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画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17:23:55

线描画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 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

欣赏是审美能力培养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青少年正值易感而善变的年龄,他们喜欢感性的把握现实,因为对于他们,色彩和线条大概要比语言文字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受感染。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他们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的满足,以及由此引起的精神上的潜波所导致的心理气质与世界观的深刻变化,成为具有高尚情趣和全面知识结构的人才,是美术欣赏课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教材要精妙挖掘,备学生要准确透视

上好课先要备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就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分析,要领会其编写意图,掌握其重点、难点和关键。即确定好“着眼点”,握准教学的主攻方向。美术欣赏教材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内容简明扼要,教师可从教材的课题、正文、配有的范围、教学参考资材方面入手,挖出其精妙之处。以《线描画中的情感世界》为例,文中线描作品有十来余幅,教师如果面面俱倒,一一予以讲解,课文的重点就抓不住,可结合题意,抓住一幅着重分析。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此画是我国古代线描艺术达到高峰时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家借用清明这个充满活力的节候,着意表现京都繁华的景象。教师在分析画面景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用线方面的变化(如:虹桥的线条画得粗又浓、河水的线条细又柔、树的线条简练不失力度等),再进一步对作品所包涵的内蕴进行探讨和领悟。使学生懂得了线条不仅能恰当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而且还融和着画家的情感和性格。这正说明了中国画以线造形的艺术形式与特点,也是本课题的重点。教师通过“以一举十”的方法把重点同时也把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线描作品艺术美这个难点轻松地解决了,在具体的图片观察中变得简单明白。

二、教学内容搭配虚实相间,排列要疏密有致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虚实相间是艺术成功的要素,南宋山水画家马远作画时常常留空白而被人们喻为“马一角”,其画实中有虚,灵空不板,余味无穷。虽然艺术教学与绘画艺术不能完全等同,但两者却有沟通之处。在欣赏教学中,最忌教师“满堂灌”。教师应要直说细说精讲一部分,又要力求含蓄、隐约,留些“空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排列的疏密指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分配,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文重点,难点要疏,以便学生有充分时间思考。课堂的导入,课尾的总结简明概括即密,形成疏密有致的节奏。

三、教学语言要准确易懂,顿挫有致

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好的教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会很好地运用,也是白搭的,在一次美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有些教师的教案令人看了相当满意,但在执教过程中由于讲课语调平淡、低沉、语速过快,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启动,课堂效果因而大受影响。

要想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具备很好的语言技巧。归纳起来要注意:语意要通俗易懂,直观生动;语感要情真意切,富有情感性;语调要顿挫有致、富有节奏。使学生听起课来生动有趣,从而学得愉快、扎实。

四、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电化教具

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不但能使教材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讲授水彩画作品欣赏中,提到水彩画透明湿润,水色交融的特点时,当场用水彩笔调色在画纸上示范,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水彩画其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这比单纯从字面上去理解“透明湿润”“水色交融”要形象得多。此外,还采用了幻灯机的教学手段,陆续分析了课文的部分水彩作品。这既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缩减了教学时间,可谓一举多得。当然,教具的运用也要注意适时合理性。不要过早地展现给学生看,最好能按讲授顺序依次展现,以免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五、教学板书要有简洁、条理、规范美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环节。美术欣赏的教学板书要注意什么呢?总的来说做到简洁美、条理美和规范美。

板书的简洁美指板书要集中反映教材的精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板书的条理美,指板书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板书的规范美是指板书要工整,布局要合理。有时可巧妙使用彩色粉笔,达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线描画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味;勇气;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87-1

探 究

一、创设情境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比如我在教授幼师班级“线描画”一课时,要求以《春天来了》为主题,创作一幅线描画。我首先出示了一张绿色的卡纸,给写生一个关键词“绿”,让学生联想有关绿色的事物,学生会想出很多,比如“春天”“小草”等,在学生给出了春天这个词汇的时候,我适当地给出一小段描绘春天的散文(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更富于感染力),用文学的手段来诱导他们的思维。学生会说出很多与春天有关的物,诸如绿树,红花等。为了让学生在脑海里对某一件事物有具体的印象,我用多媒体把有关春天的事物一并展现在学生眼前,我看到学生们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发现屏幕上出现的东西远比他们想的还多。春天是如此美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开放课堂

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让学习内容得以深化,教师在拟定的计划范围内,主要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因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不防让课堂动起来,学生可以在讨论、动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和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吸收质量。

我在传授油画棒技法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内容很宽泛,我对作画内容、表现手法等不做要求,唯一的要求是画面一定要具有装饰性(这个目的是想锻炼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同时更多地理解美,提高艺术的审美情趣)。学生们活跃起来,他们的思维没有被限制,他们认为他们有信心能完成一幅相当不错的作品,我看到很多的学生在交流,比如你画什么内容,你准备怎么画(技法)等等之类的话题。此时作为老师,我不会去打搅,只拿眼睛观察他们的举动,以便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给他们以帮助。

“油画棒有很多表现方法,一种是显色法,一种是藏色法。当然我们也可以不运用任何技巧平涂一张画也是很不错的。”发现有学生拿不定主意,老师的角色完美地扮演起来,我适时地给他们这样一句话,学生看着我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然后“噢”的一声应答,便去开始了他们的“创作”。我一直游走在他们的中间,对遇到困难无法进行下去的学生给予帮助,协助他完成作品,让学生的信心保留下去。

三、适时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很多时候被误解,尤其是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上,可能会失控上成自习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始终是一根线,贯穿课堂始末。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点拨,切不可偏离了学习最初的方向,否则就失去了教学的内涵和真正的目的。

实 践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想法和灵感迸发,对于教学一定是新颖的,但实际教学中是否切实可行或者行之有效是无法预知的。这个时候我觉得教师首先要有勇气突破老观念,大胆将想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课堂更富新意,与众不同。

《红旗飘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通俗歌曲,它与美声、名族唱法的作品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极强的易传唱性。在我们的学生团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会唱,那么这样的内容如何开展教学就需要教师换一种思路去考虑,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唱,还是能从歌曲的内容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来传授呢?比如教会学生做人,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在今天的教育体制改革的关头,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喊越响,在我看来,这样的音乐公共课只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小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大大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借助歌曲的主题延伸下去,教育学生爱国,爱社会,爱生活,爱学习,更爱自己……这样的效果应该比专门开法制道德大会的效果来得快而明显,尤其是面对职业教育的生源,显得尤为重要。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我便开始搜集素材,花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希望用美妙的声音和动人的画面来感染学生,期望能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能真正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决定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需要很多时间、很多的精力(有时候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会占用我生活大量的时间)。我认为教师这个时候就像一个总导演,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我会设计好开始和结束的每一个细节。想法总是完美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会发现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这些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让我汲取到更多的经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也会发现很多问题,并能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让理论得到进一步升华,所以在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无论怎样的学科都应该想方设法为课堂创设实践的机会。

反 思

一种是“书面记录”: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在教案后附短句,简练概括。

第二种“口头讨论”:主要针对于同学科的老师,大家可以坐下来讨论,交流各自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等等,取人之长处,补自身不足。这些方法只要能坚持就一定会对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不小的帮助。

线描画教案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78-1

从事美术教学多年,我常常思考怎样的美术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近年来我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画画得很好,却不能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叫他办班级的黑板报,他却无能为力;叫他为同学画表演课本剧用的头饰,他却不知道怎样操作;学校开运动会时,学生自己设计的“加油”标语杂乱而无美感。凡此种种,常常让我想到自己的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我感觉我的学生学了那么多美术知识却没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也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各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美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需求,美术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是两张皮,没有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融为一体,不能激发他们的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里指出:“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如此,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就必须灵活运用美术教材,想办法让美术知识和技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大限度地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联系学生自己的个人生活进行美术教学

人美版美术教材的美术知识点讲得清楚明白,呈现了许多精美的图片资料供学生参考,却过于概括失之全面而不能联系学生具体的实际。所以让教材内容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让冰冷的知识与学生的求知热情联系起来。

在人美版小学美术11册中,《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课。我和学生共同探究,把进行黑白装饰的方法归纳成点子法、涂黑法和线条法。点子法包括:平均点、渐变点、方点、圆点等;线条法包括:密线法、绕线法、编线法等。大部分学生沉浸在各种方法的运用和新方法的创造中,非常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地临摹书上的作品,没有积极进行思考和研究。怎么办呢?这时我无意看到自己穿的一件黑白花纹的T恤,上面设计的各种花纹,运用的点线面的装饰方法不正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吗?可不可以让学生设计像我这样的衣服呢?课后,我马上编制了《衣服的黑白花纹设计》的教案,第二节上课,同学们听说要结合学的黑白对比知识,每人给自己设计一件最艺术的衣服――黑白花纹衣服,都显得非常兴奋,都认真思考,认真观察自己所穿衣服上的图案,反复设计修改画稿,不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画出了许多有趣的作品。

二、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是我们进行美术学习的丰富的素材和源泉。

在六年级美术教学中,我曾自编了一课《有趣的美术字》。我想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生活与美术息息相关。大量的广告牌,大量的标语,大量的包装盒、包装袋上都有形形的美术字。它们易认、实用而且美观大方。那书写它们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第一课时,我就和同学们探究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通过比较研究,很快掌握了一些规律。而我的目的当然不止这些。有了上一次让美术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经验,这一次我胸有成竹。我们的校园在5.12地震后经各级政府的关心不是变得很漂亮么?那些高低起伏的花圃里花儿是那样的漂亮,小草是那样的嫩绿。那么让学生们设计出有趣的花圃广告吧。温馨提示大家爱护花草、关爱校园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于是,我精心准备了《打扮我们的校园――学校花圃广告牌设计》一课。大家听说自己的作品可以被学校采用制作出来摆放在学校花园里,那创作的兴奋劲儿可别提了。每节下课都有学生来找我看草稿,请教怎样才更有创意。我们在教学中探究了花圃广告牌形状的设计、色彩的安排,图案和校徽的运用,广告语的温馨顺口等一系列问题。同学们为此还请教语文老师,这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不曾出现的。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设计出了许多非常有创意的作品。课后,我感觉本课的意义不光是学生学会了设计广告牌,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他们为了美化校园而学习,为了让别人关爱校园而投入热情,知识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融为一体。我认为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的美术教学。

三、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是美术教学的可用资源。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乡的建设,都与美术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家乡当前的各种事件,更能激起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参观卷的设计》一课时,尽管我带了几张参观卷到课堂,学生也收集了一些参观卷,但学生设计、制作的参观卷并无多大创意。最主要的是从全班80%的同学学习状态来看,他们对本课并无多大兴趣。怎么办呢?看来教学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才行。正好我要进行第四届社区文艺汇演活动,不如由设计参观卷改为设计文艺汇演活动的招贴画吧。由此我兴致勃勃地准备了教案,同学们在上课时反复要求欣赏学习我准备的课件(其他招贴画图片)。从招贴画的文字设计与安排到图案的组合、色彩的搭配,大家都认真揣摩,认真构思。最后,学生们的作品有4幅被选用张贴在社区的广场,有5名同学被社区授予本次招贴画的“小小设计师”称号。

综上所述,当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注入了让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就可以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真正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总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进行美术教学将大有可为。

作者简介:

线描画教案范文第4篇

尹少淳老师讲,人文性质的美术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对人自身情感、思想、价值观的认识和了解。美术在其中则起到重要的载体和沟通作用。根据这一目标在课堂上我首先根据学生喜欢选择卡通内容授课,让学生高兴,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把美术不变的规律交给学生,如透视知识,构图法则,色彩知识绘画程序等等,同时还有选择地把自己画的线描画拿给学生看,如根据现代舞蹈之母邓肯的故事画的线描,一双舞蹈鞋线描给学生看,既让学生了解老师,了解简单线描,还把邓肯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自强的重要性及逆境中如何激发自己上进心,学生很喜欢也起到了情感教育的效果,因为邓肯父母8岁时父母离婚,没影响郑肯反而激发她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浓了,课堂学习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发现在教学中感悟,在以后教学中自己将继续发现总结改进完成好人文性质美术教学。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重大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对艺术想象和创造。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新课改之后,美术课地位的提高,对我们美术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改变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既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尊重每一个求知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多于教师平等、民主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付出真情实感,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

美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教学中要多”想一想、谈一谈、看一看“等语言,与学生互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以利于情感的沟通。在上课时能关注自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激励。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发挥了“自我”,又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判断等方式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美术素养,丰富了情感。

作为当代的美术教师,我们因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去为美术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在学习完课标走下楼梯的瞬间,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术课因为我的某一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历史,爱上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发明和创造!……。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材“应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材结构强调探索性,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教材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美术教材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用在儿童美术教育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

美术课新标提倡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在写生作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的其它事物及自己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它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的表现,学生在创作式的写生作业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了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素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线描画教案范文第5篇

一、 活化教材,弹性预设,激发学习的兴奋点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是“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美术教师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简而言之,美术教师要以旺盛的热情,对美术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有效地实现美术课程的功能。

笔者在浙美版第八册的《巧折巧剪》的基础上大胆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解构、关联、重组。设计了《我的小红人》教案,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下。

1. 学生猜对称动作,教师示范对称剪小红人。

2. 比较两个“小红人”,体会夸张,第一次剪小红人。

3. 比较小红人与抓髻娃娃的不同,第二次剪有五官、饰物的小红人。

4. 对学生剪的两个小红人进行比较评价。

5. 作品展示——福满青藤(青藤是学校一座艺术楼的名称,取之于明代大画家徐渭的晚号)。

在这节美术课的导入设计上,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想拍摄学生的影子,让学生发现对称的人形,为剪对称的人像作铺垫,但上课的学生是变化的呀,于是笔者在上课前灵机一动,那就在教室的门框上做一个动作,露一半藏一半,让学生来猜,大家一起来做对称的动作。接着老师随手剪出一个以学生为模特的小人,不到1分种,又不描稿,学生惊奇了,所有学生的眼球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好像奇迹还要发生。后来又想,是否可以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笑,动动就是黄蜜蜂。”让学生做各种动作,要做得与众不同;再让学生观察几个特殊对称的动作;然后教师剪出来。学习剪纸的最基本技法:一是对称;二是左手推剪刀,右手行剪刀。

这样的弹性设计,虽然最初美术教师心里是忐忑的,但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情趣在不经意间被点燃,学习的兴奋点被激发。

在课的尾声,笔者鼓励全班四十多名学生走出教室,站在学校艺术楼——青藤楼三楼的走廊上,倒数“321”,一起放飞近两百个小红人,以大地花坛为展板,许多小红人飘飘荡荡、舒舒服服地躺在花草丛中(见图),学生也被从未经历过的“行为艺术”感染了,可以算得上是一次高峰体验。

二、 二次作业,梯度建构,串起技法的生长链

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的大脑有个灵敏的学习反应机制,当大师笔下的、教师笔下的、同伴笔下的表现图式一起呈现,他们的大脑就会产生“化学反应”,适合自己的马上进行技法的链接,于是表现在笔下的就是各具个性的视觉形象。

如笔者执教自己创编的三年级美术课《我的小龙虾》,采用“二次作业”,让学生对未成熟的作业进行二度创作。这种美中不足的未成熟作业,真实反映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绘画技能和思考的不成熟,其实是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

1. 猜谜导入,了解小龙虾的形态。

“小小龙将军,全身红盔甲,手舞两剪刀,沟里称大王。” 猜谜可以很快激活学生记忆储存中的想表现的对象,再是师生用手势学小龙虾的形态,一起挥舞两把小剪刀。

2. 用记忆画的形式线描小龙虾。

笔者讲述了自己养小龙虾的故事,一只小龙虾死了,谁能“救活”它?“救活”的方法是学生用线描画出小龙虾,也是学生爱心的体现。一旦技法带上情感,表现的对象就有了生命。

让全体学生在没有老师示范的情况下独立、短时间画出小龙虾,有了以上的铺垫,其实并不难。

这时,学生呈现的第一次作业是半成品,是不成熟的。

这样的小龙虾真的很美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3. 学习国画大师齐白石画虾的诀窍,面对面观察小龙虾。

齐白石先生爱虾、养虾、画虾,把河虾的头胸与海虾的虾身结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白石虾”。

让学生在抽屉中找出小龙虾,小组内观察。

(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杯子里的小龙虾,有什么新发现?(观察方法)

(2) 选择哪个角度来画最美?(教师示范)

4. 学生在第二张纸上画出一只属于自己的小龙虾。

让学生比较前后两次画的小龙虾,显而易见,第二次更具美感,为什么?

学生从观察角度、色彩对比、形态完整、构图饱满等方面进行评价,是一种美术立体的学习,而且是从课堂的短时变化中感悟到的,体现出教师运用作品范例的教学价值。

5. 添上背景更美了。

一只小龙虾太孤单了,你能给它们画一些好朋友吗?

于是学生又一次添加,画面就丰富起来了。

这节美术课最集中的教学生成点,就在学生的第一次作业——用记忆画的形式“救活”小龙虾。“救活”小龙虾是带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参与的,学生的作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小龙虾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从未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因此,画笔下的小龙虾是“丑态百出”:一是造型线条不流畅,小龙虾的部件不完整;二是小龙虾的色彩没有表现出来;三是构图不饱满。教师在巡视指导时就要有选择地按造型、色彩、构图上分类进行讲评,再让学生从抽屉中拿出小龙虾,小组内观察。只有需要时的观察才会更有效,对比观察中学生找到了差距,然后进行第二次作业。

二次作业,学生从观察角度、色彩对比、形态完整、构图饱满四方面对写生小动物的技法有了一定的梯度构建,串起了美术技法的生长链。

三、 追随童心,巧妙引导,彰显教学的灵性

美术课堂动态生成,由于教学的开放,加之学生的差异,课堂就会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随机性,有时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以学生新的思路为基点,调整教学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巧妙引导,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教学智慧。

如浙美版第六册《皮影》,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南方的学生来说,接触这种古朴的民间艺术的机会很少,于是,笔者趁出差的间隙去西安的回民一条街买了一个大大的真皮影,先让大家来玩一玩皮影,再欣赏皮影的图片,然后用卡纸试着做了个“皮影人”。从画草稿到定稿、剪镂,再借助订书针和筷子,做了一个操纵杆,10分钟后,一个简单的“皮影人”在笔者手中诞生了。为了突出效果,笔者把“皮影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按下了“负形”,平时少见的视频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笔者抖动操纵杆,让“皮影人”有节奏地走路、扭腰、翻跟头,还加上了幽默滑稽的解说,学生瞪大了眼睛,想不到遥远的皮影戏今天竟如此近距离可以触摸。

“我也想玩一下”,一个学生不禁脱口而出,笔者看时机有点成熟,学生创作“皮影人”的欲望被点燃了,不过,笔者只满足了三位学生的要求,看着玩后的学生喜滋滋的模样,笔者就说:“大家如果都想玩的话,那就自己动手来做一下吧,下节课我们来一个皮影人的汇演。”

下节课开始了,一个叫陈欣的女同学的皮影戏表演让笔者终生难忘,你看她边解说边玩“皮影人”:

“嗨,我是大名鼎鼎、人见人爱、英俊潇洒、聪明机灵的陈大侠。我会用‘皮影人’表演杂技,让大家捧腹大笑,笑掉大牙,我一定好好表演,祝大家笑口常开,笑死活该。

我会叫猴子爬树、翻跟头、高空走高,瞧……首先,我给大家表演翻跟头,嗨……嗨……下一个是高空走高,瞧,妈呀……我有恐高症。最后一个节目是猴子爬树,哎哟,哎哟,救命啊,脚摔断了,这辈子倒大霉了,那我就先上医院去了,拜拜,谢谢观看。”

笔者乐了,学生也乐了,乐开了花,笔者被陈欣同学幽了一默。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美术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等待,在美术课堂生成点上智慧跟进,因生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生成点演绎成美术课程的理想目标。

线描画教案范文第6篇

一、 就地取材,确立主题

美丽的古镇——邵伯,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繁育了丰富多彩的水乡地域文化。湖区内浅滩绿岛,白鹭纷飞,有无垠的芦荡,摇曳的柳树,荡漾的河面,穿梭的渔船,滩边的贝壳形状各异,五彩斑斓,优美的传说,人文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我园紧邻古老的大运河、美丽的邵伯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乡资源为我园打造乡土特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园充分利用大运河和邵伯湖里的贝壳资源,更新教育理念,确立理念,以“贝壳秀”创意美工活动为特色课程,因地制宜地将灿烂的水乡资源——贝壳和园本教育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幼儿在享受现代教育的同时,增强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努力打造“贝壳特色教育”。

二、 明确目标,措施到位

我们围绕“特色项目——园所特色——特色园所”的思路确定目标。

幼儿:

1. 通过三年的学习与培训,掌握“贝壳秀”从易到难的制作方法。

2. 能根据不同的贝壳材料大胆创意设计、制作成品。

教师:

1. 在特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不断提升“贝壳秀”的制作技能技巧,并能不断挖掘、寻找“贝壳秀”新的制作方法。

2. 通过特色教学活动的实践——反思——实践,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

幼儿园:

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质,提高社会效应。

具体措施有:

1. 加强学习,注重引领,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我园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明确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和信息化方面的有关理论,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主动、积极参与特色教育研发;同时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园讲学,引导教师认识到特色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及个性张扬的重要作用。我们还利用园本培训的方式,组织教师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同时为了改变家长“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我们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举办幼儿画展、亲子绘画作品展、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请家长观摩和参与小画家们的现场创作,感受美术的氛围,使家长认识到从小就在艺术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科学部署,扎实推进

我园专门成立了“贝壳秀”特色活动小组,加强对特色教育的领导形成由园长担任组长,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三个年级组选出三名骨干教师为负责人的特色建设网络 。我们首先科学部署制订了特色工作计划,落实措施,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使特色建设稳步推进。

3. 整体着眼,注重整合,系统入手 ,分工明确

我园根据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规划,分别制订各年龄段的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在工作中加强对特色教育日常教学的管理。讲究实效,将特色教育落实到每一环节,结合教学改革现状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大胆创新。同时,深入班级,因材施教,多做面对面的交流,尽量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产生学习的兴趣。在管理上,确立科研兴特色的思想。幼儿园有整体的有关贝壳特色教学的课程,注重活动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资料的积累。我园加强了各阶段的衔接工作,凸显特色教学的优越性,在制订特色教学计划时,小、中、大班年级互相通气,商量制订,汲取精华,不断改善,向孩子最近发展区发展,在幼儿特色成果展示上,力争每班都能出高质量的特色作品,使全园特色教育再上一个台阶。

4. 优化师资,落实保障,强化管理,构建机制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特色课程稳步发展的关键,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着手,加强个人自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学习,如集体讲座、案例评析、问题研讨等。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特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开展特色活动开课活动,要求每班上好一堂特色教育精品课,交一篇优秀特色教学案例,为课程的积累作准备。每学期都由专职美术教师或有特长的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美术技能培训。为了不断拓宽教学的思路,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活动,为了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到特色活动中来,除了每周每班美术课以外,成立美术兴趣小组,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制作”。

我们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景观、民情风俗等,作为美术特色教育的素材来源。我们还投入一定的“特色研究”经费,资金作为保障,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 建设文化,营造氛围,沟通社区,形成合力

——营造特色教育氛围。我们努力使校园环境成为幼儿园文化的载体,将特色教学内容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从“感知——鉴赏——创造——展示”积极营造幼儿园特色氛围。一是每班设立特色角。要求特色角能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化,让特色角作为展示、学习特色活动的园地,让特色角更实、更新、更好。二是在区域游戏中渗透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集体教学,分组形式、游戏形式、个别指导都是促进特色活动出成效的有利手段,并根据教学进度随时更新。

——家园活动相结合。利用家长开放日或者每月的家园活动,向家长讲解、演示我们的特色教育内容和成果。班级教师及时将幼儿平时作品以及我们特色活动具体进程在网上公布,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特色活动内容,取得家长的最大支持与配合,让我们的特色活动深入每个家庭。

——特色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教师随时收集整理幼儿作品,在学期末进行全园展示活动。要求每班制作幼儿作品展板,年级内形成一个系列,在园内中进行成果展示。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各年级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精选课题,深入钻研,及时总结,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上好每一次特色教学课程。开展特色课程听课活动,包括领导随堂听课和教师相互听课,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 彰显特色,提升内涵

我们将特色理念渗透于师资队伍建设中中,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内化感悟,陶冶师生情操、感召师生情怀、引领师生发展,彰显了贝壳特色,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树园本文化,提升了园所内涵,

1. 环境显特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幼儿园特色建设的前提和载体。一方面,它是幼儿园特色文化的“硬环境”,直观地反映幼儿园的“容貌”,是传播幼儿园“第一印象”的文化表象;另一方面,浓郁的“贝壳”艺术氛围,也有利于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有利于在园内形成广泛的共识。我园除了在外部环境上尽显贝壳特色,主教学楼的环境布置也将融入了浓郁的本土气息。主教学楼共有三层,分为三个主题:一楼水文化,二楼古文化,三楼为食文化。楼道口的悬挂物布置:贝壳纱帘、贝壳脸谱……得到了各级领导与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班级环境打造方面,各个班级的活动室内外的布置都将紧紧围绕本层的主题设计,其中每班活动室都有一幅以邵伯乡土特色为内容,由贝壳与其他材料结合制作的主题画,如古镇邵伯、大码头、邵伯湖畔……成为邵伯的一个浓缩景观展。

为强化幼儿园特色建设,我园打造了“贝壳工作室”,成为特色教育的专用活动室。“贝壳秀”工作室里陈列的幼儿作品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来到这里犹如来到绚丽多姿的贝壳世界,来到孩子们创设的童话世界。活动室里有适合幼儿操作的长条形操作台,有用于展出幼儿的作品及各式贝壳工艺品的展示台,还有放有不同贝壳原料的材料区。此外,我们还投放了各种不同材质的辅助材料,如水粉颜料、瓦楞纸、即时贴……鼓励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这里充分想像,大胆创作。从小班的给贝壳涂色、装饰、穿贝壳,到中班简易的贝壳线描画及贝壳组合造型,再到大班的立体贝壳作品、创意贝壳画等,幼儿的贝壳制作技能在一次次的练习中逐步提升,想像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2. 师幼共成长

两年来的特色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起到了质的变化。如在几次区域特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融为一体、和谐互动,教师引导而不替代,让幼儿在自由的操作、尝试、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让幼儿在自身的直接感受中得出结论等,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我园先后共有100多名幼儿的“贝壳秀”创意作品在全国青少年书画竞赛中获金、银、铜奖,10余篇教师特色教学论文和教学活动方案在省、市获一、二、三等奖,20多名教师的“贝壳秀”作品在全国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竞赛中获奖。

由老师们精心创作的贝壳工艺品,如《荷塘月色》、《湖畔沙滩》、《渔家姑娘》等独具匠心。通过“贝壳秀”活动的开展,幼儿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感知了贝壳的名称、外形、特征,掌握“贝壳秀”从易到难的制作方法,能利用不同的贝壳材料大胆创意设计、制作成品。制作、绘画的贝壳脸谱、会跳舞的贝壳小人、贝壳粘贴画、贝壳首饰等栩栩如生。师幼设计制作的“荡湖船”选用贝壳、芦苇废旧布料等作为材料,制成的作品如《家乡的斗野亭》、《民间蚌舞》、《石狮子》等栩栩如生既透出浓郁的家乡人土风情,又彰显了贝壳特色,让人叹为观止。

3. 特色树品牌

我园根据《纲要》精神,联系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并予以实施。园长及中层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引导教师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形成适合每位幼儿需要的“弹性化”教材。经过不断的反复试教和研讨,我们形成了小、中、大班共24节教学活动,其中涉及了科学、美术、语言等多个领域。同时小组成员利用暑假期间又重新整合、完善了教材。最后确定了教材由“我们需要的材料”、“妙妙工具箱”、“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以及各年龄段活动方案四部分组成。其中“我们需要的材料”中,我们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贝壳,教学方案部分则是分为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六个章节,共22节活动,每章后面都附有“幼儿自主活动”,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贝壳作品图片,鼓励幼儿从模仿到创作,逐步巩固技能,获得发展。在园长和“贝壳秀”教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园相继完成了《贝壳作品精彩画册》和《贝壳秀教案精选》一书,并获得了上级部门和专家们的好评,不仅有了自编教材,而且将“贝壳秀”优秀课例拍摄成录像,将课件收集成光盘,建立园本教材,形成我园的特色。在园领导和老师们共同努力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六一庆典”中独具匠心的贝壳时装秀赢得了阵阵掌声;又如贝壳特色课程展示获得领导的好评;“贝壳大变身“亲子竞赛活动促进了家园互动、增强了亲子之情,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同时我园也获得了“特色校园”的称号,使校园文化更加凸显个性、更具生命力,成为了学校一张特色名片。

水乡资源——贝壳,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园的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中,为我园的特色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我们将以贝壳特色为契机,求真务实,用心经营。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积淀,经验的积累,我园的“贝壳秀”特色之路将走得更加坚实、久远!幼儿特色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艺术潜能的开发,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未来。

上一篇:手工课教案范文 下一篇:乒乓球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