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理论范文

时间:2023-07-14 10:55:44

现代建筑理论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 文化 技术

1、建筑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文明中对民族和地域的凝聚力起正面或负面作用的因素,如哲学和政治观念、、语言文字、艺术和建筑等。而文明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文化是文化范畴中有关建筑领域所体现和表达的民族或地域的特征。

2、建筑文化的四个主要方面

(1)建筑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包括哲学、经济和美学等范畴,反过来,它也巩固、强化或削弱了这些价值观。

建筑不仅可以体现各个时代的先进技术和人们所欣赏的形式美特征,更可以说明一种文化观念。举西方的教堂为例:中世纪欧洲教堂内部幽深阴暗,人们在那里寻求脱离罪恶的尘世,实现与天国交际;巴西利亚的国家大教堂阳光透过侧窗投人大堂,在上空,悬挂着天使的雕像,象征天使降临人间;洛杉矶的玻璃教堂,全用玻璃筑建,表达天国与人间已经没有界限,天堂就在人间。

建筑的艺术美有它的规律可循,例如,黄金比例(近似3:5)总认为是最完美的比例分割。许多历史上出现过的建筑风格,尽管已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需要,但仍以一种艺术力量感动着我们。然而,人们的审美观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当时当地的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例如“玻璃盒子”在20世纪中期大受欢迎,它符合了当时许多企业家要显示自己高效益的经营形象;在60--70年代它成为“俗套”,被企业家批评朝笑为“皮鞋盒子”,近年来它又以节能生态的面貌出现,试图体现信息时代“非物质性”和虚拟空间的存在而产生美感。说明“美”是受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的。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然而,它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时代,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从希腊的神庙可以想象它们当年如何起到巩固城邦制度的;从罗马的角斗场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又如何与一个帝国的消亡相关联。

(2)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丘吉尔有句名言:“人创造建筑,建筑创造了人。”人总是以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建造房子,并改造其周围的环境。然而,一旦建成,它就反过来制约着人。例如: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家庭“儿世同堂”理想的产物,它反过来肯定和强化那种“忠孝”的伦理思想。洛杉矶那无节制扩散的独户住宅,正是那种以小企业为单位的“无中心即多中心”的布朗分子运动式经济关系的典范。

(3)建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开拓了一条人际对话的重要渠道。

和其他语言一样,掌握建立在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建筑语言(词汇、句法、修辞、诗意、比喻、隐喻、语境(文脉)、深层结构等概念)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通过对城市和建筑的阅读加深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整体化的了解。如阿拉伯的拱券、印度的奢堵波、中国的曲线屋顶、法国的芒萨屋顶等都产生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并且和口语、文字一起构成了本民族或地域的独特的表述和交互手段。在美国建筑师D里布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中,他运用解构主义作了一个折线形的平面。他的理论是:既然犹太人本来是混居在柏林各地,与其他德国人成为一个整体,而希特勒偏要“解构地”把他们挑出来予以消灭,那么,现在兴造的犹太人博物馆,也就如实用解构手法来表现这一段极端反理性的历史。

(4)建筑的营造方式和职业特点,构成了社会运行中的一种有特殊规律的经营文化,也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社会的人际关系。

建筑业是社会的重要支撑经济,它涉及多个社会职业和科学学科,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模式。封建社会中的师徒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同制以及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工合作制等,都构成了一种隶属于社会运行方式的经营文化和人际关系。

在古希腊,人们把“建筑”称为architecture,也就是“最高’(arch-)的“技术”(tec-)意思。现在我们都还能知道希腊古老建筑遗迹的设计师的名字,而在世界上有最秀美建筑的中国,它们的设计者或营造师,除了个别的鲁班、喻皓之外,就像《红楼梦》中写到大观园的营造时,说到“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之野者,一一筹划起造”一样,被埋没在荒野之中。自今,我国的建筑师还没有充分地被社会和公众所理解。我们应当更多地宣传建筑师使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人造的和文化的环境)的设计师。社会应当更关怀建筑师的创造性劳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

3、结语

以上四个方面: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系统和运作关系,是我们领会建筑文化,理解城市形态和性格的主要内容。

头脑中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些问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包括建筑传统在内,有没有多元化的脉络?在这些多元脉络中,又有没有一种主流脉络呢?如果有,又如何在旧城更新和保护中将城市的主流脉络更完整地保留下来,达到开发新城和保护旧城之间的平衡呢?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不承认建筑的艺术性,而过分夸大它的功能性,实质上是掩盖了它的完整性。然而,承认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仍然没有度盖建筑性质的全部,建筑的文化性是建筑更深层的属性,即建筑的灵魂。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在落铸民族或地城性格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建筑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文明中对民族和地域的凝聚力起正面或负面作用的因素,如哲学和政治观念、、语言文字、艺术和建筑等。而文明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文化是文化范畴中有关建筑领域所体现和表达的民族或地域的特征。

2建筑文化的四个主要方面

(1)建筑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包括哲学、经济和美学等范畴,反过来,它也巩固、强化或削弱了这些价值观。

建筑不仅可以体现各个时代的先进技术和人们所欣赏的形式美特征,更可以说明一种文化观念。举西方的教堂为例:中世纪欧洲教堂内部幽深阴暗,人们在那里寻求脱离罪恶的尘世,实现与天国交际;巴西利亚的国家大教堂阳光透过侧窗投人大堂,在上空,悬挂着天使的雕像,象征天使降临人间;洛杉矶的玻璃教堂,全用玻璃筑建,表达天国与人间已经没有界限,天堂就在人间。

建筑的艺术美有它的规律可循,例如,黄金比例(近似3:5)总认为是最完美的比例分割。许多历史上出现过的建筑风格,尽管已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需要,但仍以一种艺术力量感动着我们。然而,人们的审美观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当时当地的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例如“玻璃盒子”在20世纪中期大受欢迎,它符合了当时许多企业家要显示自己高效益的经营形象;在60--70年代它成为“俗套”,被企业家批评朝笑为“皮鞋盒子”,近年来它又以节能生态的面貌出现,试图体现信息时代“非物质性”和虚拟空间的存在而产生美感。说明“美”是受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的。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然而,它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时代,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从希腊的神庙可以想象它们当年如何起到巩固城邦制度的;从罗马的角斗场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又如何与一个帝国的消亡相关联。

(2)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丘吉尔有句名言:“人创造建筑,建筑创造了人。”人总是以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建造房子,并改造其周围的环境。然而,一旦建成,它就反过来制约着人。例如: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家庭“儿世同堂”理想的产物,它反过来肯定和强化那种“忠孝”的伦理思想。洛杉矶那无节制扩散的独户住宅,正是那种以小企业为单位的“无中心即多中心”的布朗分子运动式经济关系的典范。

(3)建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开拓了一条人际对话的重要渠道。

和其他语言一样,掌握建立在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建筑语言(词汇、句法、修辞、诗意、比喻、隐喻、语境(文脉)、深层结构等概念)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通过对城市和建筑的阅读加深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整体化的了解。如阿拉伯的拱券、印度的奢堵波、中国的曲线屋顶、法国的芒萨屋顶等都产生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并且和口语、文字一起构成了本民族或地域的独特的表述和交互手段。在美国建筑师d里布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中,他运用解构主义作了一个折线形的平面。他的理论是:既然犹太人本来是混居在柏林各地,与其他德国人成为一个整体,而希特勒偏要“解构地”把他们挑出来予以消灭,那么,现在兴造的犹太人博物馆,也就如实用解构手法来表现这一段极端反理性的历史。

(4)建筑的营造方式和职业特点,构成了社会运行中的一种有特殊规律的经营文化,也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社会的人际关系。

建筑业是社会的重要支撑经济,它涉及多个社会职业和科学学科,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模式。封建社会中的师徒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同制以及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工合作制等,都构成了一种隶属于社会运行方式的经营文化和人际关系。

在古希腊,人们把“建筑”称为architecture,也就是“最高’(arch-)的“技术”(tec-)意思。现在我们都还能知道希腊古老建筑遗迹的设计师的名字,而在世界上有最秀美建筑的中国,它们的设计者或营造师,除了个别的鲁班、喻皓之外,就像《红楼梦》中写到大观园的营造时,说到“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之野者,一一筹划起造”一样,被埋没在荒野之中。自今,我国的建筑师还没有充分地被社会和公众所理解。我们应当更多地宣传建筑师使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人造的和文化的环境)的设计师。社会应当更关怀建筑师的创造性劳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

3结语

以上四个方面: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系统和运作关系,是我们领会建筑文化,理解城市形态和性格的主要内容。

头脑中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些问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包括建筑传统在内,有没有多元化的脉络?在这些多元脉络中,又有没有一种主流脉络呢?如果有,又如何在旧城更新和保护中将城市的主流脉络更完整地保留下来,达到开发新城和保护旧城之间的平衡呢?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3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规模和数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此之前,我国的建筑,特别是房屋建筑对于节省能源考虑比较少,所以导致建筑能耗十分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要建造相关房屋核算需要的用煤量为11770万吨煤,1990年全年我国整年建筑采暖的耗能量为11025万吨煤;从这两项的统计来看,我国的建筑房屋的能效占全年总能耗的23%,当然这些数据没有包含家用电器家具和做饭等能源消耗。而我国的面积辽阔,在冬季取暖的需求和耗能量需求大,在夏季,降温的能耗需求大,从之前的房屋建筑的能源消耗来看,我国目前的建筑多半的能源消耗都比较高,这就构成了我国建筑的基本能源结构特点。

二、现代建筑节能理论的意义

从我国现阶段的能源消耗结构可以看出,我国推行节能建筑将为国家节省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对于环境的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其促进了环保材料的发展,同时对于节能设计与构造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也促进了这些领域的现代化与环保,也促进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入,最终促进了我国的总体节能目标的实现和人们居住环境舒适度的提升。

三、现代节能建筑理论的研究

关于节能建筑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节省能源,到现在提倡的绿色建筑的过渡,也就是说现在的节能建筑理论同时重视对居住者舒适度的实现功能,作者将从以下方面对节能建筑理论进行分析:(一)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理论关于现代建筑的设计:首先,建筑师应该有全局意识,将建筑放在整体的城市环境中和地理环境中进行设计,比如说采光、通风、取暖、用水,等等,现在不仅仅是建筑专业范畴内的事情,还需要审美、材料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的知识与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其次,其总体要达到的要求,就是充分发挥材料、结构、位置等因素之间的配合,在房屋的设计上既要满足居住的要求,同时也要节约能源,同时舒适度也要符合居住者的要求,有的建筑师提倡的回归自然,或者是效法自然就是要达到生态与建筑的平衡。还有,要实现这一目标,建筑设计的时候主要的方法和原则就是充分利用已有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达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结合。比如说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历年气候条件,其的朝向选择,以及楼群之间的间距,还有各个楼的坐落位置都要利于通风和采光,这样就可以节省夏季的降温能耗和冬季的取暖能耗;同时对于建筑物之间的空余地表要充分利用,这些地带可以种植绿色植被,这样既可以净化空气,同时也能够降温和防尘,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同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实用性,尽量减少一些装饰性的设计,这样的好处是节省能源,同时对于窗户朝向和大小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采光的需要;对于墙面的设计要求既要达到规定的承重,同时要符合保温的要求;材料尽量采用经久耐用的环保型材料;同时对于外墙颜色的设计,还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满足其散热和保暖的需要;对于供暖,尽量采用集中供暖方式或者是设计中央空调的方式进行降温处理;对于整体建筑的防噪音功能的考虑,也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于喧闹的外部环境,其墙面和门窗都要进行隔音设计,同时楼道尽量进行封闭式设计。同时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建筑的风格最好融入当地的文化风格,这样能增加建筑的价值。总之,节能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设计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现房屋建筑基本的居住功能的前提下,要在建筑的节能环保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争取设计出既经济适用又节能环保,而且还赏心悦目的建筑。(二)现代建筑的节能构造理论节能建筑的构造理论,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理论和重要实现方式,其是通过建筑主体结构构造的合理设计和配置,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进行建筑材料的合理配置,实现建筑自身的保暖、散热和通风,最终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建筑结构的节能,一般要考虑到外墙体的保暖和隔热,同时也要注意墙体的厚度和地面的厚度,同时对于门窗的材料的选择也要注意隔热和保暖功能,对于通风的实现在我们的建筑结构中主要控制环节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尽量要通过结构的构造实现,建筑物的通风良好,整体的湿度和温度应该要保证变化不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物的居住功能。同时对于结构我们还是最好能够实现一些资源的循环利用。比如说,楼层结构,建筑结构能够符合通风的优良性,保证空气循环流畅,同时温度比较适宜,这样既能保证建筑物内部物理环境比较适宜,同时能源消耗也得以有效控制。还有就是关于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太阳能现在对于建筑的使用,主要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空调、阳光房等,利用太阳能主要存在的困难在于太阳能的季节性和能量的储存,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对于夏天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我们对其的利用主要用于空调的制冷,对于冬季太阳辐射比较低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综合利用其它的节能保暖措施,实现建筑物的节能保暖。还有就是雨水的循环使用,对于雨水的采集和循环利用在节能环保结构构造中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比如对于夏天的制冷,以及对于绿化植被的浇灌等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我们发现节能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对于房屋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挑战,节能建筑的实践推广,对于能源的节省,环境的保护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将继续引领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在实现建筑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继续进行节能建筑的创新实践,争取为我国的能源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也为保护共同居住的地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特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lso been proactive development. As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many architects to adapt to the times, a lot of imitation of some well-known design, the design gradually lost its own unique style, making the current building lacks novel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chitects should focus on innovation, design process highlights their own style, design a unique architectural works. This requires designer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standards, expand thinking. Article writer with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features a brief description, and from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all aspects of presentation, put forward their own ideas for innovative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method;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2文章标识码:A

前言

基于建筑物具有长期使用的特点,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应该有长远的考虑,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设计理念来进行创新设计。除此之外,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设计过程中除了对建筑物的功能有要求,还需要对建筑的外形以及内容和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这就要求设计师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集思广益、勇于创新,从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理念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创新设计,开启建筑设计的新纪元。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内容

1.1 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建筑设计的形式、功能以及创造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建筑设计的本质。下面笔者从这三个方面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进行阐述。从建筑设计的功能上来看,建筑设计具有技术性的特点,设计必须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其次,从建筑设计的形式上来讲,建筑设计具有艺术性,因建筑设计除了满足功能需求之外,还是一件艺术品,应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建筑设计的创新性进行介绍,建筑设计必须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技术发展以及文化发展等协调进行,应与时展的步伐相一致。

1.2 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区别。

1.2.1、从设计特点上分析。

创痛的建筑设计旨在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追求设计的技术含量;现代的建筑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当今社会的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所表达的内涵有一定的要求,还有加强对设计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工程性。

1.2.2、从设计程度分析。

从建筑设计的程度上进行分析,现代的建筑设计一改传统设计的随意性特征,加强了对建筑设计的模式化进程的管理。

1.2.3、从设计措施上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建筑设计已经逐步适应计算机技术和自动绘图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手册加图板,手工个体作业。

1.2.4、从设计方法上分析。

传统的建筑设计是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以及相关的规范规定进行建筑设计,现代的建筑设计是通过创造性的配合以及对信号进行预测和分析。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条件

现代建筑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创造性的思维,这是提高当代建筑设计创新性的重要手段,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地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意识,最深层次的挖掘设计者的智慧,设计出多元化的具有创意的建筑作品。

设计师只有对建筑设计充满热爱和激情才能产生创作的动机进而激发出优秀的创造灵感和新的创作思维。之后设计者将设计灵感与自身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具有自身风格的建筑作品。创新性建筑设计源于设计使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灵感。之后再将设计灵感付诸实践的过程。

三、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3.1、设计理念需不断创新。

建筑设计工作属于创造性的工作,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都希望都够超越之前的作品,使其更加完美、创新,彰显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保持创新的设计理念,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去,使其设计的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设计过程中,除了让建筑设计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设计风格之外,还应保证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城市环境相融,保证所设计的建筑兼备实用性和美观性。

与此同时,现代建筑设计设计中重视文化内涵、强调历史底蕴,对居住环境的文化性有了很高的重视,在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开始根据当地的文化大背景下对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而不再是按照之前的模式对居住环境进行机械化的分割。建筑设计设计向着文化性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将环境艺术和建筑结合起来对历史文化进行保留和延续。在建筑设计中将文化内涵与建筑的结构设计、外观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创新设计的表现。

3.2、环保设计理念需不断创新。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建筑设计也应不断改革创新,使用各种环保的设计理念进行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要求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在施工阶段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使用阶段旨在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低耗、生态的环境;在拆除阶段,对环境造成最低的危害。通过使用节能设计手段最大限度的使用环境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3.3、知识理论需不断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中除了借鉴我国优秀的设计经验之外,还应该博采众长,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思维和洞察力。通过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理论知识,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得自身的设计更具创新性。

四、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赏析

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建筑运动中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萨伏伊别墅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轮廓简单,像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别墅虽然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它外观轻巧,空间通透,装修简洁,与造型沉重、空间封闭、装修繁琐的古典豪宅形成了强烈对比。它的外部装饰采用白色粉刷,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建筑表面平整,形体也比较简单;然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这使建筑外观显得甚为多变。在这座建筑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神的体现,包括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

萨伏伊别墅就是一个“空间—时间”营造的典范。别墅采用开放式的室内空间设计,动态的、非传统的空间组织形式,尤其使用螺旋形的楼梯和坡道来组织空间。萨伏伊别墅在用色上特别纯粹,建筑的外部装饰完全采用白色,这是一个代表新鲜的、纯粹的、简单和健康的颜色,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而崇尚自然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大特色。勒·柯布西耶在进行萨伏伊别墅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创新的设计理念,为现代建筑设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建筑设计者学习的目标和榜样。

结束语: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现代建筑设计也在不断追求风格独特、独树一帜、具有浓厚新意的创新建筑设计。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居民超前的创新意识,凸显设计者的创造风格,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建筑作品,建筑设计师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长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辉华.浅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2]潘海洲.建筑设计创新的多维度思考[J].华中建筑,2010(7).

[3]汤民;孙大明;马素贞.绿色建筑运行实效问题与碳减排研究分析 [J].施工技术.2012(03)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创新理论; 智能建筑

【 abstract 】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leading,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each structure design. Its design skills and designing idea topics such as the already increasing atten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experience,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 key words 】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inciple; Innovation theory;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 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 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是指对任一系统的研究, 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 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 从综合出发, 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再回到综合。每一层次分析的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去与整体进行比较, 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 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 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 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 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 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 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 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 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 兼顾未来, 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三) 有序性设计原则

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 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 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 而且层次越低, 结合度越强; 反之层次越高, 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递减,层次结构更加稳定, 由此可见, 使用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 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如果一个功能区过于依赖于它的上层系统, 一旦上层系统中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 甚至会瘫痪。因此, 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 有效地进行功能分区, 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 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四) 结构性和最优化设计原则

结构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 是性能的载体, 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结构决定性能, 性能表现可以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的赖以结合者, 要素运动的稳定与否、发展方向将影响结构的稳定与否和方向。关系是将要素连接起来的作用, 是构成系统的纽带, 关系质和量决定结构性能的稳定性。因此, 必须了解它的结构, 遵循结构性设计原则。同时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差异的事物能够整合在一起, 它们之间必定有同一性, 相互需要、相互支持、优势互补, 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 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就必须注重最优化设计。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用先进的理念作指导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 。建筑本身在设计上应具有科学性,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建筑结构要按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使建筑在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上更具科学性。

2.注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目前的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差,建筑高度有限,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代新型建筑设计应通过科学的计算、合理的设计,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墙体材料,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新型的建筑结构不但可改善建筑本身的面貌,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还提供了自由分割的空间,使用面积也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其整体设计更趋科学合理。

3.注重功能的多样性

受体量和结构所限,传统的建筑功能比较单一,并且没有现代化的智能系统,不具备综合性和多元化功能。现代建筑设计由于采用新型的建 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使建筑本身的空间发生了很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新型的大改变,可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现代智能化设备客运中心可囊括机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使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快速分流。

4. 注重新能源的合理化循环使用

传统建筑的能源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能源系统供给的,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一旦外界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建筑体系将会陷入瘫痪。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能源系统,以可循环的能源为基础,采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不但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现时需要,还可将多余的能源加以储存,以备后用;在水系统的设计上,运用自然采集与循环使用相结合的方法,自然采集的水经过净化和过滤可以满足建筑的正常用水,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后二次循环使用,最终将废水用于建筑本身的绿色植物灌溉系统,这些绿色植物则可 以吸收废气、净化空气、隔热保温、美化环境。

5.着力延长使用寿命

传统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为 50~70 年,在使用过程中建筑会出现老化和损伤。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一些新型的耐久性材料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现代建筑设计更多地引入新型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牢固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3.1 理论创新应该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

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3.2 重视建筑设计创作本体规范理论的研究探索

美国科学哲学家T • 库恩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指出了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所谓范式,即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信念、技术方法,即一门科学学科应具备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建筑设计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都应强调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3.3 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探索

所谓 “本土论 ”,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地域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十分丰饶,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艺术风彩,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

四、智能建筑———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把 现代高新技术如智能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现代建筑,是通过设备对建筑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使用者信息的识别,使人们获得多元使用功能的现代建筑设计。智能型建筑设计就是一种全方位为人服务的建筑设计。第一,人们可以获得安全、健康、节能的环境,照明可以自动调节,色彩、味道与背景噪音可随意改变,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能、热能等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第二,不同用户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可以随意分割组合,可方便快捷地改变建筑物的空间划分;第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使人们可以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联系。这种理想化的智能建筑设计将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建筑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 陈衍庆. 建筑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李凌晨.陈海文. 浅析土地整理的产业化发展[ J ]. 山东国土资源 .2007(5).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人性化;互通化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已经从最初满足人类生存居住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为一体的多功能产物。与此同时,一些住宅建筑片面追求新奇、标新立异的风格,甚至影响使用和安全,最终出现了设计的缺陷。以下就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1我国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创作标新立异

建筑设计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每个建筑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创新和独特性;此外,不少使用者也是以建筑造型来衡量建筑方案创新水平的标准,使其产生错误的指导方向,片面的理解建筑创新就是建筑形式的标新立异,使得建筑造型只追求新、奇、特而与功能脱节,忘记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基本原则。这些思想导致不少建筑设计师,只片面追求建筑立面的形式和新潮的色彩,而没有根据现有的功能、周边环境、材料及建造方式进行认识和分析。

1.2建筑创作片面追求时尚

现阶段建筑已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标志,一些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顾技术经济条件、使用功能和环境关系,生搬硬套地将一些新建筑的造型作为时髦的流行符号,拼凑在建筑设计中,根本不理解蕴涵在形式内部的理念和技术背景。现代中国有种现象,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不管前提条件是什么都要在设计上生搬硬套上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点式玻璃幕墙、横向百叶作为“新潮”硬套在商场、学校、厂房;拷贝现有建筑的“体形”,比如现有建筑中出现的圆盘轮、形态各异的飘板、各式凸窗,只为表现“新潮”。 “新潮”的形式重复出现在各类项目中,为了满足建筑形式套路化,生搬硬套在功能上,使得各类形式的建筑都统一套上“新潮”的风格。

1.3建筑创作奢靡成风

节能减排是新阶段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中,在建筑设计中更应如此,建筑行业是全球资源消耗的最大行业。建筑创作必须具备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先进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既节能又新颖的建筑形式。但是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奢靡之风却愈演愈烈,归根到底是此专业内、外人士对于“奢靡、奇型、豪华、崇洋”的认识,仍处在初级阶段,无法判断出设计上是否有创意,只认为建筑外形“奢靡、奇型、豪华、崇洋”便是现代化、高科技。此外,现代人群在消费观上出现一些不良发展,尤其是在奢靡的心理、不良竞争、夸大的消费观,这些不良的消费促使设计师在创作中夸张设计,过度包装,形象错位,浮躁低俗,因此大量出现奇形怪状奢靡的建筑,使得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2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2.1寻求可持续、渐进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2.2重结构体系将以框架结构为主

目前大量的住宅均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建筑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缺点,如抗震性能差,总高度受到施工限制,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作业量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等。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并可以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自重,比砖混结构的轻,单位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由此可见,框架结构是住宅在承重结构体系上的一大发展。

2.3注重功能的多样性

受体量和结构所限,传统的建筑功能比较单一,并且没有现代化的智能系统,不具备综合性和多元化功能。现代建筑设计由于采用新型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使建筑本身的空间发生了很大改变,可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现代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新型的客运中心可囊括机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使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快速分流。

2.4注重新能源的合理化循环使用

传统建筑的能源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能源系统供给的,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一旦外界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建筑体系将会陷入瘫痪。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能源系统,以可循环的能源为基础,采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不但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现时需要,还可将多余的能源加以储存,以备后用;在水系统的设计上,运用自然采集与循环使用相结合的方法,自然采集的水经过净化和过滤可以满足建筑的正常用水,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后二次循环使用,最终将废水用于建筑本身的绿色植物灌溉系统,这些绿色植物则可以吸收废气、净化空气、隔热保温、美化环境。

2.5互通化

2.5.1互渗

布莱恩.劳森认为, 城市空间常常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和容易定义的单元。可以肯定地说, 一旦空间被精确的围合, 我们就理所当然地把这看作建筑! 相当的城市空间是敞向天空的, 从一个渗透到另一个, 相对而言, 很少被门这样的开启设施分离开来。相互渗透是一种融合共存的哲学观的反应; 相互渗透的空间在折中调和、相互生成的过程中产生; 相互渗透具有多重而复杂的含义以及在融合二元性事物的同时, 又不会失去二元各自特点的性质。

2.5.2流通

“流通空间”的诞生还要追溯到 1928 年, 巴塞罗那德国新精神馆的设计, 它使千年来内外空间的分隔被一笔勾销, 空间从紧身衣一般的封闭墙体中解放出来, “流通空间”就此出现。对双方而言,这都是一个天赐良机。首先, 一战后, 新生的魏玛政府急于向世人展现新貌, 1929 年召开的巴塞罗那世博会正是机缘; 而后, 就是密斯, 他被选中来实现。对于整日在严格的条款和客户繁多制约的夹缝中喘息的建筑师或是设计师来说, 这个并无详细规定、无太多环境约束、无实际使用功能要求限制、无严格预算的项目确是难觅难求。这个德国馆是一个不陈列任何展品的标志性、象征性和礼仪性的建筑, 所以称它为———德国新精神馆是十分恰当的。

2.5.3长效性

长效化具有双重涵义, 一方面, 现代建筑与城市发展的长效化, 就是在考虑建设实体的同时也要关注我们的星球本身及其能源的耐久性。因此, 作为设计师个人虽然只是参与到这个发展变化大潮中的一个短暂的阶段, 但却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历史, 考虑到他的设计行为对城市整体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一内容在前文“可持续发展”中已有所侧重。另一方面, 后期维护管理监控是长效化的必要保障。

3总结

当前,住宅建筑设计已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与比较的时代,我们的设计人员也应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负责、严肃对待,不要赶时髦、出风头。在设计时只要遵循 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环保为本,多研究地域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在求变求新中提高素质,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刘静玉,王发曾.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市开放空间信息系统设计[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5).

[2]秦书林.对城市空间绿化与建设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 2007,(10).

[3]胡巍巍,苏伟忠,王发曾.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04).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风水;理论;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无形之中均会对建筑的使用寿命、周围事物本质以及人们心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传统风水理论中,讲究的是一种“天人合一”境界,简而言之,就是人、自然与建筑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下,而这种理论也是目前现代建筑设计所追求的,该理论的可贵处就在于将人看作为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在传统风水理论中,认为只有当人和建筑处在一个有机整体状态下,人、建筑及周围的环境才能够互相协调与统一。

二、风水理论的概述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风水最先进行定义的为晋代郭璞,在传统的风水理论中,对风水文化的分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阴宅文化与阳宅文化,而居住区则为阳宅文化,我国传统风水理论除了有迷信一面以外,同时还具有科学一面。随着风水学的不断发展,风水学也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吸取并融汇了民俗、科学、宗教、哲学、伦理学以及美学方面的内容,最终成为了系统的、内涵丰富以及综合性的理论体系,该体系被称之为现代风水学,这一风水学的使命以及内涵就是把传统风水学中各种内容与现代知识进行融合与嫁接,从而得出可使人信服的各种科学解释。在该理论中,不仅需要研究美学规律、植物学规律与建筑学规律,同时还需进一步研究建筑在结构、色彩、方位以及材料等对于人类心理及生理所产生的作用、影响等,继而促使人体自身的生命信息与整个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同步发展,继而探索出便于人类身体健康发展与事业发展的一种合理建筑设计规律和方法,以此使人、自然以及建筑物和谐共生。

三、现代建筑中风水理论的应用

(一)风水理论和人居环境间的关系

风水是起源于人们择地而居这一条件,和人们居住环境有着非常近紧密的关系,在该理论中,其核心内容为追求建筑择地方位、布局等和人、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在《风水探源》这本书中,就明确指出了风水的内涵其实就是人们选择以及处理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使居住环境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均符合地形条件。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住宅,而住宅的选择对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事业成败以及家庭和睦等均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而在建筑中应用风水理论其实就是为了使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二)分类应用

第一,在选址上。在风水理论中,在居住环境的选址上,讲究的是一种背山面水且左右维护的格局,但是在现代城市中要想达到这种格局是很困难的,在不能达到这种格局的情况下,就应该退而求次,若未有山来作为其背景,可利用高大楼宇等比较大的体量来作为其背景,若没有河流、水池来作为其前景,则必须要有较为宽阔的空地。在风水理论中,其灵魂就在于“气”,在风水理论中,在选择居住的具置时,认为只有蕴藏“气”的位置才是最为理想的居住地,这种位置可达到一种“聚气”的目的,同时其所注重的是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在风水中,山的位置对于别墅风水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别墅的西方、西北方向有山,山形呈圆形弧度不大,称为“金星山”。山势以能眺望见为准,山愈近,愈能感受到原始自然的气息,而其空气净化的影响力也愈强,圆弧形代表团圆和谐之意。

第二,住宅朝向及间距。在明确建筑方位上,在风水理论中所讲究的是一种“南面而居”与“负阴抱阳”,该理论不仅蕴含非常深刻的文化背景,并且还和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与低纬度之间这一位置中,很大一部分地区均在北回归线以北,采取坐北朝南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建筑的采光,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北风。

第三,水系。在自然环境中,水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对于环境的净化以及气候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在风水理论中,认为在吉地中不可没有水。在别墅大门的前方稍远位置通常有自然水池、喷水池或者游泳池,其形状一般为正圆或者方形,而这在风水上也被称之为“明堂聚水”,这种地方山清水秀,特别适合人们在此居住,当人们在出门时就可将郁郁树林或者清清游鱼,不管使其工作,还是生活,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此外,在风水中,路也可看作为水,就别墅而言,其绝对不可处在道路反弓方向,其路面必须要平整,不可存在坑洼或者破损等现象,同时门前路上车流必须要保持顺畅,不可太过于拥挤,在住屋前应有道路且呈一种弧形,并作为一种围绕状态,而这种形式在风水上也称之为“玉带揽腰”。

第四,别墅的外形设计传统是以正方形、长方形和前窄后宽形为主。从风水角度来说,正方形的设计阳气会很足,需要命比较富贵的人才能相配;长方形的设计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没有什么不足;如果别墅设计是前窄后宽形状,房屋的进深越深则越容易聚财。 别墅呈圆形,没有过于尖锐的棱角,是所谓的“天圆地方”,大师说:“圆形隐喻合家团圆之意,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

第五,门、厅、卧室、厨房、楼梯和室内装饰装修等是衡量别墅风水的内环境好坏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从各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个住家的氛围以及主人的工作、事业和身心健康。在别墅内部中,各房间不可门门相对,在风水理论中认为,房间门门相对会导致家庭的不和睦,对于老人以及孩子等的身体容易产生伤害。在家庭中,客厅为主要公共空间,在别墅中客厅风水问题直接关系着其整个家运,因此其客厅最好在别墅居中,客厅的光线一定要充足和明亮,而客厅中的地板则应平坦,不可有过多台阶。而在设计楼梯时,则应该靠墙位置设置,不可设立在居室的中央。此外,在风水理论中明确指出,厨房与洗手间不可连接在一起,且厨房与洗手间不可比客厅地面高,卫生间门不可直对着厨房门、大门或者走廊。

(三)应用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建筑中风水理论的应用,文章就作者设计的岳麓山英式别墅这一建筑工程进行分析,别墅一层平面设计见图1,从该图可以看出,别墅设计是前窄后宽形状,从风水角度来说房屋的进深越深则越容易聚财。 该别墅建筑在平面设计中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感与人情味,基于通风、采光以及景观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对该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居住者的品位,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图1一层平面图

别墅一般是以户为单位设计建造。别墅的周围,按照风水学中“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最为理想的就是山水环抱,前水后山,前照后靠,左右青龙白虎护佑。该别墅从总体布局来看,为了达到一种人、自然与建筑和谐的状态,在别墅区域内配置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桂花树、槐树、银杏、香樟等),按照地段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植物的较差配置来营造出相应的植物景观。同时还设计了游泳池,把现代设计概念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把建筑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统一在了一个整体中。中国传统建筑学认为:“大门为气口,纳气旺则吉,衰气则凶”,可见门的重要性。它是生气的枢纽、住宅的面子,又是社会与私人空间的一道屏障,作者在该别墅入户门的设计过程中,巧妙地将门设在东南角与南边的岳麓山后山坳形成垂直轴线关系,将“东来紫气”带给别墅的主人。通过风水理论与现代建筑设计概念的有效结合,使该别墅设计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特点。该别墅建筑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2 外观效果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居住环境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风水理论作为我国建筑理论中一大支柱,对于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风水理论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理念,而在这种形势下,在现代建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合理且正确地应用风水理论,充分发挥风水理论在建筑中的作用,促使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海波.别墅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2] 亓琳,于小川,张迪等.现代建筑中的风水理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319,84.

[3] 万科成都推出“新中式现代别墅”[J].西南航空,2012,(12):28-28.

[4] 杨秋生,吴春保,卢亚等.非集中区联排别墅室外环境设计要点简析——尚品张平别墅项目实践[J].科技资讯,2010,(3):71.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美学;建筑现象学;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中争论较多的是对待建筑美学的认识问题。现在人们的审美标准已与古典时期美学标准很不相同,但建筑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客观法则,有秩序的建筑含义才是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表现与表达是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前者不适于建筑,后者要通过隐喻才能应用。建筑不能模仿某一含义的表现,只能抽象表达其艺术的含义。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表达的特性,如果建筑的形式与思想一致,那么我们看到的建筑便是由其特性构成的精品,我们才能获得美学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一座建筑。

建筑细部处理对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一切建筑风格与美学趣味的基础。探讨细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获得评价的客观标准。建筑本体及构图原则是传统建筑美学的中心内容,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建筑审美的客观准则。合理运用这些手法对于建筑创作不无裨益。

2 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最早是由挪威理论家舒尔茨于1980年提出。建筑现象学的研究是根据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原理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思想来对建筑进行分析与应用。其目的是要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不仅要重视建筑的物理属性,而且要重视建筑的文化与精神作用,重视生活环境的场所精神,这正是建筑现象学的价值所在,其研究方法是凭借直觉从现象中直接发现本质的内涵。

舒尔茨认为建筑现象是环境现象的反映,而环境现象应该包含自然环境,人造环境与场所精神三个方面。人们对自然环境现象的认识主要来自五个方面:自然元素的体量、秩序、特征、光线和时间。正是由于这五方面因素都有其相应的现象、结构和精神。因此可以给人识别性。

人造环境方面,现象赋予人们的意义是通过三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即显现、补充和象征。 “显现”是用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自然产生共鸣,以自然烘托人造环境。“补充 ”是用人造环境来补充自然环境,突出自然环境的特点。“象征”是为了使人造环境的形象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达到追求某种建筑精神意义的目的。

“场所精神”是舒尔茨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场所是环境术语,意味着有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组成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一整体聚集着人们生活世界所需要的具体事物,事物的相互作用又反过来决定了场所的特性。场所不仅具有物质形体,而且蕴含着精神上的意义。场所的精神与场所的结构密切相关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形式是否能获得由意义的场所精神是建筑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场所精神应该具有意义感、安全感、归属感和属于感。

建筑设计中运用建筑现象学方法有利于帮助人们完整的理解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及其意义,彻底认清当今世界环境中的问题及其根源,认识建筑物质功能于社会文化意

义结合的重要性,进而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建筑创作中的符号运用

建筑符号学识人文科学应用于建筑领域中的一种理论,最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后来得到皮尔斯与莫里斯的发展。勃罗德彭特与詹克斯在建筑界积极提倡这一理论。

建筑符号学认为一切建筑的意义都是由符号的表现产生的,如果建筑失去了符号的表达精神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在建筑创作中必须重视建筑符号在三方面的功能:即建筑符号的结构功能、建筑符号的意义功能、建筑符号的应用功能。

建筑符号与语言符号一样,具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双重属性。表层结构常表现为平面功能的布置与体型的构图及色彩处理等。深层结构蕴含着建筑符号处理的目的与意义,以及说明什么问题。如果忽视深层结构的把握,则将导致形式主义。符号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几何型符号、历史性符号、抽象象征性符号。

建筑中运用符号其意义多表现在文化层面,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正是由于建筑符号同时表达了“能指 ”与“所指”两方面的功能,因此可以为建筑创作提供丰富的联想。能指表达的是具体的形象,所指则可象征某种意义,这对建筑的创作,从体量到细部都能有启事作用,尤其在纪念性与公共性建筑的创作中,这种象征符号的消闲尤为重要。

建筑符号的应用已成为当今各种建筑思潮的标志,这种标志的所指应该是与约定俗成的。自古以来,各种建筑风格与流派无不表现出不同的建筑符号象征,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在建筑符号方面的应用已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手法,这对当今建筑的创作无疑能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4 建筑类型学

建筑类型学作为一种分类组合的方法理论,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基础,符合地域性及历史文化的特征。建筑类型学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和丰富的方法体系,在建筑的时间中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罗西、昂格尔斯、克里尔等人都在发展建筑类型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了从根本上揭示建筑的统一性与变化性相结合的规律,建筑类型学着重探讨了建筑的本质及其原型。如果我们没有一种能归纳一切的准则,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从建筑的原型中获得统一的基础和变化的规律。建筑是由人所创造的,建筑的历史可以直接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今天的建筑是不管其如何标榜自己的创新,其创作的灵感总也无法逃脱原先只是的积累,必然是对.. “记忆储藏 ”中的记忆片断进行选择和加工。这种选择与加工即是创新,也是类推的结果,它是建筑类型学所要解决创作过程的认识论。建筑类型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历史建筑文化的总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设计方法中理性主义的继续发展,对于建筑创作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建筑类型学从结构主义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建筑进行了剖析,因此它并不是人对建筑关系的理解而是建筑对人影响的解释。它强调先存的建筑现象的重要,同时也考虑新的生活形式的不断产生,更注重两者的承袭。

类型学研究设计灵感从哪来,它在哲学上属于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其第一个特点是用自身来解释自身,第二个特点是在变换中被承认。方法论上认为设计应先有原型存在,并可以变化,但必须先有意志的形成过程。应用时先定母题再进行转换,达到既变化又统一。是一种比较理性的设计方法,强调本源性与物质第一性对人的影响,认为人的创造思维应该遵循客观环境的母体来进行变换。

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方法重点在于三方面:即类型选择、类型处理以及类型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建筑类型学应用很广泛,首先建筑类型学可以作为阅读城市的手段,它能通过研究建筑类型与城市的关系,探索城市形态。其次。类型学可以作为认识建筑艺术水平的方法。通过用建筑类型的比较,重新认识过去曾经存在并起作用的建筑文化的影响。第三,类型学可以作为建筑创作的工具。类型学在设计方法论上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昂格尔斯类型转换的方法、罗伯特・克里尔空间类型的处理方法、罗西的类推方法、列昂・克里尔城中城的设计方法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类型学在建筑领域内寻求理性,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建筑活动,并已成为重要的批判性与实用性的双重工具,对建筑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建筑设计结合生态环境

生态建筑学使人们对生态环境与建筑生态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与人类生活至关重要。人类几千年的建筑史都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它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地区特色与民族传统。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增加。

生态建筑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任务是改善人类聚居环境,其目标是创造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效应。建筑师应尽可能不干扰环境的情况下解决功能、美学等问题,并进一步在设计的某些方面改善环境。在尊重自然的同时,积极地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上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索勒瑞把生态学和建筑学相结合产生了生态建筑学。1 969年美国景观筑师表克哈格所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生态建筑学立足干生态学原理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所关心的不是生态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一部分。其一是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生态问题,那些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有规律的,限制性的因素。其二是要确立生态平衡观点及其两个原则:整体有序和循环再生原则。生态建筑学的目的是结合生态原理的决定因素,在建筑设计领域中谋求解决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从理论探索、建筑实践和立法措施三方面探讨如何改善人类聚居环境,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现在生态建筑学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探索以全面整体的思想考察自然与人工综合的生态环境。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6 行为建筑学

行为建筑学识研究人类行为与建筑环境关系的学科,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符合行为规律的科学设计程序及理性的建筑设计方法。行为建筑学一词是美国建筑学者海姆赛斯于1 977年提出的,他在同名书中,强调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并试图建立符合行为规律的设计方法论。他的这一建筑著作的出版为行为科学应用于建筑环境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行为建筑学研的重点在于设计方法的改进,其中主要包括:视知觉与建筑形式的研究;关于符合行为规律的设计程序理论和定量化设计方法;有关社区的空间行为与规划设计的关系等方面。

根据视知觉与建筑形式美学要求进行设计时行为建筑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建筑形式历来是建筑师所关心的问题。本世纪以来,西方许多美学家长期致力于形式美学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理性分析抽象形式的规律和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这种美学体系对现代建筑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格式塔形式法则的核心在纯几何形式中寻求“有意义的形式”。格式塔的方法基本遵循着“基本元素走向组合”的模式。

格式塔的元素组合原则注意下列特征:对称性、包容性、整体性、协调性、规则性和最大的简洁性。当一个形式具有维持其结构所需的最少元素时,就达到了最大的简洁性。多余的元素可能会起到美化作用,例如建筑的结构与构造元素是必须的,而装饰构件则成为附加的元素。格式塔的图形往往具有一种表现特质,因此,有关建筑物的形式会使人产生如轻松,沉重,明朗等的感觉,这是由于它的图形与视觉反应有关,这是和格式塔的“同形”心理概念密切相关的。

行为建筑学研究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符合行为规律的建筑设计程序理论和定量化的方法。建筑设计程序理论和相关的定量化方法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受到系统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这一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总的趋势是由严格的科学理性方法过渡到有弹性的情感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有关建筑设计的定量化问题时和程序设计理论相联系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收集整理设计资料和有关的信息;②对专业性较强的建筑类型进行系统的功能分析和最优化布置;③对建筑使用后进行定量化评价,也包括对设计方案的优劣评价,这是建筑决策的有效工具之一,目前在西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行为建筑学研究的第三个主要方面是注意空间行为与规划设计的关系。规划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考虑空间行为的规律,这样才能符合人们生活社会文化习惯的需要。为了在规划设计中达到这一目的,通常应注意两方面的因素:认知地图的功能;私密性、领域感和个人空间的处理。

认知地图是指人们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认识能力,建筑与城市布局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知程度。运用认知地图的分析方法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对城市距门的调查而建立起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参考框架,这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1980年凯文・林奇出版的《城市意象》一书,将城市的意象概括为:道路、边缘、区域、节点、标志。

私密性、个人空间和领域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要求,直接影响到人的安全感和生活舒适程度,但不同的民族和社会表现出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建筑师与规划师在设计时注意这些特点和要求,以满足人们活动行为的需要。

7 建筑设计结合人的心理

环境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建筑学相结合的一项理论。简单的说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预期周围物质的和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从心理学中脱离出来独立发展。研究环境如何适应人的需求。主要研究:如何认知环境;环境的空间属性;如何感觉环境及对环境做出审美评价的问题。

建筑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对建筑学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一般性描述,将心理学、社会学的有用知识用于解决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实际问题。建筑师运用建筑心理学的原理于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以求进一步使人们感觉到舒适优美。

建筑心理学的重点是研究建筑环境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点。目的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以塑造一个又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环境。

建筑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同样是应用格式塔心理学与环境视错觉原理。阿恩海姆用格式塔心理学分析建筑形式,主要是对亮度的平面关系的研究。1977年他发表的《建筑形式的动态》一书,指出可以通过形状的几何特性、尺寸、面积和位置来表达建筑的性质。他认为存在着一系列决定艺术表现和意义的心理力场,如扩张、收缩、推拉、上升、下降、前进、后退等,运用他们可以达到建筑的表现力。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点、线、面、体等几何性元素在人的知觉中有一定的表现品质,这种形式感不是逻辑推理的产物,而是人的心理结构与环境模式的一种呼应。

建筑心理学利用环境错觉的效果。错觉是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在建筑创作中可以加以利用达到较好的效果。建筑形状与视觉的关系,空间形式的力感与动感,建筑的情态特征,也都是建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建筑创作中较好的运用建筑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于提高设计水平有很大帮助。

8 建筑模式语言

在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中,建筑模式语言是一支比较有影响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克里斯托佛・亚历山大教授,他曾为此写了一套丛书,共三卷:第一卷

《建筑的永恒之道》、第二卷《建筑模式语言》、第三卷《俄勒冈的实验》。三卷是一个整体,目的在于提倡用新的设计方法论代替现行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体系,从而使建筑师与规划师能

跳出传统的思想束缚而进行独立思考与大胆创新。

作为一种新的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理论体系,《建筑模式语言》是它的核心,它为建筑师与规划师提供了全面思考设计方法的模式,因而该书自1977年在美国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巨大反响,被称之为新建筑设计方法理论名著。该书所列举的253个模式不一定能概括全部规划与建筑问题,但至少能为使用者提供一种类似思考的模式,并能举一反三,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应用价值,可以供建筑师、规划师郁广大建筑研究工作者作为参考。

9 总结

目前,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热潮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建筑模式语言、图式思维理论、建筑类型学、建筑形态学、建筑符号学、行为建筑学等设计方法理论都各有特色,已为建筑创作领域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手段,使当代建筑常作日益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罗杰・斯克鲁顿.建筑美学.国外建筑理论译从冲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

【2】诺伯格・舒尔茨著尹培同译.存在・空间・建筑.19990

【3】诺伯格・舒尔茨西方建筑的意义.中国建筑x-J.k出版社.2005

【4】G・勃罗德彭特等著乐民成等译.符号・象征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汪丽君建筑类型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5

【6】库尔特・考夫卡著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

【8】凯文・林奇著方益萍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

现代建筑理论范文第9篇

关键词:后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影响

引 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形式也在不同的变化着,但是在历史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的基本观念去没有多大的变化。世界建筑观念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现代建筑就随之产生。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是现代建筑建造的主要依靠,比如水泥和钢筋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材料的依赖。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的提高了对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城市的功能进行了划分,对人们的生活和交流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于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在建筑中应运而生。

1 后现代建筑理论的产生

就现代建筑来讲,对材料和结构的准确性、单纯性、功能性都有所讲究,而到七十年代以后,人们追求的是建筑的多元化的无统一目标,因而建筑理论因此而产生,建筑的意义开始被来自不同的建筑家、理论家从美学角度、政治角度、伦理学角度、语言学角度、现象学角度进行讨论。那些曾经仅仅受到形式、功能、经济三方面制约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多学科的建筑理论的时代到来了。在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改变对对象、主体的研究,而逐渐的加大了对建筑的规范、过程的重视,认为建筑不是单独的存在的,而是和社会环境、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密切相连的。

2 后现代建筑本身的一些局限性

2.1 过度强调建筑的装饰性

设计师在对后现代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过度的强调建筑的装饰性,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建筑师对古典主义进行折中处理以及过度融入通俗文化。这些运用具有比较强的装饰性,这能够让更多的人欣悦接受,但也会造成一些分无所适从。现代建筑能够快速的发展最主要原因便不在于其装饰,而在于建筑的实用性,然而后现代建筑太过注重装饰,随之时间的流逝这必然会遭到大量的反对。

2.2 装饰细节和既定符号的使用,容易过时

在建筑的装饰中,最容易体现时代特征的就是建筑的装饰细节以及一些既定的符号,就建筑而言,若是建筑装饰的时代特征过于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将会很容易过时,就会被时代的潮流给掩盖。当今社会,随之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都趋向于追求时髦,而真正被人们关注的是那些经典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较少的装饰符号,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后现代建筑的衰落,其优点也是其致命的弱点。

2.3 过度的滥用通俗文化符号以及历史符号

后现代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建筑的形式和装饰就可以分出高低,在那个时代这足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然而后现代建筑却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设计时依然采用古老的手法,折中通俗文化符号和历史符号的使用,对那些比较珍惜古典文化的人很难接受,于是后现代建筑的衰退是理所当然的。

2.4 商业过度推广

当形成国际式风格以后,建筑发展和商业推广密不可分,建筑商业为了更大程度的吸引客户,获取利润,其必须有自己的风格。然而那些前卫特征非常明显的建筑通常不适合进行商业的推广,然而后现代建筑却遭到过度的推广,其建筑风格寿命大大饿缩短,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很少于建筑商再对后现代建筑风格进行推广了,他们认为这种风格已经远远的落后于时代的潮流,直至被淘汰。

3 后现代建筑理论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3.1 后现代建筑理论对我国复古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对历史与复古主义的追求,这同样也是后现代建筑反对现代建筑的一种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后现代建筑为了到达视觉上的观赏效果主张采用装饰的手法,进而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丰富的心理需求,而不仅仅只追求单调的功能主义。后现代建筑最为关注的就是现代建筑在设计上全然抛弃“古典主义”,后现代建筑不追求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不同时代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素材以及设计中的一些细节和手法,作为一种隐含的方式,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历史和复古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后现代建筑设计中包含的历史和复古主义风格,极大的体现了对传统和现代的包容性,这里不但包括了传统文化,而且现行通俗的文化也包含在内。

3.2 后现代建筑的符号拼贴对我国建筑的影响

将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些传统构件通过将其变形、抽象和裂解称为符号拼贴,然后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和典型意义传统符号在建筑设计中加以拼贴运用,继而使新建筑和传统建筑在某种方式中有一定的联系。该手法和装饰点缀法最大的不同之处体现在此手法更强调对建筑抽象的提炼,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的俗成习惯。近年来,该手法广泛的应用在传统商业街的重建中。

3.3 后现代建筑中对传统建筑设计深层含义的演绎

相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建筑形式势必向更深层次的建筑文化内核转变,试图从美学、哲学的某些内涵进行诠释。因此,在建设设计中通常选择若干给概念入手,发掘蕴藏在里面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突破口。如西安的阿房宫宾馆,再设计中就掘弃“仿形”而着重对“表质”的设计,以简洁的立面、夸张的尺度,表现出现代建筑的古朴、雄浑和粗放的西北文化的内在气质。下斜上直,使体现出古城的文化,又暗含出歇山屋顶之意;宽大舒展的裙房设计,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秦汉高台风,菱形饰块的反复出现,使建筑的地方性得到很大的体现,汉陶式样的人口门斗,不但蕴涵这传统文化的气质,而且还能表达时代的精神。传统的深层含义的演绎,通过都带有一定的象征和隐喻的特征,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4 在中国建筑行业中对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些反思

当后现代建筑理论传入到中国以后,我国建筑设计出现了很多复古主义泛滥的现象,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增添一些没有一点实际用途的小亭子,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建筑单调的局面,但是这也引起了很大的消极作用,由于建筑师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当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迎合大众趣味,而缺乏一定的创新,滥用复古主义。很多建筑设计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用钢筋混凝土来模仿木头的本身,实际上这根本就不符合传统精神,长此以往,会对传统精神的研究和发挥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设设计的过程中,在融合传统精神的时候,必须将传统理念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完美的结合,深入的挖掘传统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的建筑才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5 结 语

虽然后现代建筑的优秀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常出现,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大多数所谓的“后现代建筑”都不是真正意思上的建筑而是在现代建筑上进行了一些表面的修饰而成的,并没有将后现代建筑的理念真正地将运用在建设设计中。因此,我们国家在发展建筑行业的时候,应该深入的挖掘传统文化,找出适合我国建筑的发展形式,将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合到现代建设中,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2.

[2]余小荔,袁媛.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2.

[3]王敏.浅谈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差异[J].山西建筑,2006.

[4]栗冬红.概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上一篇:农业科学管理范文 下一篇:科研绩效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