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2 17:27:39

微能力教学设计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5-02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同时,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助以模拟实验和实训。从实践效果看,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抽象,理论掌握难以深入。《计算机网络》主要内容以比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有关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依次分析各层功能及协议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网络各层及网络体系的系统认识。但是这些理论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很难通过理论讲清楚,学生很难通过理论知识来形象地构建网络模型,从而出现学其而不知其所用的问题,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2.操作环节欠缺,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部分大多依靠普通的课堂教学或者实验教学实施。学生在理论教学环境中接受实践训练,难以产生真实环境所带来的特殊感受,且操作遗忘率高,难以体现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不好。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用以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因为计算机网络设备发展很快,新型设备不断推出,受经费影响,学校也很难追随网络设备发展的步伐,不断购置新型网络设备,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学生就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差距不断拉大,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实践技能体系。

三、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

微课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将“课”微处理化形成了一段短小生动展示并陈述、解决一个核心重点问题的教学音视频。将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还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并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和意义。

1.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易传播,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突出了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以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rm、wmv、flv等流媒体格式为主,可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

2.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的提供者可以来自本校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互联网上还有许多其他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也可以下载。此外,在互联网上,许多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制作了许多小视频,比如水晶头的连接、网络配置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当做微课来使用。

3.可有效弥补师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以来,优秀教师始终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只是小部分,这也是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爆满的根本原因。优质师资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更大的发挥,影响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利用微课,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可以扩大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4.有利于构建教师成长进步的新途径。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跟上技术前沿。同时,《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也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微课,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法进行革新,突破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可以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微课的制作,可以使教师全面梳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增强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了制作好微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重点的把握以及课程的讲述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反思,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习到主流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1.清晰定位原则。微课教学设计必须有清晰的定位,这样制作的微课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需要清楚微课受众的情况,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是什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准确确定微课内容。同时,微课教学应定位为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就是说,微课制作不能像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它应是解惑而非授业。教师应以此为基点构思《计算机网络》微课的设计。

2.突出重点原则。微课时间短,不可能像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微课内容的选取,应侧重于两类:一是重点、难点、理论知识点,即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或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二是实践操作知识点。《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多实践性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不具备进行课后实践的条件,而这些内容又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意义。

3.多媒体呈现原则。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可以与学生之间有神态和眼神的交流,微课只是视频,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因此,制作微课需要特别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多使用多媒体,提升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保持学习兴趣。具体而言,要做到动静结合,给人以动态感、空间感。要注重图文并茂,增强表现亲和力,要注重颜色搭配,通常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总之,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生成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的。准确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成败的首要因素。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着眼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应以第二层次为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使其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围绕重难点问题确定。要紧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需求,客观分析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知识能力的高低,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按照《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际构成,可制作以下教学内容的微课:网络组建,包括局域网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城域网组建、广域网组建等微课。网络互连,包括LAN-LAN互连、LAN-WLAN网互连、WLAN-WLAN网互连、LAN-WAN-LAN网互连、WAN-WAN网互连等微课。网络规化设计与网络施工,包括做网线、布线、安装网卡、安装模块与设备等,安装各种系统软件、管理软件及系统配置等微课。

3.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媒体技术。微课媒体技术,通常包括课堂实录型视频和内容演示型视频两种。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知识较抽象、难理解,如分组交换、IP多播、TCP与UDP等理论知识,可使用课堂实录型视频,在讲授过程中,将之与日常生活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网络中一些复杂工作原理,如分组交换、IP层分组转发、RIP工作原理、滑动窗口机制、TCP连接管理等知识应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制作微课。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应以内容演示型视频为主制作微课。一方面,直接拍摄网线制作、网络布线、网卡安装、模块安装与设备调试等视频内容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利用Packet Tracer等软件录制IP地址划分、域名规划、IP地址分配等知识点的示范教学,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益。

六、结论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利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吉,邱海斌.浅析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程开发中的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205-205,207.

[2]尚剑峰.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数字化用户,2014,(6):134-134.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设计;职业院校

1 微格教学及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涵义

1.1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这个名词,是196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由教授爱伦博士和他的同事开创产生的,曾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但它是不同微型教学的。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的,可控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麦克里斯和恩文说它是“一个缩减的教学实践,它在班级大小,课程长度和教学复杂程度上都被缩减了”。

北京教育学院微格课题组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教学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总之,微格教学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受训者容易掌握。它能有效的改善教学教法,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因此,值得我们教师的学习与借鉴。

1.2 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要、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设计引入多媒体技术,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与传统教学设计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它要求教师能正确的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制作工具并整合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制作,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等。

2 运用微格教学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

2.1 贯彻微格教学理论,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微格教学从整体上看,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符合教育学的观点,符合控制论、心理学原理,它对提倡教师改进教法,更新教学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职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了解院校教学的现状特点,我们首先要求他们放开思想充分谈出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材和教改等方面的认识观点。结果我们发现,他们对教学理论对院校教学的影响认识不深,对院校教学的发展史缺乏了解,对为什么进行教改也无理性的认识。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就加强微格教学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2.2 多元的评价和信息的及时反馈加快青年教师信息掌控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的条件下,媒体在课堂与课件中的运用是多数教师能够掌握的技能,但是,如何使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激发出学生和潜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就要考虑到教学课件如何设计了.

微格教学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设定教学行为目标,运用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反馈调整,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

教师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媒体教学效果,获得即时反馈信息产生“镜像效应”,提高了授课效率。利用录音带、录像带等存储介质的存储功能,经过一定阶段后再次视听音像带,实现延时反馈,通过反思实现了对教学课件的修改,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心理实验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而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有着不同的效果。使用录像机暂停、慢放、重放等功能,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露无遗,被培训者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活动,容易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2.3 灵活的变通形式,有利于教师媒体教学技能的培养。微格教学的操作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理论辅导,观摩示范,教师备课,角色伴演,反馈评议,修改教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和院校条件,对微格教学的步骤进行变更和简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师采取了不同的变更措施:对新教师,由于工作年限短,经验不足,基本教学技能有待加强,通过实施微格教学,进行评价,能够得到及时矫正,这样多次反复强化,能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中年教员,已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基本教学技能已基本成熟,对这部分教师重点应放在教学媒体设计上和教学研究方面;对老教师来讲,已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重点应放在学科教学技能研究方面。

通过以上各种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练习技能,实验技能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4 通过实施微格教学,促进教师媒体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力。运用微格教学理论,对一些课题,难点进行分组、研究,更有利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充分发表自己在处理一些教学问题的教学经验,年轻教师运用自己灵活媒体理论知识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可以形成较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广大教师都能收益。这样,把年轻与教师年老教师的长处与短处进行整合,更有利于年轻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

3 展望

总之,微格教学有理论,有实践,形象具体,可操作性强,对加强教师的教学媒体设计能力,使未来的教师尽快的掌握各种媒体的教学技能确实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颜少扬.微格教学简析[J].泉州师院学报,2000.7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教学改革;网络教学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45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趋向于那些简单,易于选择、短小精悍的文化形式来丰富生活,满足自己学习、生活、娱乐的需要。于是,微博的普及与流行,无意推动了一股“微”潮流,之后的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程、微学习,都是这股“微”潮流的产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作为新生事物,微课程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从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来看,微课的引入必将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辟新的教学局面,我们更应该重视微课的教学设计。要保证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就需使微课的教学设计真正符合教学规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最终使微课成为真正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效教学产品。文章以笔者所任教的《物流基础》――“包装”微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微课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 微课的内容

1. 1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 2 微课的主要特点

1. 2. 1 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利用5~10分钟的时间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内容给学生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而且5~10分钟的视频也方便学生从网络上观看或者下载。

1. 2. 2 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1. 2. 3 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1. 2. 4 资源构成情景化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设计、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各种高层次的教学观念、技能、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1. 2. 5 便于传播

微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拥有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就可以进行观看、学习。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中存储、观看,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络传输媒介进行传输,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方法和经验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网上、手机等设备进行反复观看,交流学习心得。

2 微课教学设计的内容

微课的核心特征体现在“微”字上,教学内容要“微”,选取一个知识点作为主要课程学习;教学时间要“微”,一般时间范围就是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要“精”,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个问题讲精说透,让学生听懂学会;微课还要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调动起来,让学生可持续地主动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设计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上,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这些都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

2. 1 微课教学设计的要求

2. 1. 1 适合教学对象

不同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

2. 1. 2 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应建立在自己的原有经验基础之上,原有的经验包括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习者起点水平是微课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带有色彩鲜艳的、有趣味的图片、动画、视频的知识更易于接受,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进行知识的自我思考。

2. 1. 3 保证微课教学效果

微课学习之后,学习者通过微课的学习能否达到融会贯通,以及实现知识的迁移则是衡量微课优劣的标尺。要保证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就需使其中的教学设计真正符合教学规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最终使微课成为真正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效教学产品,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2. 2 微课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般微课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问题、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需求与内容分析,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媒体、开发练习题以及测试题等内容。微课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 2. 1 微课设计的重点是创设问题

微课是用来解决教学问题的,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告知学习者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后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要把创设问题作为设计的重点,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与微课选题之间的关系,要保证“问题”解决所需的所有知识、能力等包含在微课的整个教学任务中。

2. 2. 2 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才能确定微课中的教学组织。微课中微视频播放的顺序虽然是线性的过程,但是教学过程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明确微课要完成哪些教学内容,实现哪些教学目标。另外,因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会因学习者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分解教学问题,形成教学任务系列,确定任务系列的顺序或包含关系,然后再确定如何通过建立任务系列之间的链接来实现教学过程。

2. 2. 3 确定微课实现的可行性

微课虽小,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既包含由浅入深、由抽象变直观、化繁为简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又包含学生应如何开展学习,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策略,以及师生如何互动及进行评价,这些看似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但实现起来却并不简单。我们通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有利用多媒体(如图片、动画、视频)直观地组织和呈现教学信息,通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等等。作为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稿本时,一定要考虑这些教学策略是否适合用微课来实现,更要深思它们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

3 “包装”微课教学设计的实践

下面以笔者所任教的《物流基础》课程中,“包装”微课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谈谈微课的教学设计。

3. 1 选择教学内容

《现代物流基础》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之一,是中职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学习的第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包装是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作为仓储保管员和装卸搬运工作人员要熟知包装的功能、包装的分类,掌握包装标志的作用,尤其是掌握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的内容,能识别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及警告标志;能根据货物的特性、运输、仓储的要求,合理选择货物的运输包装标志,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货物和人身安全。而微课“包装”正是针对学生从事仓储、运输、装卸搬运业务中的工作技能而进行设计。笔者把包装一节的内容分解为包装材料及作用、包装的标志两个主要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布置工作任务,将两个内容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3. 2 设定教学目标

本次微课通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某快递企业收到客户通知,要将四种货物进行发运,让学生完成对这四种货物进行包装材料的选择,并在外包装上正确书写运输包装标志”,借助相关教学工具软件,对包装这一知识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包装的功能、分类,掌握包装标志的含义及作用。

(2)能力目标:能识别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及警告标志;能根据货物的特性、运输、仓储的要求合理选择货物的运输包装标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按照包装标志来进行规范操作,保证货物的安全、人身的安全。

3. 3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析:正确理解包装的功能、分类,掌握包装标志的含义及作用。

(2)教学难点分析:能根据货物的特性、运输、仓储的要求,合理选择货物的运输包装标志。

3. 4 教学活动设计

本次微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进行探索学习。

首先,教师布置任务:“2012年11月9日,某快递企业收到客户通知,要将流通加工的四种货物(乐美雅玻璃壶、农夫山泉、强生香皂、超霸5号碱性电池)进行简单外包装并发运,需要对这四种货物进行外包装材料选择,在外包装上识别并正确书写运输包装标志”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该任务进行思考,将具体问题抽象成“包装材料的选用及包装标志的作用”。

其次,根据货物特性、运输、仓储的要求选择适合包装材料和能识别各种包装标志两个角度开展了教学活动,针对五种不同的包装材料的作用做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包装材料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再次,启发学生对外包装箱上各种包装标志及包装标记的作用进行思考;然后,进一步总结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及警告标志的作用,使学生掌握合理选择货物的运输包装标志,并能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货物和人身安全。

最后,在学习后的测试环节中,设计动画游戏“连连看”的形式将外包装箱上各种包装标志、作用进行连线闯关。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3. 5 教学特色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内容丰富,主线清晰,教学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为货物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标记标志作用的基本技能,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3)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课程录制Camtasia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Photoshop等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展现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使整个教学画面色彩精美,重点突出,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4)教师清晰、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再配以舒缓、流畅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放松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使紧张的学习变成了分享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等基本技能。

4 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4. 1 教学设计要合理,贴近学生和实际生活

本次微课通过精心设计,创设情境,通过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货物包装的材料及包装标志都来自于学生实际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析任务中,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为客户着想,考虑货物和人身安全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4. 2 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

微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方面,要保证在尽量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讲授得完整、清晰、易于理解;另一方面,要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引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调动起来,让学生可持续地主动学习。这些都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微课教学设计及开发能力,能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软件来处理教学内容,具备各种演示、制作能力,为学生制作各种教学资源,还能够实现与学生的信息化互动。

4. 3 微课对学校的师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本质上也是一节课,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微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是依据学习者特征,对照微课教学目标,借助必要的信息化学习资源,综合考虑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内容选择和组织设计进行的精心安排。一般教学设计需要设计师生双边活动,而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基于单边活动。因此,微课教学设计是一项运用先进教育理念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二、教学设计案例

下面以《对数函数的性质》一课为例,简要介绍高中(含中职)数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接触的新函数,也是重要的函数。学生刚学过指数函数,对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有了基本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指数级变化的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两者互为反函数。两种函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性质也有异同,相关知识容易混淆,教学时需要有类比两者性质、突出对数函数性质的辅助学习资料。

2.设计思路

本课以探究对数函数性质为主线,首先以实例视频进行微课导入,接着分析归纳指数函数性质,再通过深入探究对数函数图象,类比总结出对数函数的性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最后通过性质应用来巩固知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可交互的学习环境,渗透“做中教,做中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3.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首先出示对数函数解析式,展示基因研究、细胞繁殖、考古研究等与对数函数有关的视频,并突出视频实例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辅助显示动态函数图象。(2)知识回顾借助指数函数动态图象,分别从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方面进行回顾总结。静态特征为“恒过点(0,1)”和“图象始终位于x轴上方”;动态特征为“当0<a<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单调递减”和“当a>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单调递增”。最后以图表形式展示两个主要特征,并设问:对数函数有哪些特征?(3)性质探究类比指数函数性质,尝试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特征。借助对数函数动态图象,首先分别得出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再以图表形式展示对数函数的主要特征,同时在右侧显示指数函数特征,形成对比,并用辅助线标出两个函数性质的异同,之后展示有关性质的空白表格,提示学生通过填空总结知识,最后显示完整表格。(4)性质应用本环节从一般到特殊进行应用探究。首先分析比较logaM与logaN(a>0且a≠1)大小关系的思路,并指出两个对数值可看作同一对数函数的两个函数值;接着借助出题程序随机出题,先选定0<a<1,通过分析函数单调性、真数M和N的大小,用图象演示两个函数值对应点的位置,从而得出大小关系,再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展示本题对应的对数函数图象及动点的坐标变化,突出单调性这一重要性质;最后选定a>1进行类似分析。(5)学结简要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从指数函数的性质类比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再进行简单应用的过程。(6)拓展作业给出学习建议,展示配套作业,供学生完成。为保证教学的延续性,显示二维码供学生扫描访问,学生可在线获取学习测试、学习反馈等拓展资料。

三、设计总结

1.效果反馈

本微课可供高中(含中职)学生使用,主要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微课图文并茂,素材丰富,内容简洁,易于学生学习,能有效达成目标。与微课配套的学习课件可让学生自主实验,提升自主学习效果。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学生使用本微课学习后,对本知识的认知水平明显提升,并对后续学习有促进作用。

2.反思总结

数学微课质量的优劣主要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依托信息技术微课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这种呈现方式虽比传统教学更具表现力,但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微课教学设计本质上也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合理选择数学软件、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将枯燥繁杂的文字讲解变为丰富有趣的生动展示。(2)以学生为中心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基于教师的单边活动,但最终是为学习者服务。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是评定微课质量的关键。教师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状况,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内容选择上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尽量兼顾更多层次的学习者,让更多学习者乐于学习微课内容;在流程组织上要以学习者为主体,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3)坚持实用原则数学教师选择微课内容时要聚焦学习者实际,最好专注于真实问题,并择优选择。比如,“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图象”比“对数函数的性质”易于理解,学习者更容易混淆的是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因此,设计微课时,如要在“定义和图象”以及“性质”之间进行选择,基于实用性应该优先选择后者。微课教学设计要立足学习者需求,不能将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移植,也不能只有简单的图文展示和语音讲解,这样的微课既不会得到学习者的认可,也浪费了设计者的精力。

作者:王贵存 单位: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程 教学设计 微课制作

当前,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随时随地进行智能化学习成为可能。过去学校录制的“课堂实录”式视频教学资源,因其大而全、冗长,难以在移动学习中直接使用。而微课程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因此,微课程成为了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美国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一、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程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课前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课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后总结感悟利用视频复习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等。

1.选题的设计。美术手工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可以是知识讲解、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展示。设计如何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达到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某些过程形成。还有要将游戏与学前美术教育进行优化结合,在教学中全面渗透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顺利启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当今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普遍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能在营造学生参与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方面发挥优势。

2.时间的设计。微课程是各片段教学过程的再现,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它时间短。美术手工微课程的时长的设计一般为3~8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可获得资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在同一时刻只能采取一种教学形式的限制, 教师无法为具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样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的能力需要。应用媒体技术在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学习内容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微课引入到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情况下, 如何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4.资源的设计。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任何教师都非常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师才能动态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不可能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类问题都提问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学生做手工练习,教师也很难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的反馈及相关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教学语言的设计。美术手工教学更多地要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之中。能创造性地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指导语言、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美术手工微课程的制作探讨

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程包括:简洁、美观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程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课程内容、片尾等。最好选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做好课程在内容、文字、图片、手工制作材料、声音等方面的准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编写微课程内容时,内容精炼,以手工实作为主,若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程。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1.设备配置。数码摄像机、幼儿园场景教学、美术手工教学用具、其他教具等。

2.基本方法。对教学过程录像。使用可摄像的智能手机对细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3.制作流程。第一步,选择微课程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实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信号等教学实景画面。第三步,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和美化生成微课程视频。

4.录屏软件录制法。多媒体电脑一台、麦克风一个、录屏软件,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执教者调出要讲解的PPT课件,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按照教案,执教者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第三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

三、结语

在微时代,微课程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整个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使微课程教育深入渗透到一线教育教学,创造出更适合微时代的教与学新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05):31-35.

[2]钟绍春,张琢,李吉南,钟永江.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系列微课 自动化生产线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61-02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综合性强,涵盖光、机、电、气、信等学科领域,综合了机械技术、传感技术、PLC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人机界面技术和工业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专业核心技术知识。正因为如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它存在既“重要”又“难学”的矛盾。如何有效化解这一矛盾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教学改革热点问题。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教学视频载体,它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它主要将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易忘点、易混淆点等以视频形式进行呈现,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模仿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资源的开发应用对高职课程改革注入了一针久违的“强心剂”,如何开发、设计并制作整门课程的微课(即“系列微课”)资源对于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微课的教学设计也必将成为微课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

一、微课的内涵解析和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微课的内涵解析

微课简称微课堂,广义讲它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和教学反思等。但它又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以教师现场的讲授、操作、组织实施完成,一般不具有“重复性”,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需要反复强调,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做笔记,而学生对其中感兴趣的内容也不可再现。而“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将整个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和教学反思等“传统课堂”这一完整教学过程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继承了传统教学课堂的优点,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通过PC机、手机等操作终端进行观看学习。同时,“微课”又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以反复播放学习,加深理解,特别是一些动手实践的内容,学生可以边学边做,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微课”是一种特殊的“微视频”,虽以视频形式呈现,但并非是普通的视频文件,而是内含丰富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没有教学设计的“微课”不能称之为“微课”,而是“微视频”。教学设计的意义就在于发挥“传统的课堂”的优点,将完整的教学过程植入“微课堂”,为微课的开发、设计和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微课教学设计方法及步骤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将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易忘点、易混淆点设计了29个微课,每个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安排、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反思等环节。

(一)微课的选题

微课的选题非常重要,也是微课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设计什么内容,这些内容选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要考虑整门课程的微课是否能够形成系列,既要考虑微课选题的整体性,也要考虑其个体性,使两者得到很好的统一。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是一门综合实训课程,内容多,专业知识抽象,技术性强,要求掌握供料、加工、装配、分拣和输送等5个工作站的工作原理、电气安装及编程调试,最后能完成整体联机调试。在微课的选题上,要做到“全”“精”“益”。一是“全”,即选题全面,所有选题要覆盖整门课程大纲规定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力争通过这些微课视频的辅助,能够使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并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精”,即每个微课的选题尽可能做到精炼,且独一无二,没有重复。三是“益”,即微课选题要有意义,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根据“全、精、益”的设计思想,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系列微课选题包括生产线的整体认识、各工作站的电路安装、气路安装、编程设计和联机调试等五个模块,共计29个微课选题,见表1所示。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选题确定后,接下来第二步是构思教学设计的设计思路,即要回答“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样做”这三个问题。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困难或典型事例等进行改革创新,力争通过本设计来解决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例如,针对“供料站的单站运行”这一微课选题,其设计思路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供料站的功能和工艺控制过程,包括正常的启动工作过程,正常的停止工作过程和异常工作状态,建立良好感性认识。具体的教学过程则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安排。

(三)微课的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学情,即授课的对象是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是高职学生还是中职学生,根据他们的学历层次、学习经历、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设计。

(四)微课的教学策略

微课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等几个方面。以“供料站的单站运行”微课为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目标。知识目标为理解供料站的工艺控制过程;能力目标为具有一定工业控制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素质目标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内容为供料站的单站启动、供料站的单站停止、供料站的异常运行状态。教学重点是供料站的单站启动、停止,教学难点是供料站的异常运行状态。学习环境有电子教室、局域W、因特网、校园网。学习资源类型有课件、多媒体资源库和仿真软件等。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

(五)微课的教学过程

微课的教学过程是微课视频制作的“理论指导”,是微课视频拍摄、录制和制作过程的文字表述。整个过程一般包括片头、课题引入、任务描述、任务展开、小结和片尾等几个步骤。各部分的作用、教学手段及用时见表2所示。

(六)微课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是一种微课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思考,根据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如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需要怎样去进一步解决,同时思考如何更进一步将本微课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已逐渐深入人心,也引发了广大高职院校教学一线教师投入制作微课的热潮。如何开发整门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系列微课资源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任重道远的一项任务和使命。因此设计课程系列微课的教学设计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是系列微课资源开发的理论指导和制作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2]王正华.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微课教学设计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5(26)

[3]黄爱科.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23)

【基金项目】2015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微课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2015-B16)

【作者简介】雷声勇(1977― ),男,瑶族,广西荔浦人,工学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技术。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整与改革,其既有传统课堂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作用,同时,其更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构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掌握好各个衔接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微课更好地发展。

1微课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关系

1.1微课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各种资源,充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各个环节,最终实现教学最优化的过程。微课实际上是对教学设计的精细化过程,教师在设计、录制课程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知识点与用语做精练处理,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再重组与设计。重组再加工的目的在于使教学更具互动性与针对性。与传统课堂教学课件不同,微视频课件更加注重是否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这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总之,微课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1.2微课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教学实施是教师为确保顺利实施教学,计划与检查、评价与反馈、控制与调节教与学,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教师的独特思维,是教育教学活动具体的表现形式。教学实施需要综合多种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知识整合、教师与学生协作、教学资源运用等能力。因为微课更注重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个性化、教学策略选择是否得当及教学资源重组是否科学,所以更加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1.3微课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教学监控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课程与学生的,即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计划与安排、过程与表现的检查、结果与成绩的评价与反馈;另一部分是针对教师自己的,即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矫正与自我控制。信息化教学监控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那么就要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这里的认知活动是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再认知活动。互动型微课就能促进这样的监控,如监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2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2.1培训与激励并行,提高教师课前准备能力:小学语文课堂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策略、分析学习者特征,初步设计教学教学过程等。为了达到以上这些,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同时还应具备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不管是活动还是计划,前期都必须做好设计工作,教学设计等级标准达到优秀后,就可作为一种参照,并指引教学过程,使其更加规范。事实上,从选题到撰写制作脚本,再到最终制作,教师都是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的,比如针对一篇课文,传统教学教案与微课教案是不同的,较之前,在微课环境下,教师不仅要懂得宏观把握教学进程,使得教学设计体现出的逻辑性更强,同时微观方面也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并进行合理地调整。近年来,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持续不断的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动力,教师在跟踪指导、培训及头脑风暴下,很容易脱颖而出,而且许多教师成为专业领跑者,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另外,还需不断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不仅有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夙愿,而且在外部激励策略下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深度,比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培训,并适时地给予头脑风暴;或是适当地用绩效考核、年终绩效等外部激励策略。

2.2技术培训与实践,提高教师课堂实施能力:教学设计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有章有法,是决定课堂好坏的前提;但同样的,一节好课是不可能仅靠照搬教学设计而实现的,是需要打破条条框框的。教师与学生均为特殊群体,因为学生千差万别,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教学环节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基于以上,我们发现,一节好课既是设计的,也是生成的。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面对的情况更多,这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信息化实施能力。目前,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娴熟的信息化设备操作能力及充分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其中,教师信息化设备是否操作熟练决定了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开展。面对教学设备偶尔出现的小故障、小毛病,教师必须懂得处理与维修。另外,教学资源只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服务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其使用目的、时机与方式,不能只是为了用而用。另外,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因为有了多媒体元素的介入,很容易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课堂发生混乱,因此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用教学内容再次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顺利实施下去,这不仅是保障,更是艺术。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利用,教师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能力会不断增强。再者,各种教研活动与头脑风暴不仅利于课堂实施,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

2.3外部激发与内在自醒,提高课后总结能力: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教学后反思都可以使得教师对课堂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在不断的反差对比中,教师不断地发现教学实施前、后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促使其课堂教学与反思能力不断提升。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是受外部因素的激励,同样也需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意识。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提高意识后,其专业能力也会跟着迅速地发展起来。所以个人不断地内省才是促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与保障,这样不仅促使教师不断在反思中增长有效经验,进而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迁移。

3结语

总之,微课不仅有效提升了我国小徐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小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也能够获得更多的优秀学习资源,更利于其思维迁移,促进其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思兴.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6(9):24-27.

[2]徐安贞.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J].素质教育,2016(28):138.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系统模式 微格实训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26-02

一、教学设计系统模式

迪克等人在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之后,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式,也称之为迪克―凯瑞模式。该模式是以系统方法设计为基础而形成的。他们认为系统观和教学密切相关,由于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观的方式来研究教学,旨在表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其详细的设计流程分为九个部分,以下是对此模式的具体介绍:

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该环节主要的工作是确定所教课程的教学目标。指的是在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的一个预期分析,依据实践来发现和关注学生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或态度与观念。教学目标通常情况下是根据课程的需要、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性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来确定。

2.进行教学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后需要进行教学分析,这里的教学分析是指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对学生在学习中达成的目标的过程中,对其所需要的技能进行一个详细分析。在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需要哪些先备的知识技能,以便进行教学,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确定教学起点。在进行教学分析的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背景进行分析,着重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知识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充分了解学生在新经验之前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经验,才能在面对新的教学情境和决定如何教导学生进行学习。

4.制定作业目标。以上面所所述的教学分析和教学起点的确定为前提,可以进一步制定作业目标,所谓作业目标,指的是在通过教学后,教师对学生所获得知识技能的具体体现的一个预期估计。同时,在制定作业目标时,明确指定学生的学习的内容,订出学习成败合格的标准。

5.编制测试题目。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在教学之后的测试的命题工作。以作业目标为范围,编制学习之后的测试题目。从客观的角度完成题目的编制,采用标准参照测量的原则,用题目测试来检查学习者达成目标的情况,确保在测验结果中真实反应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

6.提出教学策略。以前五个步骤为基础,教师可以提出实际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中应包括教材内容的展示,教学中媒体的使用,练习和反馈的形式,测试和活动的原则,问题及解答方式,课堂互动功能的运用等等。教师应依据这些条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的策略。

7.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运用,必须以教学内容为范围。对于教学的内容,教师应依据学习的类型,相关材料和可供开发过程中使用的资源来决定教学材料的开发。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学校选定现成的教材和固定的知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如何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来加强学习的效果,仍然需要在方法上加以选定。

8.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的是在学科教学未结束之前,为了理解学生学习和进步情形所做的评价工作。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时,预先考虑到形成性评价的时机和进行的方式,以便将来进行总结性评价。

9.修改教学设计。对于修改教学设计,根据形成性评价环节收集到的数据,来确定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改教学包括重新检查教学分析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特征和起点行为的假定的可行性,反馈评价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根据这些信息来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

10.作出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关于教学效果的最后评价,是对教学的绝对或相对价值的评价,是在完成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修改教学之后,以满足教学实际标准进行的。

二、微格实训教学

1.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立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

2. 微格教学的设计流程。微格教学在经过许多的实践证明,它是可以把复杂的教学活动细化为一系列的易于掌握的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迅速成长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时结构教学和教学过程的统一,作为单一的训练不能改变自身缺陷的局面,所以必须在单一训练的基础上,建立整合训练的体系,结合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展现完整的微格教学实训流程。

微格教学作为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在实训中的微格教学模式,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观察、设计、模拟、反馈和总结五个阶段。

(1)观察阶段。在观察阶段里面,做的是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学情和教材,训练的目标的分析。包括对微格理论的学习,通过对教学理论和微格教学理论基础的学习,对涉及的概念即构成要素,应用原则和实施的要求都有一个掌握,建立基本知识的框架,明确技能训练的目的与要求,形成相应知识及教学理论知识的储备。

除此之外,应当观看示范视频资料,示范视频资料可以多渠道搜集,通过直观感知,形成感性的认识,针对各项技能,选择不同的示范带以供了解。借以示范视频资料,达到仿效和借鉴的目的。

(2)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涉及教学技能策略的设计,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活动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制作。以及备课、编写教案教师结合指定教材,针对该项技能的应用,由学生自己备课,对教学技能训练进行预期准备,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形成一个详细的教案。

(3)模拟阶段。在模拟阶段,主要是情景和角色的模拟,需要组成微型课堂,以小组单位进行训练,课堂由扮演的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评价人员和录像设备的操作人员组成。

在微格实训教学中上一节课,训练一两项基本的教学技能,所用的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在正式上课之前,实训这要做一个简要的说明,明确训练技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设计的展开。在进行微格实训的时候,还需要用多媒体工具对进行的教学进行实况录像,以便能及时的进行准确的反馈。

(4)反馈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模拟教学的效果进行反馈,需要重放录像,进行自我分析,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评价集体评议。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所设计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判断该技能训练效果如何,方法运用是否恰当,目的是否达到,是否违背应用原则。

(5)综合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整合训练,单个训练是为了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而微格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胜任学校的课堂教学,实现技能的整体衔接与迁移,合理地反映各个技能。

三、教学设计系统模式渗透于微格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系统模式是基于系统方法设计和开发而进行的教学,全面考虑了教学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4]。按照这样设计进行微格实训教学,即可使得微格实训的教学结构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性过程,在任何环节和时间,都可以根据教学之中具体的变化和实际的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在微格实训教学中渗透的作用是:

1.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可以使得微格实训教学更有效

把微格实训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强调各要素的协调一致,发挥整体作用。教学系统中各个环节都以系统教学程序为主线,使用相应方法进行设计。从教学设计系统模式来看,结合此模型的方案流程,可以用于微格实训并使之更有效发挥作用。

2.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可以使微格教学目标更明确

系统化设计教学应用于微格实训,不但满足微格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强的特点,还可以使得教学的目标更加的明确。作为一种系统观为主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具有普遍实用性,这就为进行的微格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地方,即一种在系统结构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程度,有针对性的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清晰。

3.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可以使教学者的专业技能得以强化

微格实训作为培训新教师的一个有效途径,单纯的微格教学理论显然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在教学的设计上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式,结合该模式用来丰富微格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学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训中,增加自身教学技能,使得通过一些教学设计对教学的作用,促进教学技能的强化。

4.教学设计系统模式可增强微格实训教学的反馈程度

教学设计系统模式中需要及时反馈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便适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这正好和微格实训教学的联系分厂紧密,在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和各技能要素联系的关节点,展开过程要逻辑性强,突出重点,切中要害,恰到好处。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准确的调整,及时评价可使他们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自我调控、不断进取。

总而言之,教学设计系统模式是依据国外的教育背景产生的,但我国的教学设计与之有所不同,就需要对其加以选择性的运用于微格实训教学。只有在结合我们自身实际教学环境和教学实践,才能发挥在教学设计系统模式下进行的微格实训教学的有效作用。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system model has functions for the micro- teaching

Yu Fukuan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Abstract: The Dick and Carey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system is based 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formation of long-term research. The micro-teaching as a basic way of training new teachers, for micro-teaching training in China, and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design of teaching system model, more reasonable reference of this model.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esign of teaching system model and micro-teaching train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study on the model for inspiration to design micro-training teaching in China.

Key word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system model; the micro- teaching; functions

参考文献:

[1] (美)沃尔特迪克等.系统化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志河.微格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吴渝,马若义.微格教学实训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9篇

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第一,移动学习以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为基础,利用便携小型的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过程。第二,移动学习者不再受电脑设备限制,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自主学习。第三,与传统数字化学习相比,移动学习具有更强的情境性、交互性与移动性。第四,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移动学习作为集中正式学习与分布式网络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要。广义的远程教育指通过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实现的教育(包括各类学校或其它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和社会生活情境中的教育)的总称。狭义的远程教育指通过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实现的各类学校或其它社会机构的教育。

2微课的效用与教学设计现状

2.1微课的优势

“微课是一种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一般时长为5~15分钟”。一个精心设计制作的微课能把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进行分解、整合,在内容上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和知识的完整性,对于移动学习者来说微课的时间短、节奏快,容易帮助他们提高关注度、调动学习情绪。

2.2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效用

第一,教学表现形式多样。相同知识点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微课教学设计师,对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选择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素材也各不相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与能力选择不同形式的微课,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习视野。第二,流量花费少,时间耗费短。一套完整的学科教学视频由于容量较大,学习者观看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数据流量才能将其下载到移动终端,且费用较高;较大的视频文件对网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者在等待下载的过程中可能就失去了耐心和兴趣。而微课的特点就是在短时间内,完整清晰地解读一个知识点以避免学习者产生疲劳情绪。

2.3微课教学设计现状

2.3.1制作方式灵活多样有研究者归纳出以下四种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或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Camtasia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PP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运用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

2.3.2缺乏教学设计原理

在微课制作团队中,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复杂的系统工作,一些微课在教学设计中过分追求内容的呈现形式及媒体技术的漂亮包装或界面,却没有充分重视“教学”要素,错将传递信息当作教学,忽视了用先进的教学原理指导微课的教学设计,因而导致微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应用效果。

2.3.3专业教学设计者短缺

现今,教育信息交互化、碎片化日益凸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与广大开放教育工作者使用媒体传播的传统习惯形成矛盾,微课程的主讲教师不仅将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控制者、协调者等诸多角色集一身,还要掌握、更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一些主讲教师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依赖传统媒体,不能适应新媒体,在教学设计上,表现出各自为政、单兵突击的特点。微课程的教学资源需要专业的教学设计者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及过程需要专门的教学设计来体现。

3微课“C#语言编程求解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C#程序设计是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程序设计的必修课程,学好本课程对该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编程工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3.1学习者需求分析

本文选定成人移动学习者为该课程移动学习适用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分析:成人学习者在学习目标上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即为了实际编程工作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在学习方式上表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即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以提高效率。成人学习者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尚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现有的一些教学资源容易沿袭传统的“学究式”教学特点,导致学习者的需求(知识的实用性与个人技能的提升)被忽视,其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本微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情景和研究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2学习资源分析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在以下方面表现出独特性:第一,内容呈现简洁化。由于移动设备屏幕较小、分辨率较低,因此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第二,内容设计微型化。成人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复杂多变,移动学习资源内容建设要求设计开发短小、精悍、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材料。第三,学习知识专题化。成人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过程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中断,因此移动学习知识注重组织系统化,要求围绕某一专题展开,组合专题相关的知识点,构成一个专题知识网。

3.3制作方式分析

为了丰富微课的表现形式、保障优质的画面效果、增强师生互动,微课制作结合了幻灯片讲解法、屏幕录制法和设备摄像法,充分运用了棚拍、抠图、动画合成等手段,使用了高清摄像机、手机等设备资源。

3.4教学目标设定

本次教学活动从实际生活出发,采用启发式和情景式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习者兴趣,带动他们进行探索和体验,从而帮助学习者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与应用、递推公式;掌握迭代法与递归法的求解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抽象出数学模型,再进行算法设计,最后转换为程序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斐波那契数列神奇的性质及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魅力,培养学习者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3.5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在本微课设计过程中,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本课程知识点和学习者能力、素质的实现。问题导入:播放NaturebyNumbers工作室制作的微电影,让学习者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神奇魅力,吸引学习者注意力。问题分析:通过分析手工计算数列的难度,利用PPT动画演示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过程,介绍递归法的应用与条件,引导学习者理解递归算法的设计思路。在课前将这部分视频内容上传微信、QQ群,提供给学习者预习,该内容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编程实现:第一步介绍用迭代法求解的完整源程序,并运行程序分析结果。第二步运行代码,引导学生发现递归法的特性。问题拓展:第一步介绍递归到非递归算法的转换方法。第二步采用第一种方法为大家讲解递归算法的非递归变换,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总结:回顾整节课的内容。

3.6微课效果评价

“C#语言编程求解斐波那契数列”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代码繁多常导致学习者产生畏难心理。本微课由专业教学设计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采用项目式教学,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出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本微课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4结语

实践结果证明,微课能很好的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差异和个性化需求,通过微小精粹、内容多样等方式有步骤的呈现了知识点,符合移动学习技术要求,符合教学设计原理,使成人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零散时间,借助便捷的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碎片学习、接受远程教育,从而拓展了获取知识、技能的时间与空间。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百度文库共同的《2014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的数据:使用移动端(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学习者人数占到约40%。庞大的学习群体将催生更多的微课程开发,随着微课在教育领域影响的不断扩大,要求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者、教师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思考方式、创意设计去组织和开展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将成为教学设计团队专业发展、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微能力教学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微课程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25-01

1、教学设计下的微课程研究意义

我们进行的一切教学结构性变化的宗旨都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众多教育界学者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抓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可以使教育技术本身发生长足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今的“时代背景变化、教学体系变化、教学特征变化”的大趋势已经来袭,我们将如何迎接“结构性变化的到来”?我们要从关注教学资源建设迈向课程变革时代,即:数字化课程环境,微课程研究。

2、国外微课程设计的重要进展

国际上目前非常兴盛的“可汗学院”,以及IBM公司主要运行参与的Micro C Oilrse都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视野。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

在面向社会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中,开始出现了一种短小的电视教育节目,被称为“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讲述一个主题,如“Who to”(如何做……)节目,用微课方式几分钟介绍一种小技巧,诸如“如何打领带”,“如何做比萨”等。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正规教育的课堂中。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微课程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帮助,更是构成课程本身的重要部分。

3、国内微课程研究的萌芽和探索

笔者查询中国知网等重要数据库,发现关于“微课程”的研究文献自2010年起开始迅猛增加。但是大多都是结合中小学的具体课程而言,没有概述性的总结对比研究。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lO分钟(6分钟最佳)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z。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根据最佳认知时间观,微课程的时间都控制在学习者产生疲惫感之前的10分钟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推广或者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

5项指标:(指标/权重)

聚焦/20 简要/20 清晰/20 技术/20 创新/20

4、微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设计原理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一学生一教学目的一教材一各类数字化媒体一教学活动组织一教学方法一教学评价与反馈一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帕顿(Pattern.V.见右图)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以下是较为著名的教学设计的分类:

・4C-ID Model(Jeroen van Merri?nboer)

・ADDIE Model

・ASSURE(Heinich,Molenda,Russel,and Smaldino)

・Conditions 0f Learning(Robert Gagne)

・Component Display Theory(David Merrill)

・Dick and Carey

・Elaboration Theory

上一篇: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范文

友情链接