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3-11 20:01:08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为全面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经过近8年的反复修改和论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5年8月26日由国务院第445号令公布,并已于200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行为的重要行政法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问题的泛滥和化学合成生产的扩张,跨国走私、贩运各种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黄素活动剧增,中国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毒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制,1988年,联合国制定了《禁止非法贩运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以下简称《八八公约》),经修正的附表中列管了22种易制毒化学品,这些易制毒化学品在中国均有生产。自1989年加合国《八八公约》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多部部门规章,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运输、进出口管理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1997年,中国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条例经过近8年的反复修改和论证,终于于2005年8月公布并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主要内容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环节,《条例》分为8章45条,同时在附表中列管了3类23种易制毒化学品。

实行分部门管理制度。根据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条例》规定,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和购买环节的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负责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公安机关负责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和运输环节的管理;商务部门和海关总署负责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环节的管理;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列管的23种易制毒化学品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均实行行政许可制度;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行政许可制度,生产、经营和购买实行备案制度;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行政许可制度,生产、经营、购买和运输实行备案制度。《条例》规定,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应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进口、出口许可证。海关凭许可证办理通关手续。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国际核查制度。

规定分级管理制度。为了方便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条例》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和购买实行分级管理。如,对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由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对第二类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经营,分别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购买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向省级公安机关申请许可;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向县级公安机关备案。

强调禁止走私或者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转让、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但个人合法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除外。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单位内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运输许可证或备案证明制度。对跨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直辖市为跨市界)或者在国务院公安部门确定的禁毒形势严峻的重点地区跨县级行政区域运输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分别向设区的市级和县级公安机关申请运输许可证,运输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向县级公安机关备案。因治疗疾病需要,患者、患者近亲属或者患者委托的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和本人的身份证明,可以随身携带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但是不得超过医用单张处方的最大剂量。医用单张处方最大剂量,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公布。

设定“谁许可、谁监督”的原则。各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的监督检查。

列出了易制毒化学品分类和品种。将列管的23种易制毒化学品分成三类,第一类12种,第二类5种,第三类6种。《条例》将《八八公约》中单列的麻黄素、伪麻黄素、去甲麻黄素三种,以及我国增列的消旋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合并成麻黄素类物质,并增列了公约中未管制的黄樟油和三氯甲烷两种。在被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中,有用于制造海洛因的主要易制毒化学品醋酸酐;制造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主要易制毒化学品麻黄素、伪麻黄素、去甲麻黄素、1-苯基-2-丙酮、苯乙酸等;制造的主要易制毒化学品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黄樟脑、异黄樟脑、黄樟油、胡椒醛;制造可卡因的主要易制毒化学品高锰酸钾;制造致幻剂LSD的主要易制毒化学品麦角酸、麦角胺、麦角新碱;制造安眠酮的主要易制毒化学品N-乙酰邻氨基苯酸、邻氨基苯甲酸;也有制毒所需的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乙醚等溶剂。

几项特殊的管理规定

向重点国家或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规定。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向制造、贩运情况严重的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要求,《条例》规定,对向制造、贩运情形严重的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本《条例》列管品种以外的其他化学品的,可以在国际核查措施以外实施其他管制措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规定、公布。

危险化学品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特殊管理规定。易制毒化学品中的有些品种,同时也是危险化学品或者国家监管的药品,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经作出过规定的,《条例》对此作了必要的衔接:对属于危险化学品和药品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除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对危险化学品和药品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条例》规定,对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单方制剂,由品定点经营企业经销,且不得零售;对麻黄素等属于重点监控物品范围的易制毒化学品,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核定的企业从事进口、出口业务。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除提交进口许可证外,还应当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便民利民的相关规定。为了减少行政许可,方便社会生产生活,《条例》规定,持有品和第一类购买印鉴卡的医疗机构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无须申请购买许可证;个人自用购买少量高锰酸钾无须备案。因治疗疾病需要,患者、患者近亲属或者患者委托的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和本人的身份证明,可以随身携带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但是不得超过医用单张处方的最大剂量。医用单张处方最大剂量,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公布。

生产资格和仓储场所的特殊规定。《条例》强调,申请生产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安全生产和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知识,无犯罪记录。《条例》要求,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在仓储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置电视监控设施以及与公安机关联网的报警装置。

易制毒化学品海关管制规定

申请进口或者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应当经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取得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进口、出动。申请易制毒化学品出口许可的,还应当提交进口方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合法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证明或者进口方合法使用的保证文件。

任何企业或单位以任何方式进口、出口或者过境、转运、通运易制毒化学品,均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并提交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海关凭许可证办理通关手续。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还应当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易制毒化学品在境外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或出口许可证。海关凭许可证办理通关手续。

易制毒化学品在境内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或者在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无须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

麻黄素等属于重点监控物品范围的易制毒化学品,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定的企业进口、出口。

国家对列入《向特定国家(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目录》的易制毒化学品向列入《特定国家(地区)目录》所列国家(地区)的出口实行许可证管理。向特定国家(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时,应向海关交验有关出口许可证,海关凭出口许可证办理有关出口验放手续。出口许可证实行“一批一证”制和“一证一关”制。未经许可,不得向特定国家(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由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向特定国家(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国家对列入《核查化学品名称及商品编码》目录的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实行国际核查制度。国际核查所用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之内。对向制造、贩运情形严重的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本《条例》规定品种以外的化学品的,可以在国际核查措施以外实施其他管制措施。在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审批时,各关应凭有效进口许可证办理加工贸易登记手册。加工贸易项下进口易制毒化学品须凭有效进口许可证方可存入保税仓库;对以转口方式暂时进口的易制毒化学品不得存入保税仓库。

进出境人员随身携带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高锰酸钾,应当以自用且数量合理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管。进出境人员不得随身携带上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高锰酸钾以外的易制毒化学品。

《条例》对非法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处罚规定

《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由海关没收走私的易制毒化学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依照海关法律、行政法规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第四十条规定,违反本条例,有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将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转借他人使用;超出许可的品种、数量生产、经营、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单位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交易情况、不按规定保存交易记录或者不如实、不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销售情况;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后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等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反规定生产、经营、购买的易制毒化学品可以予以没收;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产停业整顿;逾期整顿不合格的,吊销相应的许可证。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行为,防止易制毒化学品被用于制造,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易制毒化学品的具体分类和品种,由本条例附表列示。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需要调整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和海关总署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调整分类或者增加本条例规定以外的品种的,应当向国务院公安部门提出,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第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海关总署、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第四条易制毒化学品的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书,应当标明产品的名称(含学名和通用名)、化学分子式和成分。

第五条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除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外,属于药品和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遵守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对药品和危险化学品的有关规定。

禁止走私或者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转让、运输易制毒化学品。

禁止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但是,个人合法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除外。

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单位内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第六条国家鼓励向公安机关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对举报属实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生产、经营管理

第七条申请生产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生产:

(一)属依法登记的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生产企业;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设备、仓储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设施;

(三)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具有安全生产和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知识,无犯罪记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还应当在仓储场所等重点区域设置电视监控设施以及与公安机关联网的报警装置。

第八条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申请生产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生产许可证,或者在企业已经取得的有关生产许可证件上标注;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和专家评审。

第九条申请经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经营:

(一)属依法登记的化工产品经营企业或者药品经营企业;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经营场所,需要储存、保管易制毒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仓储设施;

(三)有易制毒化学品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销售网络;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销售、管理人员具有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知识,无犯罪记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申请经营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申请经营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经营许可证,或者在企业已经取得的有关经营许可证件上标注;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一条取得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许可或者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已经履行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备案手续的生产企业,可以经销自产的易制毒化学品。但是,在厂外设立销售网点经销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经营许可。

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单方制剂,由品定点经营企业经销,且不得零售。

第十二条取得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应当凭生产、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未经变更登记,不得进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

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吊销决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吊销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者企业注销登记。

第十三条生产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自生产之日起30日内,将生产的品种、数量等情况,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经营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自经营之日起30日内,将经营的品种、数量、主要流向等情况,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经营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自经营之日起30日内,将经营的品种、数量、主要流向等情况,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前两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收到备案材料的当日发给备案证明。

第三章购买管理

第十四条申请购买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当提交下列证件,经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购买许可证:

(一)经营企业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和合法使用需要证明;

(二)其他组织提交登记证书(成立批准文件)和合法使用需要证明。

第十五条申请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申请购买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证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购买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六条持有品、第一类购买印鉴卡的医疗机构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无须申请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

个人不得购买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

第十七条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个人自用购买少量高锰酸钾的,无须备案。

第十八条经营单位销售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时,应当查验购买许可证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对委托代购的,还应当查验购买人持有的委托文书。

经营单位在查验无误、留存上述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后,方可出售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发现可疑情况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九条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易制毒化学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的品种、数量、日期、购买方等情况。销售台账和证明材料复印件应当保存2年备查。

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应当自销售之日起5日内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使用台账,并保存2年备查。

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应当自销售之日起30日内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第四章运输管理

第二十条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直辖市为跨市界)或者在国务院公安部门确定的禁毒形势严峻的重点地区跨县级行政区域运输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运出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运输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由运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经审批取得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后,方可运输。

运输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运输前向运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公安机关应当于收到备案材料的当日发给备案证明。

第二十一条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应当提交易制毒化学品的购销合同,货主是企业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货主是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交登记证书(成立批准文件);货主是个人的,应当提交其个人身份证明。经办人还应当提交本人的身份证明。

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之日起10日内,收到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之日起3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运输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申请材料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第二十二条对许可运输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发给一次有效的运输许可证。

对许可运输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发给3个月有效的运输许可证;6个月内运输安全状况良好的,发给12个月有效的运输许可证。

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应当载明拟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运入地、货主及收货人、承运人情况以及运输许可证种类。

第二十三条运输供教学、科研使用的100克以下的麻黄素样品和供医疗机构制剂配方使用的小包装麻黄素以及医疗机构或者品经营企业购买麻黄素片剂6万片以下、注射剂l.5万支以下,货主或者承运人持有依法取得的购买许可证明或者品调拨单的,无须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

第二十四条接受货主委托运输的,承运人应当查验货主提供的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并查验所运货物与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载明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等情况是否相符;不相符的,不得承运。

运输易制毒化学品,运输人员应当自启运起全程携带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公安机关应当在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过程中进行检查。

运输易制毒化学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货物运输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因治疗疾病需要,患者、患者近亲属或者患者委托的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和本人的身份证明,可以随身携带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但是不得超过医用单张处方的最大剂量。

医用单张处方最大剂量,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公布。

第五章进口、出口管理

第二十六条申请进口或者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经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取得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进口、出动: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合格证书)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副本;

(三)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

(四)进口或者出口合同(协议)副本;

(五)经办人的身份证明。

申请易制毒化学品出口许可的,还应当提交进口方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合法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证明或者进口方合法使用的保证文件。

第二十七条受理易制毒化学品进口、出口申请的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实地核查。对符合规定的,发给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对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有关的商务主管部门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征得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八条麻黄素等属于重点监控物品范围的易制毒化学品,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定的企业进口、出口。

第二十九条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国际核查制度。易制毒化学品国际核查目录及核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公布。

国际核查所用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之内。

对向制造、贩运情形严重的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本条例规定品种以外的化学品的,可以在国际核查措施以外实施其他管制措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规定、公布。

第三十条进口、出口或者过境、转运、通运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并提交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海关凭许可证办理通关手续。

易制毒化学品在境外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适用前款规定。

易制毒化学品在境内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或者在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无须申请易制毒化学品进口或者出口许可证。

进口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还应当提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第三十一条进出境人员随身携带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和高锰酸钾,应当以自用且数量合理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管。

进出境人员不得随身携带前款规定以外的易制毒化学品。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海关,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价格以及进口、出口的监督检查;对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或者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必要时,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物品,不得拒绝或者隐匿。

第三十三条对依法收缴、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海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区别易制毒化学品的不同情况进行保管、回收,或者依照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由有资质的单位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下销毁。其中,对收缴、查获的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一律销毁。

易制毒化学品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无力提供保管、回收或者销毁费用的,保管、回收或者销毁的费用在回收所得中开支,或者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禁毒经费中列支。

第三十四条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的,发案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同时报告当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卫生主管部门。接到报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立案查处,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级上报并配合公安机关的查处。

第三十五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易制毒化学品许可以及依法吊销许可的情况通报有关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依法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情况通报有关公安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许可或者备案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本单位上年度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情况;有条件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单位,可以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计算机联网,及时通报有关经营情况。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协调合作,建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情况以及案件处理情况的通报、交流机制。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或者备案擅自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伪造申请材料骗取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许可证,使用他人的或者伪造、变造、失效的许可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公安机关没收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用于非法生产易制毒化学品的原料以及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设备、工具,处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货值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货值的20倍不足1万元的,按1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年内,停止受理其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许可申请。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由海关没收走私的易制毒化学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依照海关法律、行政法规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违反规定生产、经营、购买的易制毒化学品可以予以没收;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产停业整顿;逾期整顿不合格的,吊销相应的许可证:

(一)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

(二)将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转借他人使用的;

(三)超出许可的品种、数量生产、经营、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

(四)生产、经营、购买单位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交易情况、不按规定保存交易记录或者不如实、不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销售情况的;

(五)易制毒化学品丢失、被盗、被抢后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除个人合法购买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制剂以及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外,使用现金或者实物进行易制毒化学品交易的;

(七)易制毒化学品的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书不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的;

(八)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不如实或者不按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年度生产、经销和库存等情况的。

企业的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被依法吊销后,未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者企业注销登记的,依照前款规定,对易制毒化学品予以没收,并处罚款。

第四十一条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与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载明的品种、数量、运入地、货主及收货人、承运人等情况不符,运输许可证种类不当,或者运输人员未全程携带运输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运整改,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危险物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吊销其运输资质。

个人携带易制毒化学品不符合品种、数量规定的,没收易制毒化学品,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易制毒化学品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有应当许可而不许可、不应当许可而滥许可,不依法受理备案,以及其他、、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许可证,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规定式样并监制。

第四十五条本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从事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业务的,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申请许可。

附表: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

第一类

1.1―苯基―2―丙酮

2.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

3.胡椒醛

4.黄樟素

5.黄樟油

6.异黄樟素

7.N―乙酰邻氨基苯酸

8.邻氨基苯甲酸

9.麦角酸*

10.麦角胺*

11.麦角新碱*

12.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

第二类

1.苯乙酸

2.醋酸酐

3.三氯甲烷

4.乙醚

5.哌啶

第三类

1.甲苯

2.丙酮

3.甲基乙基酮

4.高锰酸钾

5.硫酸

6.盐酸

说明:

一、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

二、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新华社北京讯,2005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国务院总理2005年8月26日签署第445号国务院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详细规定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各项制度,列表管制了23种易制毒化学品。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行为的重要行政法规。对于进一步依法严格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保障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造,从源头上减少生产,降低危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条例》将列管的23种易制毒化学品分成三类,麻黄素等12种化学品被划分到第一类,苯乙酸等5种化学品被划分到第二类,甲苯、高锰酸钾等6种化学品被划分到第三类。《条例》对这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分别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和备案制度。

实施《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有效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被用于制毒,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起草、卫生部正式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于201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配套规章,《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围绕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源头控制、能够追溯、保证合法使用和防止流入非法渠道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以确保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规范生产经营,严防流入非法渠道。

小知识

1.什么是易制毒化学品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可用于非法生产、制造或合成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可卡因等多种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品和的化学物质。包括用以生产和制造各种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品和的化学原料、化学试剂及溶剂等。易制毒化学品本身不是,但其具有双重性,易制毒化学品既是一般医药、化工的工业原料,又是生产、制造或合成必不可少的化学品。

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列为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包括麻黄素、黄樟素、醋酸酐、高锰酸钾、丙酮、三氯甲烷等23种。

2.什么是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是指《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中的部分品种,因其可以用作某些药品制剂的有效成分(原料药),故归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主要品种为麦角酸、麦角胺、麦角新碱、麻黄素类物质等,包括其可能存在的盐类、原料药及单方制剂。

3.含有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药品有哪些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一、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执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

规,进一步摸清全办事处易制毒化学品相关单位底数,全面掌握我办事处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使用情况,努力提升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水平,为我办事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这次普查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普查活动领导小组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综治办),龚春雷任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相关单位的配合下,负责这次普查活动的组织、指挥、协调工作,并将普查开展情况及成效及时向办事处党委、行政报告。

三、普查内容

1、摸清所有可能涉及到易制毒化学品的相关单位的

底数,及时发现漏管的单位;

2、查明各相关单位所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的具体品种、数量、主要来源、库存等情况;

3、检查企业自身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状况。

四、普查方法

活动期间,综治办、仙来警务室在当地党委、行政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组织调查人员采取实地察看、调阅有关注册资料、向企业负责人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等方法,对辖区所有厂矿、企事业单位逐一进行摸排,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完整、准确地填写《易制毒化学品相关单位调查登记表》,该表一式两份,统一装订成册留作台帐备查,一份统一上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周密部署。此次普查登记活动将为办事处下一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制定今后的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各地、各单位思想认识上要重视,组织安排上要周密,工作措施上要务求实效,要全面摸清生产、经销、运输、使用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和单位的底数,依法开展清理整顿,严防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仙来警务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可能被利用进行制毒犯罪活动的小型制药厂、化工厂、农药厂、兽药厂、有可疑人员出入的仓库及隐蔽场所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摧毁一批制毒窝点。同时,对品和精神药物经营、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认真学习,明确重点。各地、各单位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售和运输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吃透文件精神,明确工作重点和方法步聚,同时深入各相关单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其协调配合的主动性。

3、强化检查,落实责任。综治办是本次普查活动牵头单位,严格落实分片区负责制,相互配合,务求普查不留盲区、死角。大普查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的情况予以通报。凡因检查不严、监管不力,所在辖区内有制毒工厂,未主动发现而被上级有关单位发现,或因疏于管理,致使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出用于制毒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职能单位、行业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91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280-01

易制毒化学品简述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品和精神药物的化学原料及配剂。易制毒化学品本身是化学品而不是,但是这些化学品却与加工、生产、提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艺技术的改进,易制毒化学品所包含的种类、盐类不计其数。对易制毒化学品范畴,国家法律没有具体界定。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5年8月26日颁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易制毒化学品分三类24个品种。第一类13种(制造的原料,比较严)。第二类5个品种(是制毒所需的重要溶剂或试剂,国家对这类化学品管理比较严,购买采用备案制度,运输采用许可制度)。第三类6个品种(是制毒所需的溶剂、试剂或添加剂。这6个品种在化工产业、工业农业方面、医学领域等用途广泛,国家对这类化学品管理,相对较松,购买、运输均采用备案制度)。

上述24种易制毒化学品,国家实施严格管制。但我们应该知道,制造易制毒化学品品种众多,其中不乏日常生活用品,如活性炭、乙醚、碳酸钠、三氯甲烷、乙醇等,未列入管制范围。

易制毒化学品种类较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所需原料、溶剂、试剂基本相同。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制毒集团利用非管制的化学品来替代易制毒化学品,以躲避监管。

需要说明的是:我研究所第一类14种(制造的原料)易制毒化学品不使用、不接触,第二类常用的有三种(乙醚、醋酸酐、三氯甲烷),第三类常用的有五种(硫酸、盐酸、高锰酸钾、甲苯、丙酮)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国家规定,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是不允许个人购买、经营、生产。如因治疗疾病需要,凭身份证和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购买。

1 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管理

建立科学、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使流程得到有效执行。如:“易制毒化学品领用制度”、“易制毒化学品采购申报制度”、“易制毒化学品保管制度”、“易制毒化学品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使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各课题组须填写购买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申请表,经所安全保卫部门备案,再对易制毒化学品汇总,然后把汇总的总量通过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系统审核。

1.2审核通过,持公安局所批《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到有合法经营资质公司购买。

1.3双方签订购销合同。

1.4没有产品合格证明可拒收。

1.5警示标志、中文说明、失效日期、安全使用期、产品名称、生厂商地址、产品规格等标识,不符合法律规可拒绝进货。

1.6未经所安全保卫部门备案、审核、批准的严禁采购。

1.7易制毒化学品原料验收入库,须详细填写入库清单。

2 易制毒化学品储存保管管理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易制毒化学品专用储存仓库,配备的通风系统、温控系统等运行良好,基本无腐蚀现象,易制毒化学品的储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确保了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1双人到场方能打开仓库门,无关人员严禁入内。每月对库存数量和使用数量进行核对。如发现被盗,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2设专人管理;设专用储存仓库.

2.3熟知危险品的性质,懂安全防护知识。

2.4专用仓库必须安全、防火。操作过程中,须佩带胶手套和防毒面罩,做好防护措施。

2.5专用仓库内专用设备是由专业人员安装调试,符合国家规定和要求。

2.6具有氧化性的酸或氧化剂不能与易燃物品一同存放。

2.7易制毒化学品专用仓库配有报警装置,与值班室相连。

2.8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

2.9选工作认真、身体健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政治可靠的人来管理。

2.10加强台账的管理,保存2年备查

3 易制毒化学品报废处理

3.1易制毒化学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废渣、产生的废气、废水经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方可进行排放。如发现几种物质发生新的反应,则不能混在一起排放。

3.2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处理,做好报废记录,相关人员安全审核后,再报废处理,主管安全管理负责人,须对易制毒化学品报废单中名称、数量进行审核并签字。

3.3对陈旧、老化、淘汰设备、容器和容器内残留有毒危险品的,需清洁,否则不得报废。

3.4易制毒化学品使用后产生的废液,要集中存放,及时通知保卫部门统一处理。

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成立的企业鱼龙混杂,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缺位,导致不法人员利用物流快递行业存在的漏洞,批量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直接进入非法流通渠道,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互联网络的兴起,也为不法分子制造、贩卖、传播不经意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隐蔽性极强,无形市场已渐形成,加大网络打击力度,已成为刻不容缓话题。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等各种即使交易平台,改变了传统交易模式,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图谋不轨者提供了捷径。

遵循 “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树立“安全第一,人人有责”的意识,确保安全防范到位。从《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办法》出台后,采购、运输、管理和使用都严格按公安机关要求,严禁单位、个人私自购买,只接受转账、划款方式购买易制毒化学品。国家也可通过技术手段“切断”网络视频传播制取(提取)方法,从根源上彻底解决。

现今,许多化学合成的新型在世界已泛滥成灾。这些的原料、配剂无不依赖化学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的双重性,决定它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如何兴利除弊,逐步完善,如何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整套科学管理机制,竭尽全力遏制易制毒化学品生产、销售,杜绝流入非法渠道,彻底“斩断”易制毒化学品链条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我们管理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4 结束语

我国现行法律,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运输无刑事责任追究,但不排除禁毒形势严峻,《刑法》将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运输定成犯罪,这将对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工作意义重大。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会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也是如此。目前,由于国家管理的滞后,社会道德意识衰退,个人私利膨胀等因素,限制了易制毒化学品的良性发展,因此,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优化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管理水平,克服自身的不足,集思广益,完善管理机制,使基础管理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卫生部72号令)

《昆明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赵宁

《信息化助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监管 》廖进华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6篇

根据__市禁毒委员会《__市2013年禁毒工作要点》(禁毒委字〔2013〕01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2013年度禁毒工作汇报如下:

2013年,我局认真履行禁毒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监管力度,做好第二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和第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的备案管理工作,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专项监督检查,积极宣传国家关于禁毒的方针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全市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管理,严格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登记,对提出申请备案的企业,严格审查有关申报资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深入到企业现场检查是否具备相关条件,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企业不予登记备案,严把市场准入关。截至目前,我局已办理二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备案企业7个,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企业1个。

二、开展专项检查,强化日常监管

为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监管,我局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对宁夏齐氏化工有限公司、__鲁帮工贸有限公司、__长瑞特工贸有限公司等11个重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14个问题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书》11份,现已全部整改完毕。通过联合执法检查,强化了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有效杜绝了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为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我局积极参加市禁毒委组织的各项禁毒宣传活动。今年6月份,由局领导带队,组织局机关21人次参加了市禁毒委组织的全市《禁毒法》宣传周活动,发放珍爱生命远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基本常识等宣传材料20__余份,悬挂宣传横幅2条,制作禁毒宣传展板2块,为做好禁毒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企业建立的购销台帐不规范,缺少供货方、使用方证书号、流向等内容。二是个别企业未按照规定与公安部门签订责任书,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一些企业建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五、2014年工作打算

1、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禁毒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提高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觉抵制的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识毒、拒毒、防毒能力。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易制毒化学品;法律;规制

2013年,全国共破获易制毒化学品刑事案件1054起(其中走私制毒物品案件43起,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件1011起);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和非列管制毒物品5740.08吨。以上数据显示,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现象不容忽视。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市场上的供应。研究我国易制毒化学品法律规制现状,找到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避免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对于打击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易制毒化学品概述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品和精神药物的原料和配剂,既是日常生产生活合法使用需要的化学品,又是容易被利用非法制毒的物质,具有合法性、制毒性、管制性三个特性。我国目前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目录”加以管制的有1-苯基-2-丙酮等26种易制毒化学品和1个麻黄碱类物质。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的应有内涵,除了已经被列管的外,其他只要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制造的化学品,都应该属于易制毒化学品之列。不能简单以列管与否,判断某种化学品是否为易制毒化学品。

二、易制毒化学品法律规制现状

(一)对已列管易制毒化学品

国家为管制易制毒化学品,避免其流入非法渠道,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刑事打击方面的有《刑法》第350、356条,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行政管理方面,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配套《条例》的执行和弥补《条例》的不足,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制定的一系列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公安部2006年第87号令)、《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商务部2006年第7号令)等。综上所述,我国对于已列管易制毒化学品基本上形成了集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一体的规制体系。

(二)对未列管易制毒化学品

根据《条例》第2条第3款、第4款的规定,要想将未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增加到《条例》“目录”,必须经过以下程序:公安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卫计委以及海关总署联合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希望在本辖区内增加列管易制毒化学品的,首先向公安部提出申请,再由公安、食药、安监、商务、卫生、海关六部委联合向国务院提出方案,由国务院审批。以上是目前法律法规中与未列管易制毒化学品唯一有联系的规定。因其不在法律法规的规制之下,与其相关的生产、经营、购销、运输、进出口等活动不受《刑法》等法律、《条例》等法规的规制。

三、易制毒化学品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已列管易制毒化学品

1. 刑事打击方面

一是对2009年以后加入《条例》目录列管的邻氯苯基环戊酮、溴代苯丙酮和α-氰基苯丙酮三种易制毒化学品没有规定定罪量刑的数量标准。

二是虽然除邻氯苯基环戊酮、溴代苯丙酮和α-氰基苯丙酮外的列管易制毒化学品犯罪定罪量刑的数量标准有具体规定,但是对于数量如何认定没有明确。

三是对于非法制造、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刑法》未设置独立的罪名,导致打击力度不够。按照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目前将非法制造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作为制造罪、走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的预备行为,将非法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作为走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的预备行为。走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的最高刑期才10年,预备犯比照既遂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那么对非法制造、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刑法处罚就更低了,不利于打击犯罪。

2. 行政管理方面

一是对易制毒化学品的仓储、存放规定有待完善。《条例》仅对申请生产、经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仓储、存放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要求,对于生产、经营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运输、使用、进出口环节涉及仓储、存放易制毒化学品的没有规定。易制毒化学品从生产、经营到运输、使用、进出口等各环节都涉及仓储、存放。如果仓储、存放环节监管不严,易制毒化学品非常容易流失。

二是对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环节监管乏力。《条例》要求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要建立使用台帐并保存两年备查。对于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是否需要建立台帐并保存备查,没有规定。使用单位的台帐是监管部门掌握易制毒化学品去向的重要参考,赋予使用单位建立台帐并保存备查的义务并规定法律责任,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三是对于含有易制毒化学品的废酸、废料的处置环节监管成真空。部分企业生产、使用化学品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废渣含有易制毒化学品成分,虽然因浓度、纯净度问题不能直接适用于正常的生产活动,但仍然可以被利用非法制毒。目前,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废弃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的规定。

四是对易制毒化学品保管、回收的规定不明确。体现保管和回收缴获、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的规定是《条例》第33条。但是规定较笼统,操作性不强。对于保管、回收的主体、程序规定不明确。

(二)对未列管易制毒化学品

列管程序耗时长,效率低。将频繁用于制毒的未列管易制毒化学品增加到《条例》列管“目录”,需要由国务院公安、食药、安监、商务、卫生、海关六部委对拟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达成一致意见,报国务院批准。这样的程序耗时太长,制约对易制毒化学品的及时管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将氯胺酮纳入第一类进行管理,随后国务院相关部门着手氯胺酮前体羟亚胺的列管,经过4年时间才于2008年将羟亚胺纳入管制。与羟亚胺被利用制毒到列管,过程相似的还有溴代苯丙酮。2009年7月,公安机关首次发现利用溴代苯丙酮化学合成麻黄碱进而制造冰毒的行为。2014年5月溴代苯丙酮正式被列为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在这漫长的5年时间里,因利用溴代苯丙酮化学合成麻黄碱进而制造冰毒的工艺简便快捷,国内制造冰毒活动日趋严重,出现了以广东省陆丰市博社村为代表的制造冰毒严重地区。2013年12月29日,广东警方出动3千多名警力,集中清缴博社村的制毒活动,12个小时内共摧毁制毒团伙18个,捣毁制毒加工厂、点7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82名,缴获冰毒近3吨,制毒原料23吨,震惊海内外。若溴代苯丙酮能及时被管制,化学合成冰毒的现象也不会如此泛滥。漫长的列管周期,严重影响对已被利用非法制毒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

四、完善易制毒化学品法律规制的建议

(一)对已列管易制毒化学品

1. 刑事打击方面

尽快明确邻氯苯基环戊酮、溴代苯丙酮和α-氰基苯丙酮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给有效打击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明确走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数量认定的具体标准。建议参照犯罪数量认定的规则,对多次走私、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未被处理的,查证属实后数量累计计算;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以实际数量计算;对于一次性查获走私、非法买卖多种易制毒化学品的,参照定罪量刑数量标准之间的比例,以利于打击犯罪为原则,折算成一种计算;对于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混合物,按纯度折算出具体易制毒化学品数量后,再按同时查获多种易制毒化学品的折算方法折算为一种。

在《刑法》中单列非法制造制毒物品罪、非法运输制毒物品罪,加大对非法制造、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打击力度。提高走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的最高法定刑。

2. 行政管理方面

一是完善易制毒化学品仓储、存放监管的立法。建议《条例》单设“仓储、存放”一章,从仓储、存放场所设施标准,监控、报警设备配置及安全管理制度到具体监管部门的职能和监管程序等方面,予以全面规定。强化对监管、存放环节的管制,避免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二是完善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环节监管的立法。明确要求所有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建立使用台并保存两年备查,对于未建立台帐或未将台帐保存两年的使用单位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完善对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环节的监管。

三是完善对于含有易制毒化学品的废酸、废料处置环节监管的规定。建议由有资质的企业统一回收废酸、废料,根据废酸、废料的不同特性予以销毁、提纯后重复利用等,同时做好回收、处理情况的登记备案,便于有关机关监督检查,从而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监管。

四是明确缴获、查获易制毒化学品保管、回收的主体和具体程序。建议明文规定由有资质的企业在公安、海关、环保部门的监督下保管缴获、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按程序公开拍卖后,将所得金额上缴国库。

(二)对未列关易制毒化学品

建立临时列管机制,将频繁被利用于制毒的易制毒化学品及时纳入管制。国务院公安、食药、安监、商务、卫生、海关六部委就拟列管易制毒化学品达成一致意见,即启动临时列管措施,在临时列管的同时,报国务院审批以便正式将该易制毒化学品纳入管控。以此来提高列管效率,防止流入非法渠道现象不断严重。

总之,通过堵塞易制毒化学品法律规制的漏洞,完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立法,不断强化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控,避免流入非法渠道,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制贩犯罪,减少供应,减轻危害。

参考文献

[1]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4中国禁毒报告[R].

[2] 杨凤瑞,李远征,周若军,等.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与执法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2).

[3] CCTV官网.新闻直播间广东陆丰市博社村制贩毒清缴行动[EB/OL].2014-01-09/2015-01-31.http:///video/C10616/8452ff1e5f73440ea683f54374808556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禁毒法》,坚持“面向全民、突出重点、齐抓共管、注重实效”的方针,以普及《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宣传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提高企业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管理的认识为重点,不断规范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行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对全市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及安全培训,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切实加强企业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有效管控。

三、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

四、组织领导

组 长:周xx

副组长:陈xx

成 员:汤xx、胡xx

五、工作安排

(一)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禁毒意识。积极配合xx市禁毒委关于禁毒宣传工作方面的主要安排,在市禁毒委的统一安排下,加大禁毒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禁毒意识。

(二)生产、经营第二、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要组织主要负责人、相应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宣传《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等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提高相关企业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理解和认知度,市安监局将对培训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组织对相关企业检查,市安监局将重点对涉及第二类、第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台账,特别要检查企业是否要按时间要求按时上报年度报表。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各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明确责任领导,精心组织禁毒宣传月活动,详细制定活动方案,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二)加强知识宣传。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和各类媒体平台,重点宣传知识、危害、识毒防毒技能等内容。加强对对产、经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宣传,切实提高企业对法律法规规章的理解和认知度。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9篇

被截获的闽AM6395号车,车上无押运员。驾驶员一是未能提供进行危险化学品有关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上岗资格证;二是无法提供收货人购买硫酸的购买许可证;三是无法提供承运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有效证明。此外,非法运输易制毒危险品车辆未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国家禁止走私或者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转让、运输易制毒化学品。闽AM6395号车非法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硫酸近2吨,如果一旦落入不法人员手中,势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闽清县安监、公安和交通部门对运输易制毒危险品硫酸的驾驶员进行调查取证后,然后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非法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硫酸一案依法进行了处理。

相关链接:

硫酸属第3类易制毒化学品。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购买:购买易制毒化学品,应当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审批取得购买许可证。

经营:经营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将经营的品种、数量、主要流向等情况,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销售:经营单位销售易制毒化学品时,应当查验购买许可证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对委托代购的,还应当查验购买人持有的委托文书。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应当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使用、管理秩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街道办事处成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为成员,专项整治行动办公室设在禁毒办。

三、整治目标

一是通过清理核查,全面掌握涉及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企业(包括已申领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和尚未申领工商营业执照的用户)的底数及基本情况;

二是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运输、使用、储存等环节安全无事故、确保易制毒化学品不流入非法渠道;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规范经营、购买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秩序,促进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8月21日至8月31日)

认真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活动,进一步摸清易制毒化学品单位底数及其经营、使用情况。并通过与企业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指导、督促企业健全、完善易制毒化学品内部管理制度、设施和相关管理台帐。

2、宣传培训阶段(9月1日至9月20日)

禁毒办会同安监、工商等部门和派出所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深入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等法律法规及知识的宣传,大力宣传查处的典型案件,震慑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分期分批对易制毒化学品相关单位进行培训,专题辅导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办证知识,使他们自觉守法经营、使用易制毒化学品,减少非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3、查处整治阶段(9月21日至11月31日)

禁毒办会同公安、安监、工商等主管部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企业开展督导检查,发动群众举报等方法和途径,依法查处一批违规企业,堵塞流入非法渠道的漏洞。要通过加大查处易制毒化学品违法违规的力度,不断增强易制毒化学品单位守法经营意识。

4、建章立制长效管理阶段(12月1日至12月20日)

通过扩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宣传教育和企业实地检查的覆盖面,不断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禁毒部门定期、不定期实地检查企业和对易制毒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并形成规范检查记录;督促易制毒化学品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台帐资料,如实登记、保存交易记录、从业人员要熟知有关法律法规,在易制毒化学品单位内部形成规范化长效管理的良好局面。

五、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

工商部门:教育广大工商企业守法经营;依法吊销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单位的营业执照。

安监部门:加强易制毒化学品单位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保管、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企业的经营备案工作,对非法经营的易制毒化学品单位责令停业整改、拒不整改的依法取缔。

公安机关:为企业办理购买备案证明提供服务,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培训工作,严厉查处违规购买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

禁毒办:加强与公安、工商、安监、环保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召开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购买、运输等环节的管理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

上一篇: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范文 下一篇: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