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1:09:28

学校教育议论文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1篇

多元思维 语文教师 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一、前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思维的培养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要务。高中写作教学按照文体可大致分为记叙文写作教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三类。“提倡多元思维是语文教育整体的理念,尤其是写作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因此,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议论文写作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

“议论文是通过论证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说服读者的文章。它主要诉诸读者的理智,通过充分有力的论证,使自己的见解获得读者的赞同。”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议论文写作训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力。例如,议论文大多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而对于一个论点的分析则能考察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关于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的话题。正对这一话题,拥有多元思维的学生将迅速反映出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合理性和各自的不足。

三、语文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亦如此,教师主体的语文思维品质及其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方面

“语文思维品质是语文思维过程当中所形成或应具备的一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思维特征。”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应当具有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一种难得的思维品质,但在我国,一个人多元思维的形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例如,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家庭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还以高考为主,这便是“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对于教育的影响。从学校教育心理学方面看,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也往往陷入“第一印象”和“刻板效应”等误区,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往往片面化,以偏概全。这也是一种两极思维的表现,“学习好得学生是优生,学习差得学生是差生”往往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显然具有极大的片面性,陷入两极思维的教师的思维品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教学活动。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果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则要以其自身拥有多元思维为前提。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前,教师主体应当运用发散思维对于话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学生针对特定话题自主产生的各类见解进行预见。这是对于教师个体的预见力的一种考验,预见力是语文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语文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后,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在作出符合一定经验和事实的推测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般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师本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应当是评价语文教师的重要指标。冉正宝先生将语文思维能力分为感悟力、反应力、预见力、转化力、想象力、发散力、适应力、转换力、判断力、概括力、批判力、洞察力等方面。语文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自身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2.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主体高水平的语文思维品质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在进行议论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的影响最为重要。

构思过程“主要是指从作文动机产生到文章框架基本酝酿成熟的心理过程”。该环节是议论文写作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之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中生缺乏写作动机,而写作动机的缺乏在于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师首先应当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学生思维的激活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个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话题,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生活体验的局限性,将话题与学生有限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动机激发完成后教师应当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交互主体,在具体指导之前采取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究其原因,在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高中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更趋于完善和深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能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地位”。教师应当意识到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此通过讨论法,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优势,使学生彼此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使不同的观点生发出来。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认证倾听学生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与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预见到的观点仔细比对,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分析,对于学生小组形成的观点进科学的点评,而不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主观的臆断评价学生思维的成果。

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谈探讨高中语文课程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教师因素旨在引起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视,实际上,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细节当中,期待学者和教师继续在微观角度上探讨相关问题,以利于语文教育的兴盛和国家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冉正宝.语文思维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2篇

林崇德:创新人才培养不能怀有功利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在就高校与高中合作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内心世界、自我发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从事学术创造性工作有直接联系,但却是个体创新素论文联盟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没有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质的奠基,任何创造性人才的成长都是一句空话。但基础教育阶段不宜提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的是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为重要。实现创造性人格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在高校与高中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合作中,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育人环境,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既要重视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教学与创造性实践相结合,东西方教育方式、模式相结合。总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才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能以是否培养的每一名学生都实现教育者的设想而判断探索是否成功。推动者不能怀有功利心理,应避免跟风,因材施教。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2年6月30日)

韩潮:中学语文课堂应承担一定量的哲学教育功能

每个高中生都会在高中政治课上接受一些基础的哲学教育,但

转贴于论文联盟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 美育资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61-01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是崇德向善的基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书法、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一道,共同构筑起学校美育的平台。

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美的能力都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离不开美育,两者在学校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最终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我们只有加深对这些美育资源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掘利用,才能上好语文课,完成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资源,主要存在于语文和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

一、语文中的美育资源,大致有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类

1.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童话、寓言以及其他用文学形式表现的课文。它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的美育资源,也是语文教学中美育资源的主体。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主要靠它来写成。这些文学作品有的再现了自然美;有的反映了社会美;有的赞扬了人的外在美;有的歌颂了人的内在美;有的歌颂优柔美;有的歌颂了阳刚美……;还有一类作品,它把现实生活中的丑恶人物和现象,塑造成反面的艺术典型,使丑的内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赋予丑的典型形象及审美意义。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情感上受到感染,逐步具备甄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形成“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2.非文学作品的美育资源,主要存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中。从形式上看,议论文和说明文都必须注意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等特点。这些特点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教材中的议论文和说明文都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这些内载的和外在的规律对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有作直接和间接的教育作用。另外,议论文和说明文在表达方式上往往兼有描写、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带有一定艺术色彩,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美育作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具体、直接,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发掘,使用得当,才能收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二、语文教学的其它方面也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

1.语文说话和写作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必然有美的要求。所谓“仪态大方”、“清楚简捷”、“语调和语态”、“礼貌称呼”、“敬语和谦语”,都是对“语言美”的一般要求。至于幽默、诙谐、风趣、机敏等,则是语言美的最高境界了。只要我们在听说训练时认真引导,学生对“语言美”的认识和实践,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包含两方面的美育意义。一是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写作前,学生要对自然和社会观察、感受,这是以美来认识美的过程。二是对美的再现和创造。学生把自己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所见所感写成文章,这是对美的再现和创造过程。因此,为达到说话和写作训练的美育目的,教师应尽多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多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再现美和创造美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自己对美的看法、说法、做法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谐美的正能量。

2.语文的修辞和书法教学 修辞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语言形式的完美。通过修辞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语言的对比美、对称美、均衡美、和谐美、参差美,以及多样性统一的美,从而追求美的理想修辞效果,逐步形成较为完美的语言风格,形成语言美。书法也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汉字书法更能体现其特有魅力,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是其它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此加强对学生的汉字文化自信心教育。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从来就没有分家,画中有“书”、书中有“画”,相得益彰。汉字书法基本要求是笔画清秀、结构端庄、布局匀称、有形有神,是表现书写美的最初形式。至于出入、收放、偃仰、向背、避就等笔法的运用,挺拔、端庄、俊秀、遒劲、秀媚、形似、神似等风格的表现,则是对书法的深层次要求。通过汉字书法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掌握各种表现技巧,更好地表现汉字书法的艺术美,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独特魅力所在,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水平。

3.语文教学中观察和表现 在观察自然时,学生即可领略到山明水秀、月白风清、曲径小溪的优柔美(优美),又可领略到崇山峻岭、海阔天空、暴风骤雨、雷鸣电闪、惊涛骇浪、急流飞瀑的阳刚美(壮美)。在观察社会时,学生可欣赏窈窕俊俏的形貌,优雅潇洒的仪态,又可感受移山填海的劳动场面、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操的壮美精神。从而让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美与人文精神的崇高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演讲和朗诵,停顿的长短、吐词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抑扬顿挫),以及各种感彩的准确把握,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艺术教育的基本构件。学生可通过演讲和朗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的艺术能力,让听众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目的。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要弃恶从善、弃伪存真、弃丑陋存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美育是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利用好美育资源,让学生去欣赏、感受、应用、创造美,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人类社会的美,去感受美好的生活,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去传递美、善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超. 高中语文美育的困境和突破[D].南京师范大学,2013.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4篇

(题目《借口》作者:余志云选自《儿童漫画选》)

[画意解说]

《借口》是余志云同志创作的一则故事型漫画,它由四幅图组成:图1上有四个人物,活动在同一间教室里。正中间的是一位正在上课的老师,老师的右边是一名学生,刚刚跑进教室,脸上还淌着汗,背上背着书包,从嘴里喊出两个字“报告!”图案左下角有两名学生,目光都落到这个迟到的学生身上。下面的三幅图都只画了老师和这位迟到的学生。图2中画着老师生气地责问:“怎么搞的,天天迟到,怎么解释?”学生只道出一个字:“我……”图3画着老师指责学生:“又有什么借口?塞车,头痛,坏车,还是坏了闹钟……”图4画着学生面对生气的老师说:“能让我在当中选一个答案吗?”

[多向构思]

写记叙文。应紧扣漫画的内容,遵循记叙文的写作要求,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描写、抒情或议论,把漫画的内容记叙清楚。全文应按顺序,具体记叙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紧扣中心,选择、组织材料,安排好结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把漫画中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等完整地记叙下来,而且在必要的地方,还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人物的表情、神态、行为、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为了突出中心,还可以画龙点睛地议论或浓烈地抒情,甚至还可以展开联想,补充一些情节,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当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都要以记叙为主,从漫画本身出发:揭示漫画的内涵,给读者多一分认识,多一份联想。

写说明文。必须把漫画所要表达的内容,用最准确、最朴实的语言,真实、清楚地介绍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感受漫画的内容。图1要解说清楚环境:教室;时间:上课;事件:某学生上课迟到;人物:教师和学生。图2要解说清楚教师的问话内容、神态和心理反应以及学生的反应。图3要解释清楚教师提供的种种“借口”,图4主要介绍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种种“借口”,发出无可奈何的疑问,表示反抗,以及教师无以答对的尴尬状态。写故事性很强的漫画说明文,只要把画面的意思解说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就可以了。

写议论文。首先应从漫画提供的材料中,多角度、多侧面提炼观点,从中选一,写成议论文。议论文应着眼于作者主观的理性认识。就这幅漫画而言,我们可以从“借口”这一角度,确定论点,选择论据,进行论证;还可以从“借口”中跳出,换几个角度议论。这种漫画,议论角度,伸缩性很强,只要不脱离漫画内容,可以多角度立意,深刻揭示漫画的内涵。另外,还要注意议论文语言的缜密、准确,突出理性和作者的主观认识的阐发,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发和教育。

[教师范文]

迟到

“这些天,为了突击堆积如山的作业,一写就到半夜十二点。早晨总是起得很晚,今天难免又要迟到了。”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着急忙慌地穿好衣服,顾不上吃早饭,拎着书包就往学校飞跑。

当我赶到学校的时候,同学们早就上课了。我“嗖”地溜进校门,直往教室里跑。来到教室门口,我想也没有多想,一头冲了进去。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我这一突然的举动,把大家吓了一跳,同学们的目光“唰”地落在我身上。老师的表情也一下子变了,瞪着眼睛,直盯着我。我感到周围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教室里一片宁静。老师瞪着被气红的眼睛,冲着我声嘶力竭地吼道:“怎么搞的,天天迟到,这次你又怎么解释?”我发觉这一次老师真的动了气。前几次迟到,老师脸上表情虽然也不好看,但都没有今天这么厉害,脸拉得很长,充满怒气。我习惯地挠挠头,嘴里很不自然地只挤出一个字:“我……”

“今天你又有什么借口?塞车,懒床,吃饭晚了,我已经不只一次警告你了,怎么就是不听呢?你有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他这边训着,那边额头也见汗了,脸涨得通红。

我站在一边,低着头,完全成了一哑巴,一动也不动。也不知是怎么搞的,全身的毛孔一时间活跃了起来,汗水不停地从里面涌出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几次想鼓足勇气,把迟到的原因解释一下,想对老师说:“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一写就是半夜,早晨哪能起得来呀!”但转念一想,如果真的对老师这样说,那老师非得给我剥一层皮不可,说不定把我撵出教室。我反复思量了一会,只好用试探的语气,怯怯地问:“老师,能让我在当中选一个答案吗?”

尽管我是用商量的口吻,极小心,极谨慎地询问老师,老师听后,好像是受了极大的侮辱似的,更加严厉地喊道:“你还敢这样戏弄老师,还敢说你的借口,走,跟我到办公室去!”

我呆呆地望着气得发疯的老师,又环视一下静待上课的同学们,深深地感到愧疚和无奈。都是自己的迟到,惹得老师动了这么大的肝火,又使同学们白白浪费掉一节课的宝贵时间。但这又能全怪我吗!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师一边恶狠狠地催促,边拎着我,向校长办公室走去……

[写作体会]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5篇

在接受了十年语文教育后,高中生不应当再认为自己的观点、看法不重要,不能也不应当满足于演绎现成的观点,要敢于发现问题,甚至敢于思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任何观点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再接受,不要把自己的脑袋当作敞口容器,不要再轻易地“相信”。

张学同学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值得语文教师深思:我们的写作教学究竟教了学生什么?应试的写作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一旦带有功利性,就丧失了基本价值。近十年来,很多学生受错误信息干扰,认为“文化大散文”可以“通吃天下”,因而一味地“在故纸堆里讨生活”,如“屈原向我们走来……”“司马迁仰望着满天星斗……”“易安女士的心,像碎了的涟漪……”等等,等等。一些教师乐此不疲,终于把无价值的拙劣模仿演到了癫狂的地步。――如果连中学生都看破这些蒙人的拼装术,认为毫无价值,教师为什么还热衷传授这些套路呢?从写作教学的规律看,不会理性分析问题,只会模仿或是演绎历史人物生平故事的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狭窄。

就在看到张学文章的一星期后,江苏另一场重要作文赛事结束,比赛唯一的作文题是“‘没有问题’的问题”。这个题目引出的问题也发人深思。有相当数量的选手不会写议论文,他们似乎完全不了解这种文体。有位选手在作文中反思:“盯着这个作文题,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活了十几年,从来没有这样郁闷过。……听老师说,以往的比赛题目,都是一议一叙,或者可叙可议。过去遇到任何话题作文,我都绕过去只写记叙文。……听老师说,高考写议论文写不好,能写记叙文尽量写记叙文,不能去碰议论文……”这名选手写的是事实,只是他一味地“听老师说”,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有一些学生叹息“准备好的材料用不上”,也有人苦笑着说“白准备了”。作文比赛如何准备?一位选手这样写道:“当你今天走进考场时,是否在想:今天要唤醒地下的哪几位古人来客串你的‘文化大散文’?……五千年厚重的文化以滑稽的方式活生生地被功利化了。当这些‘文化大散文’刚刚出现在中学课堂时,曾让我们欣喜,而当它疾速泛滥之时,它已经掩饰不了华丽外衣下残破的洞……”和张学的文章一样,这位学生也认识了简单模仿、照猫画虎的弊端。如果任“夹叙夹议靠余秋雨,写议论文靠周国平”成为作文规则,我们根本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精神。

不久前,福建的王立根老师在批判高中“文化大散文”泛滥的倾向时,借用马克思严厉谴责法国诗人夏多布里昂的经典话语――“虚伪的深刻、谄媚的夸张、感情的卖俏、杂色的光彩、语言的修饰、戏剧式的表演、壮丽的形态来哗众取宠,媚悦于世”,我们不妨也找一些标本,对照一下,和学生一同,分析这类文风的危害。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522.4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34-02

理性思维是人体大脑思维的成熟模式,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紧密相连,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理性思维是一个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键。高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性格、情感、意志力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韧性加大,领悟能力加强,选择在这个时间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学生接触最早、最为熟悉的课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设计中安排了很多的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做出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加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意义,实现向理性认知飞跃。下面就如何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谈一点看法:

一、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的高考作文虽不要求一定要写议论文,但是议论文无疑是高考语文作文的一部重头戏,议论文也是高中阶段学生语文作文的常用体裁。如今的语文课本中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些作文材料和话题,几乎没有相关的作文理论指导,所以应当在语文教材中适当增加写作理论的份量,以改变作文教学中缺少系统理论指导的奇怪现象。也有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重读不重写,在课文阅读分析上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很少顾及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对范文的阅读和借鉴,但也离不开写作理论的必要指导。只有感性认识而没有理性认识,只能使学生的写作陷入盲目状态。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通常就是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立意,然后作文。很多学生读不懂材料,有的学生直接从材料中抽出一句话然后立意写作,导致对给定材料的把握不全,写出的作文的水平不高,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的做法。有的学生实在理解不了材料,也不懂得如何下笔来写作,在教师催交作文的时候匆匆写作,为完成作文而写作,作文质量难以保证。教师批改完作文后就开始作如下的评讲:首先分析材料,得出问题所在,然后就拿一些好作文进行朗读,再针对不好的作文进行一些小段落的修改,警醒学生。但学生对如何写好议论文还是一头雾水,无从着手。按照这样的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何提高?

二、改变学生害怕写议论文的方法

如今有很多学生谈议论文写作色变,这种情况使人担忧。那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1)首先要明确议论 其实议论对于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当人们在针对一个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后,并且为了这个立场而跟别人辩论,有时甚至会争论到面红耳赤的程度,这就是在议论。进而明确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实际上就是将生活当中的“议论”的书面化,是将口语的讨论、辩论书面化。议论文就好比两个或者多个人在争论一个问题时,双方或者多方在申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后,用各种事实和道理为自己的立场而辩论,证明观点的可行性,并且用语言文字有条理地组织成文,这就是“议论文”。因此,教师指导好学生写议论文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明确如何进行议论文 ①针对一段材料,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并总结得出材料的主要观点,主要问题。由这些观点和问题提出作文的中心论点,最好能以这个中心论点作为作文的题目。②好的题目是议论文的最大亮点。要教给学生有关立议论文标题的技巧:如给定的材料中讲的是一段呼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可以这样确立题目:A确定论文的讨论范围,是一般的题目。如:论人性等。B用中心论点直接作为论文的标题,是好的题目。如: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C既用中心论点作为标题,同时运用修辞手法的题目,是很好的题目。如:我们的生活需要“人性”这缕阳光。③“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决定全文的基调,非常重要。议论文通常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写法。“开门见山”式的写法,往往表现为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者开宗明义,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那如何做到“开门见山”呢?大致说来,应该紧扣给定材料的内容或者相关的话题,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交代清楚为什么持用这样的观点,然后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④整体上,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议论文的本论部分仍使用这种思路,但需要针对文章的中心论点作几个方面的论述。总之,我们既要注意突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也要注意突出各个层次的论点。比如针对“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可以在本论部分作这三个方面的论述:A学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礼仪。B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做一名知法守法公民。C在学校教育体制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培养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然后对各个分论点进行分析、推断、得出结论。本论部分的论证引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有关名人名言等。⑤议论文的结尾部分采用画龙点睛,即“卒章显志”的写法,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应简要总结全文,呼应标题,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这时候,全文就形成了“总”(序论)——“分”(本论)——“总”(结论)这样的一种结构模式。

(3)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除了上述的议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应当指导好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的习惯,指出作文中问题所在,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议论文作文能力。有句话说“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而不能靠一味地写”,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在自己文章里存在的问题,然后设法去修正这些问题。比如: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步骤:第一遍修改作文里存在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要求书写工整、美观。第二遍修改作文中的语病,使用词恰当,句子通顺。第三遍则修改作文中哪些段落衔接不好,文不对题,然后删除或者添补一些内容进去等等。修改的过程在于换一下作文当中的“零件”,使文章读起来更顺口,更富于说服力。针对一些大部分学生都会常犯的错误则由教师在作文讲解课上指出,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导他们去改正。实际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理性思考的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发现自己在作文当中的错误、缺陷,然后想好对策进行修改。这样一个由“否定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能锤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和理性的构思。

(4)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已见,但要求必须有理有据。这种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一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给定材料中的主要问题,进而筛选出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学生互相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敏捷性和多角度地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将思考结果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需要有理性思维的人才,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作用是很大的,而高中阶段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尤为重要。所以应当在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3)

2、姚本先,《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2)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7篇

审题和立意

爱图斯坦说过: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请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话的理解,写一篇1000字议论文。

立意

▲ 学校里学的既有知识本身,更有学习方法,对一个真正有创造才能的人来说,后者是受用终生的。

▲学校教育应重在传授学习方法,而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学习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无法想象没有前者只有后者。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方法,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寻求知识”,即使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全部忘记”也不要紧。

▲ 学校教育一无是处,真正成才要走出校门后。

▲学校教育应只传授学习方法,知识毫无价值,不必传授。也大可忘记。

(一)弄清材料重心及倾向性,整体把握。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验 语文作文 教学

引言

文章脱离实际生活似乎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尤其严重是在科举制产生之后的八股文,已开始不讲究实用。到了民国时期,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但白话文领域依然出现了文章脱离实际应用和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而今我们的学生依然延续着从前作文的弊病。要解决学生作文中这两方面的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经验着手。

杜威说过“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愈是明确的和真诚地坚持这种主张,对教育是什么应有一些清楚的概念就愈加显得重要。”坐在课堂上的学生并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纯的个体,更是带着多年来生活和学习经验的个体,只有真正重视他们思想内部的经验,才有可能实现对他们真正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回到生活细节、生活事件、生活经验甚至整个日常生活。教育理论引导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实质意味着教育中的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只有意识到尊重学生的经验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中对学生经验的关注。

一、写作教学应源于学生的经验

杜威的经验论认为“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经验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学校不能仅仅将教材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经验才应该是教育的起点。”教师只有切实注意到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什么,才能知道以什么作为切入点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不是只关注课本上要求学生具备写哪些文体文章的能力,也不是简单地按照书本上的作文题目命制给学生。例如教授议论文,教师可以从学生能触及得到的事物入手,选取他们有深刻感受的事件训练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和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并继续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出题,而不是在学生刚学习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就让学生在那里空发议论,讲大道理。通过这样深入到学生生活层面的作文,学生渐渐掌握了写作议论文的技巧和方法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抽象层面的写作,但是注意这所谓的抽象层面的写作也得是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一味训练学生思想层面的拔高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和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万不可取的。

学生的言语经验也就是写作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基本经验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组织材料“关于写作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其中包括词汇的丰富与运用、对语法规则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对文章体裁的了解和使用以及对文章格式和体例的了解,属于言语方面的经验。”学生在小学及初中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言语经验,高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具有哪些方面的言语经验,了解之后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中帮助学生整合自己原有的经验并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写作中来。这其实也和维果茨基的所主张的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类似,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二、写作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写作教学不仅应该从生活经验中来,还应该到生活经验中去。杜威对经验的核心观念是“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就正是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断改组和改造的过程。学习写作、练习写作首先是为了实际生活服务,脱离了这个层面,一味讲求思维训练、文字训练,实际上是脱离了写作教学的本质的。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已经论述过学生写作脱离生活实际经验的问题,朱先生提出作文“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没有一个假想的读者,只知道文章写出来是要给教师读的,是要应付考试的,这样的作文教学有何意义呢?朱自清先生提出的这关关于“假想的读者”的论断对今天也有非常深刻的意义,我们学生要知道文章写给谁读,针对什么问题发表看法,才有可能写出既符合作文体式又符合作文规范的文章来。一封信,写给长辈与写给同龄人不是一个口吻,写给领导与写给家人又不是一个口吻;便笺的体式和信件的体式不相同,一篇小说和一篇议论文的写法又是不同,这都是针对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不同的问题,面向不同的人群而写出不同的文字,倘若我们在教学中只教授学生写作高考指向的记叙文和议论文,那么在面临实际生活需要的时候,学生怎么能够有能力去应付各种实际事物呢?杜威说过“教育哲学是属于经验、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当学生知道一件事情是与他密切相关的时候,他就会尽己所能地去完成,而当他觉得一件事离自己很遥远的时候,一方面他不知道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偏要学生去做这样的文章,那自然是付出多而收获少了!只有使学生意识到写作的必要性,学生才能对此真的产生兴趣,并为此而不断努力。写作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中应该训练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这种写作能力是面向实际生活的,而不是走出校园就再也用不上的。

通过对杜威经验课程理论的借鉴,笔者认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写作教学应源于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有话可说;二是写作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找到写作的动力。当然基于学生经验的课程并不意味着课程对经验的简单复制,学生经验的课程应该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是经验的不断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以进步。由此可见,杜威的经验课程理论对我们当今的高中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5(9):32―37

[3]周子房.关于写作教学起点的思考―来自杜威经验课程理论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2).

[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学校教育议论文范文第9篇

一、文言文阅读

中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基本限定在课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学生复习的压力,教师只要把文章理解分析透彻,应该说是比较容易拿分的。

(一)解读要领

1 注意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文言文的阅读目标定位于“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上面。文言知识是无法回避的,但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其目的是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注重在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及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

2 分析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内容和精当的文章形式的巧妙结合,将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3 强调诵读背诵与品尝领悟。诵读的作用就是在诵读感知语言的优美与动听中去感知语境,去揣摩和体味意境。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

(二)具体操作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地说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读读、背背。教学中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

1 理解文中主要文言实词的含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 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3 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 理解文言句式,即判断、省略、倒装、被动四大句式的用法,更好地理解文言课文。

5 理解、归纳文章的重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 能理解、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

7 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

(一)总体把握

1 词语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常抓不懈。

2 文意的把握,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并加以概括。

3 信息的筛选,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提炼有用信息。

4 内容的探究,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5 写法的揣摩,通过写法的揣摩,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

6 分析比较,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家、作品及特色。

7 综合理解,通过阅读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8 能力开放,在以上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理解的能力,最后达成能力的迁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具体要求

阅读简单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简而言之,即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它的文体特点是: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等。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解读说明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要准确深入地解读文章所说明的知识内容,明确所要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说明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石拱桥”。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上的独特创造;第二,本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文章在提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后,先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与形式上的特点,接着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发展;第三,阐述赵州桥设计与施工上的四个特点,这是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结构与形式上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2 要明确而具体地解读文章说明事物的规律。说明文说明事物的一般规律是:抓住事物特征,安排说明顺序,使用准确的词句,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析解读说明文说明事物的规律应着眼这四个方面。

(1)揭示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是说明的核心,全文的说明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说明的顺序、语言、方法都是受说明事物特征的需要制约的。对事物的特征揭示的准确与否,往往会影响对文章整体分析的质量。因此,抓准事物特征,是分析说明文最紧要的一步。一般来说,说明文彰显所要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规律是:其一,通过文题显示,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的“雄伟”二字;其二,通过文章开头部分的某些语句显示,如《晋祠》开头部分的一句话“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第三,通过文章开头部分的文字逐步显示,如《中国石拱桥》的一二自然段就有“早”、“优美”、“坚固”等;第四,在说明过程中,分段显示,如《食物从何处来》中的“自养与异养”特征,便是分段提出的。

(2)搞清文章说明事物的顺序。

说明文说明事物特征时,总是要安排一定的说明顺序,有层次的分条缕析,以求清晰地说明对象。一般顺序有:时间顺序,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空间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逻辑顺序,如《中国石拱桥》等。

(3)阐明文章说明事物的语言特征。

准确、周密、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共同特征。这种语言的共性,需要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的分析来揭示。

(4)分析文章说明事物的方法。

恰当的说明方法,往往可以帮助作者把复杂的事物、深奥的道理说明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解读说明文,就应揭示其说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分类别等。

3 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说明文,确定不同的分析侧重点。

阐述性的说明文,应侧重于揭示文章所阐述的事物原理、点出内在含义;记述性说明文,应侧重于记述、说明的核心部分;介绍性的说明文,应侧重于所介绍事物形态与本质;文艺性说明文,应侧重于对主要说明部分的文艺笔调的分析来揭示所说明事物的知识。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议论的针对性;思想内容的说理性:结构语言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与主张;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从正面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批驳错误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立论: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驳论: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递进式。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鲜明、准确的逻辑性。

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解读议论文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要弄清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搜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的信息。

2 要掌握议论文的论证体系,即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三者组合的过程就形成了议论文的论证体系。所以解读议论文要从三要素着眼。

找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文章的题目即为中心论点;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先列举事实,再提出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结尾归纳中心论点。

要找出文章用以证明论点的理论与事实根据。议论文的论据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理论论据。一类是事实论据。

要分析文章是怎样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从论证方式

看,有立论与驳论。从论证方法看,立论要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驳论主要有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归谬法等。除了上述几种论证方法外,还有正反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这些常用于立论这一方式。

3 要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总的来说,议论文的逻辑内容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式,反映在逻辑结构上,便是引论、本论、结论三段式结构。具体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总分总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分总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横式结构。

4 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对议论文的语言进行解读,关键是分析其语言的逻辑性。那么如何分析呢?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分析;要抓住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要抓住语言的鲜明性分析;要抓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逻辑关联的分析。

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泛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记叙就是用书面语言记录,它包括叙述和描写两种基本方式。

记叙文的特点是:

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记叙文的种类: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记叙文的解读要领:根据上述记叙文的特点,其课文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抓记叙文的要素解读;抓记叙文的结构解读;根据记叙文的类型,明确解读重点;把握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进行解读;把握记叙文的照应解读。这里重点说一下根据记叙文的类型解读。

1 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人物是记叙的中心,那么解读重点就应放在人物上,具体地说,应该围绕人物展开解读活动。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分析人物的活动;分析人物外貌与心理;分析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2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事件是文章的中心要素。也是解读的核心。具体地说围绕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要抓住线索,梳理事件进程;要抓住事件进程中的典型事件;要抓住作者的议论与抒情。

3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多属游记一类。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景物展现的层次方位;分析写景的主要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景物的不同特色;把握写景是我一生中宝贵经验。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人们又何尝不是在重复着我的故事。父母对子女的爱开始变得扭曲,家庭“纲常”尽失。甚至父子关系发生严重错位。“老子”变成“小子”;“小子”变成“太上皇”。弄得一家几代人团团转,唯恐侍奉不周,怪罪下来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常常是唯命是从。孩子吃得不知吃啥,穿戴的牌子不能杂。让我学习就得满足要求:上学带手机,课下玩电脑,给点儿压力我就跑,弄得家长不知咋办才好。于是便常常听说某大学生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这都源于那份糊涂的爱――溺爱酿成“大害”,为人父母只能摇头苦笑,望子兴叹了。

如此家庭教育令人担忧,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老师总是唯恐学生做不了,想把一切为他们做好。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讲得多。练得少;写得多,动手少;课内多。课外少;定式多,创新少。结果“糊涂的爱”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也因此使教育变得被动而缺少生机。长此以往,这可是民族的大悲剧呀!

好心的人们,我们要当心啊:糊涂的爱后患无穷。真爱有度。切不可再犯好心错误。

(二)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作文的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为对象进行的,因此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效,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遵循内容与形式兼顾及多批少改,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畏惧作文。

2 批改的内容方面:对于时下流行的话题作文。首先,要看标题拟的好不好,与内容是否有关。其次,要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具体、真实、可信。第三,结构安排好不好。第四,表达方式是否恰当,有无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第五,写作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有错别字,词语标点运用是否准确。

3,批改的方式方法:批改方式有精批细改、学生互批互改、抽样批、示范批、当面批等。批改的方法有眉批、总批和增、删、调、换等。

4 作文的批语。批语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又是教师水平如何的体现,同时也可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

上一篇:中国教育史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