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

时间:2023-02-27 23:06:54

新个人所得税法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旧个人所得税法 税率调整 区别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日,国家主席签署第48号令予以公布。7月19日,总理签署第600号国务院令了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一、这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以来,先后经历了六次修改。1993年是第一次修正;第二次是1999年恢复征收储蓄利息税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第三次是2005年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赋予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义务和扣缴义务人全员全额纳税申报义务;第四次是2007年授权国务院调整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第五次是2007年底再次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第六次也就是这一次修改,修改的内容最多,不仅包括提高减除费用标准,而且包括优化工薪所得税率结构、调整生产经营所得税率级距,以及延长纳税时间。

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坚持高收入者多缴税、中等收入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缴税的原则,修改的着重点,主要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此外,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这样修改其意义表现在: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体现了保民生、调分配的政策导向,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增强高收入者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有利于应对通胀压力,此次实施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工薪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为个体工商户、承包承租经营者、独资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增加了税前扣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因通胀带来的压力,是对居民因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的一种补偿,有利于增强居民应对通胀压力的信心。

二、这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这次修改个人所得税及其实施条例,与以往历次个人所得税税法修改的主要区别,在于修改内容是最多的一次。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

(一)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

为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缓解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这次改革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考虑到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独资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与工资、薪金所得者一样,承担着本人及其赡养人口的生计、教育、医疗、住房等消费性支出,为平衡这部分群体与工资、薪金所得者的税收负担,修改后的实施条例和相关财税文件明确,上述个人的必要减除费用标准也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修改后的《实施条例》规定,将涉外人员附加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2800元/月调减为1300元/月,使涉外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继续保持4800元/月的总减除费用标准不变。

(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

此次修改的一大亮点是对现行工薪所得税率表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现行工薪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一档税率由5%降为3%,适当扩大了3%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第一级3%税率对应的月应纳税额由5%税率对应的不超过500元扩大到1500元,第二级10%税率对应的月应纳税所得额由现行的500元至2000元扩大为1500元至4500元,进一步减轻了中低工薪所得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同时,还扩大了最高税率45%的覆盖范围,将现行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入45%税率,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改革前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

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

(三)延长申报缴纳税款期限。

按照优化纳税服务的要求,此次修改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税款时间由原先的次月7日内延长至15日内,与其他主要税种的申报缴纳时间一致起来,便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到税务机关集中办税,以减轻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事务性负担。

三、新老个人所得税法的对比

具体到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而言,是指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后申报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1:2011年某单位职工张某7月份取得工资10200元,其他因素不考虑,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若张某9月份取得工资10200元,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

7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

10200-2000=8200元(费用扣除标准2000元)

8200×20%-375=1265元(查税率20%,-375)

所以7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是1265元。

9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

10200-3500=6700元(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

6700×20%-555=785元(查税率20%,-555)

所以9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是785元。

例2:2011年某单位职工张某7月份取得工资102000元,其他因素不考虑,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若9月份张某取得工资102000元,则应缴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7月份应缴的个人所得税:

102000-2000=100000元(费用扣除标准2000元)

100000×45%-15375=29625元(查税率45%,-15375)

所以7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是29625元。

9月份应缴的个人所得税:

102000-3500=98500元(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

98500×45%-13505=30820元(查税率45%,-13505)

所以9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是30820元。

从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新法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但对于高收入人群变化不大,充分体现了高收入者多缴税、中等收入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缴税的原则。

四、结语

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对财政收入有很大影响,以2010年个人所得税为基数,静态估算,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减收约1440亿元;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减收约160亿元,合计全年减少财政收入约为1600亿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S].

[2]童伟.利用税收优惠筹划个人所得税[J].环球工商,2007,(3).

[3]杨霞.工薪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会计之友,2010,(21).

[4]王少营,魏静,凤华.对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筹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4).

[5]赵红梅.浅析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商场现代化,2010,(35).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法; 变化; 税负; 税制模式

2011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简称“新个人所得税法”)开始正式实施,这是个人所得税法立法以来最大的一次修订,它意味着我国将有6 000 万左右的工薪收入者①告别个人所得税。2008年个人所得税法修订(简称“旧个人所得税法”),将免征额由1 600元提高到2 000元,但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生活成本提高,要求继续改革个人所得税法、切实降低普通工薪阶层税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于是,经过三年多的酝酿,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再次上调了免征额,并调整了税率。

一、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变化

(一)工资、薪金所得相关变化

1.免征额和税率的变化

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 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 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去掉了原九级中的15%、40%两档税率。

2.应纳税额的变化

在下面的分析中,将应税收入分多个区间,分别按新、旧个人所得税法适用的税率和免征额来计算税负的差异(见表1,图1)。

结合表1和图1可知:随着应税收入的增加,税负差额呈现“波浪式”走势。

(1)在应税收入等于0.8万元时,税负减少额达到顶峰480元,在0.8万元至1.25万元之间时,税负减少额恒等于480元,即应税收入在这个范围内时,受益于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力度是最大的。(2)当应税收入等于3.86万元时,新、旧个人所得税法下的税负相等,也就是说这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对这部分工薪收入者没有影响。但应税收入在3.86万元以下的工薪收入者,税负都是减少;在3.86万元以上的,税负都是增加。(3)当应税收入等于10.2万元时,税负增加额达到顶峰1 195元,大于10.2万元时,税负增加额恒等于1 195元,即当应税收入大于或等于10.2万元时,在这次税法调整中,增加的税负是最多的。

3.涉外人员③附加减除费用的变化

根据国务院令第600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的规定,涉外人员每月在减除3 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附加减除费用1 300元。而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涉外人员每月在减除2 0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附加减除费用2 800元。由此可见,涉外人员的附加减除费用在减少。

(二)其他应纳税所得项的相关变化

新个人所得税法扩大了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税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税率级距。

(三)纳税期限的变化

新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而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时间为七日。

二、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的意义

(一)工资、薪金所得等的改革意义

在2011年6月30日的新闻会上,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表示,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经过调整,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 400万人减至约2 400万人。除工薪收入者外,所有的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人的税负也都是减轻的。这些都进一步体现了个人所得税法使高收入者多交税、低收入者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的立法精神。

(二)纳税期限变化的意义

纳税期限由七日改为十五日,体现了税法改革的人性化。因为原来的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期只有七日,而其他税的申报一般是十五日。修改后,或将减少纳税申报人到税务局纳税申报的次数。

三、新个人所得税法仍然存在的不足及对其建议

从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诞生,个人所得税虽历经七次修订(包括本次),但“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广为诟病的对象……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分类型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固有缺陷”,姚楠在《论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与我国的现实选择》中如是说。

(一)分类制税制模式本身难以体现公平

从结构形态上看,国际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立法有三种:分类制、综合制、分类综合制,其中分类综合制又分为并立型和交叉型,我国实行的是第一种。分类制是指将纳税人的所得划分为若干类别,每一类都按单独的扣除标准和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综合制是指将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的各项应税所得相加,减去各项法定减免和扣除项目后,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税。并立型分类综合制是指对部分所得按不同比例税率实行源泉扣缴,其余项目到年终综合起来,适用累进税率,源泉扣缴部分所得已纳税款不准抵扣。交叉型分类综合制是指区分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分别订立征税规则,并按不同的比例税率实行源泉扣缴,到年终综合全部所得再适用累进税率征税,对分类所得已纳税款准予抵扣。

对于分类制的诟病,学术界对其批评不绝于耳。姚楠认为分类制难以体现公平,不能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姚楠在文中举例说明,A、B两人具有相同的纳税能力,但A由于收入来源于不同项目而无须纳税(收入分散时,各项收入未超过各自的免征额),B由于收入集中于某一项目而需要纳税。笔者认为,不仅如此,在分类制下,收入的项目不同,税负也明显不同。比如拿稿酬与工资、薪金所得比较,若甲两年写一部书共得稿酬7.2万元,相当于每月收入0.3万元,如果按工资、薪金所得,是无需纳税的,但实际上甲应该纳税11 228元,这又相当于月应税收入为50 110元的工薪收入者所纳税额。总之,分类制不能体现量能负担、税收公平的原则。

再者,分类制下不仅各项收入都是通过列举方式说明,而且在征收上又涉及按月、按次计算缴纳的问题,这就为纳税人通过改变收入类型、分解收入等方式进行避税、逃税等提供了操作空间,造成税款流失。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一是我国应尽快改革目前的分类制,但基于国情出发,先实行交叉型分类综合制,将来过渡到综合制;二是将“列举征税项目法”转变为“列举免税项目法”,以此避免收入来源众多的高收入者逃税、漏税;三是允许稿酬所得按一定期间分摊,以此避免纳税人一次收入较大时,税负也较高。

(二)分类制的制度设计缺陷

姚楠认为分类制的制度设计缺陷包括:课税范围过窄;生计费用扣除不合理,缺乏指数化机制;以个人为纳税申报单位不尽合理;部分收入项目采用累进税率不合理等。笔者认为当前最尖锐的矛盾是以个人为征税对象,成本费用扣除不合理,没有考虑家庭生活负担;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没有考虑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部分实施条例欠妥。

一是以个人收入为征税对象,使得个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下面作三种假设:(1)甲家庭有五口人,只有1人就业,该人月应税收入1万元,那么该家庭的月总收入为1万元,但该家庭的每月税负为745元;(2)乙家庭有五口人,有4人就业,每人月应税收入为2 500元,该家庭的月总收入也为1万元,但按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这家人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3)丙家庭有五口人,也有4人就业,每人月应税收入5 000元,该家庭月总收入2万元,但该家庭的税负仅为180元。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甲家庭月收入与乙家庭相同,但税负比乙家庭多745元;丙家庭的月收入是甲家庭的2倍,但税负只有甲家庭的24%。由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家庭收入相同,但税负却有很大差别,更有甚者,总收入高的家庭却比总收入低的家庭少纳税,显然这极不合理。

二是经济发展呈周期性波动,特别是当前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对我国或将形成长期性的影响,而税法的修订程序繁琐,不能及时将通货膨胀等因素反映在扣除的成本费用里。

三是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或将长期存在,而目前成本费用的扣除,全国实行“一刀切”,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四是以年终奖为例的部分实施条例严重欠妥。最近,“年终奖多发1元,个税多交千元”的说法甚嚣尘上,其实是对的。假设两人每月应税收入均超过3 500元,年终发18 001元比18 000元多交个税1 155.1元,实际上前者比后者少收入1 154.1元。以此类推,当收入处在临界点时,年终奖稍高一点的人,实际所得反而少很多,最多会因为1元而多缴税约8.8万元。这严重地违背了我国现阶段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严重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笔者建议:一是应尽早实施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并考虑家庭的各种支出,如住房支出;赡养支出;医疗支出;抚养支出,特别是子女的教育支出等。二是对成本费用进行指数化调整,如美国就将个税中一些宽免项目随CPI进行调整,以消除通货膨胀对实际应纳税额的影响。三是考虑地区间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四是对现行显失公允的实施条例进行清理并废除。

(三)新个人所得税法依然没有很好地实现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

国际上通行的调节贫富差距的税收基本上有两种,一是个人所得税;二是遗产税。遗产税是以财产所有者死亡以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征收的一种税,属于财产转移税,而在我国,遗产税至今没有开征。因此,我国可以调节贫富差距的税种就只有个人所得税。但令人遗憾的是,个人所得税在调节贫富差距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2000年已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2010年陈光金④在“2010―2011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暨社会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5,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25%。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悬殊,财富分配非常不均,并且有逐年扩大化的趋势。

基于个人所得税法在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方面的能力有限,笔者建议:我国应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税收制度,并应尽快研究开征遗产税。

(四)个人所得税修订在总体上存在倒退现象

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诞生。在诞生之初该法是一个典型的面向高收入者的税种,征税内容跟现在大体相同,免征额为800 元/月,并且免征额标准内外统一。因为198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约为60元,该免征额约为月平均工资的13.3倍,所以当时月收入能够达到800元起征标准的公民少之又少,基于此,当年全国个人所得税的总收入只有16万元。由此可见,个税诞生之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贵族税”。但在随后的修订中,免征额不仅开始内外双轨,而且不再是当时的“贵族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知,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为3 095元;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1 730元。计算可知,现行的免征额大约是前者的1.13倍,大约是后者的2倍。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一是个人所得税法应考虑向高收入群体更多的征税,对中低收入群体免税或不征税,如美国向10%的富人征收了71%的个人所得税;二是个人所得税法的免征额应实行内外一个标准。2007年企业所得税法改革都已实现内外统一,个人所得税法的免征额仍然实行内外有别,这不利于显示税负公平,不利于我国税法跟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姚楠.论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与我国的现实选择[D].苏州大学,2009.

[2] 张甜.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分析[J].交通经济与科技,2011(5):126-128.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扣除标准 税制要素 税率一、新《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几个方面

(一)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又提高了1500元

新个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个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所得额。这是自1994年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第三次提高个税法减除费用标准。2006年,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减除费用标准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此次修改涉及的减税额是最大的一次,即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纳税人的纳税负担普遍得到了减轻。

(二)工薪所得税率级数由9级调减为7级

新个税法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一档的税率由5%降为3%。除了以上三项调整以外,新税法还适当扩大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即3%和10%这两档税率,这两档税率所适用的人群和原来9级情况下相比有比较大的扩长,体现了低税率向大部分的纳税人倾斜的政策,也体现了这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重点是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在工资、薪金所得适应的的第一级税率上,将5%的税率降到3% 。从5%到3%,加大了对工薪所得纳税人中较低收入人群的减税力度,减低了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同时,通过税率结构的调整,也增加了部分收入高的纳税负担,个人所得税增减的临界点变为38600元。这次,新税法还扩大了最高税率45%的覆盖范围,将现行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入45%税率,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三)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了15天

新个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税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15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15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的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原来的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期只有7天,其他的税的申报一般是15天,可能导致要到纳税机关申报两次。这次新税法的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15天,方便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纳税申报。

二、修改后的个税法存在的问题

(一)新个税法费用扣除标准仍然过于固定

此轮提高个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呼声再起的一个重要背景,应是日渐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和全年物价涨幅创下的新高,更严重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的扩大。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近年来工薪阶层缴纳的个税已占到个税总征收额的60%以上,用于调节贫富差距的个人所得税,逐渐有了“人头税”嫌疑。从上述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个税法”的调节滞后和现状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切身的利益落差。另外,由于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较严重,因此,对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距应根据名义国民收入增长率而自动调整,而不应该几年都一成不变的。

(二)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一直有专家抨击,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已经沦为“工资税”,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是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一个问题,我国的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11项个人所得,除了工资、薪金所得以外缺乏掌控的渠道和手段。从世界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制度建设情况来看,特别是在现代个人所得税制中,需要相关征管条件和配套措施的配合。由于我国相关配套措施的欠缺,个人所得税法设定的11项个人所得中,只有工薪阶层的工薪收入能够被比较清晰地掌握,对于其他各项收入情况无法被准确了解,因此,必然也就难以有效开展征税工作。

(三)个税法的修改忽视了重要部分—劳务所得

最新的个税法修改仍然忽视了劳务所得报酬的免征额调整。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有20%,30%和40%三档。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减除费用800 元(每次收入额不超过4000元时)或者减除20%的费用(每次收入额超过4 000 元时)后的余额。此外稿酬的减除费用也是800 元。由于过去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主要是靠工资薪金,因此几次个税免征额调整时都没有涉及到劳务报酬所得。但是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生产型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个性化职业,不是全职而是兼职的族群越来越大,很多“居里夫人”(宅女)和“毕加索”(宅男)喜欢自由职业,经济发展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机会。

(四)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不健全

个税费用扣除标准的频频改动,未能体现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个税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如果既不通过民意听证,也没有一个法律规定的刚性的标准,而是财税部门和专家学者关起门来在那儿研讨,费用扣除标准就显得过于随意,而且往往由行政主导,而且纳税人参与税收立法活动、用法律确定和保障税收立法程序的权利无法加以保障。此外,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纳税人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状况,家庭整个收入水平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体系也尚未针对纳税人的发展权的保护作出明确的规定。

三、完善新个税法的建议

(一)建立个税费用减除标准的调整与工资的联动机制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个人所得税;变化要点;减除费用标准;税率级次级距

2011年六月三十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新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此次个税修改是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的要求,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充分以挥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修改的要点是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及调整税率级次级距;调整个体工商生产经营所得和承租承包经营所得的税率级距,并对税款缴纳时间进行了修改。本文将就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供各方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款时参考。

一、提高了工资薪金所得税的免征额

免征额是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特有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每月或每次收入超过规定金额(如3500元)以上部分按适用的税率被累进征税,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制中设置的标准扣除额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设置的基本考虑是使低收入人口免于交税,使得纳税申报数量减少,减轻税务部门的负担。当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费用发生较大变化时,免征额也应相应调整。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施行以来,已按照法律修改程序先后于2006年1月1月及2008年3月1日两次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免征额已由最初的每月800元调整为2000元。此次个税修改,最引人注目的依然是免征额的调整。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0年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每月1123元,按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1.93人计算,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支出为每月2167元。再综合考虑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新个税将免征额由原来的每月2000元再次提高到3500元。大大降低了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人所占的比重及税收负担。

二、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及最低边际税率

原个人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新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由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3%-45%的7级超额累进率,把第一档税率由5%调低为3%,并扩大了3%及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取消了15%档次的税率。同时,新税法把原税法中40%和45%两档税率合并为45%,扩大了最高边际税率45%的适用范围,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简化了税制。原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如表1所示。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如表2所示。新旧税表纳税比较,如表3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而言,这次个人所得税调整都可以享受到减税好处,只是减税的幅度依收入高低有些差别: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不超过3500元的纳税人可以不交纳个人所得税,减税幅度可达125元;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不大于5000元的纳税人按3%税率计税,减税幅度可达280元;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不大于12500元的纳税人减税幅度可达480元

少数高收入群体则需要多承担一些个税,但程度有限: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达到38600元的纳税人,调整后税负的影响为0;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超过38600元的纳税人,执行新税法后需要多纳税,但幅度不大,如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达到和超过102000的纳税人,每个月仅需多纳税1195元,这个数字对他们而言只是小菜一碟。

三、调整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和级距调整后,为平衡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纳税人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纳税人与工薪所得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新税法维持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现行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级次不变,但对税率表中的级距做了相应调整,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调整为15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做了调整。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如表4所示。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如表5所示。

四、延长了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

原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由于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其他税种的纳税申报时间不一致,造成了有些扣缴义务人、自行申报纳税人在一个月内要办理两次申报缴纳税款手续,增加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为方便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办税,新税法将扣缴义务人、自行申报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时限由原来的次月7日内延长至15日内,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一致。由上可见,新个人所得税税法充分体现了“高收入者多纳税,中等收入者少纳税,低收入者不纳税”的税收原则,新税法的施行,必将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等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付伯颖,苑新丽.外国税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DB/OL].中国经济网,2011-07-25.

3.赵迎春.中国税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4.邓益坚.关于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5(1).

5.於鼎丞.港澳台税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劳务报酬;稿酬

一、前言

2011年6月30日,备受瞩目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落下帷幕,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将工资薪金所得扣除标准提高由2000元提高到3 500元,并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同时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 000元调整为15 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作了调整。此次个税修改是2005年税制改革以来第一次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必然要求,3500元的扣除标准既合理地估计了城镇居民实际生活支出水平,又照顾了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利于税法的前后衔接以保持其相对稳定。在推进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认识上,理论界和实务界基本取得了一致。

二、新个人所得税法应用现状

所谓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积累财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的功能。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可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个人所得税最早于1799年在英国创立,目前有140多个国家开征了这一税种。我国自1980年9月l0日起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维护国家和经济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国家对于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修改。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调整以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运行有了明显的改善,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对社会的再分配不公有所缓解,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5月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439亿元,同比减少63亿元,下降12.5%。2012年4月个人所得税433亿元,同比减少69亿元,下降13.8%。个税收入呈连续下降趋势。对于个税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财政部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受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以及调整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税率结构减收影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我国个税收入连续8个月下降,正是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及结构性减税发力的结果。2011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新个税法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人们常说的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将9级超额累进税率结构修改为7级。据新京报报道,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表示,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这就意味着,经过调整,约6000万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只剩下约2400万人继续缴税,从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新个税法的实施真正起到结构性减税的目的。

三、新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的缺陷

自2011年9月新个税法实施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连续8个月下降,这正是个税起征点提高以及结构性减税发力的结果,但是新个税法实施存在在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方面存在临界点税负不公问题,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等的税负依然偏重,有必要加以完善。

(一)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国税发[2011]48号文规定: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其计算方法是先将纳税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纳税人当月取得工资收入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扣除金额虽增加到3500元,部分级别税率降低,但依然存在临界点税负不公问题。

(二)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税方法在新个人所得税法改革当中没有涉及还是保持原来计算标准: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时,费用的扣除为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 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税率20%。这部分所得的税负相对较高,有悖税负公平原则,并与现阶段经济发展严重脱节。虽然对稿酬所得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应纳税额减征30%,但高税负使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计税方法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与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为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每年24000元即每月2000元。但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由原来的33%降为25%,而个体工商户的税率没有变化,相较而言税率偏高。当然,此次个税改革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做了一些调整,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 000元调整为15 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作了调整,具体如下:

表1个体工商户、承包户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表

个人所得税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征收的、兼具一般税种功能和其他税种不可替代功能的一个重要税种。在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应在调整税制结构、逐步降低间接税占比、提高直接税占比的大思路下,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税制完善,明确方向,科学设计,创造条件,尽快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公民纳税意识、调节收入分配和改善税制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个人所得税法(2011修正).主席令第48号,2011-06-30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通知.财税[2011]62号,2011-07-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6篇

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主要税收政策解读

(一)基本规定

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我国负有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为3%至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具体如表1所示。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

1.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含义

按照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 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 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2.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收办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1)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该通知还特别强调: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为了方便计算,将新个税政策下的个人所得税率表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税率表。

二、全年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问题提出

(一)月薪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合理组合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年薪制,在全年工资、薪金所得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月薪和全年一次性奖金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月薪偏高,会使月薪适用较高的税率,失去将月薪转化为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具有优惠性质的低税率的机会,加重个人的所得税负担;相反,如果全年一次性奖金过高,会使奖金适用高税率,失去将全年一次性奖金转化为月薪适用低税率的机会,也会增加个人的所得税负担。因此,合理安排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在月薪与全年一次性奖金之间的分配比例,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单位究竟应该在平时发放多少月薪,为年底预留多少全年一次性奖金,才能使职工享受最优纳税的好处呢?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无效区间”及各级段的实际税率

假设职工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所得额为X(假定职工为居民纳税人,且月薪超过免征额),税后所得为Y,则有下列计算公式:

Y=X-(X×税率-速算扣除数)=X×(1-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此可知:Y是X的分段线性函数,其中,斜率分别为0.97、0.90、0.80、0.75、0.70、0.65和0.55,而截距分别为0、105、555、1005、2755、5505和13505。以函数图像说明税后所得Y与全年一次性奖金X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当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达到A点(18000元)时,税后所得达到3%税级段的极大值。此后,奖金金额再略微增加,税率就陡增至10%,致使税额大幅度增加,税后所得陡降;但随着奖金金额的继续增加,税后所得会逐渐回升,当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达到B点时,税后所得又恢复到了税率为3%时税后所得的极大值,奖金收入超过B点时就又恢复了正常。同理,当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达到C点(54000元)时,税后所得达到10%税级段的极大值。此后,奖金金额再略微增加,税率就陡增至20%,致使税额大幅度增加,税后所得陡降;但随着奖金金额的继续增加,税后所得又逐渐回升,当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达到D点时,税后所得又恢复到了税率为10%时税后所得的极大值,奖金收入超过D点时就又恢复了正常。如此情景,反复出现。

之所以会出现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增加而税后所得反而减少的情景,其原因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即工资、薪金实际负担的税率为3%~45%,以函数图像说明月工资、薪金税后所得Y与月应纳税所得额X的关系如图2所示;而按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允许除以12后确定适用税率,因此可视同12个月的应税所得。但是,这仅仅是找税率,在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时,速算扣除数却只能使用一次,这就意味着这12个月的应税所得中只有1个月采用了超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税相比,少减了1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实质上采用的不是超额累进税率,而是更接近于全额累进税率的征收方法。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是:各级距临界点附近,税率和税负会跳跃式上升。这样就导致边际税率超过了100%,从而造成税负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产生“多发不如少发”的不合理现象,形成了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无效区间”。

下面,我们以A、B点为例来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无效区间。我们设B点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为X,由于B点跟A点的税后所得是一样的,则根据前述Y与X的分段函数关系可得如下方程:0.97×18000=0.90X+105。求得X=19283.33元,这样就得到了第一个无效区间(18000,19283.33]。以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得如表2所示所有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无效区间”。

我们已经知道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无效区间,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边际税率超过了100%。那么无效区间之外的税率又是如何呢?进一步分析可知:由于全年一次性奖金在计税时实质上并未采用工资、薪金所适用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全年一次性奖金在每一级段承担的实际税率,与其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所适用的税率并不一致(第1级段(0,18000]除外)。例如,在全年一次性奖金第3级段(18000,54000]中,假设以18000为起点有一个奖金增加额X,该增加额对应的增量税率=[(18000+X)×10%-105-(18000×3%-0)]/X=1155/X+10%。对该增量税率求极限即可得到全年一次性奖金在(18000,54000]级段中的实际税率:当增加额X无穷小时,即全年一次性奖金无限逼近该级段下限18000时,此时增量税率也即实际税率为正无穷大;当增加额X为36000时,即全年一次性奖金达到该级段最大值54000时,实际税率为13.21%。至此,不难得出全年一次性奖金在(18000,54000]级段中的实际税率将由正无穷大逐渐减小至13.21%,这与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所适用的税率10%是完全不一致的。另外,若令该增量税率(1155/X+10%)等于20%,可以求出增量X=11550,即全年一次性奖金为29550时,其实际税率为20%。因此,全年一次性奖金在(18000,54000]级段可以细分为(18000,29550]和(29550,54000]两个子税级段,其实际税率分别为(+∞,20%]、(20%,13.21%]。同理可计算出如表3所示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在各税级段的实际(边际)税率。

综上分析,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采用奖金除以12确定适用税率的办法, 表面上使得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较轻,但事实上其导致边际税负极不合理,使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有了较大的纳税筹划空间。

三、全年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思路

为简化起见,本文设定如下的纳税筹划假设前提:①个人的全年工资、薪金所得是可预测的,至少可以预测收入在某一区间;②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可以通过月薪和全年一次性奖金两种方式获得,并且两种报酬的比例可以根据节税的需要作出安排;③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中不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免税项目;④当月薪发放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税负相同时,由于奖金是年终考核性质,发放时间比较滞后,从货币时间价值和激励职工日常工作绩效等因素考虑,选择按月薪发放。

我们假定某职工全年工资、薪金所得为Y。该职工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等于12个月份的月薪应纳税之和加上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金额。如果我们发放给该职工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为A,那么在Y一定的情况下,则该职工12个月份的月薪之和为Y-A。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下,我们会发现在该职工全年一次性奖金A一定的情况下,该职工平时每月的月薪均为(Y-A)/12时,12个月份的月薪应纳税之和最小。那么,如何对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在月薪与全年一次性奖金二者之间进行组合,才能使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总和最小呢?对此筹划的基本思路是:将全年月薪所得和一次性奖金作为一个整体,既要考虑每月工资的税率,又要考虑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率,科学调整月薪与一次性奖金的比例。将职工全年工资、薪金所得的发放视为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一个逐步增量发放的过程,以每一增量实际负担的税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原则,来考虑该增量额的发放,进而得出税负最低的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发放方案。

例如,某职工年工资、薪金所得为125000元,那么如何根据上述纳税筹划思路安排其月薪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金额以使其个税最少呢?若该收入增至130000元,又该如何安排?首先,我们考虑零税率增量的发放。此时,应安排发放的增量总额为42000元,即月薪3500元,不发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实现零税负的效果。其次,考虑负担3%税率增量的发放。月薪由3500元增至3%税级段的最大值50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由0元增至3%税级段的最大值18000元,其安排发放增量总额为36000元(1500×12+18000)。至此,累计发放增量总额为78000元。第三,考虑负担10%税率增量的发放。月薪由5000元增至8000元,由于根据表3,全年一次性奖金奖在18000元基础上增加任一增量,其实际税率均大于10%,因此,不考虑全年一次性奖金增量的发放,即全年一次性奖金保持不变。在此阶段,安排发放增量总额为36000元(3000×12+0)。至此,累计发放增量总额为114000元。第四,考虑负担13.21%或20%税率增量的发放。在安排年工资、薪金所得为125000元的发放时,此时还需考虑的剩余增量为125000-114000=11000元,此增量计入月薪,其实际税率20%,而计入全年一次性奖金,其实际税率大于20%,因此,该增量应计入月薪,即月薪由8000元增至8916.67元(8000+11000/12)。因此,此时个人所得税税负最低的发放方案为每月月薪8916.67元,全年一次性奖金18000元。

如果安排发放的年工资、薪金所得增至130000元,此时还需考虑的剩余增量则为130000-114000=16000元,此增量发放在月工资,其实际税率20%,而发放在全年一次性奖金,其实际税率则小于20%。因此,该增量应发放在全年一次性奖金,即全年一次性奖金由18000元增至34000元(18000+16000)。因此,最优发放方案为每月月薪80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34000元。为了能帮助大家在实务中更好地做好纳税筹划,根据以上原理可编制出如表4所示的年工资、薪金所得最低税负分配表,单位可以参照表4直接查找个人年工资、薪金所得对应的月薪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最佳额度组合及其各自对应的税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科学、合理地对全年工资、薪金所得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我们须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1.对全年工资、薪金所得进行个税筹划的核心在于:将全年月薪与一次性奖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科学地组合月薪与全年一次性奖金两者的发放金额,使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的税率尽量靠近适用的低税率,以降低整体税负。

2.全年一次性奖金是单位对职工一年辛苦贡献给予的奖励,包含着对优秀职工的激励,因此必须避免出现“多发比少发税后收入少”的异常现象。为此,必须规避如表2所示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无效区间”,如:(18000.00,19283.33]、(54000.00,60187.50]、(108000.00,114600.00]、(420000.00,447500.00],当全年一次性奖金在以上区间时,应选择按临界点18000.00、54000.00、108000.00、420000.00发放,多余金额并入月薪按月工资发放。

3.运用好临界点,规避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18000,29550)、(54000,108000)、 (108000,207000)、(420000,660000)、(660000,+∞),最大限度地降低个税负担。

4.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在6万元以下的低薪阶层,不适宜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办法,单位为其发放每月月薪时,应尽可能地用足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免征额)。

5.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在6万元以上的中高薪阶层,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降低其个税税负,并且收入越高,节税越多。单位在制定其工薪规划时,应预先谋划,将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在一次性奖金和月薪之间进行科学组合。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薪所得 个人所得税 计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是指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税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个人所得税法》明确界定了11项个人应税所得,在此仅讨论第一项,即工资、薪水所得,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项。要正确理解计算工薪所得,首要是理解以下一些概念:

一、 收入总额和应税工薪所得的范围

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当期发生的,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会计核算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应税工薪所得则是指个人因任职货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包括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取得的都属于应税工薪所得。

(一) 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范围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二)减征个人所得税项目

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减征个人所得税,其减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 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相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需征税。两者也有不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照顾,但两者照顾的侧重点明显不同,前者侧重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三、旧个人所得税的工薪所得计算(起征额为2000,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500元 5%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00元至2000元 10% 2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35% 637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00000元 45% 15375

( 总工资 ― 三险一金 ― 起征点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

以总工资5000元,五险一金100为例,

(5000 ― 100 ― 2000 )* 15% ― 125 = 310

四、个人所得税法调整后的工薪所得计算

新税法在工薪方面主要进行了一下修订:

(1)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了3500元

(2)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九级调整为七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 总工资 ― 三险一金 ― 起征点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

同样以总工资5000元,五险一金100为例,

(5000 ― 100 ― 2000 )* 10% ― 105 = 185

按照新的标准计算,月薪在4545元以下的工薪阶层都不用缴个税。月薪5000元的工薪收入者,每月缴纳的个税也只有10.5元,与旧个税计算方法相比,减负率达93.4%;月薪10000元的工薪收入者,每月须缴纳个税315元,减负率也达到了58.8%。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法;施行时间;税收筹划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新《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与原《个人所得税法》相比,新《个人所得税法》在三方面做出了修改:第一,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第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第三,预缴或缴入国库的时间。由于工资、薪金所得涉及广泛的纳税群体,本文以工资、薪金所得为例探讨基于新《个人所得税法》施行时间的税收筹划。

一、问题提出

在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中,新《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费用减除标准,新《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由原来的2 000元/月提高到3 500元/月;二是税率表,新《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由原来的5%至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新《个人所得税法》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说,2011年7月、8月仍适用原《个人所得税法》。以年薪制为例,虽然2011年1至6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已成事实,但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存在筹划的空间。在2011年7至12月工资、薪金收入总额既定的条件下,每月分摊的工资、薪金收入不同,纳税人承担的总税负是有差异的。如表1所示,张三和李四2011年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是相同的,均为18 000元,但张三与李四的工资、薪金收入时间是有差异的。测算显示:

张三7至8月每月应纳税额=(3 000-2 000)×10%-25=75元,9至12月由于工资、薪金收入低于费用减除标准而不纳税,即7至12月共纳税150元。李四由于每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均等于费用减除标准而不纳税,即李四7至12月的应纳税额为0元。

上面的举例仅是一个个案,仅具有说明性而不具有全面性。现实中,2011年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可能低于18 000元,也可能高于18 000元。此时,最优的纳税方案就有待进一步研究,这正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

二、筹划原理

在图1中,中间的射线表示应纳税所得额,并标注了相应的示意刻度,射线上方是新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及区间,射线下方是原来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及区间。

在2011年7至12月工资、薪金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应如何分配每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才能使总税负最轻呢?综合图1上下方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可知,总共涉及3%、5%、10%、15%、20%、25%、30%、35%、40%、45%十级税率,显然,最轻的税负应遵循收入的边际税率最小原则,即先适用低边际税率,然后适用高边际税率。当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大于18 000元时,应先将超过18 000元的部分分配到9至12月,但不超过税率为3%的适用区间。若分配后还有余额,则分配到7至8月,但不超过税率为5%的适用区间。如果分配后还有余额,则进一步分配到7至12月,但不超过税率为10%的适用区间,以此类推,按照图1中①②……⑩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配,直至分配完毕。当然,若工资、薪金收入总额等于18 000元,应采用表1中李四的分配方案,此时税负为0;若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小于18 000元,应以表1中李四的每月收入为上限进行分配,此时税负仍然为0。表2列示了各种工资、薪金收入总额下的最优纳税方案,表2中的I1、I2既要满足各自的范围或等式限制,也要满足最后一列展示的等式关系约束。

三、结论阐述

表2中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般适用性,为便于理解,现举例说明:某甲2011年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为20 000元,对照表2可知其处于第2个区间,则7至8月每月应分配的工资、薪金收入为2 000元,依据等式关系约束I= 2I1+4I2可知,9至12月每月应分配的工资、薪金收入=(20 000-2 000×2)/4=4 000元,某甲的最优纳税方案是唯一的。再如,某乙2011年7至12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为30 000元,查询表2可知其位于第4个区间,I1、I2需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即2 500<I1≤4 000、5 000<I2≤8 000和30 000= 2I1+4I2。对某乙而言,若I1取3 000,则I2取6 000,若I1取3 500,则I2取5 750,即某乙的最优纳税方案是不唯一的,只需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即可。

此外,符合规定条件的“三险一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现实中,各地区规定的“三险一金”的扣除标准可能存在差异。鉴于此,本文未考虑“三险一金”的扣除问题。当然,我们可以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表2中的内容做进一步拓展,以使研究结论更具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EB/OL].www.省略/jrzg/

2011-07/01/content_1897224.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7年12月29日第五次修正),www.省略

/new/63/67/81/2008/1/wa68853181112180027033-0.htm.

[3] 新华社受权播发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www.court.省略/xwzx/yw/

201107/t20110701_128492.htm.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电网企业;税务筹划

2011年是个人所得税税法改革较大的一年,为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降低人民的税赋负担,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进行修改完善,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新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9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同在2011年,国家审计署网站披露,5月20日,审计署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结果表明:南方电网公司及所属公司在2003年至2009年期间为职工缴纳的19.52亿元企业年金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3亿元。由此可见,在新个人所得税法下,电网企业会计需要准确把握和领会新税法的主要精神,应依法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一、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个人所得税共有10个所得项目,其中,工薪一族特别关注的是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于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主要修改了免征额和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个人所得税法》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个税法出台后,由于部分规定不明确,2011年8月15日,有人盗用税务总局名义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2011年47号文件)”对年终奖的征税问题进行解读,同日,国税总局在官方网站公开声称47号文件系伪造,年终奖仍旧按照现行的计算方法与新税法衔接。

二、税务筹划及电网企业的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必要性

1.税务筹划的概念

税务筹划(Taxing planning)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西方国家己有很长的历史,在会计主体中应用十分普遍,本文所讲的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对自身经营、投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节税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税务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节税,但节税是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

2.电网企业进行个税筹划的必要性

首先,电网企业主要是指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电网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均属于国资企业,在现有企业产权制下,企业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此,电网企业必须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自身的经营、投资和分配进行合理的规划。个人所得税的缴税主体是电网企业员工,也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现有企业财务目标为利益相关者财务最大化的情况下,在企业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筹划以尽可能的让员工承担更少的税费。

其次,电网企业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有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企业作为纳税人,都希望减轻税负,在进行制度制定时,若有不违法的方法可以选择,自然就不会做违法之事。税务筹划的存在和发展为纳税人节约税收开支提供了合法的渠道,这在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税收违法的可能性。

再次,电网企业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个人所得税的交纳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应该缴纳所得税的事项重复交税而纳税人却无视其存在,这可能意味着:一方面纳税人经营水平层次较低,对现有税法没有太深层次的掌握,就更谈不上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如果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没有交纳,则会导致企业出现偷税情形,造成极坏社会影响。

三、电网企业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具体探讨

因为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未明确规定年终奖该采用何种方式计税,因此,9月1日后年终奖的计算方法仍沿用老方案,只是将免征额由以前的2000元的改为3500元。具体计算时应先将年终奖除以12,以得出的商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以年终奖乘以税率并减除扣减数。国税总局在官方网站于2011年8月16日列举例子:韩先生在某一公司工作,2011年12月3日取得工资收入3400元,当月又一次取得年终奖金24100元,其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韩先生因当月工资不足3500元,可用其取得的奖金收入24100元补足其差额部分100元,剩余24000元除以12个月,得出月均收入2000元,其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和105元。具体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24100+3400-3500)×10%-105=2295元。

因此以电网企业员工张三为例,假设张三2011年应纳税的年薪所得为100000万,平时每月薪金总额为5000,年终奖金为4万。那么,张三9、10、11、12月份合计发放的应纳税所得为6万,9-11月薪金所得采用3%的适用税率,12月年终奖4万除以12个月,得出月均收入3333.33,其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10%和105元,2011年12月应纳税额为(40000+5000-3500)X15%-125=4045元,9、10、11、12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分别为45,45,45,4045元,9~12月合计应交纳个人所得税为4180元。如果将年终奖金分到4个月发放,则每个月应纳税的薪金所得为15000元,2011年9~12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870元,1870元,1870元,1870元,合计交纳个人所得税金额为7480元。同样,2012年,若平时每月工资总额为5000元,年终奖为4万,那么,张三1~11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5元,12月应交所得税为4045元,合计4540元。若将年终奖金改为分月奖金发放,则每月应工薪所得为8333元,则2012年每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11.67元,合计4940元。相比之下,采用年终发放奖金比平时多发工资要少交纳个人所得税。

那是不是年终奖全部在年终发放比较好呢,也不见得,譬如年薪金10万,每月3500不用交税,则年终奖金为61500元,平均每月5125元,2012年年终奖对应的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25%和1005元。计算出61500*15%-1005=8220元,也就是说,并不是平常不缴税,将年终奖集中在期末一次发放的交税最少。

因此,对个人薪金的发放相当有必要进行筹划,筹划的原则是合计交纳税金最低,而工资超过免征额的1500元按10%征税,小于1500元按3%征税。因此,对于12个月,在年薪为100000元的情况下,则需先按5000为每月工资额,对应的速算税率为3%,计算出年终奖金和其对应的速算税率如10%,这样的筹划会使得交纳的税金最少。做好电网企业个人所得税的个税筹划,应在确定好年薪金总额的情况下,分配好月薪金发放与年薪金发放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林友谅.新个人所得税法下年终奖个税筹划[J].财会月刊, 2011.33.

新个人所得税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税改

1、引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在11年的6月30日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并在同一天对这一决定给予了公布。后总理又于7月19日签署了修改后的实施条例,指明了从11年的9月1日起将执行新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

2、本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内容

2.1对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进行了提升

为了帮助中低收入者更好的应对物价上涨等因素,本次个人所得税的修改中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以往的2000元提升到现行的3500元,不仅如此,由于承包承租的经营者、独资及合伙企业投资者以及个体工商户本身也将要承担者各种生计、医疗、教育以及住房等消费支出,因此,为了确保工薪所得者及这部分群体之间的税负平衡,在本次的实施条例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对这部分群体必要减除费用标准也实行同样的修改。

针对在我国的境内没有住所但是却在境内获取薪金、工资的纳税义务人以及境内具有住所的薪金、工资纳税义务人来说,薪金、工资所得减除费用的标准也由以往的2000元提升为当前的3500元。此外,对于涉外人员附加减除费用标准的修改主要是由以往的2800元减少为1300元,确保了薪金、工资的总减除费用标准保持不变。

2.2对工薪所得税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这一次个人税法的修改中,另一个重点是调整及优化了工薪所得税率表,由以往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变为现在的7级,将15%以及40%这两档税率取消,并把最低的税率档由以往的5%改变为3%,对3%和10%这两档的税率范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其中,3%这一税率对应的范围由不超过500元改变成当前的不超过1500元,对于10%的税率,其纳税所得额则由以往的500到2000元改变为当前的1500到4500元,这就进一步的对中低工薪所得纳税人的税负进行了减轻。此外,对于最高税率45%的适应范围也进行了调整,主要是把以往的40%税率应纳所得税额并入到了45%的税率之中,起到了对于高收入者收入的调节作用。

2.3对缴纳税款的期限进行了延长

在这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中,考虑到对纳税服务要求的优化,将以往的申报缴纳税款时间由以往的7天改为了当前的15天,使其和其他的申报缴税时间保持了一致,便于我们集中办税。

3、关于新旧个人所得税法的对比

4、合理避税

由于国家政策中存在一些导向因素,合理的对其进行利用可以帮助我们在税负方面进行合理的避税,进而来提升自己的收入,以下将对一些较为实用的合理避税方法进行分析:

(1)多缴公积金,职工每个月中的实际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只要不超出其上年月平均工资的12%,就可以从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进行扣除,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的利用这一政策来进行合理的免税。在公司中,个人缴纳的公积金有两种可以选择:10%及12%,因此我们应最好选择12%。

(3)合理安排福利工资,由于税法中对于职工的收入及福利的税务安排有所不同。举例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使用非货币支付的方法提升员工的公共福利支出,比如免费为职工提供宿舍、提供员工免费用餐等。通过这一途径企业就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而个人的工资却未出现实际的变化,却降低了个人负担税款,实际上起到了合理避税的效果。

(4)善用优惠政策,在新施行的《税法》中,对于十几种情况有着减税优惠,比如国家统一发放的救济金、福利费、军人的转业费、个人领取的科学、技术、教育等奖金等,合理利用这些政策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避税效果。

(5)参照国外标准按照家庭为纳税单位,比如美国的税收就是按家庭全年收入来计算的。除去开支,然后交税,这样显得比较合理。目前来说,这种按家庭征收的综合税制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日前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希望我国也能尽早出台更合理更完善的个税制度。

5、结束语

这次税改对工薪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进行了大幅的提升,使个体商户、独资企业者、承包经营者以及合伙企业的税前扣除有了提升。使高收入人群的税负变大了,整体体现了收入高者多缴税、收入中等者少缴税、收入低者不缴税的原则。

反映出了调分配、保民生的政策与旧个税相比上了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调整范文 下一篇:奖金个人所得税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