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20:28:48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大常委会;履职情况;监督现状;可行性;设计

一、人大常委会对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的现状

检察机关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以下简称“两长两员”)由人大选举或任命,但人大却没有对“两长两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司法实践中亦鲜有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两长两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的事例。

(一) 监督的立法不健全

虽然作为具有统领性、总括性质的《宪法》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不可能对人大常委如何监督人民检察院作出细则性的规定,但作为检察机关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也只是对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表述为“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人大常委会监督法》监督检察工作的途径除“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外,还把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人大代表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等六种情形作为检察机关向人大作专项报告的议题,但如此规定也只是以监督中发现问题要求检察机关接受询问和质询而己,没有对要求“两长两员”定期向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二)司法实践中的空白

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以《专项报告》或定期以《工作报告》的形式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检察工作的方式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这种报告主要侧重于检察机关一定时期内履行职责、或某项专项工作的情况。然而,人大常委会任命“两长两员”后,“两长两员”如何履行职责、是否正确履行职责,由于没有相关机制、没有相关法律明示要求,人大常委会没有、也不可能掌握“两长两员”的实际履行职责情况,“两长两员”也无法主动向人大报告其个人履行职责情况。

二、建立人大常委会对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工作机制的可行性

(一)理论依据

一是人大监督的概念来看。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1)。而人大监督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一定的法定权限和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行为进行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活动(2)。这里无论是监督、还是人大监督的概念都包含了对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

二是从检察人员与检察机关的关系来看。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工作由具体的检察人员实施完成,检察人员的行为是否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直接影响着检察职能的行使。而处于监督者的人大常委会,监督检察工作,也同样应该包括对检察人员行为的监督,对“两长两员”的监督就完全属于其监督范畴。

三是监督的类型来看。人大常委会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是纵向监督,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向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那么只要是属于检察工作范围内的事项,有必要的都可以、也应该向人大常委报告。

(二) 宪法和法律依据

一是《宪法》依据。第62、67条分别规定,全国人大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此条说明“两长两员”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产生。第10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大常委会监督同级检察院的工作,同样也应该包括对检察人员的监督。

二是《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0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大和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第21-23条,明确省级以下检察长的选举,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同级检察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两长两员”由人大及常委会产生,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行职责情况就应该成为必然。

三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第9条规定了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专项报告议题范围:一是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二是本级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三是本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四是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委委员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五是人民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六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此条描述的六种情形只能从检察执法主体即检察人员个体行为中得到反映,接受询问和质询的主体是检察人员,甚至还可能是“两长两员”,因此,在上述情形下“两长两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其履行职责的行为(不论正确与否)就当然接受了常委会的监督。

(三)现实可行性

一是有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的机制。目前,检察机关建立了每半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检察工作接受审议的制度,同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或专项活动,以专项报告的形式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在此制度的前提下,以专项报告的形式将“两长两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并接受审议,使人大常委会对检察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对“两长两员”的履职行为进行监督完全可以成为现实。

二是有要求检察机关接受询问和质询的规定。人大常委会审议检察工作报告时,检察机关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接受询问。一定数量的人大常委会委员联名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检察院的质询,就启动了检察机关相关人员接受质询的程序,使检察人员个人履职行为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不可避免。

三是有年度考核述职的机制。检察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检察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成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向全院干警述职,处以上领导干部要向组织部门报告履职情况,“两长两员”就更加应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情况。

三、构建人大常委会对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工作机制的设计

(一)健全和完善立法,明确规定“两长两员”定期报告履职情况

一是《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在法条中增加一条作为第28条: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情况。二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在第9条“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专项报告议题”范围中,增加一项为: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报告。三是《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在第7条“检察委员会委员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中增加一项为: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四是《检察官法》。在第8条“检察官的义务和权利”中增加一项为: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定期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情况。

(二)启动履职专项报告

一是专项报告的时间。以人大常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委员会议为标准,“两长两员”向人大专项报告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二是专项报告的人员。“两长两员”的人数在各级检察院占大多数,全部人员每年报告履职情况难以成为现实,因此,可按照每年3-5人的比例向常委会作1-2次专项报告。三是专项报告的形式。既可以每次以1-2人个人履职专项报告,也可分别以检察长履职专项报告、副检察长履职专项报告、检察委员会委员履职专项报告、检察员履职专项报告的形式进行。四是专项报告的内容。专项报告的内容一般是指“两长两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情况,也可以结合各个时期上级机关开展的专项活动进行报告。五是及时上报,精心准备。形成书面的专项报告,按照《监督法》规定的时限报告人大常委会,以便委员及时掌握专项报告的情况。同时相关人员应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数据,以便顺利回答委员的询问或接受质询。

(三) 人大常委会监督程序

一是了解专项报告。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前了解专项报告人员的个人简历、工作成绩等,熟悉“两长两员”需要履行哪些法律规定的职责,以便会上根据需要进行询问或质询。二是特定问题调查。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特定调查、特别是要求对质询的特定事项进行调查才能作出决定、决议的,由委员长会议或主任会议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议组织成立调查委员会,并开展调查,检察机关和相关人员有义务提供必要的材料。三是专项报告。单个专项报告的,报告人在会上先作自我介绍,然后宣读个人履职的专项报告;非单个专项报告的,可派代表介绍相关人员简历后,再宣读报告,但其他报告人须例会,听取意见,接受询问或质询。四是审议和决定、决议。对于“两长两员”的日常专项报告,委员对照“两长两员”的职责范围和法律规定对专项报告人是否履行职责、是否正确履行职责进行审议,并对履职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决定是否通过。对特定问题调查后形成的调查报告进行审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或决定,同时要求专项报告人就决定或决议落实的情况限期上报人大常委会。

参考文献:

[1]监督学概述, http://。

[2]抚松人大,http://www,。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2篇

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作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韩志然主持开幕大会。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526人,出会的委员485人,符合法定人数。

任亚平在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是本届政协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全面推进履职创新的一年。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新思路、新部署,凝心聚力、议政建言,不断创新履职方式,着力提升履职成效,为现代化内蒙古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一年来,常委会强化引领,保持与自治区党委思想一致、目标一致,不断巩固了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运用优势,努力畅通发扬民主的渠道,初步建立了民主协商的制度和机制,依次开展了有计划的民主协商,积极推进了民主监督工作;服务大局,紧扣打造亮丽风景线建言献策,努力提高建言议政活动的质量,更加注重社情民意信息质量的提升,有效推动履职成果转化运用;开拓创新,主动提升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注重界别活动的开展,努力增强履职能力建设,严格规范了各项履职活动,有效改进了提案工作;凝聚共识,动员各方力量共建美好家园,继续推动党派务实合作,大力促进民族和宗教关系和谐,积极开展港澳台侨人士工作;主动作为,落实党委和全国政协交办的重要任务,努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认真联系指导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全力配合全国政协的视察调研活动。

任亚平强调,当前,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依法治区处于关键节点,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社会矛盾仍在凸显期,“十三五”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北疆亮丽风景线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工作有了新的要求,自治区政协事业发展既任重道远,又大有可为。做好自治区政协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委会议部署,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自治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程中,展示新作为,作出新贡献。要强化政治引领,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要明确使命担当,把积极为改革出实招、为发展谋良策、为稳定增共识,作为人民政协的职责使命;要力求精准发力,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以知情明政为前提,突出重点、盯住难点、跟踪热点,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建言献策;要推动履职创新,把创新作为发展政协事业的根本,把改进工作作为政协履职的常态。

任亚平要求,做好今年的工作,一是学习成效要有新提高。要结合政协履职重点,突出思想教育,注重形势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政协委员队伍和政协工作队伍。二是协商民主要有新进展。要把年度协商计划作为推动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抓手,认真总结上一年度工作经验,高质量制定计划,高水平开展协商,高效率转化成果,注重前期准备,着力改进调研视察工作,为开展协商活动奠定扎实基础。三是团结联合要有新局面。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为自治区改革发展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正能量、提供良方略、促进善治理。四是民主监督要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强化常态监督、加强协调联络、突出监督重点,结合实际,适当组织有针对性的民主监督和协商议政,开展具有监督性的视察调研活动。五是专委会工作要有新进步。专委会要更多地做好履职策划工作,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政协重要工作部署,更多谋划具有特色的履职载体和履职品牌,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六是界别活动要有新作为。要由政协各主席和专委会分别联系,界别小组长带头,委员积极参与。要不断拓宽眼界,选准议题,精心组织,进一步创新界别活动形式,为界别活动拓展更大空间。七是提案工作要有新成效。要拓展提案来源,强化提案筛选,探索推动提案公开,完善提案交办机制,推动优质提案进入协商范围。八是成果转化要有新举措。要准确把握工作大局,注重从党委政府重视、人民群众期盼、政协有能力做好的课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力求参政参在关键处、议政议在点子上。要把握好成果报送时机,成熟的履职成果要及时形成专题报告。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常海作了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1月29日下午,历时5天的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呼和浩特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号召,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群策群力,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作出更大贡献。

下午3时整,闭幕大会开始。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526人,实到475人,符合法定人数。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主持闭幕大会并讲话。

任亚平在讲话中说,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委员、列席人员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开得团结、民主、务实、高效,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严格贯彻执行了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各项相关规定,开出了良好的会风。全体与会委员自觉发挥主体作用,热情建言,积极献策,体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的使命担当。2015年是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自治区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是全区各族各界的共同任务。希望广大委员继续努力知情明政,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调查研究,注重自身履职能力的提升;继续努力履职尽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议政为民、履职为民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继续努力崇德修身,更好地发挥在本职岗位中的表率作用、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3篇

梳理完善制度,加强代表工作规范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后,认真对照“一办法两规定”的内容,在全面梳理已有代表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订2项、修3项、废3项制度的工作计划。根据常委会党组会议的要求,制定《市人大代表联系社区的若干规定》、《关于市人民代表大会接受原选举单位监督的办法》,对联系社区的内涵、范围、内容以及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建议的处理和反馈机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的方式和内容、公开代表基本信息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现有的《关于加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市人大代表联系的若干规定》、《关于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制度的若干意见》、《市人大代表履职信息网上登记系统操作规则》等3项制度中有关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内容方式、专门委员会邀请代表参与立法监督工作、拓展代表履职登记内容等完善了规定。同时还制定了代表集中视察、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代表议案、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等工作流程,为贯彻落实“一办法两规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

组建专业小组,发挥代表履职优势

扩大代表参与常委会、专委会工作、有效发挥代表作用,是常委会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常委会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配合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推进组建了9个专业代表小组,由本委员会所联系的代表中有相关行业领域、工作背景和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代表组成。如,市人大外事委成立外事专业代表小组,专门召开组建会议并研究商量开展小组活动事宜,年内该小组开展多次活动,目前正着手为大会期间提出有关的建议做充分准备。又如,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组建食品药品安全专业代表小组、文化专业代表小组,专门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发挥了专业代表小组的作用。专业代表小组的组建为代表充分发挥作用、拓展代表履职专门化途径创造了条件,为提升委员会工作水平、延伸委员会工作力量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完善督办体系,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

新修订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规定》,对完善代表建议督办体系和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作出了新的规定。常委会积极采取措施在完善办理机制、健全督办体系、增强办理实效上不断改进方法。除继续围绕“加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5个专题共83件代表建议开展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代表建议工作外,还首次在届中开展了代表建议跟踪办理“回头看”工作,重点对原答复为“正在解决”和“计划解决”的建议,以及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不满意的建议开展跟踪办理。目前有52件原答复为“正在解决”的建议升格为“解决采纳”,有64件原答复为“计划解决”的升格为“解决采纳”和“正在解决”。如,余国强代表提出的“统一道路中心隔离带反光标识标准”的建议得到落实,市路政局明确计划两年全部完成全市1401条道路、6065个道路交叉口警示标识的新增和整治工作。如,刘天陆代表多年反映困扰宝山当地轨道交通站周边居民的地铁站与人行天桥连通问题,经专题协调会解决了用地、资金、设施调整等问题,并明确各自职责,目前该项目已经得到实质性推进。此外,还围绕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效,创新举办了2期代表建议工作研讨班,代表与承办部门针对办理中的难点问题和实效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研究讨论,对开拓承办部门和代表履职的思路提供了积极帮助。

创新方式方法,促进调研成果转化

2015年常委会委托各区县人大常委会组织653位市人大代表,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监督重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选择了21个专题,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形成了21篇、15万字的调研报告。结合常委会“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人事代表工委把21篇代表专题调研报告中有关“十三五”发展的70多条建议分类梳理后形成报告作为常委会“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的分报告,为本市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重要参考,扩大了代表专题调研成果的应用。为了促进代表调研成果的积极转化,常委会9年来首次召开了代表专题调研成果转化交流沟通会,选择2014年杨浦区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小组形成的“关于制定上海市技术转移条例的立法调研报告”的处理落实情况为主题内容,人事代表工委会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召开了由调研小组的部分市人大代表、市科委、市法制办以及法规起草第三方等参加的交流沟通会,通过面对面、充分坦诚的交流,促进了专题调研报告中的建议被吸收到正在起草的《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之中。

拓展联系渠道,加强代表与群众联系

常委会坚持推进代表带主题进社区联系人民群众。上半年,组织全体代表围绕急救医疗服务立法,深入社区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还开展大量的调查问卷,为提高立法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民意基础。下半年,组织市人大代表围绕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主题进社区听取意见,并进一步拓展了代表联系社区的范围,代表们不仅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还到有关驻区单位听取单位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有的视察街道网络化管理中心,了解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情况;有的召开居民群众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对垃圾分类、养老工作的意见建议;有的走访大学院校、中小学校等,召开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听取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有的走访社区内有关市属企事业单位听取职工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有的召开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区和镇人大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增强了代表联系社区的实效。12月底前常委会还组织505位市人大代表和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围绕8个主题、分12路,对24个项目内容进行视察,为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情况,开好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表决本市“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帮助。

改版网络平台,提升服务代表效率

发挥互联网优势服务代表履职、提高服务代表的效率和质量,是常委会努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常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上海人大代表网”升级改版为“上海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上海人大代表网)”,进一步调整完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成为服务代表、代表网上履职、代表履职登记的平台。8月份试运行以来,已有479名代表登录上网。市人大各委员会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向全体代表发放各类调查问卷,如年度立法项目征求意见、年度监督项目征求意见、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等,向代表发放各类通知、履职学习材料等,代表还能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及时查询和核对本人基本信息、履职情况。

报告履职情况,增强代表责任使命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基层检察院 检察委员会 探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72

近年来,湖北省嘉鱼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院关于检委会工作建设的精神和要求,充分发挥检委会议案议事的决策作用,创造性开展检委会委员述职评议制度,着力强化检委会委员履职意识,拓宽检委会业务决策指导途径,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检委会工作的科学发展。通过述职评议活动的开展,检委会委员履职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呈现四个提升,有力推动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四个提升:一是检委会委员履职意识不断提升。通过目标量化考核和评议结果运用,改变委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状,促进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回归,干事创业、履职尽责成为主流。二是议案议事能力不断提升。开展述职评议为检委会委员提供一个交流工作和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推动检委会学习、调研等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委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检委会对检察业务的宏观指导水平不断提升。述职评议推动了检委会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充分发挥检委会委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拓展了检委会业务决策指导途径,提升了业务指导效果。四是检委会决定的执行力不断提升。通过述职评议,由检委会委员对检委会审议的案件和事项最终处理情况进行第二次反馈,并在评议中对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保证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全面正确的执行,切实维护了检委会的权威。

1 当前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的法律地位和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1)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法律地位。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制度是检察委员会制度的组成部分,其法律地位法律既来源于法律对检察委员会委员制度的规定,又有其特殊性。总的来说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是具有较高法律职务和检察官等级的人员。《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2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由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检察官法》第2条规定,“检察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因此,检察委员会委员是经权力机关任命的检察机关内部具有较高法律职务的人员。检察官等级是国家对检察官专业水平的确认,按照《检察官等级暂行规定》,检察委员会委员的等级也高于检察员的等级。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的通知》,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法律政策水平高、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资深检察官和优秀检察官。”因此,只有精通法律与检察业务的检察官才能担任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2)履职中存在的问题。检委会是检察机关内部的最高业务决策机构,对于一些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检察工作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业务、管理事项发挥着重要的宏观指导作用。检委会委员能否有效履行职权、发挥作用直接关系着检委会运行得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检察工作的大局。当前,有的委员忙于业务工作,没有及时更新补充知识储备,思维相对老旧,对于检察业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影响了检委会的议事能力和决策水平;有的委员只顾埋头办案,议事议案准备不足,讨论时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没有见地和针对性;有的委员认为检委会主要是平衡责任,不是主职工作,缺乏主体意识和角色意识,对于议事议案兴趣不大、热情不高。面对现状,县院党组经过多次调研,创新推出述职评议制度,定期组织检委会委员向院检委会述职,并进行评议,便于检察长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检委会委员的履职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台工作措施,强化检委会的决策指导作用。

2 推行履职评议制度,推进检委会履职科学化

一是明确述职评议内容。探索并推行检察委员会委员述职评议制度是检验检委会委员履职情况的重要途径。制度设计不仅要突出对委员履职情况、履职能力的评议,更要突出检委会的业务导向作用,对于述职评议的内容进行适应的延伸拓展,以此衡量工作,推动业务发展。述职评议内容主要包括:检委会委员参加集体学习和年度理论研讨文章完成情况;带头办案和指导其他检察人员开展业务工作情况;参加议事议案的准备工作和对于重大检察决策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的情况;参加规范司法行为和提升办案质量的情况以及个人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情况。同时根据每年不同的工作重点,及时增补报告内容,如湖北省嘉鱼县检察院2014年将参与新型检察院项目化建设作为重点,列入述职评议内容,确保述职评议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明确述职评议人员。由于检委会委员述职评议制度处于探索阶段,为了避免与其它年度述职工作重复撞车,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委员进行述职。经过检委会办事机构的提议,检察长同意选取的方案。首次述职委员的人选条件是,由担任业务部门主任检察官的委员述职,这样便于结合本业务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汇报。2014年底,湖北省嘉鱼县检察院安排了担任综合管理部门、职务犯罪侦查部、公诉部和民行部主任检察官等的五位委员进行述职。参加评议人员主要为全体检委会委员,同时根据工作需要,邀请院纪检组长和部分人民监督员参与测评,以扩大述职评议工作的参与面。

三是明确述职评议程序。注重发挥委员在述职评议工作中的主动性,明确规定按照“个人自查、会议报告、委员询问、检察长点评、大会评议”5个步骤组织实施,确保述职评议的规范性。

3 建立履职考核制度,提高履职刚性监督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5篇

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形式和途径有很多,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重要权利,也是人大代表接受人民委托依法履职的重要形式之一。多年来,市人大代表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提出各项议案,对推动促进本市的各方面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研究与议案有关的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一、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制度的历史沿革

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于1954年8月召开。当时《地方组织法》尚未颁布,对代表议案的提出没有明确的规定,仍然沿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做法,称为“提案”,由大会的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1955年2月召开的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按照1954年颁布的《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将“提案”更名为“议案”。从1956年12月召开的市二届人大起,为了便于议案审查委员会做好议案审查工作,每次大会主席团都会作出议案截至日期的决定,凡超出截止日期提出的议案,议案审查委员会不再进行审查,由大会转交市人民委员会研究处理。1982年3月召开的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通过了《关于改进议案工作的暂行办法》,规定“属于市级国家机关职务范围内有关的重大建议和方案,经议案审查委员会过半数委员通过后,列为议案。”1983年4月召开的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通过了《关于处理议案和代表意见的暂行办法》,将代表在会议期间提出的“议案”同“建议、批评和意见”加以区分,明确议案必须是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需由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代表议案的提出需由代表团或者10名以上的代表提出,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由于明确了议案的内容范围,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始,代表议案与以往相比,数量显著减少。1988年4月召开的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代表议案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代表议案的提出、范围和要求、审议程序、办理等作了规定。1990年、1995年和2008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三次对《规定》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办理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报告的监督程序;提议案的领衔代表可以列席常委会审议议案办理情况的会议;对代表如何提出高质量的议案提出了要求;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将代表议案提出时间扩大到人代会闭会期间;完善了会后处理代表议案的程序和要求。

二、《规定》的实施情况

现行的《规定》共21条,概括而言,主要设定了以下几项制度,第一是代表议案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特定要求的制度;第二是收到代表议案后的研究处理制度;第三是代表议案在会后的处理制度;第四是有关国家机关办理代表议案的制度。

1、关于代表议案的内容和形式

代表提出议案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履职行为。《规定》规定议案的实质要件是,内容应当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范围,并且要有案由、案据和方案,如果是立法案则应当有法规草案或者立法要旨和说明;形式要件是,应当有代表一人领衔,有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提出,使用大会秘书处统一印制的议案专用纸,并且一事一议。从本市多年来的实践看,代表在执行代表议案内容和形式要件方面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代表们对提出议案普遍持积极、认真、慎重的态度,事先会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到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对于提出的立法议案,近年来基本上都能附上比较完整的法规草案,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代表提出的议案最后作为议案处理的比例却不够高,通常只占代表提出的议案总数的3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议案的内容应当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范围这一议案的实质要件把握不准。未被大会主席团审议决定列为议案处理的代表议案,有的涉及国家专属立法事项,有的事项纯属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因此,要提高代表议案的质量,关键要提高代表对议案实质要件把握的能力。

2、关于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的议案处理

2008年10月以前,代表议案只能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召开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决定之日至主席团决定的议案截至时间内提出”。2008年10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将《规定》修改为,在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也可以提出议案。议案分两种处理程序,一种是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召开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决定之日至主席团决定的议案截至时间内提出的议案,由大会秘书处送有关专门委员会(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期间是送议案审查委员会)研究提出意见,由主席团决定是列入本次会议议程还是交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主任会议在大会闭会后审议。另一种是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议案,由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登记,送有关专门委员会研究提出意见,并在下一次代表大会举行时送大会秘书处,与会议期间提出的代表议案一并处理。从多年来的实践看,大会期间的代表议案处理,除了对《规定》第十条规定的复议程序有不同看法外,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问题比较大的是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议案的处理。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议案,要等到下一次代表大会举行时送大会秘书处,与会议期间提出的代表议案一并处理。这影响了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议案的积极性。

3、关于代表议案在会后处理的情况

对主席团交付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大会闭会后审议的代表议案,《规定》除了要求在大会闭会后的三个月内提出审议结果报告,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外,还对审议结果报告提出了要求,“审议结果的报告应当包括议案的主要内容,听取和采纳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提议案代表意见的情况,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的审议意见等内容。”“专门委员会为审议代表议案召开的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以及专门委员会会议,应当邀请提出议案的领衔代表参与,充分听取代表对议案的处理建议。”这些议案处理制度的实施情况是比较好的,大会闭会后的三个月内提出审议结果报告一直是坚持的,近年来各专门委员会在处理代表议案过程中充分尊重代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做的也是非常好的。

4、有关国家机关办理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报告的情况

2008年修改的《规定》对有关国家机关如何办理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报告增加了很多规定。“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在研究代表议案时,应当先听取领衔代表对议案的说明和对议案的处理意见。”“本市有关国家机关对常务委员会决定交付办理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应当认真办理,并自交办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办理情况的报告,同时抄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提出议案的代表。办理情况的报告应当提出包含有明确的办理部门、措施、时间要求等内容的办理方案。”“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重大事项决定草案等吸纳了代表议案有关内容的,提议案人应当在有关起草说明中予以阐述。”但从实践来看,有些规定执行得不够理想。第一,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自交办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办理情况的报告,办理情况的报告应当提出包含有明确的办理部门、措施、时间要求等内容的办理方案的规定基本没有做到。第二,有关部门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吸纳了代表议案有关内容的,提议案人在有关起草说明中基本上是不提及的。

三、对改进议案工作的建议

1、加强代表的履职学习工作

代表提出议案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履职行为,代表议案的要求远高于代表建议。从实践来看,大部分代表提出的议案,最后被转为代表建议处理的,主要是因为对议案的实质要件把握不准。要改变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是加强代表的履职学习。建议常委会在组织初任代表履职学习和代表履职实务学习时,加强对如何提出高质量的代表议案的学习。

2、完善闭会期间代表议案的处理程序

代表议案可以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对代表依法履职,鼓励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的《规定》规定,大会闭会期间提出的代表议案,要等下一次会议举行时,与会议期间提出的代表议案一并处理。这影响了代表们闭会期间提出议案的积极性。其实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议案,最大的优势在于由于时间比较充裕,代表的议案可以在人大工作班子的协助下,修改得更为完善,对此,《规定》应当考虑作相应的修改。

3、完善有关国家机关办理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报告的制度

有关部门办理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报告,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有关起草说明中不阐述吸纳了代表议案的哪些内容,甚至连代表提出议案这一基本事实都不提及的,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为此,相关的规定必须强化。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6篇

1、民主政治的加速发展激发委员主体意识的自我觉悟,委员履职的参与率不断提升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协委员作为政协的履职主体,在推进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中,积极发声建言、献智出力,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影响力不断增强。这反过来激发了委员主体意识的自我觉悟,使广大委员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委员的重要性,体会到当好委员的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市政协为例,2012年以来,委员们极参与政协各类会议和活动达4717人次,人均参与10.8次,其中全会和常委会议到会率达88%以上;委员共提交提案728件,反映社情民意109件,参与民主监督活动508人次。随着委员参与率的提升,政协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委员的社会知名度和关注度也随之提高,这又促进委员尽心履职、主动作为。

2、政协作用的日益彰显推动委员主动履职的自我行为,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近年来,市政协围绕核心、服务中心、反映民心、凝聚人心,立足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实践,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政协委员作为政协组织活的“细胞”,是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委员强则政协强。随着对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要求不断提高,围绕充分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市政协强化委员学习培训,搭建履职平台,健全管理服务机制,旨在把每位委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这就有力推进了委员主动履职的自我行动,积极性不断增强,自我要求不断提升,广泛活跃于各类协商、调研视察、为民办事等各个层面。2009年以来,市政协委员开展了375次民主监督活动,提交建议书186份;共有143名委员作客《政协话题》,共议热点难点,交锋真知灼见。在履职为民的实践中,委员们共联系帮扶企业205家、163个社区(村),并积极为植树造林、扶贫解困捐资出力。特别是在“五水共治”中,全市两级委员踊跃参与,捐款3859.11万元,献计58条。委员占多数、委员唱主角已成为常态,委员的履职热情得到激发,履职自觉性不断增强。

3、各界群众的真切要求促进委员履职能力的自我提升,委员履职的实效性不断显现

界别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组织基础。全市政协委员由界别协商推荐产生,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人士,与本界别群众有着天然联系。随着社会阶层的深刻变化和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化,各界群众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对发挥好政协的界别民意通道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也促进了作为界别代表的政协委员积极为本界别反映诉求、立论代言。市六届政协的五年中,委员以界别名义共提交发言材料196篇、集体提案286件,有效反映了界别诉求、维护了界别利益。2012年换届以来,在界别活动周、界别调研月、界别专题约谈会等活动中,委员们通过界别组进行视察调研、考察座谈、约谈协商,参与结对助学、走访慰问、服务下乡等,积极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发挥了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在主动服务各界群众,积极回应界别呼声的过程中,委员的界别意识得到了增强,履职能力得到了提升,履职实效性得到了体现。

1、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讲话中,评价人民政协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建言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人民政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这就要求作为政协工作主体的委员,也作为界别代表人物和某种意义上公知人物,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同时,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要求,更多地参与并引领群众参与协商民主和社会治理,共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

2、坚持围绕中心、履职为民

十报告明确要求通过政协组织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讲话中明确提出,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努力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要积极宣传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引导所联系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正确对待新形势下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格局调整,为改革发展添助力、增合力。政协更要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如何落实对政协的要求,发挥好政协的作用,关键在于委员。为此,就要求政协委员始终紧扣改革发展广泛协商,献计出力,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围绕民生实际开展多层次协商,建言立论,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还要提高联系群众能

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3、坚持实践传承、创新发展

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要尊重和保障委员民利,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健全委员联络机构,为委员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希望委员珍惜荣誉,恪守宪法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道德品行,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这就要求政协委员紧跟时代步伐,围绕政协在新时期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创新履职,切实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深入实际摸真情,集合众智解难题,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还要“敢于讲真话、讲诤言,及时反映真实情况,勇于提出建议和批评,帮助查找不足、解决问题,推动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落到实处。”

虽然我市的委员主体作用发挥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不少影响和制约委员主体作用发挥的问题和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角色意识不强。由于政协委员产生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委员在进入政协队伍前,对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不了解,即使是成为政协委员后,对上述问题也不十分清楚,不知道政协委员这个角色有什么要求、怎么演好。二是责任意识不足。有部分委员更多的是考虑委员头衔给自己带来的荣誉和好处,或者更多地埋头于自己本职工作,而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身为政协委员肩负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责任,缺乏应有的履职积极性和责任感,每当政协工作与本职工作、社会活动相冲突时,往往首先放弃政协活动。三是履职使命感欠缺。有些委员认为政协权力有限、委员作用更有限,从而缺乏主人翁精神,不为所在界别的群众履行应尽的责任、行使应有的权利,不主动参加政协会议,参加活动也不发言,不主动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甚至还有会议不出席、活动不参加、提案不撰写的“三不委员”,发挥主体作用自然就无从谈起。

2、履职能力不平衡。一是个体差异明显。由于政协委员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工作岗位和主体意识的差异,导致参政建言能力极不平衡。特别是基层政协,有的委员在本专业、行业领域是专家能手,但对于国计民生、社会问题则了解甚少,有能力但难作为;有的委员如企业老板,平时事务缠身,深入基层不够,联系界别群众很少,参加政协活动也不积极,所提意见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少数委员视野局限、境界不高,过多关注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为民代言建言较少。二是履职水平不足。部分委员社会活动能力较差,信息渠道狭窄,也不加强学习、深入调研,自身素质不能与时俱进适应履职需要,参政议政内容空泛,脱离实际,质量不高,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三是专业培训不够。政协面向委员的学习培训和能力提升也不够完善,较多注重对新任委员的培训,尚未建立面向全体委员的素质提升工程,同时在内容上以学习政治理论、重要文件、形势报告等为主,方法上以集中学习、专题培训为多,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3、载体平台不健全。一是载体平台不够丰富。政协主要通过组织开展会议、调研、视察、座谈、考察等活动,为委员履职创设载体搭建平台,但总体上面窄量小、形式单一。除全会外,大多数委员参加会议或活动的机会不多,甚至很多是一年只履行3-4天的“年委员”。即使是专委会成员,除了参加专委会的活动外,其他履职平台也较少。委员独立开展履职的方式是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以及通过政协发表意见建议等,但由于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差异,不少委员每年能实现一件提案、一条社情民意、一次活动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二是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在促进委员履职上,政协组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全会前委员为撰写提案需要开展调研,但如果缺少政协的有效支持,调研活动很难开展。还有,如何加强与委员、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如何在经费、时间以及物资上加强保障;如何有效引导和组织委员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发挥好主体作用等都还有待探索。三是履职成果转化不够有效。总体上看,行之有效的政协履职成果落实、反馈、监督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有些部门对委员提出的提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意见建议等未能认真研究、办理和反馈,“重答复轻落实”仍较普遍,尤其是社情民意信息由于缺乏受理反馈机制,“有上文没下文”,甚至没有办理反馈,极大影响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

4、工作机制不完善。一是缺乏有效的委员进出机制。在委员产生上,目前主要是统战部负责推荐、政协负责管理,委员产生和管理脱节。同时由于缺少制度保障,推荐程序和方式不明确不规范,导致有些单位或界别把政协委员名额作为一种“奖励”、“待遇”来分配,重安排、轻素质,由此产生的委员也只注重委员“头衔”,缺乏发挥作用的主观能动性,甚至连自己是什么界别都不太清楚,更不可能为其所在界别代言。在委员退出上,同样机制缺乏,导致委员易进难出。一旦担任政协委员,只要不违法乱纪都会当满一届,与是否真正履行委员职责毫不相关,这种约束机制的欠缺,不利于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虽然市政协建立了委员履职管理方面的制度,以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管理制度缺乏政协章程等依据,具体到标准的设定把握较难;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上惩罚措施很难落实到位、奖励面窄量小,实质上还是无法全面有效地激发委员活力和履职动力。

5、履职氛围不浓厚。一是外部支持力度不够。政协活动如离开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几乎寸步难行。一些部门对政协工作重视不够,支持政协履职力度不够,在主动开展政治协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积极提供知情参政条件等方面,还存有较大差距。部分委员所在单位没有很好地落实有关政协委员的权利,对委员履职所需的时间、经费等支持保障不够,特别是出现提案“自问自答”等情况后,委员甚至会被另眼相待,导致委员“不愿讲不想讲也不敢讲”。二是知情明政环节存在障碍。由于平时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多不畅,部分委员对政府工作和面上情况不够熟悉,难以提出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提案和社情民意。即使是委员上门调研走访,有些部门单位也不支持、不配合或不理会,打击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如,有委员反映在向部门索要相关数据时,通过正常渠道难以取得,须通过私人关系、非正规渠道才能获得。三是社会认同度不高。由于长期以来委员的话语权得不到有效发挥,在群众中影响力不够,社会各界对政协委员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不少偏见,比如觉得政协就是个“政治花瓶”,认为委员政治地位、社会威信较低。无论是党政部门还是普通群众,要反映困难、解决问题也不会主动找政协,甚至新闻媒体对委员提出的正确但较为“出格”的言论都不敢报道。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不高,难以获得大众的理解支持,反过来又影响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

(一)强化主体意识,夯实委员履职基础

只有政协委员综合素质好、主体意识强、履职能力高,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把好委员入口,抓好委员教育,引导委员履职,全面激发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热情。

1、优化委员产生机制。选人是用人之基。把好委员入口关,从根本上强化委员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基础。要以《政协章程》和2006年中央5号文件精神为依据,完善委员产生的程序和条件,优化遴选机制。一是把好委员入口关。要细化委员人选在政治思想、界别代表、履职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尤其要突出委员人选的责任感、参政意识和履职水平,坚持“无参政意愿的不推荐、无履职激情的不推荐、无工作能力的不推荐”,尽可能把代表性强、议

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委员队伍中来,从根本上消除“挂名委员”。二是创新委员推选机制。委员人选可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协商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界别差额推选,经过媒体公示监督,最终协商表决择优入选,真正变“要我当委员”为“我要当委员”。三是增加政协党组话语权。在委员推选过程中,政协党组应当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建立与组织、统战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委员推荐、协商、审核工作班子,增加政协在推荐人选、掌控标准、调控结构等方面的介入深度,特别是连任委员人选应由政协党组根据委员届内表现提名。2、强化委员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程度决定着作用发挥程度。要大力完善委员主体意识教育机制,一方面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理论学习班,组织和引导广大委员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正确的履职方向,为发挥主体作用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委员主体意识,时时处处强调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的观念,让委员认真处理好荣誉与责任的关系,明确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体现政协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动政协事业创新发展,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激情、深厚的感情来立德、立功、立言。同时,树立参政议政典型,发挥榜样示范的带动作用。

3、加强委员履职引导。增强委员的主体意识,更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委员为中心,在履职实践上处处引导,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委员参与政协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比如,征求全体委员对常委会工作报告、年度重点议题选题、政协机关工作等意见建议,让委员共同参与推选重点提案、评选优秀委员,一起谋划政协工作、参与政协活动、完成履职任务。坚持委员占多数原则,处处彰显委员主体地位。无论是在协商会议、监督工作、议政活动中,还是在调研视察、献智出力、履职为民中,始终确保委员为主体,让委员唱主角、挑大梁、出亮点。还要发挥好专委会、界别优势,通过建立临时委员小组等形式,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委员更好发挥主体作用。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委员履职能力

政协委员的整体素养、参政议政能力、服务群众水平等与其作用发挥有着密切联系,这就需要强化委员学习,注重能力培训,拓宽知情渠道,使委员的履职能力不断电、履职水平不掉线,从内到外始终能适应政协事业发展需要。

1、健全学习制度,做到委员“充电”有计划。要完善委员学习制度,制定届期学习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全体委员学习会、每位委员每年集中学习一次,真正实现委员学习有规划、素质提升有系统。在学习内容上,要强化政协理论学习,让委员真正了解掌握政协组织“是什么”、政协工作“干什么”、政协委员“怎么干”;要不断拓宽学习领域,特别要针对委员界别特色、岗位需要和职业特点等,组织开展专业性、特色性、针对性学习活动,通过系统学习,使委员真正成为社会各界的行家里手和专家学者。在学习形式上,通过专题学习、网络学习、赠阅报刊、寄送学习资料等形式,引导委员广泛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还要结合专委会、联络室、界别组等活动,通过座谈、论坛等形式开展专业知识交流探讨,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协商能力。

2、完善培训机制,做到委员“补给”不间断。要搭建委员培训平台,把委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安排,紧紧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等平台,按照委员总数,分门别类、分批定期开展培训,确保每名委员届内都能集中轮训一次。培训形式和内容也要灵活多样,可通过经验交流、情况通报、现场报告、政协讲坛、案例解剖、专题调研分析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对委员实践培训和理论指导,实现委员人格魅力、道德情操、修养风范、奉献精神、履职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形成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

3、拓宽信息渠道,做到委员“知情”无阻碍。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信息渠道,让委员广泛知情,做到明“上情”、知“市情”、晓“民情”。明“上情”,就是通过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形式,使委员深入领会中共中央、上级政协全会等相关会议精神;知“市情”,就是坚持和完善市委市政府定期向政协常委会通报经济运行情况、主席会议听取党政部门通报重点工作、政府政协联席会议、专委会与党政部门对口联系、迎新茶话会上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制度,以及通过组织委员开展重大课题调研、会前视察、重点项目督查、提案督办、行风评议等活动,为委员知情参政提供条件;晓“民情”,就是让委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通过联络室、界别组等组织的各类亲民为民活动,倾听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声音,引导委员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反映民声,如当前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走亲连心”等组织开展调研视察,提出意见建议,助推相关工作。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委员外出学习考察,了解“外情”,用“他山之石”来破解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丰富平台载体,搭建委员履职舞台

要让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必须探索创新委员能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搭建委员能发挥作用的履职舞台,推动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站前排、当主力、显作用。

1、创新协商议政平台。要推陈出新,创新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等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平台,如探索全会上即席发言、委员发言由界别来遴选,常委会议题协商以界别为主进行,专题协商邀请市民代表参与调研和协商。要殊途同归,紧紧依托专委会、界别组、联络室等多种渠道,实现委员作用的全面发挥。如健全专委会履职平台,所有委员都与相应专委会联系,通过专委会平台经常性地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类会议、调研、协商、考察等活动。再如发挥界别优势,完善经济发展研究会、社会发展研究会等界别组织,开展建言议政活动;完善界别活动机制,建立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每位委员联系一定数量界别群众,通过委员工作室、委员信箱、社情民意联络点等加强与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群众合理诉求。还要加强专委会与界别组协作互动,联合调研视察,共同建言献策。

2、完善委员履职载体。调研视察、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委员

履职尽责的主要载体,要完善机制,突出实效。建立调研视察机制,调研是委员履职基础,要经常组织委员围绕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要问题、重大政策开展调研视察,并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使对策建议更合民意、客观可行。完善提案工作机制,提出前,引导委员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广泛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提出时,倡导提案在界别内讨论交流,把委员个体智慧转化为界别整体优势;交办后,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提案督办,推动提案落实见效,增强委员履职热情。健全社情民意信息机制,完善征集、编报、反馈等环节,突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挥好直报点优势,推进委员及时把群众诉求、意见及突况反映给党委政府,确保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高效有序。3、拓宽服务民生渠道。要依托现有渠道打造特色品牌。依托界别组,组织委员开展“界别服务民生五个一”等类似活动,主动为群众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办实事好事,解决民生问题;依托联络室,组建“委员工作站”,组织委员进村入户,定期开展走访、接访、联系群众活动,促进委员接地气惠民生,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依托专委会,发挥委员专业特长,创建委员医疗保健服务团、文化教育服务团等,组织委员开展送文化科技医疗法律等“委员下乡”活动,提供科普惠农、咨询义诊、法律顾问、文化下乡等服务。同时,还要号召委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爱心奉献等,彰显委员为民形象。要利用新型媒体拓宽履职渠道。通过《__政协》刊物、“政协视窗”电视专栏、政协网站以及新闻媒体等,为委员围绕民生热点、焦点问题发声亮相提供机会和平台。还要结合网络技术,通过网络直播、网上论坛、网络议政、手机政协网等拓宽委员履职渠道;鼓励委员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强化与群众的实时沟通联系,使委员服务群众经常化、实效化。

(四)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委员履职动力

要注重用制度规范委员履职行为,强化联络联系,注重日常管理,健全履职考核,并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强化委员履职的“外动力”,激发委员履职的主动性。

1、完善委员联络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为此,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委员联络体系,从机构入手、从制度落脚,全方位促进委员履职。在机构建设上,要进一步突出委员工作委员会的管理、服务委员职能,并使之成为提高委员履职能力、联系委员和各界人士、促进委员认真履职、加强与部门协商沟通的重要机构。要加强镇(街道)委员联络室建设,使之成为委员服务区域发展、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强政协组织同委员的联络联系,不断完善政协领导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制度,完善政协领导走访委员、专委会联系界别等制度,进一步畅通联系委员、服务委员,听取委员真知灼见的渠道。同时要加强委员与界别、与群众的联络联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搭建联系服务平台,为委员发挥作用创设条件。

2、强化委员履职管理。继续在健全机制和制度上下功夫,制定《进一步发挥委员作用的意见》,从委员的学习、责任、履职等各方面入手,为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委员日常管理,完善《关于委员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细化委员履职的各项内容,严格委员参加政协会议、活动的纪律,强化委员组织观念,规范委员履职行为,让委员明确该干什么、要做什么。加强委员动态管理,要继续完善委员履职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委员履职档案建设,跟踪掌握委员参加政协会议、调研视察、监督督查、界别活动、为民服务以及撰写大会发言、提案、文史资料、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情况,定期做好履职评估,及时向委员本人、所在单位、界别组以及组织、统战等部门进行通报。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强化委员履职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述职考核机制、履职激励机制、惩戒退出机制,形成年度届末有考评、奖惩退出有依据,真正起到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探索委员述职考核机制,制定《委员履行职责情况考核办法》,尝试政协常委在常委会上年度述职、委员在界别和专委会进行述职报告,总结全年履职表现,并可邀请相关界别群众参加测评打分。委员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委员履职情况考评,将考核结果记入委员履职档案,反馈给提名单位、委员单位以及组织、统战部门备案。健全委员履职激励机制,优化优秀调研成果、优秀提案、优秀委员、优秀民主监督员、优秀信息员等评选活动,并通过全体会议表彰、先进委员大会述职、履职经验报告会等方式,达到学习借鉴、鞭策后进的目的。健全委员惩戒退出机制,除按《政协章程》规定外,在考评基础上,对不称职的委员进行诫勉批评,甚至启动劝退程序,完善正常“请辞制”,打破委员“终届制”,及时淘汰责任感差、履职热情低的“挂名委员”、“名誉委员”,确保政协队伍充满生机活力。

(五)加强服务保障,优化委员履职环境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需要尊重和保护委员的各项民利,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履职氛围,不断优化委员履职的外部环境,使委员能说敢说、想说爱说。

1、保障委员民利。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讲话中明确:“要尊重和保障委员民利,为委员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首先要保障委员的话语权。按照《政协章程》规定,委员的民利有4大类,涉及表决选举、发表意见、参加讨论、建议批评、检举揭发等诸多方面,究其实质就是委员话语权,即委员建言议政、监督批评的权利。这就要重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营造宽容的话语环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阻挠政协组织及委员行使权利,更不得打击报复;各类会议、活动尽可能多的让委员参与并能发表意见建议。其次要保障委员的知情权,不仅要拓宽渠道让委员知情明政,确保党政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协助委员了解相关情况,更要保障委员对参政议政成果采纳落实情况的知情权。要健全履职成果办理反馈机制,实行反馈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主办”原则,通过履职“回头看”、民主评议、现场测评等方式,重点推进委员提案、社情民意等所提意见建议的办理落实和及时反馈,让委员说了不白说、发声有回音。

2、营造积极履职氛围。不仅要创设条件让委员能说、敢说,更要营造氛围让委员想说、爱说。要搭建平台,让委员想说。主动邀请党政领导来参加政协的会议和活动,当面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等重大会议中,搭建好党政主要领导与委员交流互动的平台。要融洽氛围,让委员愿说。积极营造和巩固求同存异、畅所欲言、海纳百川的协商文化,鼓励委员在政协会议和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委员报实情、讲真话、建诤言、献良策,让委员的意见受到充分尊重、委员的权利得到应有保护。支持各界别在政协会议上以本界别名义发表意见、表达诉求。要强化保障,让委员爱说。搭建服务平台,如依托书画联谊会等,增进委员以书画会友、联谊交流;建立企业家联谊会,让企业家委员互促合作、共谋发展。要切实关心委员的工作和生活,组织日常走访和节日慰问,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做到感情上贴近、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让委员有话爱跟政协说,不断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

3、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健全考核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各级党委要把是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能否发挥好人民政协的作用作为检验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要求,推进和健全把“加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7篇

一、以学习为先导,致力于“学习型”机关建设

近年来,县政协机关把学习作为加强机关建设的先导性工作来抓,不断拓展学习渠道,创新学习载体,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健全了机关学习和委员学习制度,通过机关定期学习、常委会学习、专委会学习、举办委员培训班、常委研讨班、邀请省政协领导举行政协理论报告会、参加全国政协的学习培训和参加省委党校文秘班的学习培训等各种形式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和全体政协委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人民政协基本知识以及履职必备相关业务知识。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强调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履职需要加强针对性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履职水平。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参加机关的学习并率先垂范,结合工作需要,不断研究政协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体班子成员都有理论探讨文章见诸报刊,如曾志毅主席、符垂荣副主席、熊长春副主席撰写的《在创新中提高履职水平》、《关于参政议政的认识与思考》、《实现新时期统战工作新作为》等,均在《光华时报》、《__政协》上发表。

二、以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抓手,致力于“创新型”机关建设。创新是人民政协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近年来,县政协机关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工作新机制:为有效规范和约束委员的履职行为,出台了《关于政协委员权利义务和履职尽责的暂行办法》;为量化委员履职的基本要求,出台了《关于在县政协委员中开展履行职能“四个一”活动的意见》;为强化委员履职的考核工作,建立了委员履职档案;为激发委员履职热情,开展了委员述职活动等等。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出极大的激发了委员们的履职热情,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和参与政协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撰写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数量和质量也逐年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也逐步增强。正是由于在创新工作机制上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县政协荣幸地参加了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召开的地方政协工作座谈会,《开展委员述职活动,激发委员履职活力》等经验材料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和省政协领导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三、以和谐求合力,致力于“和谐型”机关建设

营造和谐,是人民政协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力,用和谐理念增进团结,促进了各方面的和谐合作。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关心支持。注重加强与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胡书记、周县长多次走访政协机关,就政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胡书记、周县长对政协报送的各种报告、送阅件、重点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共批示了38件。县政府逐年增加了县政协工作经费,使县政协办公条件大为改善,为政协组织更好地履职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增进了政协机关内部的和谐。强调机关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凡是机关的大事都广泛征求全体人员的意见,使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了与委员的联系和沟通。制定了《关于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的制度》。通过这样一个三级联系网络与委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委员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督促委员认真落实常委会的工作任务要求,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力所能及地为委员排忧解难,增进感情交流。有效地增进了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重视老干部工作。逐年增加了县政协老委员联谊会、机关老年体协、老年支部的活动经费,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组织机关老干部赴井冈山、韶山、长江三峡等地学习考察,既开阔了视野,也愉悦了心情。坚持年终慰问老干部制度。机关老干部工作受到老干部们的一致好评。

四、以履职为民为重点,致力于“作为型”机关建设

有为有位是我们开展工作一贯坚持的理念。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有关新建发展目标和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建言献策,得到了党政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是以提高调研质量为支点在建言献策上求作为。近年来,机关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精选调研课题,严密组织调研,加强科学论证,发挥委员智力优势,共形成有关义务教育、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民营经济、繁荣群众文化艺术、城乡客运、农村安全饮水、县城交通 秩序、发展旅游业等调研报告32个,大部分调研报告被县委办《领导参阅》刊发,有12篇调研报告被省、市、县评为优秀调研报告。所提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二是以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为切入点,在民主监督上求作为。近年来,县政协机关通过召开提案办理座谈会、县政协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邀请提案承办部门主要领导召开提案办理工作汇报会等形式强化提案办理的落实工作,共办理提案843件,提案所提意见建议大多数被承办部门采纳,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大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近年来,共整理报送《社情民意信息专刊》108期,内容涉及教育、卫生、住房、交通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民生问题,通过领导批办,促成了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三是以为民办实事为重点,在提高政协影响力上求作为。通过“百名委员帮百户”、“春蕾计划”、“希望工程”、“赈灾义演”、“助残帮困”、“送科技、卫生、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组织和推动广大政协委员,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献爱心,为和谐新建聚人心,极大地提高了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美誉度。四是以加大宣传工作为着力点,在营造政协组织新形象上求作为。密切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拓宽宣传报道渠道,积极展示县委、县政府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亮点,展示我县政协的履职成果,展示委员的风采。近年来,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等部级媒体上稿8篇,在《__日报》、《光华时报》等省级媒体上稿129篇,在《__日报》、《__政协》等市级媒体上稿78篇,向全社会展示了政协组织履职为民的新形象,进一步扩大了县政协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四型”机关建设,县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为委员履职的服务水平和办文、办会、办事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政协机关连续两年荣获全县目标考评优胜奖,连续四年获市政协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省政协《光华时报》发行先进单位,继20__年获县文明单位之后,20__年又荣获__市文明单位。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8篇

一、建立委员述职制度的基本现状

思想认识逐步统一。人们对委员述职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发展。一是政协组织非常重视。很多政协都把委员述职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政协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开展委员述职活动的政协组织已占政协组织总数的5左右。实施委员述职的层次逐步升级,目前已发展到省级政协。二是政协委员普遍拥护。在开展述职活动的政协组织中,参与述职的委员比例达到90以上,政协委员普遍认为委员述职很有必要,应当形成制度。三是社会反响比较热烈。《人民政协报》近年来多次报道开展委员述职活动的情况,新华社、《人民日报》还报道了一些典型作法,国外报刊也对个别典型作法作了报道和评论。社会舆论的基调是给予积极评价和大力支持。

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开展委员述职活动,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规章制度的雏形。一是探索了述职内容。在规定以委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有的增加了委员遵守基本要求的情况,有的增加了委员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二是探索了述职形式。委员述职的基本形式是会议述职,也有个别地方采用书面述职。会议述职的作法是,由委员在一定会议上汇报自己履行职责的情况。会议形式多数是专委会,少数是委员小组会,还有的是常委会议或者主席会议。三是探索了述职程序。比较一致的作法是:“表”、“书”、“会”,即填写履职情况统计表,撰写述职报告,召开述职汇报会。

实践效果逐步显现。经过探索和实践,委员述职活动初步展现了一些实践效果。一是激发了委员的参政热情。委员总结和陈述履职情况,接受政协组织的检查和他人的帮助,看到了成绩,找到了不足,明确了方向,激发了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二是健全了政协的管理机制。政协组织制定了委员述职办法,形成了委员管理机制,强化了政协组织的管理功能。很多政协认为,这是管理委员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三是提升了政协形象。委员的出勤率提高了,委员提案和社情民意数量增加了,政协建言献策的质量提高了,政协组织的形象树立起来了。

二、建立委员述职制度的基本问题

基本原理问题。基本原理是指导工作的基础理论。建立委员述职制度,应当以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目前,政协工作没有明确的基本原理,委员述职也没有可以遵循的基本理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委员述职制度的深化和发展。解决的办法是,研究和确立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理,为委员述职提供基础理论。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理应当是:人民群众形成政协界别,政协界别产生政协委员,政协委员组成人民政协,人民政协谋求人民利益。建立委员述职制度应当贯彻这个基本原理。

基本依据问题。基本依据是开展工作的合法性问题。开展政协委员述职活动,应当以政协《章程》或者党的文件或者全国政协的文件为依据。目前,政协《章程》、党的文件和全国政协的文件,都没有关于开展委员述职的规定,说明目前开展委员述职活动还缺乏有力的政策依据。当然,目前没有政策依据,不等于今后没有政策依据。解决的办法是,由合理走向合法。要确定委员述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委员述职的规章制度,将委员述职载入政协《章程》或者有关文件。在没有制定全国性文件之前,应当鼓励探索和实践。

监督主体问题。委员述职的对象应当是监督主体,监督主体应当是委员权力的授权人即界别群众,政协组织包括专委会也应当监督委员,但不是监督主体。目前,参加述职活动的只是政协委员或者专委会人员,而没有授权人界别群众参与,委员只向政协组织述职而不是向界别群众述职,这种做法不符合授权与监督相一致的原则。解决的办法是,明确界别群众监督委员的主体地位,明确主要由界别群众的代表接受述职和进行评议的职权,明确委员合格不合格主要应由界别群众说了算的基本要求。本界别委员是本界别群众的代表,专委会派出的人员是政协组织的代表,也应当参与述职评议,但在述职活动中,本界别委员和专委会人员不是界别群众代表的全部,不能代替界别群众。

基本做法问题。委员述职应当是委员向界别群众汇报履职情况,并由界别群众进行评议。目前的基本做法是,委员进行书面总结或者口头总结,没有进行民主评议。这种作法只能是委员履职总结,而不是委员述职,最大的缺点是影响了述职的深度和效果。解决的办法是,委员应向界别群众汇报履行职责的情况,述职程序应增加民主评议环节,并加大评议结果的运用力度。现在的作法与真正的述职还存在很大差别,而且这个差别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跨过这一步,就是真正的述职。当然跨过这一步,可能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和功夫。

述职次数问题。述职次数是委员述职的数量要求,述职次数应当符合政协实际和委员特点,应当考虑既要加强民主监督,又要不增加委员负担。目前,委员述职有几种情况,有的每年一次,有的每届一次。这些做法存在的问题是,要么达不到加强民主监督的目的,要么增加了委员的负担,而且难于组织实施。应当看到,委员是履行政协职能的主体,委员的职务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兼职。解决的办法是,要合情合理地确定述职次数,每届述职以两次为宜,即届中述职,目的是促进委员发挥作用;届末述职,目的是决定留任委员。每次述职时间最好为年度末。

组织实施问题。组织实施是工作权限问题,委员述职活动应当由界别小组组织实施。目前,委员述职活动基本上是专委会或者地区小组组织实施,还有主席会议甚至常委会议组织实施。这些做法的主要问题是,实施主体混乱,界别小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专委会、地区小组、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超越了职权。解决的办法是,建立界别小组,赋予界别小组管理委员的权利,明确界别小组实施述职活动的职责。

三、建立委员述职制度的实践操作

述职的基本原则。一是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要调动委员的积极性,激发委员的内动力,鼓励委员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真正使委员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激发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促进委员认真履行职责。二是依靠群众,发扬民主。组织界别群众和界别委员参加述职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创造和谐氛围,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述职委员既要充满信心,又要诚肯虚心。三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总结汇报、评议发言和小组评价,都要客观辩证,符合委员实际,既要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找准问题、指出不足,还要着眼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四是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要在坚持基本规定的前提下,简化程序,灵活操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要把述职和评议的重点放在委员职责的履行上,而不是放在委员权力的监督上。述职的基本要素。一是基本内容。委员述职应当包括遵守政协章程、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界别意愿的情况,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履行委员职责的情况;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二是基本形式。委员述职可以采用填写履职情况统计表、提交述职报告、汇报履职情况的方式进行。述职会议以界别小组为单位召开。委员要撰写和提交述职报告,但不实行书面述职。特殊情况不能参会述职的,可给予一次补述机会。三是基本程序。在述职会上,委员汇报履职情况,参会人员进行评议,并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进行测评。四是结果运用。根据述职评议结果,分别对优秀委员进行表彰,对称职和基本称职委员提出改进要求,对不称职委员按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述职的基本步骤。一是准备动员阶段。小组填写委员履职情况统计表,委员撰写述职报告。界别小组确定界别群众代表,并邀请所在单位领导参加。界别群众代表人数应与委员人数相适应。二是汇报评议阶段。界别小组做好述职动员讲话,委员逐一进行汇报,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等次测评。参会人员可以向委员提问,委员应当回答所提问题。三是结果运用阶段。述职结果由界别小组和专委会统计,政协办公室汇总,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分类处理。评议结果书面反馈委员,开展表彰奖励,督促整改提高,搞好述职活动总结。

述职的组织保障。一是组织领导。政协应当成立委员述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重大问题的决策指导。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述职活动,起好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组织实施。界别小组要按照组织实施述职活动的要求,负责发放通知,搞好统计数据,组织述职会议,上报有关材料。三是服务协调。政协秘书长会议、办公室和各专委会要做好联系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并派员参加述职活动。四是规定纪律。要求委员全员参加述职活动,对积极参加述职活动的委员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不积极参加述职活动的委员要做好工作并使之自觉参加,对请假和补述的委员要酌情扣分,对经教育仍不参加的委员要给予恰当的组织处理。

四、建立委员述职制度的配套措施

创造委员履职条件。政协组织要合理安排委员活动次数,认真搞好活动策划,努力增强活动吸引力。委员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委员参加活动,促进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各方面都要关心委员的学习、工作和事业,努力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政协机关和界别小组要做到通知到位、指导到位、后勤到位,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加强委员日常管理。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委员政治思想素质,奠定委员述职的思想基础。要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做好平时记载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要坚持每年一次的工作总结和评比活动,为述职活动奠定工作基础。对平时履职不好的委员,要加强教育引导,并与委员所在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转化工作,为实现全员述职创造条件。

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要研究委员述职的基本理论,总结委员述职的基本经验,形成完善、规范的委员述职办法,促进政协《章程》适时修改。要改进委员的提名、推荐和协商方式,赋予界别群众参与推荐的权力,增强委员与界别群众联系的紧密度,为委员述职奠定群众基础。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9篇

修法是重中之重:修订“一办法、两规定”

《上海市实施办法》、《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代表议案的规定》和《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代表书面意见的规定》的修订都已列为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正式项目。其中《代表法》实施办法拟通过2014年常委会会议审议后,提交2015年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修订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履职学习、专题调研、视察、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代表联络机构建设、市人大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监督等方面。同时还将对代表议案规定和代表书面意见规定一并进行修订,着重完善有关工作程序和办理、督办工作机制,增强这两个规定的操作性,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这三件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工作要坚持“开门立法”和紧密结合代表工作实践两项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全面组织代表参与、深入汲取立法智慧;拟在立法中固化的机制制度要通过今年的代表工作实践得到检验与完善,区县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在代表工作中所作的创新探索也要及时从实践提升到机制制度层面进行研究。

学习是基础:强调专题化、针对性

根据代表履职学习五年规划安排,2014年重点以提高履职专门化能力为主,各专门委员会和相关工作委员会、工作部门共同举办好代表履职专题选修学习班,提高代表参与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代表的履职需求,举办基层代表履职学习班和代表与新闻媒体沟通专题学习班等;围绕传达学习全国人大会议精神、宪法和重要的法律法规学习以及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等举办若干次专题报告会。还将围绕提高服务代表依法履职为着力点,举办各区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部门负责人、各社区(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干部等业务学习班。指导区县人大常委会做好区县、乡镇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工作。

联系是核心:推进完善“三联系”制度

深入推进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把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活动与常委会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审议好各项议题紧密结合,并在梳理总结基础上,形成相关的工作规范。

探索以代表与专委会双向联系为基础,依托各专门委员会建立代表专业小组。明确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内容、形式和工作机制,发挥专门委员会和人大代表两方面的专业优势和积极性,培育一批专门化的人大代表,提高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和人大代表三方面的履职水平。

推进去年12月制定的《关于加强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完善代表联系社区制度,建立健全社区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分级处理反馈机制,年内以此为主题,适时召开一次总结交流会,探讨交流代表联系社区工作和意见分级处理反馈方面的好做法,扩大代表联络室在代表和人民群众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督办是重点:回应“最关切”、避免“被满意”

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代表提出书面意见质量的基础上,落实党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关于书面意见督办专项整改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代表书面意见办理质量和督办实效,使代表意见真正落实好,代表书面意见的作用切实发挥好。会同“一府两院”归口负责机关完善分办机制,尽可能减少合办件,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加强代表书面意见办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充分运用片会交流、归并办理、专题协调等方式加强沟通,研究协调破解书面意见办理难点和障碍,使办理过程真正成为尊重代表意愿、落实代表意见、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

改进完善分层次的督办工作,探索形成较为系统的督办格局。主任会议督办精心选题,拟围绕本市大局和中心工作,常委会立法、监督工作的重点项目,以及代表集中反映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确定督办专题,与办理工作同步开展督办以促进提高办理质量;专门委员会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以及去年答复代表“正在解决”、“计划解决”的书面意见落实情况,加强重点督办和跟踪督办;鼓励代表全面通过书面意见办理系统反馈对办理工作的评价意见,在分析研究代表具体意见基础上,有关专门委员会、人事代表工委和“一府两院”归口负责机关等进行抽查督促,避免代表“被满意”。

实效是关键:代表履职活动重在“管用”

开展好代表小组活动。今年的代表小组活动以讨论修订“一办法两规定”为主要内容,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提高立法质量。同时围绕本市重点领域工作和常委会重点立法、监督工作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小组活动。

提高代表专题调研的实效。在“精心选题、深入调研、加强指导、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尤其注重选题和成果转化两个重点环节;探索加强市和区县人大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处理代表调研报告及其反馈机制和市人大对反馈意见的评价机制,研究建立对调研成果的评估机制;对上一年专题调研成果转化情况开展跟踪了解。

提高集中视察活动实效。集中视察按照“小型、分散、明察暗访相结合、注重实效”原则开展,探索在代表集中视察方面进一步发挥市人大专门委员会与区县人大的联动作用,提升代表集中视察的实际效果。

基层建设是创新点:加强乡镇人大工作调研

以市委开展基层政权建设调查为契机,深入开展全市镇一级人大工作情况调研,了解镇人大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情况,分析当前本市镇人大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梳理总结镇人大工作的创新实践,提出如何完善镇人大闭会期间服务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对策和措施,为修订《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若干规定》作前期准备。

委员履职情况报告范文第10篇

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在每年政协全会的预备会议上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作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政协章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方面的辅导讲座。利用政协常委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和委员联络组活动等时机,组织委员集中学习统战、政协理论知识。通过建立经常性的委员培训制度,提高了委员理论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

为委员学习创造条件。免费为委员订阅政协报刊,办好《南明政协》刊物,整理编辑《文件选编》,召开政协理论研讨会,举办学习论坛,开展学习中央《意见》知识竞赛等,积极为委员学习创造条件,激发委员学习统战、政协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委员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增强坚持基本政治制度的自觉性。

将学习纳入考核范畴。建立了委员履职考核登记表,将委员参加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委会会议、联络组学习等情况记入委员考核表中,作为考核委员履职情况的一项重要依据,使委员学习从一项软任务变为一项硬要求。

二、搭建知情平台,创造委员履职条件

完善工作情况通报,使委员熟悉“上情”,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每年全会、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上,请党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工作,接受咨询,为委员了解区情创造条件。围绕全区工作中心,举行区长与政协委员座谈会、政协委员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专题议政会、“建设生态经济强区”、“建设平安南明”委员主题座谈会、专题联组讨论会等,为委员咨政建言畅通渠道。

深入开展调研视察,让委员掌握“下情”,为委员知情议政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组织委员深入到社区群众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开展“百名委员进社区,为利民工程作贡献”、“走进基层、走进困难户家庭,了解社情民意”等主题活动。近年来,委员们结合调研视察的情况,撰写了调研报告37份,视察报告50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13份常委会和主席会议建议案,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党政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关于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明品位的建议案》,区政府高度重视,将环卫设施建设列为政府实事认真办理,财政投入843万元,建成120座独立式公厕、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收集间,方便了市民群众,提升了城市文明品位。

组织外出学习考察,让委员了解“外情”,为委员知情参政创造条件。组织委员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参加全国二十一城区政协工作联系会、全国十四城区政协工作研讨会,学习借鉴外地政协履行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使委员的协商议政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拓宽履职渠道,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在调研视察中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每年精心选择一些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要问题作为调研课题,向委员公开,扩大委员参与课题调研面。依托专门委员会,发挥界别优势,组织委员开展专题重点调研视察,形成高质量的调研、视察报告。保持与委员经常性的沟通联系,为委员调研、视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委员们建言立论、献计献策,许多意见建议被区委、区政府纳入决策程序,调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如《由小木工厂消防安全隐患引发对全区安全生产的思考》的调研报告,引起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研究部署,对全区174家小木工厂依法取缔和搬迁,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我们编印了《调研建言》一书,收录文章61篇,20余万字,集中展示了我区政协委员调研视察、建言献策的成果。

在提案工作中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每年在全会召开前都将提案参考选题、撰写要求寄送委员,引导委员多写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提案,充分发挥委员提案在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中的积极作用。邀请提案委员参加提案现场协商办理、重点提案督办和提案跟踪办理等,切实提高提案办理的质量和效率,调动委员撰写提案的积极性。如通过办理《将社区居委会委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委会委员待遇》的委员提案,促成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下发提高社区居委会委员补贴标准、退养办法和养老保险等文件,稳定了社区居委会委员队伍,推进了社区工作开展。

在反映社情民意中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把关注民生,反映社情民意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组织委员走出会场,走进社区,关注民生,了解社情民意,仅此一项活动,委员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0余条,反映社情民意11条,走访52户困难家庭,121名政协委员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达25000余元。各街道(乡)政协联络组组织委员开展“向爱心超市捐物”、“向爱心书屋捐款”、“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增强了委员的社会责任感。在全区两个乡、140个社区设立“政协委员信箱”,联络组委员共同负责信箱信件的协商办理,发挥了委员整体优势,更好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

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在委员中开展“引进一个项目、参加一次调研视察活动、撰写一份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办好一件实事”的五个一活动,倡导委员做“社会发展的推进者、社会稳定的协调者、社会文明的倡导者、社会公平的维护者、社会形象的塑造者”,激发委员履职资政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创建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五年来,政协委员为南明区经济发展引进项目412个,引进资金35.45亿元;为基础设施建设捐款2000万元;向省光彩事业基金、省慈善总会、团省委、贵阳儿童村等机构捐款89.5万元;支援新农村建设、资助贫困学生、修建希望小学等捐款捐物231.9万元。

四、完善管理机制,增强委员队伍活力

突出绩效管理。用制度规范委员的履职行为,用制度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区政协委员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有关规定》、《常务委员参加常委会会议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进一步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意见》、《开展街(乡)政协委员联络组工作的实施办法》、《政协委员信箱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项规章制度,对委员学习培训、考核、奖惩和日常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制定了《评选表彰优秀政协委员的办法》、《评选表彰优秀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办法》,每两年表彰一次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和提案承办先进单位,五年来,共表彰了55名优秀政协委员、28件优秀提案和30个提案承办先进单位(个人)。大力宣传委员事迹,在各类报刊上宣传了热爱政协工作、履职成效显著的80名政协委员的风采,发挥了激励示范作用。

实施动态管理。将委员参加学习和政协活动的情况记入履职考核登记表,建立委员工作情况数据库,作为政协委员履职考核、评定优秀的重要依据。规定委员参加会议和活动的出勤要求,定期通报委员履职情况。委员在每届任期内,无故不参加全体会议2次以上的,无故不参加调研视察和专题座谈会等活动累计3次以上的,常委无故不参加常委会议3次以上的,依据有关规定作出人员调整。密切与委员所在单位和党组织的联系,一方面支持委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尽职尽责,作出贡献。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委员所在单位大力支持委员参加政协活动,保障其各项待遇不因参加政协活动而受到影响。

上一篇:年度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下一篇:教师个人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