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故障范文

时间:2023-02-24 14:30:15

硬盘故障

硬盘故障范文第1篇

如果硬盘出现故障,那么最好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如果等到病入膏盲时,硬盘中宝贵的数据就难以幸免了。一般来说,硬盘出现故障前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出现SMART故障提示。这是硬盘厂家本身内置在硬盘里的自动检测功能在起作用,出现这种提示说明你的硬盘有潜在的物理故障,很快就会出现不定期地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

2.在Windows初始化时死机。这种情况较复杂,首先应该排除其他部件出问题的可能性,比如内存质量不好、风扇停转导致系统过热,或者是病毒破坏等,最后如果确定是硬盘故障的话,再另行处理。

3.能进入Windows系统,但是运行程序出错,同时运行磁盘扫描也不能通过,经常在扫描的时候缓慢停滞甚至死机。这种现象可能是硬盘的问题,也可能是Windows天长日久的软故障,如果排除了软件方面设置问题的可能性后,就可以肯定是硬盘有物理故障了。

4.能进入Windows,运行磁盘扫描程序直接发现错误甚至是坏道,这就不用多说了,Windows的检查程序会详细地报告情况。

5.在BIOS里突然根本无法识别硬盘,或是即使能识别,也无法用操作系统找到硬盘,这是最严重的故障。

下面就硬盘的典型故障,来看看具体的解决办法。

修复硬盘分区表

首先我们应该确认硬盘的电源接口和数据线没有脱落,然后进入BIOS,使用“HDDAutoDetect”来检测硬盘。如果此时BIOS能够正确识别硬盘的话,那么至少你的硬盘还有救治的希望;不然,我想大家也不用瞎忙了,因为凭我们普通DIYer手头的工具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用光盘或者软盘引导系统后,大家可以试图进入C盘符,如果此时提示找不到C盘的话,那么绝对应该是一件好事情。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硬盘分区表信息遭到破坏,或者被某种病毒攻击。如果硬盘中的数据对你来说无所谓,那么可以先用FDISK/MBR命令来无条件清除分区表内容,然后用FDISK等分区软件重新分区格式化,一般这样就能解决问题;而如果你还需要硬盘中的数据,那么步骤要麻烦一些。这时最好能拥有一张杀病毒软件或者随主板赠送的相关软件,然后你可以参阅帮助文档,一般该软件会包含恢复硬盘分区表的命令,而且使用极其方便。

对于没有杀毒盘的用户来说,大家可以使用NortonUtilities8.0中的NDD(NortonDiskDoctor)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NDD将会询问是否愿意修改,你只要不断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表覆盖它也行。

如果用上述方法也不能解决的话,还可利用FDISK重新分区,但分区大小必须和原来的分区一样,这一点尤为重要,分区后不要进行高级格式化,而是用NDD进行修复。这样既保证硬盘修复之后能启动,而且硬盘上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将物理坏道划分到独立分区隐藏

硬盘坏道(特别是物理坏道)是硬盘的所有故障中最让人头痛的。它轻则使你的爱机频频死机,重则让你的所有数据化为乌有。以前我们一般只能采用低格或隐藏的方法。不过低格会对硬盘的寿命造成一定影响;隐藏会造成坏道更多扩散,这些都不是好方法。

用光盘或者软盘引导系统后,如果DOS能够转到C盘,而硬盘工作却不正常,那么就很可能是硬盘出现了坏道。一般来说,硬盘的坏道可以分为逻辑坏道与物理坏道。产生逻辑坏道时一般不会严重影响使用,所以很可能是物理坏道。

我们处理物理坏道的核心思想是将这些有坏道的簇单独分成一个分区,并隐藏起来避免其它程序调用,这样就可以不让坏道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于这一处理,我们主要是使用PartitionMagic6.0这款DOS下的软件。

在DOS界面下进入PQ 6.0之后,我们先用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ForErrors命令来确定物理坏道的位置,因为PQ6.0的这项功能非常出色,不像Windows下的Scandisk那样经常误诊。

PQ6.0的真正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将所有藏有坏道的簇用特殊标记标定出来,而且你可以将这些坏簇全部选中,然后将它们划分到一个独立的新分区。这完全是图形化的操作,是非常方便的。随后,大家切记要把这个分区隐藏起来,这样才能确保它不会被调用。此时使用Advance菜单下的HidePartition命令就可以实现。

拥有PQ6.0之后,物理坏道真的不难解决,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扩散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此时的硬盘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的数据还是非常危险的。用PQ6.0处理物理坏道后,究竟这块硬盘还能用多少时间很难说,这要看运气了。

解除硬盘逻辑锁

硬盘逻辑锁是一种很常见的恶作剧手段。中了逻辑锁之后,无论使用什么设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甚至是软盘、光驱、挂双硬盘都一样没有任何作用。

要解决逻辑锁的问题,就要知道问题的根源。其实在DOS系统启动时,它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首先要找的是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它位于硬盘的零磁头零柱面的第一个扇区的OBEH地址开始的地方,当分区信息开始的地方为80H时表示是主引导分区,其他的为扩展分区,主引导分区被定义为逻辑盘C盘,然后查找扩展分区的逻辑盘,被定义为D盘,以此类推找到E、F、G……逻辑锁就是在此下手的,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一个逻辑盘时找到的总是自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

对于这类问题,如果你不想要硬盘上的数据了,那么处理起来也是非常爽快的。大家可以在BIOS中将所有IDE接口设为NONE,然后用软盘启动系统,此时肯定可以启动,因为系统根本就没有硬盘。接着,我们就可以使用经典的硬盘管理软件DM(DiskManager)了。由于DM可以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因此你可以用DM进行分区格式化,这样就能完全解决问题,而且万无一失,简单方便,唯一的遗憾就是数据保不住了。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它可以保住硬盘中的数据。首先准备一张启动盘,然后在一台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你熟悉的二进制编辑工具(UItraEdit等)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改该文件的属性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不过这时由于该硬盘正常的分区表已经被破坏,你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但是此时可以用上面关于分区表恢复的方法来处理。

修复0磁道损坏的硬盘

如果在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时,系统提示“Track 0 Bad”的话,那么意味着硬盘的0磁道损坏了。一般来说这种故障是难以修好的,但是我们还是不必放弃,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硬盘故障范文第2篇

硬盘是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文件和数据文件都存储在硬盘上。相对于计算机上的其他部件,硬盘的价值并不是很高,所以,一旦有了故障,大多数人都选择直接更换。难道出现故障的硬盘就没有维修价值吗?其实不然,随着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普及,出现故障的硬盘也越来越多,硬盘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更重要的是硬盘维修是挽救数据的必要手段。在讨论硬盘维修之前,让我们先对硬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一些了解。

2计算机硬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传统硬盘,目前传统硬盘依然是主流。无论是IDE接口还是SCSI接口,指的是采用温彻斯特结构的硬盘,这些年来硬盘的发展和技术改进都是在这个框架下进行,所以各种硬盘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物理和逻辑结构还是基本相同的。

2.1硬盘的物理结构从外观上看,如图1硬盘是由PCB控制电路板和封闭的盘体构成,PCB控制电路板上有电源接口,数据传输接口,这两个接口工作时和主板相连。PCB控制电路板上的主要芯片包括主控芯片和缓存芯片。打开硬盘外壳之后,我们就能够看到神秘的内部世界,如图2,其核心部分包括盘体、主轴电机、读写磁头、等主要部件。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随意打开硬盘的外壳,这将100%地使整个硬盘报废,因为硬盘的内部盘面不能沾染上一滴灰尘,否则立即报废。一般硬盘内部结构维修甚至需要在要求极为严格的超净间中进行。

(1)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2)读写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μm高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靠的读取数据。

(3)主轴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2.2硬盘的逻辑结构硬盘由很多盘片(platter)组成,每个盘片的每个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如果有N个盘片。就有2N个面,对应2N个磁头(Heads),从0、1、2开始编号。每个盘片被划分成若干个同心圆磁道(逻辑上的,是不可见的),每个盘片的划分规则通常是一样的。这样每个盘片的半径均为固定值R的同心圆再逻辑上形成了一个以电机主轴为轴的柱面(Cyl-inders),从外至里编号为0、1、2…每个盘片上的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几十个扇区(Sector),通常的容量是512byte,并按照一定规则编号为1、2、3…形成Cylinders×Heads×Sector个扇区。这三个参数即是硬盘的物理参数。我们实际的维修工作中需要深刻理解这三个参数的意义。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FAT区、DIR区和DATA区。(1)MBR区,MBR(MainBootRecord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2)DBR区,DBR(DosBootRecord)是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的意思。它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是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Parameter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3)FAT区,在DBR之后的是我们熟悉的FAT(FileAllocationTable文件分配表)区。(4)DIR(Directory)是根目录区,紧接着第二FAT表(即备份的FAT表)之后,记录着根目录下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文件的属性等。(5)DATA区,即数据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的地方,位于DIR区之后,占据硬盘上的大部分数据空间。

2.3硬盘工作原理采用温彻思特技术的传统硬盘,其工作原理有如下特点:(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3硬盘常见故障及修复方法

在对硬盘的物理、逻辑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就能大致的根据故障的现象,判断的故障范围,然后采用相应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维修。硬盘故障分为硬件故障和软故障两类,其诊断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系统上电后的现象及屏幕上出现的提示信息来判断。当硬盘出现故障后,应仔细分析故障现象,判断是属软故障还是物理器件损坏。千万不要盲目拆盖、拔插控制卡或轻易将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有时还会由于维护操作不当,不仅没有把故障修复好,反而引起新的故障。

3.1硬件故障所谓的硬故障即硬盘物理性故障,是由于硬盘的机械零件或电子元器件物理性损坏而引起。硬件故障主要出现在硬盘的PCB控制电路板和盘体内部的盘片、磁头、电机上。在普通的维修环境中PCB控制电路板上的故障如果有相应的备件一般都能修复,如果是盘体内部的硬件故障,由于缺乏无尘环境,一般都是无法修复的。

3.1.1常见的硬盘硬件故(1)焊接不当,指的是PCB板上的元件接触不良,需用烙铁加焊,也可用热风枪吹。吹芯片时应先加上松香水或松香膏,这样会提高焊接的效果。(2)“排阻”烧坏,可用万用表检查对其电阻值。(3)芯片的电路板上的接点已经烧烂。这也是常见的故障,需外接线连接,不连接好就会产生不转的现象。(4)电机接口旁边的放电三极管(只起二极管作用)击穿或接50-70脚边的元件掉了或坏了,这一般是转不起的故障。(5)主控芯片的控制脚接触不良,是造成不转的原因之一。(6)IDE接口的脚接在一起,使主芯片不复位,特别是1-2脚。(7)上盘闪十下,通常是8V电压没有或磁头控制芯片坏或没有电压输入。(8)上盘闪五下,可能是缓存、主芯片接触不良或坏了。(9)晶振也是很容易坏的一个元件,可以查看晶振的两端电压。

3.1.2硬盘硬件故障维修案例硬件故障案例一:故障现象:电脑无规律的经常死机,利用排除法确定故障是有由硬盘引起的。但在BIOS中显示的硬盘参数正常,而且也可以正常安装系统,复制文件,硬盘电路板上也没有发热过高的元器件。将电路板拆下来后,仔细观察电路板和电机、磁头的接触部分,隐约看见有黑乎乎的东西,看来是电极被氧化了。处理办法:用医用棉球蘸无水酒精反复擦洗硬盘电路板触点及电极部分,直到干净、露出金属光泽为止。然后装好硬盘,经过长时间试机,故障消失。就这样不花一分钱就修好了一块硬盘。

硬盘故障范文第3篇

>> 硬盘软故障的排除与日常维护 分析基于计算机硬盘软故障基础的数据恢复技术 硬盘C5故障的修复 硬盘故障修复十大攻略 闪盘软故障巧解决 31变电所修复方案 正面吊吊具开裂修复方案 防波堤台风受损整体修复方案 开机的奥妙――硬盘故障修复两例 计算机硬盘故障修复技术探讨 BIOS问题引起的系统软故障 磁盘阵列故障修复方法探析 基于变异技术的软件故障修复方法研究 丰EIA340系列自动变速器阀体的2个常见故障点及其修复方案 重庆官方称行营修复方案经审批 “零缺点”肌肤的修复方案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及修复方案 邢台天宁寺前殿斗拱修复方案试析 某工程道路修复方案的分析 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及其修复方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将软件拷贝到U盘中,用U盘启动系统进入DOS模式,然后执行DE.exe进入软件工作界面。

选择“Options”菜单下的“Configuration”选项(如图4),然后切换到Read Only项目,并去掉前面的勾,确定后保存退出。执行“Select”菜单中的“Drive”选项,在“Drive type”项中选择“Physical”,然后换到“Drives”项,选中“Hard disk”(也就是需要修复的硬盘),确定后选择按“OK”按钮(如图5)。返回软件主界面,打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分区表),选中并进入,之后出现硬盘分区表信息。这里会显示硬盘的分区情况,不管硬盘有多少个分区,我们可以知道 l分区就是C盘(即逻辑分区),该分区是从硬盘的0柱面开始的,在这里我们只要将1分区的Beginning Cylinder(起始柱面)的0改成1即可(如图6)。设置好后保存退出,硬盘被损坏的0磁道就已经修复好了。

由于Pctools9.0只支持FAT16分区。而如今大家的C盘分区都远大于2GB,因此基本上都是FAT32,如果需要用这两款DOS工具,那么还得转换分区,太麻烦了。为此,我们向大家推荐DiskGenius这款出色的硬盘工具软件(下载地址:)。在DiskGenius的主界面中,我们按下F11功能键,此时就会弹出一个修改菜单(如图7)。这里着重“修理”的是起始柱面、起始柱头和起始扇区。一般而言,在原有数值的基础上加1即可。如果不幸修改后的地方仍然是坏道,那么大家可以再加1,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将容量损失限制在最小程度内。

3虚惊一场:硬盘分区表损坏的修复

如果硬盘分区表被损坏,有时还能正常使用,但表现速度非常慢,此时可以使用PartitionMagic软件来修复(),不过之前需要将硬盘中的重要数据备份出来,因为重新分区后,数据将全部丢失了,首次运行PartitionMagic软件时,有时会出现了一个警告菜单,提示硬盘有错误,无法按正常程序进行管理,此时可以在界面中选择Server Magic子菜单,进入Server Magic工具后检测到硬盘分区有错误,提示硬盘分区表的LBA和CHS不相同,并且LBA值是错误的并可进行修复(如图8),选择“是”后软件立刻给出“分区表错误已成功修复”的结果提示(如图9)。

回到软件主界面,然后对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如图10),硬盘就可以恢复从前的状态了。不过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PartitionMagic分区和格式化硬盘,因为PartitionMagic对重新分区和格式化的操作处理时间太长,硬盘在进行转换时可能出现暂时死机等现象,一旦转换过程中死机,可能导致硬盘坏道等不良情况。当然,对于不懂DOS分区的朋友,PartitionMagic也未曾不是一个好选择。

4BIOS设置不当引起的硬盘故障

现在的主板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而且还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他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所以在安装硬盘后,首先要进入BIOS检测硬盘参数,否则主板可能无法正确识别硬盘。

对于IDE硬盘,只要进入“Standard CMOS Features”选项,将光标移动到硬盘所在的接口上按回车即可,还需要将“First Boot Device”选项设置硬盘启动;对于SATA硬盘,其连接好后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在BIOS中进行正确设置,如果只安装了SATA硬盘,而不使用IDE硬盘,应将“Bootable Add-in Deivce”设定为OnChip SATA RAID(如图11),让其优先权位于普通PCI接口的SCSI控制器之前,最后将“OnChip SATA RAID BIOS”设置为“Enable”(如图12),这样就可以正常使用SATA硬盘了。

硬盘故障范文第4篇

结论:定期保养与维护,及时处理碰到的各类故障,使其稳定运转,从而确保安全播出。

关键词:硬盘播出;故障类型;故障原因;使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5-0000-0c

Broadcast System Disk Failure and Maintenance

DING Ke-jian

(Bozhou Radio and Television, Bozhou 236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se hard disk broadcast of the technical personnel understanding of hard disk broadcast fault type and to learn how to repair and maintenance, to ensure safety on the air.

Processes and methods: in use process, don't will be hard or hard drive component dropped, and avoid touch banned in energized and power outages 30 seconds handling or pat hard drive equipment; In the course of transportation, must use the can protect drive not be shaken and of the collision of the packing; In the installation of hard disk equipment, try to fixed on the frame; Ensuring compli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quipm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static electricity to the hard disk drive and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 a hard drive.

Conclusion: regular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deal with the met all kinds of faults, make its stable operation, to ensure safety on the air.

Key words: hard disk broadcast;breakdown type; breakdown reason; application method

电视播出系统不断发展成熟的几十年历程,可简单划分为手动磁带播出、自动磁带播出、硬盘磁带混合播出、网络硬盘播出等几个阶段。系统整体规模和发展方向基本也是由单频道播出向多频道播出、单机播出向网络化播出、模拟系统播出向数字系统播出升级过渡。各级电视台基于各自实际情况投入使用的电视播出系统在不断升级改造中也基本形成了以系统核心设备为中心向周边单位、系统、设备辐射的既有模式。

目前电视播出系统由于数字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完善以及软、硬件技术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基本形成了以硬盘集中存储为主的多频道网络化控制数字播出体系。虽然不同规模的电视播出系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使用需要采用灵活的组件方式,选择合适的规模和格式,通过适当添加、删减各系统外设组建系统,但是组建系统的一些主要问题也是共性问题诸如系统规划、设备选型、升级扩容、实时备份等也绝对不容忽视,经济实用、稳定可靠永远是组建播出系统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标准。亳州市广播电视台也不例外,在3频道播出项目中,采用了各种新型技术,为安全播出、可靠播出方面提供了稳定的技术保障和灵活的扩展性。

1 常见软件故障处理方法

1.1 登陆软件的时候报错,“无法连接数据库”

开机输入密码登陆后,需要等待30秒钟,网络才能正常启动,然后才可以登陆软件。若还不能访问,在dos命令窗口下,用Ping FSSERVER 命令测试,查看网络连接是否通畅。

1.2 登陆软件时候报错,“用户名或机器不具备权限”

可以从网络管理软件中先查看此计算机有没有权利登陆软件,再查看用户名的权利是否已经分配,等分配完毕后再重新登陆。

1.3 采集素材前,已经把录像带放到录像机,并开始输出画面,但软件中没有图像

可以在设置中对信号源选择重新定义一下。如用SDI采集信号时候,应该先选择一下compnet ,然后再选择SDI信号。

1.4 上载工作站登陆上载软件时候报错"采集卡启动失败,是否启动软件编辑界面"

此时问题可能是计算机刚刚打开,上载卡没有启动正常,可以关闭后再重新打开软件,或者重新启动电脑后可能会自动解除现象。如果重新启动后仍然报此错误,可以启动上载软件Demo程序测试是否是上层上载软件出了问题。如果Demo程序无法打开,可以到上载站系统的中查看是否驱动程序出现问题。(查看方法是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然后选择"管理"在选择"设备管理器"中的"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显示黄色的问号的驱动是有问题的)若有问号,说明驱动有了问题。可以重新更新驱动程序,然后重新启动电脑后可以解决问题。如果2个驱动正常,Demo程序仍然无法打开,可以考虑卸载2个驱动程序,重新启动电脑看能否有找到新硬件的说明。如果没有发现新硬件,尝试重新插拔上载卡。

1.5 上载工作站开启软件后显示器上没有图像

首先应该查看信号源是否选择正确,如果信号源为数字信号,显示器上没有图像显示,而又能确认数字信号的确传送给上载工作站,可以考虑先选择为"COMPNET"确定后,然后再选择"SDI"再确定,若还是没有图像,可以考虑切换到编辑界面先回放一段素材,然后再回到上载界面选择信号源SDI,应该会有图像。如果没有图像,可以给上载站接入复合视频信号,然后选择"compsite"是否有图像。

1.6 上载工作站软件点击"开始"按钮采集素材时候报"采集预卷失败"

可以查看其它上载站是否可以上载,如果其它可以上载,则查看上载工作站本机是否具有"G:\CLIPS"路径,如果存在此路径,可以看看G:盘是否有空间,一般要采集1小时,至少保留5G的空间。如果路径存在而且还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查看Ftp服务是否正常。方法是:在上载站打开上网软件(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ftp://189.8.8.41"后确定,然后在打开的界面中,确定后用鼠标右键单击空白处选择"登陆",输入二级存储户名(可以从二级存储的server-u中查看),密码为空,选择"确定"后能打开二级存储素材文件夹,如果可以在窗口中可以新建文件夹,说明FTP正常。若所有上载站都报错"采集预卷失败",首先将二级存储上的server-u停止后重新启动(右下角server-u标志右键停止,从桌面的快捷方式重新启动)。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检查盘塔上server-u与网络管理中相应播出设备的ftp帐号是否对应。

1.7 上载工作站采集素材结束后,如果报错"本地文件大小和网络大小不符,是否启动自动上传"点击确定后,文件正常传输,传输完毕后可以正常编辑出点和入点

如果只有1台机器如此,可能此上载工作站在采集过程中网络传输出现问题,如果所有上载站都有此现象,说明盘塔中没有安装"公用模块"(在控制面板-删除添加程序中显示为"应用程序预备"程序),或者盘塔中的服务"bvt connect server"没有打开(查看方法是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然后选择"管理",选择"服务")。

此时应该关闭上载软件,重新进入软件,查找素材再重新找入出点。如果无法关闭,可以用"ctrl+alt+del"键来打开"任务管理器",选择"进程"找到"Encode_key_R.exe"或"EncodeK2_key_R.exe",然后结束近程,然后重新开启软件,切忌打入出点时帧进帧退过快。

1.9 上载的电视剧内容和上载的名称不一致的时候

如果是电视剧的名称和磁带上的名称不一致,可以通知编单部门名称错误,可以按着错误的名称采集,编单时也用错误的名称,但如果电视剧采集时候集数不小心搞错了,应该删除素材重新按正确的集数采集。电视剧集数名称不能更改,否则会导致其它集无法上载。

1.10 上载过程中电脑重新启动或者断电后

上载过程中如果遇到计算机重新启动或者断电,重新开启软件后,应该找到上载的名称,看能否拖动到名称栏,如果可以重新上载则继续用,否则要到素材管理软件中,查询素材,查到后删除就可以利用此名称上载了。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在原名字后加个后缀,上载后马上通知播出人员从"素材查询"中查询带后缀的素材,并拖拽到原播出位置,同时删除原素材。

1.11 迁移软件在迁移素材时候报错

先看报错信息,如果读取素材失败,说明迁移服务所分配的机器无法读取源文件,或读取源文件失败。查看迁移软件的最下方源存储设备状态是否正常,若正常说明网络的路径是通畅的。再查看源存储设备的共享文件夹是否存在。也可以通过技审软件检查这条素材。是否原素材不完整或者已经遭到破坏,如果源素材有问题,先要删除此存储区域的内容,重新上载或者从其它存储区域迁移。如果是存储失败,则可以查看目的存储设备上的ftp服务是否正常。总之,报错后一般先用技审软件检查素材,有问题可以重新启动目的存储和源存储设备的ftp服务,如果还有问题,可以考虑关闭迁移软件和迁移服务软件然后重新启动就可以解决了。

1.12 迁移软件下方存储设备图标没有或者图标内磁盘容量显示大小不对

先找到相应设备是否已经关机,如果没有关机,则重新在服务中启动服务StorageStatusService。或者重新启动计算机也可以,此问题可能是计算机长时间开机未关闭导致。

1.13 迁移软件迁移某条素材失败时候

如果是偶然失败一次,可以不需要人工干预,系统还会自动监测该素材,重新迁移。,如果是传输任何一条都失败,可以查看Server_u是否工作正常。若只有一条多次传输仍未传输正确,可以先关闭迁移软件,到服务器素材管理中要删除垃圾文件,然后再打开迁移软件,重新上传。

1.14 主备数据库的订阅有问题

如果主数据库中"复制监视器"-"程序"-"合并程序"中的"magilive45"显示红色,表示主备数据库之间的订阅已经断开,可以用鼠标右键点击magilive45,然后选择"重新启动",如果为绿色,说明正常,若还是红色,先检查主备数据库的"sql agent服务"是否都开启。若没有开启,应该先启动主备数据库的"sql agent服务"(位置:"开始"-"Microsoft 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服务项中的"SQL Server Agent"和"SQL Server"两项启动后,重复上述操作。如果还有问题,可以运行任务”magilive45数据库维护-zwb”。如果仍然有问题,建议重新做定阅和。

1.15素材导入时候报错而且是连续错误英文提示

应该查看导入软件的“设置”――“选项”――导入1,把“转码缓存路径”设置成本低存在的盘符路径。

1.16 播控软件主数据库或者备数据库连接断开的报错

若只有1台播控软件报警,则可能说明此台播控机网络状态可能有问题,可以双击数据库图标,重新连接,或者把软件关闭重新登陆就可以了。若软件无法打开,则可以查看188网络是否已经断开;或者是在任务管理器中结束magilive4_5.exe进程。

1.17 播控软件中有条目为灰色显示未上载,而节目已经上载完成

此时很可能是上载完成的素材忘记审核,所以在播出单中显示为灰色。若这样,可以先登陆服务器上载程序查找素材确认后,找相关人员联系审核素材。也可能是播出单中的名称和上载时候的名称不对应,直接在播控软件的在线编辑中查找该素材,并拖拽到正确位置。切忌直接在线编辑和离线编辑中手动添加为上载的素材,这样以后该素材上载后永远无法和播出单中的条目对应,无法提取成功。

1.18 播控软件在跳出多个素材更新提示后,都没有确定,再想确定时候,鼠标无法点击

应该用键盘切换键“ALT”+“TAB”切换,把所有提示切换出来逐一点击,如果报错list index out of bounds(1),也可以点击确定,然后重新开启播控软件。

1.19 播控软件报错“主切换器控制端口COM3连接失败”

如果播控软件中,主切换器和备切换器、键控器同时报错,说明有其它播控软件打开,或者本机中MOXA卡或者驱动有问题,若只有某一切换器报错误,可以重新启动切换器,然后再查看线路的问题。

2 常见硬件设备等故障处理方法

1)服务器播出时出现花屏(马赛克)后,所有后续正常节目都有马赛克现象。

针对K2服务器:解决方法是,先在k2备服务器的相应通道上弹出素材,然后在播控软件界面恢复主备服务器,然后把输出切换到备服务器,然后把主k2服务器弹出,再恢复主备服务器播出。

2) 经过Magi-ALC后的sdi信号音频有杂音,视频信号有绿色条纹 。

可以在DAP遥控面板上先按下“bypass”工作键,然后再查看同步信号是否有问题,若同步信号正常,开启DAP后,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考虑更换VIO-DAP硬件一套

3) 如果带有台标信号的输出画面有绿纹出现,且出现在台标附近,或者是键控器上台标信号一直闪烁,但也能键出台标。

此现象说明台标机输出信号同步不稳定,可以考虑更换同步线试试,若同步更换好后,现象依然存在,可以开关台标机5秒后,重新加电开启台标。也可以把键控的同步线拔掉,再观察效果。

4)矩阵遥控面板上面指示灯无规律闪烁,而此时根本没有任何人操作。

首先把遥控面板的控制线去掉,把矩阵重新断电启动,查看矩阵信号还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矩阵单独工作正常,查看遥控面板和矩阵所接触的地线是否接触好。

5) 若总输出画面有绿屏等问题可以如图1依次排查。

3播出过程中故障处理方法。

3.1 播控软件主数据库或者备数据库连接断开的报错

若只有1台播控软件报警,则可能说明此台播控机网络状态可能有问题,可以双击数据库图标,重新连接,或者把软件关闭重新登陆就可以了。若软件无法打开,则可以查看188网络是否已经断开;或者是在任务管理器中结束magilive4_5.exe进程。

3.2如果在播控软件的“消息”栏中显示某个素材参数异常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素材在上载的过程中出现过文件错误或流错误,要及时通知上载人员查看该素材的技审信息,重新上载该素材。

3.3 播控软件中有条目显示缺文件时

针对K2服务器应该双击缺文件的条目,若是非广告条目,则可以在“在线播出”下方看到“ms1异常”或“ms2异常”字样。如果哪个报警说明那台服务器中素材的文件不全。比如有条素材显示“ms2异常”,则应该从迁移软件观察,是否素材正在向备服务器迁移呢,还是迁移失败了呢。如果迁移失败,手动再迁移一次,迁移没有记录,可以去素材管理中删除此条素材在备服务器的存储,然后再手动把素材迁移至备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如果只有一个服务器缺少文件,在播出时候,系统会自动切换到素材正常的服务器中,素材缺少的服务器 自动补充播出垫片信号。 如果双击缺文件的条目显示"素材长度异常",那表明主备视频服务器中的该条素材的文件夹大小不一致,以占用空间大的素材为正确,删除占空间小的文件夹,重新迁移。

3.4 素材开播前小于1分钟时候,编辑人员才通知素材上载完毕

正常提取素材已经无法完成功能,此时必须把“应急修改节目”功能开启。然后选中未上载条目,再鼠标右键选择“提取”按钮,提取素材后,马上点“发送”按钮。切记如果倒计时小于10秒是无法点击“发送”的。必须留有20秒时间,用于处理“确定”对话框,在“在线播出”界面一定要“恢复播出”,此时倒计时不得小于5秒钟。若小于5秒钟可能会恢复成功,可能仍然播出垫片,待播出垫片后可以继续“恢复主备服务器”用来恢复播出节目。但素材前1-6秒钟无法播出。如果倒计时小于20秒,最好重新从素材查询中查到要播出的内容,把条目拉到灰色条目下方,然后在垫片播出后,再发送节目单,然后用触发按钮立即播出,这样保证播出素材完整。

3.5 播控机死机且无法启动

要立即在备用播控机中先开启本频道播控软件,然后再检查播控机的问题。若不是电源问题,则可以打开机箱,清理一下灰尘或者重新拔插内存,再开机判断。

3.6 字幕机软件播出任何东西,预监没有输出信号

首先观察桌面是否有两个字幕软件开启,如果只有一个,则可以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没有输出信号。再关闭字幕机电源,然后拔掉主机后的电源线5-10秒。再重新连接电源并开启电脑,若还不可以输出字幕,可以用“一键还原”软件还原c:盘,然后再启动软件。

3.7 用播控软件控制录像机播出

用播控软件控制录像机播出时,时码清零后一定要打到遥控(Remote),否则播控软件会一直报错。

3.8 用播控软件控制字幕机联动播出

用播控软件控制字幕机联动播出时,在设置字幕机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触发,所需参数设置完成后一定要播出队列。然后在播控软件中,要设置键控和字幕选项。设置键控时要把KEY1勾选。设置字幕时要选择相应的选项之后点击确定。之后调整,发送节目单。此外在字幕的播出方式选择上,要综合播出的次数、播出的时间等方面的因素,对不同的要求,选择“顺播”、“触发”、“手动”、“定时”中的一个,进行播出。

以上就在硬盘使用过程中如何延长其寿命做了简要介绍,如果我们在使用时注意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并且定期对视频服务器和硬盘录像机等硬盘设备进行保养,就能使其更加稳定的运转,并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硬盘故障范文第5篇

关键词:硬盘 故障 维修方法

1、 引言

目前主流硬盘的接口主要有三种。分别为SCSI接口、PATA(并行)接口和SATA(串行)接口。由于SCSI接口硬盘主要用于大型服务器的数据存储,有着稳定的性能和完善的数据存储保护机制,由专业人员维护,与我们普通用户的关系不大,故本文不作探讨。其中PATA接口就是我们所说的IDE接口, 目前SATA接口硬盘以其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良好的电气性能有逐渐取代传统的PATA接口硬盘成为主流的趋势,而一些早期的主板平台并不支持SATA接口,所以传统的IDE接口硬盘还将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长期存在。本文就IDE硬盘和SATA硬盘经常出现的故障分别作一些探讨。

2、硬盘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2.1 IDE硬盘的常见故障

2.1.1 开机不能识别硬盘

故障现象: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软盘或光盘引导启动也无法访问硬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检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

故障分析:这类故障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硬故障,一种是软故障。硬故障包括磁头损坏、盘体损坏、主电路板损坏等故障。磁头损坏的典型现象是开机自检时无法通过自检,并且硬盘因为无法寻道而发出有规律的“咔嗒、咔嗒”的声音;相反如果没有听到硬盘马达的转动声音,用手贴近硬盘感觉没有明显的震动,倘若排除了电源及连线故障,则可能是硬盘电路板损坏导致的故障;软故障大都是出现在连接线缆或IDE端口上。

故障排除:针对硬故障,如果是硬盘电路板烧毁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伤及盘体,只要能找到相同型号的电路板更换(运气好的话只需更换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硬盘修复的可能性应在80%以上,一般修复后数据都还在。否则建议直接换新硬盘;针对软故障,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线缆或者改换IDE接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设置问题,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设备,就要分清主从关系。可按路线设置说明,将硬盘设为一主一从,将数据线一端连接主板IDE接口,另一端连接主盘,中间的端口连接从盘。

2.1.2 硬盘能够正确识别,但无法访问所有分区

故障现象:开机自检能够正确识别出硬盘型号,但不能正常引导系统,屏幕上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可从软盘启动,但不能正常访问所有分区。

故障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破坏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

故障排除:用可引导的软盘或光盘启动到DOS系统,用FDISK/MBR命令重建主引导记录,然后用Fdisk或者其它软件进行分区格式化。不过对于主引导记录损坏和分区表损坏这类故障,推荐使用Disk Genius软件来修复,便于操作。启动后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重写主引导记录”项来修复硬盘的主引导记录。选择“恢复分区表”项需要以前做过备份,如果没有备份过,就选择“重建分区表”项来修复硬盘的分区表错误,一般情况下经过以上修复后就可以让一个分区表遭受严重破坏的硬盘得以在Windows下看到正确分区。

2.1.3 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正确识别

故障现象:启动时出现A disk read error occurred、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或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等提示。

故障分析: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另外,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读写模式,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故障排除:可在BIOS中选择HDD AUTO 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并将IDE通道和硬盘读写模式(Accessmode)等选项设置成ATUO,按F10保存退出即可。 2.1.4 硬盘出现坏道

故障现象: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个文件时硬盘出现操作速度变慢,同时出现硬盘读盘异响,或干脆系统提示“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每次开机时,磁盘扫描程序自动运行,但不能顺利通过检测,有时启动时硬盘无法引导,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后可看见硬盘盘符,但无法对该区进行操作或干脆就看不见盘符,具体表现如开机自检过程中,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读写硬盘时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类似错误信息。

故障分析:上述诸现象是硬盘出现坏道的明显表现。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软坏道,可用软件修复,因此称为逻辑坏道;后者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由于这种坏道是由于硬件因素造成的且不可修复,因此称为物理坏道,只能通过更改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

故障排除:对于硬盘的逻辑坏道,推荐使用MHDD配合THDD与HDDREG等硬盘坏道修复软件进行修复,一般均可很好的识别坏道并修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MHDD软件只能识别容量小于128GB的IDE和SATA接口硬盘,THDD软件只能识别容量小于256GB容量的IDE接口硬盘。HDDREG软件可识别大容量的IDE和SATA接口硬盘。对于物理坏道,如果坏道不多且相对集中,可用Partition Magic For DOS软件,在DOS环境下,进入Partition Magic,选择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 For Errors命令来确定物理坏道的位置。当检测到坏道后,Partition Magic会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然后再用Bad Sector Retest(坏道重新检测)功能,它能通过反复查找由Check For Errors命令标记的坏道,然后再利用Partition Magic软件强大的分区功能将坏道集中的区域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新分区,然后通过Advance下的Hide Partition功能将该分区隐藏,以防止磁头再次读写这个区域。但即使成功隔离了坏道,也要将重要数据备份,如果坏道过多,建议将其更换,因为硬盘出现物理损伤表明硬盘的寿命也不长了。

3 、SATA硬盘的常见故障

对于SATA硬盘,除了一些和IDE硬盘类似的故障外,常见的还有以下故障:

3.1 安装Windows 2000/XP/2003时系统提示找不到硬盘

故障分析:因为Windows 2000/XP/2003本身不直接支持SATA控制器,在安装Win2000/XP/2003系统时,一般由主板南桥芯片提供的SATA控制器在开启RAID时需要安装SATA驱动,如果使用第三方芯片的SATA控制器,也必须加载第三方的SATA驱动。同时,Windows XP也无法辨认出连接在接口卡上的SATA硬盘,也需要手工安装SATA硬盘的驱动程序。

故障排除:在首次安装Windows 2000/XP/2003寻找SCSI设备时,按下F6键(此时屏幕下方会有文字提示)来加载第三方驱动程序。稍等一会儿系统提示按S键,会自动搜索软驱中的驱动,选择主板提供的驱动软盘中合适的驱动。然后会显示你所选择的驱动已经加载,按回车继续,然后就是正常的Windows安装步骤了。

3.2 主板和硬盘均支持SATA 3.0Gbps规范,但系统显示只达到1.5Gbps的速度

故障分析:早期主板的SATA/RAID控制芯片只支持SATA 1.5Gbps规范,现在市场上销售的SATA 3.0Gbps规范的SATA硬盘,为了兼容老主板,均通过路线的方式使硬盘默认的工作方式为1.5Gbps规范。

故障排除:参考硬盘厂商的说明,将SATA硬盘的跳线强制设置在SATA3.0Gbps模式下即可。拔掉短接5、6针的跳线帽即可将速度提高到3.0Gbps。其它品牌的硬盘一般也都是将跳线帽拔掉即可,具体可按硬盘的说明操作。

3.3 硬盘出现坏道

由于目前一些流行的磁盘坏道修复软件大部分不能很好识别SATA接口硬盘,故应先用各个硬盘厂商推出的硬盘检测工具软件来帮助我们确定硬盘故障的原因,判断故障是源自磁盘驱动器部分还是由其他软、硬件问题造成;硬盘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以希捷公司的SeaTools硬盘检测软件为例,分为Windows版和Dos版,它可以全面的检测希捷公司生产的各种硬盘。如果在For Windows版没有通过检测,则表明硬盘有故障,这时我们可以选用For DOS版进行一下长检测,有可能修复一些坏扇区错误。还可以根据自己硬盘的实际情况使用前面推荐的MHDD和HDDREG软件配合来修复坏道,操作步骤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4 、结束语

硬盘的故障复杂多样,在一篇文章中很难讲全,文中的解决办法只是抛砖引玉,值得引起大家重视的是,硬盘是比较精密的部件,正确使用好硬盘才是减少硬盘坏道发生、提高硬盘使用寿命的最好方法。我们平时要注意杜绝硬盘的不正常关机、磕碰、震动、高温状态下长时间运行等现象,定期进行磁盘碎片的整理和重要数据的备份,尤其要备份好容易被忽视的主引导记录及硬盘分区表、主DOS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等三个硬盘启动必需的数据,才是万全之策。

参考文献:

[1] 孙承庭.计算机硬件维修实训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8-01

硬盘故障范文第6篇

关键词:硬故障 软故障 数据汇总

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208-01

计算机已经成了我们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办公工具,硬盘是计算机中极重要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重要资料和数据都会保存在硬盘中,一旦硬盘出现错误或发生损坏导致硬盘中的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极大。

1、硬盘故障的分类

当硬盘出现故障时轻则主机不能启动,重则还可能会使重要的数据资料丢失。其实,硬盘故障的表现现象虽然名目繁多,但是有80%左右的故障是可以修复的。硬盘故障主要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硬盘常见的硬故障是出现坏道,其中最为严重的特例表现为零磁道损坏。硬盘软故障是指硬盘数据结构故障和其他一些简单故障,如硬盘控制数据混乱、不能识别或丢失。

1.1 硬盘的硬故障

硬盘的硬故障也就是指硬盘电路板损坏、盘片划伤、磁头组件损坏等故障。剧烈的震动、频繁开关机、电路短路、供电电压不稳定等比较容易引发硬盘物理性故障。硬盘的硬故障可以分为扇区故障、磁道伺服故障、磁头组件故障、固件区故障、电子线路故障、综合性能缺陷等6大类。

1.2 硬盘的软故障

硬盘实体未发生损坏而只是逻辑数据故障,可使用软件进行修复,这类硬盘故障称为“软故障”。硬盘软故障相对于硬故障更容易修复些,而对数据的损坏程度也比硬故障轻些。

硬盘出现软故障时,常常会有如下几种现象: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

Invalid partition table:计算机中存在无效分区表。

HHD controller failure press F1 to resume:在开机自检完成时,屏幕提示该信息,表示硬盘无法启动,按F1键可重新启动。

2、硬盘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在我们日常维护工作中,硬盘出现故障是常见的事情,一些新硬盘有时也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问题,而使用时间比较长的硬盘就更容易出现故障了。下面是我们在日常维护工作中硬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1 硬盘带静电

故障症状:进入CMOS设置程序中,在CMOS中检测不到硬盘。当关闭电源触摸硬盘的外壳时,发现上面带有较多的静电。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一般情况下,一块没有任何故障的硬盘的外壳上是不会出现静电的。如果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可以确定这块硬盘存在质量问题,比如控制芯片损坏、静电导致盘面烧毁等。这些故障都是硬盘的永久性损坏,个人是无法修复的,只能返厂进行维修。

2.2 BIOS有时能够检测到硬盘,有时又检测不到

故障症状:进入BIOS设置程序,在相应选项下可看到检测的IDE硬盘设备信息;但有时即使在BIOS中设置自动检测硬盘信息,也无法检测到。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先检查硬盘的电源连接线及IDE电缆线是否存在着接触不良的问题,再查看供电电压是否不稳定或者与标准电压值偏差太大,一旦出现这种现象,要将电缆拔下再重新插紧。如果是电压不稳定造成的这种现象,就要更换电源了。

2.3 硬盘空间丢失

故障症状: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发现硬盘的空间在不知不觉间越来越小,空间丢失现象非常严重。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误操作、程序非正式退出、非正常关机、病毒感染、程序运行中的错误或者对硬盘分区不合理等情况都会造成硬盘空间的丢失。

3、坏道检测与修复

3.1 坏道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坏扇区即坏道,即硬盘中无法被访问或不能被正确读写的扇区,是我们在日常维护中遇到的最为常见的硬盘硬故障。对付坏扇区最好的方法是将它们做出标记,这样可避免引起麻烦。硬盘出现坏道后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系统启动慢,则可能是系统盘出现坏道。而有时用户虽然能够进入系统,但硬盘中的某些分区无法打开,或能够打开分区,但分区中的某些文件却无法打开。这些现象都是典型的硬盘坏道的表现,而严重的硬盘坏道会导致系统无法启动。

3.2 结合DiskGenius软件具体介绍如何进行硬盘坏道检测与修复

DiskGenius软件是一款硬盘分区及数据恢复软件,具有操作简单直观但功能强大的特点。其主界面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硬盘分区结构图、分区目录层次图、分区参数图。

点击“硬盘 - 坏道检测与修复”菜单项,程序弹出如下对话框:

检测过程中遇到坏道时,检测速度会变慢。检测完毕,软件报告检测到的坏道数目并进行修复。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坏道修复会破坏坏道附近的数据。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先对磁盘数据进行备份。如果坏道区域存有重要数据,请不要用本功能修复坏道,而应该将硬盘送到专业的数据恢复中心恢复数据。坏道修复会破坏数据,而不是恢复数据。

4、结语

硬盘故障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硬盘;硬盘故障;检测技术;硬盘维护;分析和探究

中图分类号:TP307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生产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支持。计算机硬盘作为计算机大量数据的重要存储设备,在计算机系统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旦计算机硬盘发生故障,很容易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损失和影响。为此,本文重点讲述的是计算机硬盘故障检测和维护的相关知识,分别从计算机硬盘的常见故障和其他一些较少见的硬盘故障入手,尤其是在日常计算机硬盘的维护工作中,大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 计算机硬盘故障检测及排除

1.1 硬盘常见故障

(1)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不认硬盘,即系统从硬盘、光盘都无法启动,使用CMOS的自动监测功能没有发现硬盘的故障,多是由于连接电缆或IDE端口故障引起的。通过重新插接硬盘连接电缆,改用IDE口或电缆,能够排除故障。当换用新电缆之后,故障仍未排除,则很可能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原因,通过区分硬盘上的主从关系,重新接上电缆可以排除。

另外,也有可能是CMOS的硬盘设置参数丢失,或是由于硬盘的类型设置错误引起。开机进入CMOS模式,检查是否发生硬盘设置参数丢失,确定硬盘类型设置是否有更改,可以采用备份的CMOS信息对参数进行恢复,或是通过CMOS设置中的“HDD AUTO DETECTION”选项,自动检测参数。若上述两种都没有,则需要打开机箱查看硬盘参数信息。

(2)主引导程序损坏

主引导程序是检测硬盘分区是否正确、确定活动分区,并将引导权转移到活动分区的操作系统,通常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当主引导程序损坏时,只能通过光盘引导启动,并执行硬盘读写操作。可以采用FDISK中的硬盘主引导程序直接替换。

(3)分区表错误

分区表错误会造成较大程度的损失,当硬盘中没有活动分区标志时,计算机将无法正常启动。此时,可以通过光驱引导系统,在此基础上执行硬盘读写操作,并采用FDISK等进行活动分区的修复或重置。

(4)分区有效标志错误

主引导记录是在FDISK进行硬盘分区时形成的,主要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主引导记录主要由主引导程序、分区表以及结束标志55AAH等几个部分构成,仅占用一个扇区。内置检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出错信息内容以及出错处理内容等。自举分区标志为80H,否则则为00H。当发生分区表存在多个自举标志时,会引起主引导程序错误,并给出“Invalid partion table”提示。

(5)FAT表读写错误

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主要记录在FAT表中,当FAT表损坏时,会导致文件内容丢失。针对此种情况,一般系统都自带有两个FAT表,当其中一个损坏时,另一个可以对其覆盖和修复。用户可以采用NU、DEBUG等软件来完成修复工作。

(6)目录表损坏

目录表主要用于记录文件名的相关数据,尤其是文件名的起始簇号。受目录表没有自动备份功能的影响,当目录表损坏时,会导致大量文件丢失,给用户造成严重损失。不过,采用CHKDSK、SCANDISK等程序,对硬盘中的*.CHK文件进行搜索,并将查找到的*.DHK文件的文件名进行更改,从而可以起到修复目录表的作用。

1.2 其他故障

除了上述计算机硬盘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之外,计算机硬盘故障还包括硬盘声响较大或异常、BIOS无法正确识别硬盘、硬盘指示灯常亮或不亮,无法对硬盘实行分区或格式化、硬盘容量显示错误、硬盘磁道存在坏道等方面,以及逻辑驱动器盘符丢失或被更改、访问硬盘时出现报错现象。此外,第三方软件的使用有时也会引起硬盘故障,或是由于硬盘保护卡错误而引起故障。在计算机硬盘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中,用户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

2 计算机硬盘维护

2.1 注意防尘、防静电

在硬盘的日常维护工作中,用户应该注意对硬盘进行防尘方面的工作,以免大量灰尘被吸附到盘片表面、主轴电机内或是堵塞硬盘呼吸过滤器,造成计算机硬盘故障。另外,用户在维护计算机硬盘时,应该加强计算机硬盘在防静电方面的能力,通过禁止在硬盘机加电启动后随意插拔,或是采用硬盘机加设接地的方式,进一步防止静电致使硬盘上的微电子器件的损坏。

2.2 减少硬盘移动及拆卸

当计算机硬盘在工作时受到轻微震动,很容易促使碟片与读写头摩擦,导致磁片坏轨或损坏读写头。为此,计算机硬盘应该尽量避免震动和拆卸,若实在需要移动硬盘时,最好在关机半分钟硬盘完全停止转动后再移动。此外,由于计算机硬盘通常是在绝对无尘的环境下制造和装配的,用户最好不要私自拆卸硬盘,以免灰尘进入盘内造成损坏,致使数据丢失。

2.3 定期整理和防护硬盘

计算机硬盘使用久了,会产生大量的硬盘碎片,若没有及时进行硬盘碎片整理,很容易影响到计算机硬盘的读写时间,同时,由于碎片增加了磁头的移动频率,致使CPU的换页动作相应增加,虚拟文件的读写也趋于频繁,给硬盘磁头寻道带来了极大的负荷。

此外,定期整理和防护计算机硬盘,还表现在对硬盘的病毒防护工作上。由于病毒主要攻击的是计算机硬盘,而硬盘又是存储用户数据的主要场所,因此,用户在日常的维护上,应该注意硬盘病毒的防范。通过使用最新杀毒软件,定期对硬盘进行杀毒,并采用备份方式,以避免重要数据丢失。

2.4 让硬盘适当休息

在当前的IT市场上,计算机硬盘的连续无故障时间在3-5万小时左右。当硬盘长时间工作时,不但由于磁头移动频繁,会造成其工作温度相应增加,而且也会缩短硬盘的使用寿命。为让硬盘有适当的时间休息,用户可以通过尽量减少长时间使用计算机的频率,同时,可以在控制面板的“电源管理”中,将其中“关闭硬盘”一项设置固定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

2.5 注意坏道检测及修复

硬盘的坏道具有扩散的破坏性,甚至是硬盘的一个簇出现坏道时,也很有可能会扩散并对硬盘造成整体上的损坏,尤其是在硬盘出现坏道后,用户时不时地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更增加了硬盘坏簇的扩散。针对这种情况,若是硬盘仍在保修期内,用户应该尽早进行硬盘的更换或维修,否则应尽量避免硬盘格式化,以免坏簇进一步扩散。

3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硬盘故障检测、维护的探讨,了解计算机硬盘存在的系统不认硬盘、主引导程序损坏、分区表错误、分区有效标志错误、FAT表读写错误和目录表错误以及其他方面的故障等知识,同时了解计算机硬盘的日常维护工作,帮助用户加强计算机硬盘的维护工作,养成备份数据的习惯,最大限度减少硬盘故障的发生,并在处理故障时,能够做到及时快速排除硬盘故障,将数据丢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马俊.计算机硬盘故障检测、维护探讨[J].硅谷,2008,04(05).

[2]李梁.计算机硬盘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及维护保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1(05).

硬盘故障范文第8篇

关键词:硬盘;故障;维修方法;注意事项

一、硬盘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1、开机不能识别硬盘

故障现象: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软盘或光盘引导启动也无法访问硬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检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故障分析:这类故障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硬故障,一种是软故障。硬故障包括磁头损坏、盘体损坏、主电路板损坏等故障。磁头损坏的典型现象是开机自检时无法通过自检,并且硬盘因为无法寻道而发出有规律的“咔嗒、咔嗒”的声音;相反如果没有听到硬盘马达的转动声音,用手贴近硬盘感觉没有明显的震动,倘若排除了电源及连线故障,则可能是硬盘电路板损坏导致的故障;软故障大都是出现在连接线缆或IDE端口上。故障排除:针对硬故障,如果是硬盘电路板烧毁这种情况一般不会伤及盘体,只要能找到相同型号的电路板更换(运气好的话只需更换电路板上的某个元件),硬盘修复的可能性应在80%以上,一般修复后数据都还在。否则建议直接换新硬盘;针对软故障,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线缆或者改换IDE接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设置问题,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设备,就要分清主从关系。可按路线设置说明,将硬盘设为一主一从,将数据线一端连接主板IDE接口,另一端连接主盘,中间的端口连接从盘。

2、硬盘能够正确识别,但无法访问所有分区

故障现象:开机自检能够正确识别出硬盘型号,但不能正常引导系统,屏幕上显示:“Invalidpartitiontable”,可从软盘启动,但不能正常访问所有分区。故障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破坏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故障排除:用可引导的软盘或光盘启动到DOS系统,用FDISK/MBR命令重建主引导记录,然后用Fdisk或者其它软件进行分区格式化。不过对于主引导记录损坏和分区表损坏这类故障,推荐使用DiskGenius软件来修复,便于操作。启动后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重写主引导记录”项来修复硬盘的主引导记录。选择“恢复分区表”项需要以前做过备份,如果没有备份过,就选择“重建分区表”项来修复硬盘的分区表错误,一般情况下经过以上修复后就可以让一个分区表遭受严重破坏的硬盘得以在Windows下看到正确分区。

3、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正确识别

故障现象:启动时出现Adiskreaderroroccurred、Non-Systemdiskordiskerror,Replaceandpressanykeywhenready或Errorloadingoperatingsystem等提示。

故障分析: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另外,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读写模式,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故障排除:可在BIOS中选择HDDAUTO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并将IDE通道和硬盘读写模式(Accessmode)等选项设置成ATUO,按F10保存退出即可。

4、硬盘出现坏道

故障现象: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个文件时硬盘出现操作速度变慢,同时出现硬盘读盘异响,或干脆系统提示“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每次开机时,磁盘扫描程序自动运行,但不能顺利通过检测,有时启动时硬盘无法引导,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后可看见硬盘盘符,但无法对该区进行操作或干脆就看不见盘符,具体表现如开机自检过程中,屏幕提示“Harddiskdrivefailure”,读写硬盘时提示“Sectornotfound”或“GeneralerrorinreadingdriveC”等类似错误信息。故障分析:上述诸现象是硬盘出现坏道的明显表现。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软坏道,可用软件修复,因此称为逻辑坏道;后者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由于这种坏道是由于硬件因素造成的且不可修复,因此称为物理坏道,只能通过更改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故障排除:对于硬盘的逻辑坏道,推荐使用MHDD配合THDD与HDDREG等硬盘坏道修复软件进行修复,一般均可很好的识别坏道并修复。

二、硬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硬盘正在读写时不可突然断电

硬盘读写操作时,处于高速旋转之中(目前通常为7200转/分钟或5400转/分钟),如若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因此最好不要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机。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在潮湿、灰尘、粉粒严重超标的环境中使用微机时,会有更多的污染物吸附至印制电路板的表面以及主轴电机内部。潮湿环境还会使绝缘电阻等电子器件工作不稳定。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切记:一般计算机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盘片或磁头。所以当硬盘出现故障时,切勿自行拆卸硬盘外壳,应该交送专业厂家修理。

3.注意硬盘防震

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盘片的撞击,导致损坏。所以不要搬动运行中的微机。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

4.注意控制环境温度

使用硬盘时应注意防高温、防潮、防电磁干扰。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以20~25℃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温度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集成电路元件上,造成短路。湿度过高时,电子元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良,甚至短路,还会使磁介质的磁力发生变化,造成数据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量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这些静电会烧坏CMOS电路,吸附灰尘而损坏磁头、划伤磁盘片。机房内的湿度以45~65%为宜。注意使空气保持干燥或经常给系统加电,靠自身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另外,尽量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喇叭、电机、电台、手机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损坏。:

5.养成使用与整理硬盘的好习惯

根目录一般存放系统文件和子目录,尽量少存放其它文件。要经常运行Windows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注意经常删"垃圾站"与"\WINDOWS\TEMP"目录中的临时文件。

6.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硬盘的破坏

硬盘故障范文第9篇

故障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这种故障几乎是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的,为了判断是否是ATX电源供电的问题,我用万用电表分别监测了电源的+12V和+5V输出电压。在故障发生的时候,ATX电源的+12V和+5V输出电压没有明显的波动,基本上可以说明不是电源引起的硬盘无法自举故障。

接着又检查硬盘的数据线,其接触得非常良好,于是在电脑死机的时候,我用耳朵贴近硬盘,听到很微弱的硬盘电机频繁起动的声音,并且硬盘盘体产生的振动较大。索性将硬盘卸下,此时发现硬盘电源线是通过一个4针的D型子母接口转接过来的(如图1),因为电源线够不着硬盘所在的位置,笔者并不理会,将硬盘装在另外一台电脑上,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故障现象始终没有出现,这也说明不是硬盘的问题。

故障排除

根据故障现象来看,可以分析出故障产生的范围,依然应该是电源、硬盘、硬盘数据线和主板的南桥芯片。不过由于硬盘数据线已经更换过,所以将其排除在外,而主板也经过装机商的反复检测,因此也将其排除了在外。由于出现故障的时候,ATX电源输出的+12V和+5V电压,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波动,因此ATX电源出现故障可能性较小,硬盘也在其他机器上通过了检测,证明其可以连续正常的工作。

此时突然想起硬盘的供电接口是通过转接而来的,不排除这组电源转接接头引起的故障,转接头内部很有可能发生了接触不良的情况(特别是劣质转接头),必然造成ATX电源给硬盘供电不畅,硬盘反复启动,从而产生电机频繁起步的声音。于是将电源转接线取下来,将硬盘换一个位置安装,让ATX电源上的供电接口可直接连接硬盘(如图2),开机进入系统,测试了2小时游戏没有故障,问题得以解决。

ATX电源与电脑的各种硬件之间,由于电源接口与硬件电源接口之间的接触不良,其产生的各种故障表象比较明显,通常情况下,由于+12V和+5V的供电电流均比较大(10A-30A),一旦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其强大的电流就会对硬件进行反复的冲击,很容易造成硬件损坏,并且还容易造成接头过热的情况,轻则也会令硬件无法正常的工作,如果长期未被发现,肯定会对伤硬盘造成严重的杀伤,重则烧毁硬件。

硬盘故障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硬盘 物理故障 固件损坏 数据恢复 方法

0.引言

数据恢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时把保留在介质上的数据重新恢复的过程,即使数据被删除或硬盘出现故障,只要在介质没有严重受损的情况下,数据就有可能被完好无损地恢复。硬盘以其容量大、体积小、速度快、价格便宜等优点,是计算机最主要的数据存储载体,硬盘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时,损失是灾难性的。硬盘固件故障和物理故障都可导致硬 盘无法正常运行,存储的数据也无法正常读取而丢失。

1.硬盘存储结构

1.1硬盘的物理结构

计算机硬盘是一个集机、电、磁一体化的高精密系统,它由控制电路板、磁头、盘片、主轴电机及其它附件组成。硬盘的控制电路板包含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它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分组成,负责数据读写。磁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部件如轴承和驱动电机等。

硬盘内部是一个无尘空间,下面是铝制的基座,基座上安装着主轴电机、盘片、磁头电机、磁头芯片、磁头、定位夹具等,磁头、磁头芯片、音圈电机一般安装在一起构成磁头组件。

1.2硬盘的固件

每个硬盘内部都有一个系统保留区,称为固件(Firmware),固件相当于硬盘的BIOS和操作系统,固件里包括了硬盘正常运行所需的引导命令、控制语句和执行语句,包括驱动、控制、解码、传送、检测等执行指令模块及型号容量技术参数信息,这些称为厂家信息。有些硬盘固件保存在电路板芯片中,有的则是部分保存在电路板的芯片中部分保存在硬盘的负磁道中,负磁道就是零磁道前面的磁道。

2.硬盘物理故障分析

(1)硬盘电路板故障

电路板固定在盘体的外面,常见的外部故障有以下几类:

1)供电的故障

硬盘的供电来自主机的开关电源,硬盘的供电电路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硬盘不能工作。故障现象往往表现为不通电、硬盘检测不到、盘片不转、磁头寻道不正常等。

2)接口故障

接口是硬盘与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通路,接口电路如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硬盘检测不到、乱码、参数误认等现象。

3)缓存故障

缓存用于加快硬盘数据传输速度,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硬盘不识别、乱码、进入操作系统后异常死机等现象。

4)BIOS和主控芯片故障

BIOS用于保存如硬盘容量、接口信息等参数,硬盘所有的工作流程都与BIOS程序相关,通断电瞬间可能会导致BIOS程序丢失或紊乱。

5)电机驱动芯片故障

硬盘由于转速太高导致电机驱动芯片发热量太大而损坏,电机驱动芯片故障导致硬盘电机不能转动。

(2) 硬盘内部组件故障

硬盘的内部故障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磁头故障

磁头用于读取或写入硬盘数据,受到剧烈碰撞时易损坏。磁头故障包括磁头磨损、磁头接触面脏、磁头摆臂变形、磁铁移位等。一般表现为通电后,磁头动作发出的声音明显不正常、硬盘无法被系统BIOS检测到(同时等待时间很长)、无法区分或格式化、格式化后发现从前到后都分布有大量的坏簇等。

2)主轴电机故障

主轴电机用于带动盘片高速旋转。现在的硬盘大多使用液态轴承马达,精度极高,剧烈碰撞后可能会使间隙变大,读取数据变得困难、电机异响或根本检测不到硬盘。

3)盘片故障

盘片用于存储硬盘数据,盘片故障主要指盘片被划伤,或者盘片上出现坏扇区,一般情况下硬盘的每个扇区可以记录512B的数据,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字节不正常,该扇区就属于缺陷扇区。每个扇区除了记录512B的数据外,另外还记录其他一些相关的信息,如标志信息、校验码、地址信息等,其中任何一部分信息不正常都导致该扇区成为坏扇区。盘片被轻微划伤时可通过软件按一定的算法解码纠错,严重划伤时,数据不可恢复。

2.2 硬盘固件故障

硬盘的固件参数一般存放在普通用户访问不到的位置,有些是在物理零磁道以前,也就是常说的“负磁道”的位置,固件参数以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每个参数占用一个模块,也可能几个参数占用同一个模块,模块大小不一样,有些模块才一个字节,有些达到几十KB,这些参数并不是连续存放的,而是各有各的固件位置。

硬盘在通电自检时,要调用固件中大部分程序和参数,如果计算机能读出固件的程序和参数模块,而且校验正常的话,硬盘就进入准备状态。硬盘每次启动时都会调用固件模块中的模块,长期的读取或硬盘发生一些轻微碰撞都会导致硬盘固件损伤,导致某些固件模块无法正常读取或校验不正常,则该硬盘就无法进入准备状态,计算机BIOS无法检测到硬盘或检测到硬盘却无法对它进行读/写操作。

3.硬盘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3.1硬盘电路板故障的数据恢复

当硬盘电路板出现故障时,使用一个同型号相兼容的电路板来替换故障的电路板,这样故障硬盘能够正常工作了,这时只需将数据从故障硬盘中复制出来即可。

3.2 硬盘内部故障的数据恢复

硬盘内部故障,在数据恢复时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4类:磁头组件故障、主轴组件故障、坏扇区和系统信息出错。硬盘出现这4类故障时,分别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数据恢复:

1)磁头组件故障情况下的数据恢复

对于磁头组件故障,解决办法是更换一套同品版同型号无故障的磁头组件,然后用这套磁头组件将盘片上的数据读取出来,更换硬盘磁头组件需要对硬盘实施开盘操作,开盘工作必须在专业的100级洁净间中进行。

2)主轴组件故障情况下的数据恢复

硬盘的主轴组件主要是电机轴承和马达,当硬盘的轴承卡住时,同样也需要在洁净间里进行开盘操作,但我们并不需要将卡住的轴承换掉,可直接将故障硬盘的盘片换到一个没有故障的同型号硬盘中,这样数据恢复的成功率较高。

3)硬盘出现坏扇区情况下的数据恢复

硬盘坏扇区产生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修复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通过重写校验码、标志信息纠正坏扇区

现在硬盘厂家都公开提供有一些基本的硬盘维护工具,如各种版本的DM、POWERMAX、DLGDIAG等,其中都包括有这样的功能项:Zero fill(零填充)或Low level format(低级格式化)。进行这两项功能的操作都会对硬盘的数据进行清零,并重写每个扇区的校验码和标志信息。如果不是磁盘表面介质损伤的话,大部分的坏扇区可以纠正为正常状态,但是硬盘中的数据将丢失,所以如果需要保留硬盘中的数据,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2)调用自动修复机制替换坏扇区

为了降低硬盘返修的概率,硬盘厂商在硬盘内部设计了一个自动修复机制,在对硬盘的读/写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坏扇区,则由内部管理程序自动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来替换该扇区,并将该扇区物理位置及其替换情况记录在G表(Growing-list,增长缺陷表)中,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影响。也有一些硬盘自动修复机制的激发条件要严格一些,需要运行某些软件来检测判断坏扇区,并发出相应指令激发自动修复功能,比如常用的DM中的Zero fill,Norton中的Wipeinfo和校正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在检测到坏扇区时激发硬盘自动修复机制,将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坏道写硬盘的G表,当然G表(G-list)的记录不会无限制,所以硬盘的G表都会限定在一定数量范围内,如Maxtor的美钻二代的限度是636条,WD硬盘的BB系列的限度是508条,超过限度,自动修复机制就不能再起作用,所以硬盘坏道过多就会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读写硬盘的数据。

(3)用专业软件将坏扇区记录在P表(P-list)中

这种方法需要对硬盘进行内部低级格式化。用户在使用硬盘时,是不能按物理地址模式来访问硬盘的,而是按逻辑地址模式来访问。硬盘在通电自检时,系统会从系统保留区读取一些特定参数存在缓冲区里,用做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之间转换的依据。有些专业软件可以将检测到的坏扇区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的物理地址,直接记录在P表(永久缺陷表)中。

4.硬盘固件故障数据恢复的方法

硬盘固件是控制硬盘正常工作的非常重要的程序,一旦出错硬盘就无法工作。

如果硬盘故障是由于硬盘系统信息出错造成的,那么就需要用特殊的工具检测,查找出错的信息,并进行修复或替换。一般的工具无法访问硬盘的系统信息,只能用那些专门针对硬盘系统信息而开发的工具,比如MHDD、PC-3000,才能做到访问并修改硬盘的系统信息。

PC-3000由俄罗斯著名的硬盘实验室ACE Laboratory研究开发,它是一款专业修复硬盘的综合工具,特别擅长修复硬盘固件故障。PC-3000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部分由专用于控制硬盘的控制卡和接口线缆组成,软件分为ISA、PCI和UDMA版本,最新的UMDA版本集成了原来PCI和ISA版的全部功能,全面支持UDMA66模式,并具有硬盘电源保护功能,包括若干个针对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硬盘而开发的程序模块。

PC-3000能读出硬盘内部的固件信息,分析每个固件所处的模块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且可以修正这些参数,重新写回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这样,PC-3000就可以把一些因为固件参数错乱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硬盘“修复”到正常状态,硬盘就可以正常的运行,从而恢复出其中的数据。

作者简介:

上一篇:汽车故障诊断仪范文 下一篇:电视故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