——不公平肯定存在,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比例非常非常小。

第二,之所以要你相信公考的公平性,我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这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我自己便是一个例子。

先说说我的公考历程吧。我是一个应届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公共管理,虽然出身名校,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也都清楚。因此公务员考试是我也是我周围大部分人就业的必经之路。

我参加了两次公考,第一次是报考国家某部委,但是当时一心想考博士,根本没有复习,自然也没有进入面试范围。第二次是山东省的公考。现在想想仍然觉得很刺激,因为我所报考的那个省直机关职位,难度上甚至超过国家公务员。它要求硕士学历、中共党员,还报了三百多人,只要一个。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经过我的每一步的精心准备,我终于做到了。——你可以从我两次考试的结果上看出来,准备与否很关键,收获付出正相关。其实不仅仅在公考这件事情上,我也希望大家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一旦做出决定,都能全力以赴,不要一边报考一边抱怨考试黑暗而不尽力---其实那不过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这样我劝你不如省下那点报名费,别糟蹋父母的血汗钱。

先来谈谈笔试准备。笔试是行测和申论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有诀窍,我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关于行测,我认为一是多做题,二是善于总结,三是懂得取舍。

一、题海战术,很有用。这个是练速度,每道题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140个题,你速度快,自然先发制人(要做有质量的题。符合你考试特点的题目——所以把真题研究透是首要环节。)。

二、总结,行测题型无非那么几种,自己弱点优点,做几套真题就知道了。

然后针对弱点强化练习,各个击破。运算不行练运算,阅读不行练阅读。行测题大家也都知道,不难。很多甚至都是初中高中的知识。你大学都考上了,这种题目无非是时间久了,生疏了,用两个月强化训练绝对有好效果。

同时,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之后,正式考试的过程就要有个时间顺序排列,擅长做的题目和得分率最高的可以放在前面做,基本不会的可以放在后面。今年的题目正是资料分析相对简单,先做这部分的考生肯定要多得几分——比如我,呵呵。

三、取舍。这个是在考前,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就是不会图形,我数学推理就是差,怎么学都不会,天生没有这个细胞。那好,你可以放弃其中比较难的部分,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你有弱点就有优点,发挥优势,要把失去的分数抢回来。考试是残酷的,你死我活,也许仅仅是0.5分,但绝对是冰火两重天。

申论部分

首先,要多阅读名师范文,在多读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申论材料都是社会现象,申论考试的结构是很清晰明确的,资料,往往是某些社会现象,简单来讲答题要求也无非几大块:这是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办。论坛或者网络上这方面的专题材料多的很,我就不多说了。(自己要多看)

申论不同于我们的学术论文和散文,文章需要的观点的角度就是公务员的角度,身份确定下来,语言风格自然是严谨、逻辑性强,对策可操作性较强,不空洞。

但是由于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们的政府工作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这个“自己的观点”并不真的就是你自己所思所想,而是在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半月谈》,《人民日报》都是极好的观点来源。

其次,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

在卷面问题上,一定要整洁,得高分的试卷并不都是王羲之写的,因为大部分老师都不是书法鉴赏家,所以你只要把字写的认真整洁就很好,这需要平常的限时练习。大家一般考试的时候都喜欢用中性笔,但最好不要选择那种超细的笔尖,会给人无力的感觉。字迹壮一些阅卷人看起来才不费力。字迹本身就小的朋友注意调整一下,总之让阅卷人看着清楚舒服为重。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因其考核内容广而杂,题量大、时限短,而使众多考生倍感头疼。而广西的此次备考时间较短,如何在短短二十几天的时间内高效复习来突破个人瓶颈呢?京佳行测辅导专家在此给各位考生几点学习建议,以助大家一臂之力。

一、题量与分值的科学统计

要想在此次省考中脱颖而出,必须要了解广西以往省考中《行测》科目的特点,此次的大纲相对于08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因此,首先要了解08年的题型、题量、分值来确定学习的方向。

08年广西《行测》的总题量是135道,时限120分钟,总分100分。

数量关系为15道,每题0.6分,其中数字推理为8道,数学运算为7道;

常识判断为30道,每题0.8分;

言语理解25道,每题0.8分,分为选词填空,病句辨析、片段阅读;

判断推理50题,每题0.7分,分为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事件排序各10道;

资料分析三大题(15个小题),每题0.8分。

总之,只有在知道考什么题型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掌握常考规律为制胜诀窍

广西省考题型、题量与国考相近,各类题目所体现的规律也相一致,考生可结合国考题来复习。考生要在短暂的学习中发现规律,并且学会运用这些规律,便易获得好成绩。

例如数量关系,广西省的题目较简单,其常考核点均为等差、等比数列、积、商数列,幂数列等,数学运算涉及周长、面积等基础的几何问题以及周期、工作效率、日期、方阵、路程问题、价格问题、工作效率问题概率问题、比例问题、集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其中,等差、等比及幂数列为必考题型,必须熟练掌握。

此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判断推理中的10道逻辑判断题目也是难点之一,其常考题型为削弱、加强、假设、总结型题型,这几类题型也是广西常考题型,此时的学习更应从题目中总结削弱的方式或加强的方式等来掌握规律。

三、模块复习、快速突破

初次参加公考的考生,要善于分块学习,并且要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的复习,行测一共五部分,要分析自己的弱项在何处,如若在数字推理部分,则要集中攻克,并要坚持每天练习来提高做题的速度,时间的分配比重应侧重在弱项处,不可采用放弃某一模块的下策,而应积极面对困难,全面提升。

四、仿真模拟、提升应试能力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学习;元学习能力;实验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生元学习能力形成研究》是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A级课题,课题组成员,通过两年的调查问卷,对比实验,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教学工作实验,对在教、学、研等相关专业设计时应注意事项加以总结,提出了一套有利于学生元学习能力形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研究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现状和课题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探讨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第三部分,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第四部分,研究结论。本文就第三部分“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进行总结和汇报。以便更好地推进化学新课堂的改革。

一、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

本研究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以现代学习策略、元认知为理论生长点,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可操作的元认知优化训练方案:激发兴趣;规范和形成常规学习习惯;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科思维和方法;通过自我提问法、目标激励法、时间管理法、自我评价法、阶段总结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平行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高中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因变量是学生化学成绩、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兴趣态度的改变。通过实验考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模式:(1)单组前后测设计G:01―X―02;(2)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实验。

三、实验目的

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可操作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考查此训练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成绩和元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影响”,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四、实验假设

1.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五、实验材料

1.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2007年3月第三版。本研究将元学习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该册书的教学中。

2.问卷调查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的元学习能力问卷。该问卷是依据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周勇编制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借鉴王会丽等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有关量表,又经深入了解高一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归纳编制而成。经小范围预测后,对问卷初稿又做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该问卷。该问卷共50道测题,测量学生在学习中的元学习能力高低,共有三个方面八个维度,包括学习活动前的准备性和计划性,学习活动中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以及学习活动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其中,准备性,如学习之前准备好学习用具,创设好学习环境,调节好情绪与精神;计划性,如学习之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进行计划;意识性,如上课时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些内容,可能以何种方式讲这内容等;方法性重在一般方法、预习、上课理解、复习、课后练习五个亚维度所采取具体的方法,如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讲时重在弄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应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等;执行性的表现,如上课克服开小差的现象,坚持在完成学习后做其他事;反馈性侧重对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补救性要求学生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学习采取补救性措施;总结性意指学生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如总结自己或借鉴别人和书本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该量表的评分办法采取六分制:完全不符合表示l,基本不符合表示2,有点不符合表示3,有点符合表示4,基本符合表示5,完全符合表示6。某学生在某维度所有试题的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在该纬度的得分。施测所得的一致性系数a=0.97。试题分布见表4-1。

3.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见附录1)该问卷由杨育玲的《物理学习兴趣、态度调查表》改编而成,能反映学生对学化学习的兴趣程度。该问卷采取5分制评分办法,评分标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说不清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l分。所有试题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得分。分数越高表示兴趣越高。

4.实验前后的化学测试题2套(前测和后测各1套)(见附录2、3)。玉林市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和期考题。两套试卷都重视双基、突出重点,注重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考核,与生活联系紧密,有较强区分度,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水平。

六、实验对象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研究以博白县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教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0班学生作为实验组,11班学生作为控制组。这两个班学生都是按中考成绩高低三个层次随机抽取分班,所以两个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均等,平均成绩相近。以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划分依据,将成绩为84、100分之间者划分为优等生,将成绩在60、84分之间者划分为中等生;将成绩在60分以下者划分为学困生。被试构成情况见表4-2。

实验班和控制班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人数相近,可以认为学生基础基本相同。

两个班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以及前测成绩等方面都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由同一教师任课,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的授课总时数、课外作业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且都要参加不定期的小测验、两次相同的月考,两次阶段性(考试期中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使两个班学生这个变量具有初始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的程序

1.前测。以高一新生入学后摸底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分班时按成绩由高到低循环排列,各班无显著差异),同时进行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化学元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前测)。

2.通过观察、谈访、问卷调查明确高一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和新教材使用状况,利用新教材特点设计学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可行性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自发形成的。实验组按元学习能力训练的原则和方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行。实验时间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为期一学年。

3.后测。包括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测验题。

用对实验结果(调查问卷和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和处理。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年实验,笔者分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化学元学习能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进行检测。

定量结果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化学元学习能力前后测比较。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高中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元学习能力分数均转化为百分制标准。结果统计见下表4-3和表4-4。

后测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元学习能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前后测对比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的元学习能力产生了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元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性提高。

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化学成绩前后测比较。以高一入学后第一次化学摸底考试为前测,试题经科组成员研究确定,信度和效度较高。以玉林市期末化学统考试题为后测试题,试题为专家命题,水平较高。两次考试流程正规、严格,全封闭流水账评卷,成绩客观,真实有效。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比较,实验班高出对照班约0.03分;标准差S,实验班略小于对照班;Z=0.0180.05即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学习成绩的平均分高出约16.01分,Z检验发现,Z=2.69>Z0.05=1.96,P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对比说明,结合高中新教材特点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前后测比较。

由表4-6可见,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两个班差异不明显。从总体上看,两个班的兴趣水平分都不高。在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重新对两个班进行了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结果统计见表4-7。

从上表可看到,实验班学生经过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化学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学生,说明根据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定性结果分析:

定量研究是围绕实验目的而设计的,数据只是反映实验结果的某些方面,本实验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本人还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变化进行定性的考查,发现实验实施后,实验班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巨大的变化。

(1)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通过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比实验前更喜欢学习化学,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害怕“练习和测验”,而是把它们当作检验自己学习得失、方法正误的一种手段。自觉规划学习,自觉对学习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了。

(2)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通过问题清单训练,学生形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如在学习SO2化学性质时,我引导学生按物质类别,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学生提出:既然SO2与CO2一样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都能与水结合形成弱酸等),那么SO2是否与CO2一样能与Na2O2反应放出O2?我立即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你问得很好,初步具备科学家的素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接着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2Na2O2+2SO2=2Na2SO3+O2。但也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SO2可能被Na2O2氧化,生成Na2SO4。两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我没有立即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他们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以证明各自观点的正确与否。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经过全班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方法和结论。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自然容易发现问题,知识与能力就在这师生动态的交往中生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肯定和尊重,进一步鼓励了其他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把学习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完全超出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很显然,这种超预设问题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益是巨大的、长久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达到的,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总之,经过训练,实验班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学生不仅能及时完成课内作业,而且每天还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辅导书,期考该班化学成绩成为高一年级最高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比控制班强了许多。

九、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即利用新课程特点结合元学习能力训练,按照元学习理论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进行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结合学科课程在高一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十、后记

元学习理论和化学新课程特点相结合既丰富现代学习理论,又发展了化学学习的方法论;有利于高中化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为主(授人以鱼)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渔)的方向转变,推动了中学化学教法和学法进行更深入、更优化的改革,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主动求知创新,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2-98,135.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8-12.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庆林,王永明.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1996(3):34.

5.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01):8-14.

6.王会丽.元认知训练对中学生生物学习的影响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12-13.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第10篇

审最新趋势觅高分之道

侧重测查大政方针

从近几年申论的考试情况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已不再单纯测查报考者解决个别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是同时在测查报考者对重要理论和大政方针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真题】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通过“粮食安全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测查报考者对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和分析。2010年申论考试通过“海洋的开发与保护”测查报考者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系统思考。

题目数量大体稳定

近几年申论考试题目数量每年都有变化,但其总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题量不会太大或太小,基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测查报考者的潜力,主要包括概括、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因此,未来的申论考试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应该会保持在4道题左右。

题型将会更加丰富

题型的渐趋丰富是申论考试的必然趋势,不排除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借鉴地方考试的可能性,因此,多见识一些题型对报考者来说大有裨益。

问题难度逐渐加大

大体上看,近几年的申论考试在题目的整体结构上,开始由“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三段式向“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四段式结构转变。

分析提炼要求提高

随着申论资料字数的增多、材料内容的丰富,近年来申论考试大部分题目的作答着重要求报考者对部分资料进行深刻把握,而不要求对全部给定资料进行总体把握。

公文型题目仍热门

对多数报考者来说,由于没有从事政府部门具体工作的经验,公文型题目无疑是其弱项。因此,报考者应该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学习和训练。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报考者在作答这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即是否需要按照公文的格式来写。

【真题】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的作答要求3(2)如下:“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作出答复。要求:有条理地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该题明确指出“不考虑行文格式”,报考者大可不必写成严格意义上的公文。

定备考策略循高分之道

重视对解题技巧的训练

申论考试不但测查报考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是测查报考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申论考试和作文考试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仅靠卷面或文字本身的吸引力是不能拿到高分的。

大量的案例证明,通过科学的复习计划,报考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很多报考者认为,申论考试有给定的材料和作答要求,所以不需要考前复习,只需要考试时现场发挥即可。其实不然,任何一种考试都有其自身的命题规律和评分标准,如果能够对考试的命题思路和命题特点有大体的了解和把握,答题时便会更有针对性,答题的思路会更加清晰,答案也会更贴近评分标准。

通过备考提升综合能力

在备考中,需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念,把备考过程当做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智的过程。

首先是要客观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实力。

录用公务员考试不同于一般的考试,它侧重于对报考者是否具备从事行政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的测查,不要因为在学校成绩不好就判定自己考试不行。

其次是要理性对待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是对报考者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考试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机遇性,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报考者的水平。因此,应该大胆地、全力以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对于有过考试经验的报考者来讲,需要端正态度对症下药。

基础薄弱的报考者,需要通过三个步骤提高应试能力。首先,找一些命题质量比较好的资料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加固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认真做题,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查漏补缺,完善自己没有掌握的部分。通过分析真题,提炼出自己应掌握的政治理论知识、管理知识等,然后进行理论储备。最后,在冲刺阶段完成一定量的“真题模拟考试”,找到临场感觉。基础比较扎实的报考者,需要针对解题速度和质量提高能力。而偏科的报考者,需要重点掌握一些应试技巧。

反复揣摩历年真题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真题的作用不可替代。录用公务员考试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其考试模式已相当成熟,认真地分析历年真题,就能总结出命题的规律和思路。

培养公务员思维

如何掌握公务员的思维方法?一定要关注党和国家针对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给出了怎样的评论、什么样的解决对策,这可以通过阅读新闻,特别是《人民日报》的时评进行练习。不仅要收集、整理、记忆,还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总结得出这些评论和对策的规律,养成公务员的思维方式,这是决胜公考的法宝。万不可把自己的思维模式训练成某个社会问题的专家或学者,因为报考者面对的是公考,不是学术论战。

提升写作水平

报考者在学习申论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多进行模拟训练。在模拟训练的时候,应该经常总结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如自己对申论解答的认识、得分点的把握程度等。同时,可对自己写的答案进行修改,不断深化答题认识,完善解题思路,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和风格。报考者练习写作应以真题为主,适当结合模拟题。

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要求报考者关注中央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理论,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关注得到广泛报道和追踪调查的新闻事件。

中央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理论在申论考试中相当重要,报考者应该对政治热点理论及政策下一番狠功夫。报考者可以多阅读相关书籍,强化记忆一些时政理论方面的内容。《半月谈》历来是录用公务员考试专家和广大报考者公认的必备参考资料,中央和地方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热点或材料多次直接取自于此。其他的材料还有党的十七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人民日报》的社评文章等等。同时,报考者还可以通过背诵并摘录关键语句、常用表述语句的方法快速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缺。

用解题技巧得高分之道

紧扣得分要点

报考者在写答案的时候,要始终抓住得分点。申论考试中的概括性题型,只要求概括材料内容,并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论述。报考者需要明确的一条原则是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要扣分。报考者如果不知道得分点是什么,那么最好的处理的方法是把自己能想到的得分点尽量写上,并加以适当地论述,不怕多,只怕不全。

把握阅卷标准

务实的内容,辩证的思考,这是申论高分答卷的必备因素。在申论写作中,报考者一定要务求实际,内容要真实,不能信手胡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在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不要出现片面化、绝对化的情况,否则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论述简洁,内容新颖,也是申论得高分的重要条件。

进入给定角色

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报考者必须体现政府行为的特点,这一点报考者从进入考场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意识到;其二,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一点,报考者必须确定自己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即哪一级别、哪一职位的政府行为,报考者只有将这一点定位准确了,提出的解决方案才不至于错位,才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真题】

200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申论要求1”:

假设你是一名政府机关公务员欧阳××,从2005年12月28日《××日报》上看到了给定材料中的第4~8段内容的报道,请将第4~8段材料中反映的所有问题概括总结,提交本部门领导审阅。字数400字以内。

显然,报考者要想很好地作答本题,就需要尽量将自己与这个虚拟的人物结合,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思考、作答。

提出可行对策

提出可行对策要求报考者提出的方案必须是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做得到的,是相关人员能够按要求执行的,这种“可行性”不仅包括执行者,还包括被执行对象。

想要做到可行性,首先必须有针对性。针对性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实施对策方案应该与所给定资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实施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当遇到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给定的角色进行认真筛选,抓住核心问题,切忌平均用力,甚至本末倒置。

可行的对策方案首先要明确执行主体,即制定出来的方案由谁去执行;其次,对策要明确执行步骤,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最后,对策方案还要明确执行的实效和条件。总之,报考者在构想对策方案时,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方案要尽量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提出一些难以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空话、套话。

注意段落层次

段落分明、层次清楚,是成功作答申论试卷的基本条件。写文章除注意开头、结尾之外,还要着力把文章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分段。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最关注的内容依次是标题、开头一段、中间各段的首句、最后一段。有经验的阅卷老师会在第一秒钟通过整体认知的方式在脑海中对答卷留下第一印象,判定文章档次,后面的依次阅读事实上是对第一感觉的验证。报考者在答题时要尽可能使文章的层次通过分段和段旨句清晰地显示出来。

同时,尽管不同的段落会有不同的作用,但报考者在划分段落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单一性就是一个段表示一个意思,不要把不同层次的内容挤在一个段落里;完整性就是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说明白、说完整,不应当无缘无故地把一个意思硬扯成两段。二是各个段落之间的意思要连贯,做到分开来是段,合起来是篇。

重视卷面修改

在申论试卷的形式上,一定要书写工整、干净整洁。报考者不要轻易改动错别字或乱涂乱画要删掉的句子,这样会向阅卷老师传达不好的信息,有些阅卷老师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报考者对自己缺乏尊重或该报考者思路混乱的表现,这对报考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遇到需要修改的字句,报考者最好是在该字句上轻轻划一两道横线,然后接着再写!让阅卷老师明白就可以了。

其他注意事项

注意仔细审题

报考者在考试中要注意根据给定资料和申论要求作答。近年来,申论考试在命题的时候十分重视题目的针对性,不论是在概括材料还是在提出对策、论述问题等方面,多数都要求报考者有针对性地作答,这就对报考者审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合理分配时间

申论考试中给定资料字数越来越多,现在基本稳定在6000字左右。报考者在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把握要点的前提下,注意阅读资料的时间。科学的时间安排大致是:在看到题目后,花40分钟的时间阅读资料,首先进行略读,以掌握资料的主题和题目要求,对整个考试有一个总括性的了解;然后就是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一边阅读,一边构思题目答案。

上一篇:观摩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招聘考试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