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范文

时间:2023-03-05 03:10:58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案设计 基本原则 素质教育

教师对于教案的设计,可以从根本上反映其整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对小学语文教案进行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词素分析、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品析语言、揣摩,写法中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一般来说,对于学生技能的要求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表达方法的研究,可以在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想象、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掌握解词方法和表达的意思,加深对遣词造句方法的印象。这样有着明确教学目标的教案设计,才能保证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教学并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在教案设计中,除了对于教学目标明确的表述之外,还需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保证教案的完整性。下面,我们结合教案实例,对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

1.学习内容设计

作为小学生语文教案,其基本的原则就是设计中,需要简明地写出课堂上需要学生实现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教师教学的基本知识。作为小学课堂中的基本,知识学习设计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对《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设计教案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在教案中,重点指出了在该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运用“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能够能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语句,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德国的风情。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教学,保证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教师需要跳出思维局限,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案设计进行考虑,因为教是为了更好地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与思考,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该教案中,教师首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再自然而然地引进新一轮授课内容,通过“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的问题,引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阅读中心句,掌握课文中心,踊跃发言,开始下面的教学。这样以复习知识作为一堂课的开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下面的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语文老师在课堂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还是叶圣陶先生说得最中肯、实在:“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里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在新的课程教案中,有着如下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奇丽景色的语段,想一想,哪些词语写出了景色的“奇丽”?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花的多或者美呢?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人和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吗?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循循善诱,能够使他们真正明白文章的意义,而不是重复学习。在理解中,学生不仅能够品味字词句和标点的作用,还能够通过词语联想,感受课文的写法和主要内容,更加方便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学习规律设计

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和设计性,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课文时,更加容易掌握。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是教案设计中最基本的规律性原则。就《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来看,其中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整体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图文结合感受奇丽美景。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让学生找出德国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做法,让季老先生发出“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叹。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在接触该文章时不止于难以入手,可以从根本角度出发,往更深层次理解。在研究学习规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要充分了解,保证教学目标制定完成的同时,对于文章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再以一个线索作为引发点,令学生们按照思路思考。

3.创新联想设计

教学时,除了对于书本上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教授之外,还需要通过该课文进行一系列延伸,令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发散,使其能够真正做到用心思考,创新联想。《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学教案设计中,学生通过朗读、词素分析、想象、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竞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莞尔一笑”,课件展示五一少女微笑的画面;理解“应接不暇”,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再运用“应接不暇”;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令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创新和联想能力增强。一般来说,这样的教案设计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在文章学习中的联想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这堂语文课就变得更加充实,之后,可以设计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接受了课外知识的引导,不仅达到学习目的,创新思维也被开发。

4.结语

上文在进行小学语文基本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描述中,利用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文章的教案进行讲解,我们在讲解时可以发现,教师对于教案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和流程。无论是对于学习、规律还是创新联想方面的教案设计,都需要循循善诱地讲解和教授,这样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倩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价值观问题及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89.

[2]许培卿.从课程开放视角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112-113.

[3]李晨.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内涵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4]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5]顾艳云.问题,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灵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9):12-13.

[6]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多种方法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文本中的每个词语都极富有伸张力和想象力的,它承载着写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情感倾向等,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好依托和载体,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巨大宝库。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和发展词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效果。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借助工具书、书中注释释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语素意义,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词语的意义。懂得语素的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辨认词义。如:“水利”、“水力”两个词,我们只要理解了语素“利(利益)”、“力(力量、能力)”,就能够区别它们的词义。又如:在教学《金钱的魔力》一文时,文本中的“蹩脚”、“考究”、“阔佬”、“通融”、“窘况”、“妙不可言”等词语,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通过查词典的方法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对学生了解作者刻画老板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形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查字典时还要注意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和“我见相如,必辱之。”中的“辱”在字典中的解释有:羞辱,使受到羞辱,玷辱,谦辞、表示承蒙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也不同,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选择用哪个意思更为贴切。

二、比较、分解词语释义

在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如:《白杨》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一句,其中的“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由树及人,借物喻人,感受作者用以神传情、意境深远来体现感情的波澜。这样,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对文本的理解,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比如:重临:重新来临。喧闹:喧哗热闹。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工作。通过这种多个单字字意的组合,学生能更加快捷简明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三、近义词、反义词、互换词语释义

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几乎每个词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根据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时可以灵活地采用“近义词、反义词、互换词语”来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汇来替换与之意思相近的新词,以联系旧的知识来启迪新的知识。如:《梦想的力量》一文,“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一句话中,要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可以找出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刻不容缓、急不可待、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等。这样,既能深刻地理解词意,又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四、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释义

经常听老师们说,理解词语和句子是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只能会意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就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弄懂深层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彩色的非洲》中“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意思相近但用词不重复,文中能体现这两个词的还有“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学生通过上下文的阅读,感受到词语的含义,体现到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美。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文本时,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体察语寄的意蕴、情感和韵味,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五、动作释义法释

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理解“咀嚼”,学生在理解“咀嚼”时遇到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咀嚼的意思,也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理解,最贴切的是引导学生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学习骆驼咀嚼的样子,直观生动地理解咀嚼的意思。

六、借助图片、多媒w等信息化手段释义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景象,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随之出示课件,展现其所描绘的画面,借助画面,对它进行形象化的理解,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如此赋予过程以情趣性,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训练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还享受了审美乐趣。

七、涵咏释义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读,反复的读,多种形式有梯度、有层次的读,来解读词语的含义。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三个数字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读“终于”读出一种喜悦的心情,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范文第3篇

学术类的雅思大作文通常有四个评分标准:写作任务回应情况(task response)、连贯与衔接(coherence and cohesion)、词汇丰富程度(lexical resource)、语法多样性及准确性(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为了追求多样性和丰富性,达到内容与语言以及词汇与语法的表里如一(有思想的内容配上高档的语言,正式的词汇配上正式的语法结构),有些考生在考试中一味追求华丽的辞藻,使用复杂的长难句,往往导致词语或句型使用不当,不仅会给考官造成阅读压力,而且会有“假大空”之嫌。下面笔者将极简主义写作风格引入雅思大作文写作,这种方法在使文章符合四项标准的基础上,可以减少考生和考官的压力:考生不必使用复杂的语言,考官也不需要为理解复杂的语言表达而费脑力。笔者以一篇例文为例,从两方面分析例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一是考生与考官的关系,二是考生与话题的关系。概括来说,前者可概括为亲切,后者可概括为醒豁。

题目与例文

题目 Some people think that instead of preventing climate change, we need to find a way to live with it.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例文

It’s getting hotter. The change of climate is an undeniable fact, and it has a not-quite-pleasant effect on our life. Should we simply accept it and learn to adapt to it? Or, should we reverse the change, turning the tide? I think we should first learn to adapt to buy us more time to make the change.

We should make the change because it is we human beings who incurred the change. The rise of manki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of CO2 in the atmosphere. The more industrialized we are, the more fossil fuel we burn. Limiting the burn and lowering the CO2 emission can curb the change, and that has proved to be workable in many highly industrialized cities like London, which were once heavily polluted. Were it not for the century-long effort for a cleaner sky by the British, the most man-made poisonous place would probably be London. The return of the clean sky proves our capability to reclaim the better climate.

However, we need first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climate for it take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ime for us to make the change that we are fully capable of.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Reclaiming the better climate on a global scale takes complex organization and determined execution, and it requires a transnational policy-making body, such as the UN, which is being confronted with enormous political difficulties. Also, the proper technologies to make the change but yet to be developed still ask us to be patient. Although it might seem like being a coward to wait and comply, learning to live with and bear the harsh climate ensures that we outlive the harshness and witness our success.

All in all, it is wise to adapt while set about the reclamation. After all, we the sapient, have survived the last Ice Age.

主题句必须包含“为什么”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可以缩小、控制全段的话题范围。限定越多,范围越小。而一个好的段落最好保持在100~120字之间。主题句若是限定不好很容易跑题,第二句再限定又略显琐碎,辜负了考官想要一句话看懂一段的期待。

段落层面:写好段落结尾句

段落结尾句是用来给读者加深印象的。它不必像段落主题句那样严格,但也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和余音绕梁的效果。读者在进入下一段、离开前一段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对这段做一个评判:这段写完没有?有没有跑题?到底表达的是什么?例如,例文第二段的capability与其第一句的should make the change呼应,第三段的live with and bear与其第一句的time呼应。如果段落中考生的论证写得好,那么结尾句可以锦上添花,不好的话也可以亡羊补牢。

句子层面:在最后一句升华

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需要有“别有洞天”的意味。如果按照“总―分”结构写,考官到了最后一段已经不期望读到任何新信息了,只期望考生不要跑题。平庸的结尾段就是个巴掌大的句号――到此为止。但若是能用一句话打开一扇天窗,指引考官进入更高层次的思考,这将有利于考官给出较高的分数。曾有个笑话:最好的结尾就是把最后一段删去三行,故意留下余音绕梁的效果。考生要做的是暗示考官:我思考了很多,只是时间有限,没写出来。上述例文最后一句提到了最后一次冰河时代,想必读到此处你脑海里会浮现那部同名电影的故事情节,会浮现所有的相关知识,会思考人既然度过了冰河时代,为何不能度过当前的气候变化。例文最后一句中,we的同位语the sapient暗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我们有理性、科学的工具,照应之前第一段的make the change和第二段的capability,将全文再次贯穿起来。然而,考生不能也没必要把引发的思考内容全部写出来,因为引发考官去想要比平白的叙述更具说服力。

句子层面:“行句”要娓娓道来

行句即用长短合适的句子不紧不慢地向读者交代信息。合适长度的句子通常包含旧信息(什么)、新信息(怎么样),有时再搭配一个修饰语(定语、状语),可新可旧。要做到娓娓道来,考生不能每一句都是新信息,这样会令考官应接不暇。好的句子需要前一半旧、后一半新。这样“旧―新―旧―新”地延续下去,可以将考官的阅读压力降到最低。例如,例文第一段第二句的change of climate连接第一句hotter,第三句的it连接第二句的fact,第四、五句的change连接第二句的change。看似是简单句间的来回重复,实际上已完成了首段的使命。

词汇层面:慎用修饰语

修饰语指定语(类似形容词)和状语(类似副词),这些用得太多会让文章的次要信息过多,会让考官看得眼花缭乱。大部分情况下,考生用名词和动词表达主要信息,形容词和副词表达次要信息。例如“We have succeeded in reclaiming the clean sky”的重点在succeeded,而“We have successfully reclaimed the clean sky”重点就在reclaimed,successfully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信息。再如“that has proved to be widely workable in many highly industrialized cities like London”中的widely虽然炫但还是多余,因为之后有many。追求极简,考生只留下不得不交代的信息。例文第一段里的undeniable和not-quite-pleasant无法省略,否则原句意思就发生了变化。

词汇层面:不怕重复关键词

适当的关键词重复可以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英文书面语讲究同义反复,为了追求词藻华丽,一篇文章中可能用几个同义词或近义词相互替换,雅思阅读的许多考点就落在这个同义反复的理解能力上。例如,用societies替换countries,neighborhood替换communities,例文中的reverse、reclaim可以算是近义替换。然而,也有些词笔者不建议考生频繁替换,比如文章的关键词。Change是上述例文的关键词,它既表示努力(make the change),也表示气候变化(the change of climate)。由于change是英语中的基本词汇,搭配灵活,文章里多次出现并不会单调,同时还能保证行文切题。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词汇;教学探索;有效性

当我们想了解并学习好一门语言,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词汇,词汇教学的有效进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主要根据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相对应地提出一些提高英语阅读词汇教学的措施这有利于学生增强语言能力的途径,希望对英语课堂词汇教学形成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初中英语阅读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

在很多学校,教师进行词汇教学的时间仅仅只是早自习或者利用课前进行教学,一个单元的单词量,任务本应很重,而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读几遍,甚至让学生自己带读,学生发音的是否好听都不在考察范围内,再让学生私下自己去背,默写正确就能就可以。但是这样零碎的英语词汇学习对英语中词汇所需很难起到较大的作用,没有结合一定的语境进行教学,学生就难以提起精神和兴趣去学习,对词汇的背诵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这样就会导致今后英语文章阅读词汇量匮乏的现象产生,同时学生也没有经过结合上下文对词汇进行猜测的训练,所以一旦当他们自己独立阅读时,遇到生词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强化和深入,我们初中所学习的英语词汇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新课改标准明确地提出,英语词汇的教学应该在一定的情境创设中进行,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新课改制度的实行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情境投入过少,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而有的则是大量投入,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情境或者多媒体文件,将教学中的词汇都放入情境中进行教学,但是内容过于繁琐,很多内容与教学内容都没有很大的必然联系,这样就会浪费过多的课堂时间,却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教师在阅读中的词汇教学方式不深刻

现在有很多教师,在讲解课文阅读内容时如果碰到一个生词,在对其进行讲解后还会由此引申一系列的近义词汇,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应接不暇,忙于做笔记摘抄,至于教师强调的问题就忽略了很多。没有了上下文语境的帮助理解,学生要记下这些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由于这些词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的频率很低,所以就会被学生自动忽略。另外有一些教师,在阅读讲解时对生词重视度不够,只讲一遍就匆匆带过,阅读中出现的陌生的短语或者词汇,教师并没有特别要求,而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不到位,为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让学生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由此可知,兴趣对于学生有着强大的作用力。学生如果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习当中,刻苦不如乐学。直接的教学方式应用在恰当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利用视频、实物、图片、幻灯片等途径加强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除此之外,对于难度较大、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的词汇,我们可以根据有趣记忆法,比如字母s像条蛇,而意思为怀孕的单词是pregnant,用趣味理解,可以说是扑来个男的,如此等等。这些小办法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记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学生自主投入,教学效果自然提高。

(二)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对不同级别的词汇都规定了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且明确了学习的数量,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词汇表达的自己的想法,传递信息,进行感情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对阅读词汇教学的方式一般都存在很多的难题,很多教师习惯先学习单词,把单词记熟之后再进行课文学习,但有些老师认为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把词汇放在文中进行情境教学有更大的效果。但是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对词汇的教学也有重点的区分,有些要重讲,有些要轻讲,分清词汇的重要度。例如当我们教学一篇文章,遇到了important和an important part of sth.两者,这时教师就应结合短语来侧重讲important的意思,在理解词汇的意思之后,我们还多了一个短语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并且对所教的知识的把握程度达到一定的程度。

(三)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词汇灵活记忆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选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只是其一,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一改之前的低效率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词汇进行分类记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高频词进行教学,所教学的内容应包括词汇考察的各个方面,如:使用性质、短语搭配、拼写发音、句式运用、构词法等多个部分。在教学这类词汇时,要尽量表达讲述出该词语在该阅读中的意思。其次,每当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新学的单词有效的分类记在笔记本上,方便之后的有效的记忆和查询,提高阅读词汇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是重点,也算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调整,积极探索阅读词汇的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洪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7(3):34-35

[2]刘爱娟.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04(2):32-32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范文第5篇

一、制定好复习计划

(一)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查找,把握学生的弱点,需解决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合理分配有限时间,计划好各轮次的复习,模拟考试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复习,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二、认真研究汉语课程标准,研究汉语考试说明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汉语新课标,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对新课标的各项内容要了如指掌;理解其中的每一标准、尺度、重难点。认真研究近年来命题趋势和考题热点,把握命题的难度要求,命题变化形式。

(二)学习《汉语考试说明》理解《考试说明》中的1.命题依据,范围与原则。2.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3.考试内容与要求。以及每一项的难易程度和新课标的关系。

(三)研究课后练习和样题。理解作者的编排意图,理解每一项知识与新课标的关系,列出所有的知识点,权衡轻重,知难知易。中考的内容绝大部分出自课本。复习时应将课本作为重点,资料为辅。充分按《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要求去指导复习。

三、注意复习方法

(一)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通过比较、提炼、对重要知识进行“压缩”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复习课的“应试行”必须突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研究试卷的基础上把握好考点。以七年级下册《麻雀》这篇课文为例,考点就是1.预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加点的字。2.用手指句式中加点的词仿写句子3.会用“猛烈”,“无可奈何”“安然”等词语造句。4.背诵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5.理解课文内容,当它以阅读题形式出现时,学生会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在复习讲课时有针对性的精讲,直奔考点。

(二)在复习过程以学生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班级的学生状况;了解学生对毕业考试的看法和态度;了解他们对复习有什么要求;分析学生的心理层次。给学生一些精神食粮,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复习有针对性。凡是学生已经懂得或熟悉的就不讲。安排做练习时,根据学生上、中、下的层次,做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安排。不管学生是什么程度,都讲一样的内容做一样的练习,这样往往使程度差的学生被冷落,被遗弃掉。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面对全体学生,掌握好试题难易比6:3:1出复习题。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起来,提高复习效率。

(三)在复习过程中以课本为主。初中汉语文一共有6册。总复习时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重点突出。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有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现代文阅读、习作等几大板块。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复习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在这些内容的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能给汉字正确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了解字的形,义,结构,部首;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能正确理解运用常用词语;4.会用词语仿写句子;5.能辨别近义词,反义词;6.能识别词的感彩;7.修改常见的病句;8.扩句,缩句; 9.背诵指定的段落。

在复习中抓好现代文的阅读,阅读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比较吃力,因此多做些阅读题,掌握做题的方法技巧,选题要兼顾课内课外,精心选取阅读材料,选取对学生有情感作用,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领作用的文章。一是课内文章,二是课外文章。课内文章有《鸟的天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外文章有《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伟大的奇迹》等。使学生能够从文中理解有关词句的含义,概括语段内容,筛选材料的基本信息。结合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并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以《鸟的天堂》为例,让学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应接不暇 (2)不可计数。2作者是几次到“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静态的大榕树的?4.用“”画出描写鸟儿多的句子。5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加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通过这样设题,既能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质量,又使学生掌握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技能。在解答阅读题时要求学生不要只关心问题的答案,而是总结有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

四、抓好习作的复习

作文在中考时所占分值较大,因此必须抓好习作的复习。回顾往年中考作文一般是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题目是以全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出现。为了在中考做到胸有成竹,指导学生做到整理好自己写过的作文。从七年级到现在同学们写了很多作文,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坚强针对性的训练,按考试说明的要求加强习作的训练。我们写过的作文有:(1)这件事真使我___(2)成长需要___(3)我喜欢___(4)忘不了___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作文。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具体、完整,语句通顺。层次清晰,中心突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激情。

五、在复习过程中以练为主

复习时要重视讲练结合,重视把知识通过训练转化为能力。要“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训练应该循序渐进。节练习时抓基础,单元时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时抓综合。例如我每复习完一单元,就结合有关内容做一些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逐渐掌握做题方法。全面练习时就模拟中考试卷来复习。按四大板块来进行(1)选择题的练习(2)基础知识的训练(3)阅读题的训练(4)习作的训练。通过做各种类型的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巩固所复习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掌握了必要的应试技巧。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范文第6篇

说“稳定”,一是体现在考查内容上,6道题中,有5道与去年相同(语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二是体现在考查能力上,对能力层级的考查没有变化,仍旧是考查识记、理解、应用。

说“变化”,一是体现在考查内容上,如去年考查了一道对词语意义的解释,今年没再考查,而是换了一道对“新闻标题中语义明确”的考查题。从考查内容上来说,这道题是变化较大的;二是体现在一些题干的表述上也有一些变化,如去年对语音的考查是要求选出“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而今年是选出“读音相同的一组”。对字形的考查,去年是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而今年是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对成语的考查,去年是选出“恰当的一组”,而今年是选出“不恰当的一组”。三是体现在具体内容上,如对字形的考查,去年只是对词语(含成语)的考查,而今年在去年的基础是又增加了对熟语和关联词语的考查。

因此,可以说,今年的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的命题思路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作了一些调整,体现了在总体稳定的同时,还有灵活求变的追求。

下面分别对考查的知识点作一解说。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本题重点是对同音字的考查,同音字是汉语中的一个现象,因字形不同,有时往往读错音。本题答案为B,都读“lì”。A组中“盥”读“guàn”,其它读“huàn”C组中“隘”读“ài”,其它都读 “yì”;D组中“谄”读“chǎn”,其它都读“x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本题重点考查词语(成语、熟语)中有特定意义的汉字的字形。对汉字的掌握要着眼于汉字是形音义结合体的特点,要遵循以义定形的原则,避免误写现象。本题答案为A。B组中的“利”应为“俐”;C组中的“违”应为“韪”:D组中的“谍”应为“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的能力,考查采用根据一定的语境辨析近义词和关联词语的方法。此题给了三组词,解答此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境进行辨析筛选。

本题答案为C。“莅临”和“亲临”都有“到”的意思。“莅临”是书面语,表敬,多用于贵宾,如“敬请莅临指导”。“亲临”是亲自到某处。如亲临前线,亲临指导。从①句所陈述的内容上看,应该选择“亲临”。“计划”和“规划”都有事先谋划打算的意思。区别是:“计划”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如“学期计划”“五年计划”。“规划”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如“十年规划”。“计划”比较具体周密,时间可长可短。“规划”是大致计划与打算,一般比较概略,着重事情的全局,时间比较长。从②句来看,应该选择“规划”。“不是/而是”“不仅是/而且是”是一组对关联词语的考查,应从他们所表示的关系上来判断。“不是/而是”表示的是并列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示的是递进关系。根据③句的意思应该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具体说就是结合语境辨析使用成语的能力。答案为D。“如数家珍”的意思是好像数说自己家中的珍宝。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如:李教授对中国文化学术十分了解,哪个朝代有哪种重要的典籍,他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如数家珍”使用的是比喻义,而D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使的不是比喻义,因此错误。A句中的“捉襟见肘”的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了胳臂肘儿,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也比喻困难很多,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B句中的“未雨绸缪”的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C句中的“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根据释义可知这三个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本题考查辨识语病的能力,答案为A。B句中“万一”与“若”意义重复。C句的错误是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步步攀升”的后面加上“的情况”,这样就和“针对”搭配了。D句的毛病是表意不明。毛病主要在后半句,应改为“很难让人相信这个歌唱组合的成员平均年龄仅20岁。”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本题考查新闻标题中的语意明确,实际上是又一道考查病句的题。所给的是新闻标题,因此作答时要结合文体特点。好的标题要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要简单明了。答案为B。A句的意思是要说政府颁布法令,取缔市场。而由于表意不明,容易让人理解为不取缔市场,要保留市场了。C句有歧义,“看不上”有“轻视,瞧不起”的意思,也有“收看不到”的意思。D句依然有歧义,警方表示愤慨的对象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

附: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北京卷)第一大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鞭笞(tà) 剔(tī)除

庇(bì)护 长歌当(dàng)哭

B.角(jué)逐 缭(liào)望

毗(pí)邻 睚眦(zì)必报

C.粗犷(guǎng) 歼(qiān)灭

悼(dào)念 恪(kè)守不渝

D.嫉(jì)妒 黜(chù)免

拯(zhěng)救 层见(jiàn)叠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沿用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

B.编纂 肺腑之言 开门楫盗 暴殄天物

C.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

D.焦躁 苦思冥想 应接不暇 裨官野史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 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C.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的完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锻炼,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①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②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③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

④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

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② ④

答 案

1.答案B(A组中的“笞”读chī,“鞭挞”一词中的“挞”读“tà”。C组中的“歼”读“jiān”。D组中的“嫉”读“jí”。)

2.答案A(B组中的“楫”应为“揖”;C组中的“恭”应为“躬”;D组中的“裨”应以为“稗”。)

3.答案D(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阅修订。许诺:答应,应承。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许诺、承诺都有“答应”之义,但两词的语气不同,“承诺”的语气比“许诺”强。“谋取”与“牟取”都有“取得”的意思,但感彩不同,“谋取”是中性词,“牟取”是贬义词。)

4.答案D(A句中的“凤毛麟角”常用来比喻人或物稀有珍贵,特别强调珍贵。因此与游客少的语境不协调。B句中的“同日而语”形容两件事情不能相比或相提并论。从B句来看,此句并没有并列比较的意思。C句中“细大不捐”的意思是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捐”的意思是“舍弃”,而不是“捐献”。D句中的“匪夷所思”指考虑问题的方法、言语、行动违反常规,使人难以想象和理解。此成语没有贬义,切合“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意思”。)

5.答案C(A句的毛病有三:一是主谓不搭配。“足迹”不能“踏遍”,应该是“双脚踏遍”。二是缺少主语。“测量”的前边应加上“他”。三是赘余。应删去“之多”。B句的毛病是滥用关联词语。句中的两个分句不能构成递进关系,可是却误用了“不仅”“而且”。D句的毛病一是逻辑错误,“国际”只有一个,不能构成“间”,应将“国际”改为“国家”;二是语序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首先是“碰撞”,然后才能是“交融”。“交融”和“碰撞”应互换位置。)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范文第7篇

一、知识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1 知识的萃取要精当明了。孔德认为:“在知识的每一分支中,若要使我们的各项研究具有实证性,那就必须把它们的范围加以限制,只去研究实际存在的事实,而不必努力地去了解这些事实的初始原因或最终结果。”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清楚学生现有最近发展区和现需最近发展区,综合考量学生语文知识需求的多与少、难与易,确定好研究的范围,避免出现学生因知识太易而感觉索然无味或因知识太难而望而却步的情况。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之后,设计了“走进成语世界”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对这一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形式有了一定的感悟和了解,但由于成语的类型很多,不可能一下子穷尽所有,也不可能对各种类型的成语逐一探究。所以,我和学生一起选取了常见的几种类型进行研究,如广告中的成语,含反义词、近义词的成语,含数字的成语,AABB、ABCC、AABC形式的成语。

2 知识的整合要适可而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没有现成可以拿来用的教材,知识的整合要靠师生量体裁衣,适可而止。许多老师操之过急,巴不得把自己所懂的或从参考资料上搜集的所有知识都传输给学生,这可能带给学生的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从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走进成语世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对围绕“成语故事”研究主题的参考专题作了适当的整合,如可就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的来历、成语故事中名人、不同时期的成语故事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3 知识的授受要自然顺畅。在“走进成语世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给所在小队取名、成语即兴表演、成语快速接龙等形式,寓教于乐,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成语,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对成语的语言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把握。

二、能力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1 能力的培养要拾级而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老师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希冀一步到位。如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要重点关注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度,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能力培养要求。低年级可从小组成员的分工做起,明确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职责,激发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一开始就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明白自己是小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不让一个同学游离于组织之外,让所有的组员在这门课程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历练;让学生学会合作,如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发言;引导学生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

2 能力的整合要因课而异。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能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我们要善于整合学生的能力要素,以使整个班级学生的能力发展全面均衡。而搜集、整理、设计、策划、组织、协调、总结、评价等诸多能力的整合发挥要视具体课型与内容而定,横向上要全面推进,纵向上要分层规划。如在《走进樟园》校本课程“我与香樟共成长”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搜集有关香樟的资料,了解香樟的习性、品质、用途,认领班树,提炼樟树精神,给樟树命名,观察测量树的总高度、树干高度、树围……在香樟成长册上,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呈现的方式也百花齐放:合影、小报、作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活动的乐趣,还能够深刻领悟到香樟所具有的坚韧、向上、无私、高洁等品质,启迪自己也要做一个像香樟一样有用的人。这样一个亲历亲为的过程,自然整体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 能力的提升要突出重点。能力的提升应该循序渐进,但并不是说总得平均发展。某一个阶段对学生某一项能力的提升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加以凸显,强化训练,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提升专项能力。比如“我与香樟共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如果参加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同学,最主要的是要提升他们探究的能力。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有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课文,学生经过对樟树的一系列探究后,再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就更能深悟伟人的崇高品质了。

三、方法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保障

1 方法的选择要匹配得当。研究确定方法要师生共同商定,采用何种方法(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个别访谈、科学实验、资料统计等)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而选定,与活动的类型、形式相匹配,做到用得其所、富有实效。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有所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体验山区生活的艰苦,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励和引导少年儿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对党的朴素感情,坚定信心跟党走,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从小做起的责任感,举行了“重走长征路,再赴红色会宁”“山·海牵手”综合实践活动。因为活动之前要了解甘肃会宁那边的情况,活动中要对山区的民俗风情观察了解,就选择了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社会调查、个别访谈等学习方法,这是与本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息息相关的。

2 方法的整合要自洽裕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用到的研究方法不止一种。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式的独立运作,而是需要整合,发挥其整体功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整合不能生搬硬套,在实际运用中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如上述“山·海牵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不是孤军作战,而是要“联袂出击”:网上查询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实现资料与实情的有效对接与补充,理性与感性相互促进与升华,从而留下可靠的“真实”;社会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个别访谈是重要的直接获取信息的方法,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有效方法,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兼容并包,相得益彰。

3 方法的创新要符合实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一般运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创新方法,便于活动更好地开展,利于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方法的创新要与实际需要相吻合,体现在围绕重点、突破难点上的方法创新更具价值。例如该校在开展“山·海牵手”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商量,今年的这次活动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以便经过讨论制订出完整的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学习可以使很多人“成绩”优秀,创新却是个体间差别的最佳裁判。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观念随着新的信息、理论和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更新,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实践,而且要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养。

上一篇:团结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林夕经典歌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